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兩年多
和日本獨立出版社DOOKS 一同策劃的攝影寫真書
「write a poem 」新書 Photo book 預購 開始 !
台灣限定148本 (這是什麼數量!設計說不加印了)
預購連結在這邊 / 還有ig 自介
https://forms.gle/H6GiTAasGsZuTqEEA...
籌備兩年多
和日本獨立出版社DOOKS 一同策劃的攝影寫真書
「write a poem 」新書 Photo book 預購 開始 !
台灣限定148本 (這是什麼數量!設計說不加印了)
預購連結在這邊 / 還有ig 自介
https://forms.gle/H6GiTAasGsZuTqEEA
-
「台灣的攝影家Yo Yang(楊雅淳)於DOOKS所發行之第一本攝影集。平時從事商業攝影的她在 日常生活中所捕捉描繪的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本書採經摺裝,模擬經書裝幀方式,使許多不知 是否能夠被定義為『照片』的片段層疊交織成一個故事、譜出一首詩。內頁像是社群網站上時間 軸的編排,彷彿傾訴著難以輕易被翻譯或註解的語言。希望在翻閱此攝影集時,能夠讓讀者感受 到像是在解謎般的探索樂趣。」
這次共同出版的相島大地這樣說到。———————————————————————————————————
暨上一本攝影集《隱秩序》- 眼球書寫系列之後,便知道將來再拍照的概念和方向會更為清楚,不 知道為什麼這一點總有一種確定。
攝影在現代常常被認為快速產生的創作或產物,只要有相機、有觀景窗、訓練擁有攝影眼,拍出
抓住眼球的出色照片早已不再是難事或是職業攝影才能獲得的畫面。
從第一本攝影書《good night》出發,那時攝影是自己的語言轉換,創作的出口,對事物隱喻的開 始。之後由自己為中心圓,開始延伸至周遭範圍以外,而那些奇異的畫面,它們偶爾會走向我, 我也尋找得到它們。
冰化了就變成水,水凍了就變成冰,這些各種現象萬般的變化,變化終究歸於變化,本體不變。
首先,先需要看到山。
於是研究的,體會到的,打算先從眼球書寫開始傳達,如果我們先單只交給另一個方式(相機以 外)開始意識練習,以上也就是隱秩序第二本攝影書。
在上述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先符號化,或者不。
然而這也是另一個難題的開始,畢竟用符號,我們無法了解一個經驗。
有時候只是看著,看到了的話,也不一定會按下快門,我試著讓自己只成為信息(畫面)的觀
眾,保持一個距離。對信息不帶好與壞、美與醜的評論。試著讓自己只變成一個資料庫,就像
《神隱少女》電影裡的鍋爐蜘蛛爺爺那樣,想到要什麼就伸手伸腳地打開資料抽屜取材調配。
有時候只是看著,那畫面會凝結而神似,例如:在視訊時,我看著你的臉,然後你背後面的那個 背景;又或者,雨滴是人在交談之際,眼睛稍微閃過到旁邊時的振幅。這些似乎僅被關注了 0.0013到兩秒就失去作用了的畫面。
這樣,慢慢地開始累積。當作它們各自就是一個語彙,漸漸無時無刻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確
實沒有一處是值得需要浪費的。於是亦發想要將自己運作如機械無感覺地接收四面八方的信息。
答案是:目前無法完全可能。(所以有時候的「只是看著」,便是一個關鍵訓練)
以前學習的美學,長期累積的工作經驗,無法讓人在面對快門時是時時刻刻的空白(把自己當作
資料庫的情況下)還是多少會有幾張,下意識會微妙啟動。
-
我的創作看似不是與社會直接相關的問題或是田野研究調查等計畫。藝術可以探討空間中各種層
次的存在或界線,相信藉由攝影為媒介,我們還是可以經由「一個人」長期的生命經驗來討論對
攝影和創作。
雖然依舊覺得,社群網絡的世界中,有些模式和循環相當弔詭,不過因為同時也依賴著這系統,
所以如果可以,希望是較為中性地在作品中帶到關於網絡媒體的樣態?特性?
