[爆卦]imp食品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imp食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mp食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mp食品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醬油雜記 38》 「都嘗過了還需要問你?」 當我提出挑醬油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品嘗時,他們毫不客氣給予白眼。 我真的只能這樣回答,因為我深深知道人腦的靈活度,不論多嚴謹的規範都有漏洞可鑽。換個角度,假使食品的判斷可以簡單以對,那也不會有這些惱人的食安問題了。 譬如某些醬油強調符合國家甲等標...

  • imp食品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11-02 07:00:00
    有 109 人按讚

    《#醬油雜記 38》

    「都嘗過了還需要問你?」

    當我提出挑醬油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品嘗時,他們毫不客氣給予白眼。

    我真的只能這樣回答,因為我深深知道人腦的靈活度,不論多嚴謹的規範都有漏洞可鑽。換個角度,假使食品的判斷可以簡單以對,那也不會有這些惱人的食安問題了。

    譬如某些醬油強調符合國家甲等標準,標示了總氮量、純固形物、胺基態氮的數字。其中攸關甲等標準的是總氮量,豆麥醬油的總氮量必需1.4 g/100ml以上,黑豆醬油的總氮量要1.2 g/100ml以上,若是低於這個數字,就是乙級或丙級醬油。

    總氮量越高,醬油鮮味越佳,用甲乙丙分級,理論上一目了然,但市場上有多少醬油願意標示乙級或丙級醬油?除了少數誠實以對的廠商,多數都標榜著甲級醬油!原因有二,一是許多廠商沒能每批都驗,乾脆不標示免得消費者有不良觀感。二是總氮量可以靠著添加物變更數字。

    能改變總氮量的「添加物」通常指鮮味劑,因為總氮量和蛋白質水解效率有關,蛋白質分解到最後為胺基酸,既然如此,味精、5′-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酸,5′-IMP)和5′-鳥嘌呤核苷酸(鳥苷酸,5′-GMP)等也都是胺基酸,加入這類鮮味劑自然可以增加總氮量。

    知道這件事後,我的臉部表情很精彩,既然添加物可以提高總氮量,那這種等級之分還有意義嗎?

    其實總氮量只是鮮味的指標之一,沒辦法完整詮釋醬油的色香味,畢竟醬油的美好處就在於複雜的鮮甘鹹韻。換個角度看,假使只用總氮量判斷醬油品質,化學醬油啟不是最佳代表?因為速釀醬油是以鹽酸分解大豆蛋白,自然能得到最高的總氮量,然後缺乏發酵過程的化學醬油,不論香氣或滋味都無法和純釀醬油相比,更別提對人體可能的危害影響,想當然爾,速釀的化學醬油當然不可能是最好的醬油。所以選擇醬油時,總氮量標示雖然是個不錯的參考指標,但也只是參考。

  • imp食品 在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9-29 01:17:33
    有 585 人按讚


    文長安談食用醋,先不管政府規定的保存期限,醋到底會不會變壞?食品安全權威文長安上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開講。