書中藍色的部分代表意識,也就是指我們常用到的翻譯形式,藍底白字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 出現的標語形式之一。圖像加上中間已被定義出的文字意義,最右邊的文字則是「know-how」或 「how to」 。
Max Planck(馬克斯普朗克):「科學⋯⋯意指不斷地像一個目標發展。這個目標,詩的直覺可 以了解,但是理智絕對無法充分掌握。」
對於這些各自擁有自己語言的畫面,也許可以從個人2013年第一本攝影書《good night》開始來對 應威廉·弗盧塞爾(Vilém Flusser)所提出的「影像 - 裝置 - 程序 - 信息」的基本概念;每一張照
片裡的訊息,或是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是能做為一張所謂攝影作品的影像,我將它挑選,然後所有 曾經和現在種種「關於美學」學習和工作 ,會帶領著我組合這些訊息,就來用它們(信息)寫俳 句,寫首詩吧。
第一瞬間沒有要抓住的眼球
因為下一秒眼球就會移動轉移。
如此ㄧ來希望書中有畫面
可以反覆長久的細嚼慢嚥
或許還會一起融入身體
三年半ぶり
ニューフォトブックを出します
日本のDOOKS との連携出版です
ぜひ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Special thanks:
翻譯協助:陳韋綸 、林詔伶、陳依秋
印刷前期指導:林伯修
印刷後期指導/ 製作:何守媚
還有最強印刷顧問,誠品前同事厲害的設計師們
親愛的友人們大力幫忙
#Photobook
#writeapoem
#yoyang #dooks
#神救援印刷廠商正在手工製作中
*此為預購活動, 實體書將於2021年8月內陸續寄出,並以Email通知。
感謝大家🙏🏻🙇🏻♀️
ig自介符號 在 Yo yang 楊雅淳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籌備兩年多
和日本獨立出版社DOOKS一同策劃的攝影寫真書
「write a poem 」新書 Photo book 預購 開始 !
台灣限定148本 (這是什麼數量!設計說不加印了)
預購連結在這邊 / 還有ig 自介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bvHK2PjzD526kkNHcJIKQKENSUzL6sGGD4Y25f65jMw/edit
-
「台灣的攝影家Yo Yang(楊雅淳)於DOOKS所發行之第一本攝影集。平時從事商業攝影的她在 日常生活中所捕捉描繪的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本書採經摺裝,模擬經書裝幀方式,使許多不知 是否能夠被定義為『照片』的片段層疊交織成一個故事、譜出一首詩。內頁像是社群網站上時間 軸的編排,彷彿傾訴著難以輕易被翻譯或註解的語言。希望在翻閱此攝影集時,能夠讓讀者感受 到像是在解謎般的探索樂趣。」
這次共同出版的相島大地這樣說到。———————————————————————————————————
暨上一本攝影集《隱秩序》- 眼球書寫系列之後,便知道將來再拍照的概念和方向會更為清楚,不 知道為什麼這一點總有一種確定。
攝影在現代常常被認為快速產生的創作或產物,只要有相機、有觀景窗、訓練擁有攝影眼,拍出
抓住眼球的出色照片早已不再是難事或是職業攝影才能獲得的畫面。
從第一本攝影書《good night》出發,那時攝影是自己的語言轉換,創作的出口,對事物隱喻的開 始。之後由自己為中心圓,開始延伸至周遭範圍以外,而那些奇異的畫面,它們偶爾會走向我, 我也尋找得到它們。
冰化了就變成水,水凍了就變成冰,這些各種現象萬般的變化,變化終究歸於變化,本體不變。
首先,先需要看到山。
於是研究的,體會到的,打算先從眼球書寫開始傳達,如果我們先單只交給另一個方式(相機以 外)開始意識練習,以上也就是隱秩序第二本攝影書。
在上述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先符號化,或者不。
然而這也是另一個難題的開始,畢竟用符號,我們無法了解一個經驗。
有時候只是看著,看到了的話,也不一定會按下快門,我試著讓自己只成為信息(畫面)的觀
眾,保持一個距離。對信息不帶好與壞、美與醜的評論。試著讓自己只變成一個資料庫,就像
《神隱少女》電影裡的鍋爐蜘蛛爺爺那樣,想到要什麼就伸手伸腳地打開資料抽屜取材調配。
有時候只是看著,那畫面會凝結而神似,例如:在視訊時,我看著你的臉,然後你背後面的那個 背景;又或者,雨滴是人在交談之際,眼睛稍微閃過到旁邊時的振幅。這些似乎僅被關注了 0.0013到兩秒就失去作用了的畫面。
這樣,慢慢地開始累積。當作它們各自就是一個語彙,漸漸無時無刻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確
實沒有一處是值得需要浪費的。於是亦發想要將自己運作如機械無感覺地接收四面八方的信息。
答案是:目前無法完全可能。(所以有時候的「只是看著」,便是一個關鍵訓練)
以前學習的美學,長期累積的工作經驗,無法讓人在面對快門時是時時刻刻的空白(把自己當作
資料庫的情況下)還是多少會有幾張,下意識會微妙啟動。
-
我的創作看似不是與社會直接相關的問題或是田野研究調查等計畫。藝術可以探討空間中各種層
次的存在或界線,相信藉由攝影為媒介,我們還是可以經由「一個人」長期的生命經驗來討論對
攝影和創作。
雖然依舊覺得,社群網絡的世界中,有些模式和循環相當弔詭,不過因為同時也依賴著這系統,
所以如果可以,希望是較為中性地在作品中帶到關於網絡媒體的樣態?特性?
書中藍色的部分代表意識,也就是指我們常用到的翻譯形式,藍底白字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 出現的標語形式之一。圖像加上中間已被定義出的文字意義,最右邊的文字則是「know-how」或 「how to」 。
Max Planck(馬克斯普朗克):「科學⋯⋯意指不斷地像一個目標發展。這個目標,詩的直覺可 以了解,但是理智絕對無法充分掌握。」
對於這些各自擁有自己語言的畫面,也許可以從個人2013年第一本攝影書《good night》開始來對 應威廉·弗盧塞爾(Vilém Flusser)所提出的「影像 - 裝置 - 程序 - 信息」的基本概念;每一張照
片裡的訊息,或是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是能做為一張所謂攝影作品的影像,我將它挑選,然後所有 曾經和現在種種「關於美學」學習和工作 ,會帶領著我組合這些訊息,就來用它們(信息)寫俳 句,寫首詩吧。
第一瞬間沒有要抓住的眼球
因為下一秒眼球就會移動轉移。
如此ㄧ來希望書中有畫面
可以反覆長久的細嚼慢嚥
或許還會一起融入身體
三年半ぶり
ニューフォトブックを出します
日本のDOOKS との連携出版です
ぜひ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Photobook
#writeapoem
#yoyang #dooks
#神救援印刷廠商正在手工製作中
Special thanks:
英文翻譯協助:陳韋綸 、林詔伶、陳依秋
印刷前期指導:林伯修
印刷後期指導/ 製作:何守媚
還有最強印刷顧問,誠品前同事厲害的設計師們
親愛的友人們大力幫忙
*此為預購活動, 實體書將於2021年8月內陸續寄出,並以Email通知。
感謝大家🙇🏻♀️
ig自介符號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社會運動/變遷 與 emoji的關係】🤓
▍前言
作為文字偏執狂的我,以前認為emoji只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庶民文化,開始重視並改觀,還是從在數位廣告公司工作後開始
當時開始要學習在文案中,emoji可以在哪呈現畫龍點睛的作用、人們的眼球如何被符號吸引
進而觀察一場突然的社會運動和長期推動的社會變遷中,這些emoji在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emoji作為這十多年來,通訊方式改變後的全球人類通用語言,尤其近年不同平台、不同系統也被整合,符號的傳遞更沒有阻礙
(Tyler Schnoebelen 表示,emoji是種民主及前衛的溝通方式,跨階級、文化及地理)
觀察這些符號不停的被人類賦予意義、並快速傳播、引起行動的過程
✊🏽BLM
在emojiall.com這個網站(非官方)裡,有每個符號的辭典解釋、使用情境、使用頻率,以及不同「專題」
比如「季節」「數字」「節慶」「covid-19」
當中有一個專題,就叫做「BLM 黑人的命也是命」正是美國black lives matter擴及全球的社會運動
在這專題裡,收錄了跟黑人民權運動有關的文章當中常提及的emoji
包括黝黑皮膚的拳頭手勢、勝利手勢、愛你手勢
生理男女的黑人警察、警車
代表街頭運動的大聲公、告示牌標語
這是所有「被認證合格」的專題裡,唯一和完整的社會運動
一個符號的使用,「直接」代表了整個社會運動的參與與支持
是很特殊的一個現象
🇭🇰反送中
在2019年下半至今,在許多香港人的文章、ig主頁,和交友軟體都會出現:
用來代表「黃絲」的🎗️
這是從傘運後出現的政治傾向標誌,在反送中期間意義被固化
以及代表「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的✋☝️
這是從警暴事件以來開始有的口號和手勢
這兩者使用量是非常非常高的,且只要一搜尋就全是反送中相關文章
在抗爭白熱化,到國安法之前,使用次數明顯暴增
不只香港語境中,包括國際戰線、以及支持香港抗爭的外國議員也曾多次使用
不是只有在華人世界中具有標誌性,在全球的抗中浪潮中更是倍受關注的焦點
我個人認為這些emoji的形成機制和意義,幾乎可以拼比BLM了
但在emoji詞典中,黃絲帶提及了二戰和俄國十月革命
還沒對突然不正常暴增的使用量作出解釋
不曉得是有被刻意壓制,還是還沒有人註冊?
ps.在這個網站的討論里,曾出現以下這段話:
「要辦理中國大陸的網站備案時發現需要域名註冊實名認證,能做域名註冊實名認證的機構只有中國國內認證的域名註冊商,godaddy是被排除在外的。
須先辦理域名轉移手續,將註冊商從godaddy改為中國國內的某一家(例如阿裏雲),再進行備案工作。」
🇦🇺澳洲原住名
這個故事我會在下一篇「澳洲更改國歌歌詞」講得更詳細!