    ⋯醋不酸就是壞了,可以丟了。

    ⋯沒開封的醋沒接觸到空氣,基本上不會變質,開了封卻久久不用,pH值會改變,才問題。

    ⋯醋有兩種,一種是冰醋酸,另一種是釀造醋,另外也有純的醋與不純的醋,討論醋會不會壞,要先看那種醋。

    ⋯釀造醋是耗氧發酵,跟厭氧發酵的酒相反,過去製醋至少花45天,如今透打氧氣讓醋酸菌快速成長,2天即可釀成醋。

    ⋯釀造醋的原料多為支錬澱粉的圓糯米,支鍊就是切斷的亂枝,許多兩端的斷點可分解作用,不同於只有兩點的在來米直鍊澱粉。

    ⋯大家都說糯米不易消化,易產生胃漲胃酸,其實是身體不好才有的反應。

    ⋯速成醋色黃風味淺,正常發酵醋色棕具風味,兩者仍有區別。

    ⋯醋酸菌是黏膜菌,模樣好比保鮮膜,會生長在醋的表面,同時封住酸味溢出,加上釀造工廠的醋在管路中跑來跑去,基本上釀造過程不太有味道。

    ⋯若是製醋廠有濃濃酸味飄散,很有可能是用冰醋酸或台糖酒精混調出來的醋,或是小廠製作。

    ⋯坊間流行的水果醋多不是水果發酵醋,而是醋泡水果。

    ⋯釀造醋的醋酸平均在4.2~4.8之間,而醋酸菌多達20餘種,是複合酸非單一酸,可以產生很好的緩衝,口味較柔。

    ⋯炒客家大腸常用的醋精含10~15%的冰醋酸,冰醋酸非天然又單一,所以不會壞。

    ⋯判斷醋的品質好壞,方法與醬油相同,搖一搖起泡泡,若泡泡大大小小,表示品質不錯,因為氨基酸高。

    ⋯酒是愈陳愈香,但醋不會,尤其是大廠瓶裝醋,都經殺菌處理,所以醋酸菌也殺光光,不會繼續作用。

    ⋯開瓶的醋比未開瓶的危險,若pH值超過4.6,又處於密閉狀態,有產生肉毒桿菌之虞,但機率很低。

    ⋯味噌與味醂也是屬於氨基酸的調味料。

    ⋯高鮮味精添加酵母抽出物,25%以內稱為核苷酸,25%以上便是IMP或GMP,對身體負擔較大。

  • imp食品 在 麋鹿露比三兩食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5-08 11:27:12
    有 8 人按讚


    長知識時間~為什麼現在的食物不會壞?
    謝謝瑞瑤姐精闢解說^^

    快🐎加鞭再一篇,文長安:為什麼現在的食物不會壞?

    明明標示絕不添加防腐劑,但東西也不會壞,因為不是只有防腐劑才防腐,許多添加劑都防腐。

    文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順口溜:他添加的不是防腐劑,但是比防腐劑更加防腐的防腐劑。

    東西不會壞之一:甘油
    ●甘油,就是凡士林,也是心臟病患,身體裝支架的人所吃的硝化甘油,吃硝化甘油的病人,基本上不會發霉,不會得到濕疹,香港腳,因為甘油是非常好的霉菌抑制劑,所以有很多食品加了甘油,就不會發霉。

    ●甘油亦是三酸甘油脂,很多人的膽固醇會下降,三酸甘油脂並不會,跟吃了很多加了防腐的甘油有關。

    ●食品單加三酸甘油脂效果不好,所以要加脂化的甘油,加醇類脂化,只要脂化兩個脂肪酸,成為二酸甘油脂脂類,脂是香味劑,乳化劑,防霉劑,去蟲劑,又變成一個非常棒的添加劑。

    ●霉菌與酵母菌的特質很雷同,防霉也防酵母,而做麵包要加乳化劑DATEM或SSL,都是硬脂酸或三酸甘油脂的衍生物,口感非常好,但也壓住酵母菌生長,所以怕麵包長不好,又要加泡打粉進去,麵包就變比較化學。

    ●吃的時候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那就是最傷害身體的東西。

    ●酵母菌若是天然多株的,一定會被抑制,若用商用酵母,就是基改酵母,完全不受乳化劑所影響。

    ●酵母是真核菌,是單細胞生物,所以做基改最簡單。

    ●酵母菌在食品上的用途非常多,亦是重要調味劑的來源。

    ●全世界在管理細菌和真菌類並無分基改,非基改。

    ●基改酵母有超強生命力,可耐酸耐鹼耐熱,保證產量很大,給它吃很糟糕的東西,它也可以長得很好。

    ●買吐司時,若酵母為天然多株菌,裡面高矮胖瘦老少皆有,發酵能力都不同,所以吐司斷面孔隙與排列都不同。

    ●若看到吐司斷面的孔隙大小與排列方式都一樣,就是傾向化學的發酵。(就像家用白海棉一樣均勻,賣相好像很好,吃下肚並不好)

    東西不會壞之二:醋
    ●經過醋工廠其實沒有酸味,醋酸菌是黏膜菌,在發酵過程會長在發酵液的上面,所以氣味根本跑不出來,而且抽取醋是用底部的管路,也不會有氣味冒出來。

    ●若有酸味,這就是調和化工醋,非真正發酵醋。

    ●醋裝瓶出廠都要經過殺菌過程,停止其生長,沒有醋酸菌,很多人拿瓶裝醋做水果醋,充其量只能叫醋泡水果,沒有期待中的好菌,而且賣得很貴,根本白花錢。

    ●醋發酵需30至60天,需要空氣令其發酵,所以快速做法是打進大量空氣,讓製醋時間縮短為兩天,但這樣的醋也不會香。

    ●製醋發酵喜歡用圓糯米,內含直鏈澱粉,發酵速度快。

    ●醋的好壞取決於發酵時間長短,但發酵時間太長,不敷成本,所以大多數的醋是調和醋,將發酵長與發酵短的醋混合在一起,情況與醬油一樣,純釀造與化製混合。

    ●醋加了顏色是黑醋,昔日顏色取自植五辛:蔥、蒜、路蕎、韭、薢等加熱取汁,但製法麻煩,現在加黑色色素,即第四類焦糖色素,還有GMP、IMP等有葷素味,又不會口渴,「非常棒」的調味劑。

    ●購買黑醋要看標示,黑是來自純天然,還是人工色素。

    ●喝醋對人體好,自然發酵有一點淡淡的黃色,五穀雜糧有蛋白質,水解有氨基酸,辨識醋的真假可用力搖五下,出現泡沫,而且不易消散即為真正發酵醋,測試法與蜂蜜和醬油一樣,若是工業用冰醋酸沖泡出來的,泡沫很快消散。

    ●食物的真相令人難過,不要看品牌,要懂得辨識,才能保住健康。

    ●醋不錯,濃度不高,富含有機酸,可以製作許多美食,醋酸不錯,但離子化之後變醋酸鈉,那就不優了。

    ●醋是液體,加熱會揮發,用起來不方便,但加了氫氧化鈉變醋酸鈉的結晶,不但方便販售也方便使用,加熱了也不容易跑掉,持久性較強,身邊周遭大量製作的的即食品都有添加此物,包括主持人王瑞瑤愛吃的X飯團。

    ●醋酸鈉是不錯的基質,可衍生很多東西,但市售食品添加比例大都超過50%以上,所以依食安法22條規定,標示排名要在前面,因為味道很重,就要加緩衝劑,如檸檬酸鈉,三偏磷酸鈉、碳酸鈉等等XX酸鈉的ph值調整劑就是好朋友。

    ●所有好朋友加起來是弱酸,性質非常穩定,food safety,本該是食品安全,但爭議性也很大,為了達到合法性,把f改成ph,用ph調整劑來達到食安的效果,ph調整劑變成掩飾,對消費者更不安全。

    ●調整劑若能適當使用是非常好,但現在什麼都來一點,舉凡飲料,調味料,食品全都添加。

    ●調整劑的ph值在4.5至5.0左右,全是鈉鹽,非常穩定,然而鈉鹽與脂肪酸結合變成乳化效果,像肥皂一般。

    ●人體細胞在7.3至7.4之間,一旦調整劑不斷進入身體,可通過胃酸,進入身體循環,來到細胞四周,慢慢戳細胞而進入細胞,酸鹼作用之下,產生替代解離,醋酸鈉變離子性,離子增加而出不來,細胞便一路下降到5.5。

    ●細胞離子多,濃度升,細胞走不動,不能交換,葡萄糖囤積,無法代謝,免疫功能下降,百病叢生

    ●癌症病人的細胞呈5.5的酸化反應。

    ●食物不會壞的真相,就是讓身體變壞。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