一個簡單的符號,是澳洲原住名耗費多少心力的平權追求
現在只要在store下載indigemoji,就可以看到許多和澳洲原住名相關的符號
包括他們的旗幟、回力鏢、圖騰、手勢、和圖像文字、和臉譜!
這對失傳文化的保留和傳播是多麽大的進步!
我想,這可以作為許多弱勢文化的典範了。
🏳️🌈性別平等
2020年新釋出的一批Emoji中,出現了「聖誕老婆婆」「用奶瓶餵嬰兒的男生」、「穿燕尾服的女生」、「穿婚紗的男生」,都各自打破原先性別刻板印象!
除了原本LGBTQ的彩虹旗,也出現了跨性別的旗幟!
👁🗨反霸凌emoji
Eye in Speech Bubble,代表我正在看你所說的東西。
因為美國社會的青少年霸凌問題十分嚴重,於是 Ad Council 呼籲青少年遇見欺凌事件時應勇敢地站出來,舉辦了「 I am a Witness 」的反霸凌運動
▍符號學小科普
「探討人們如何賦予意義、產製符號、並怎麼在解讀時將這個意義提取出來」
(我自己下的註解,我覺得比較白話一點)
►可以用三個角度去看:
符號本身|系統|它所依存的文化
►三種符號:
肖像|指標|象徵
肖像符號—不需要特定區域文化所支撐,看見什麼型態就長什麼樣子(ex廁所標示
指標符號—是有邏輯性的推理 (ex看到煙想到火、聽到鐘聲想到學校
象徵符號—需要特定文化支持,比如在華文語境中,「四」諧音「死」代表不吉利
符號學高度應用在設計、廣告行銷、藝術、攝影....太多。
我不懂設計,但攝影裡的符號學可以再寫另一篇文
▍鑑往知來
目前已有許多關於「表情符號如何改變網絡交流」、「性別和政治聯繫如何透過表情符號再現」、「電腦表情符號對日常語言處理的挑戰」的研究,也有在危機發生期間團結的標誌:「Je suis Paris🙏🇫🇷」
BLM作為完整的社運符號專題的篇幅仍然不多,但如何就是找不到關於香港/反送中與符號的關聯,我個人覺得很可惜的
▍意識形態標記/區別
符號作為一種「身份標示」,最常見的是國旗
而在香港的社群生態裡、或交友軟體中,出現一種特別的現象:
自介處可以顯示一兩行最重要的資訊,一般會是講自己的title、喜好
而自2019下半以來,「政治傾向」成了「身份認同」和「擇偶標準」
社會極化隨著壓迫加劇而嚴重到幾乎不可復返,這個符號的層次已經拉升到「自我認同」的程度,而不只是「立場與否」
▍做為輿情分析的功能
最後想提一下,符號的高度流通不只是個可觀察的社會現象,更是有「功能性」的
在社群行銷、輿情分析的領域裡,會列為「變數觀察」的項目
包括「流量」「詞彙標籤」「情緒」
數據分析的工作,就是從一堆亂七八糟的數字堆裡,理出有用資訊
可作為商業應用、和新聞觀察、政治輿情分析
看一件事件、一個新聞,是怎麼在網路上發酵、正反方聲量、輿論怎麼倒向
文章怎麼流傳的、這個過程中的情緒是不是有疊加
大眾的呼聲/民怨到了什麼程度,政府或公司應該要做出怎樣的公關方法
就是利用「標籤詞彙」和「解讀emoji」做到的
這個emoji除了文章內容本身的、還有轉發的註解、以及FB的表情功能,都會被後台判讀到
\\
這篇文有關 #社會學 #符號互動論 #行銷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可以搭配著跟你有關的領域用關鍵字搜尋,
會發現更多「一個社會現象」與你的關係喔!
ig自介符號 在 行銷女子在日本 Ari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參考日本IG帳號打造個人品牌>
最近做了兩篇關於做好帳號第一印象及自我介紹的貼文,這次分享幾個實例,我覺得是很有個人特色的日本IG帳號,希望可以帶來一些參考價值喔!
❶ Mariko yoshimura @goryo0115
此帳號是以嫁到金物屋的太太身分,分享她喜歡的器具,雖然是商家的分享,卻給人親切不商業化的感覺。不但物品擺設精美,大頭貼照及文章樸實不做作,讓人覺得可以信賴。
❷ ぺちだい (Pechidai) @pechidai_starbucks
Pechidai在自介第一行就告訴大家他多喜歡,多了解星冰樂,專心只分享星巴克的資訊,讓他看起來專業又權威。建議美食類帳號專注做一個主題會讓你看起來專業!
❸ ぽっちゃりアラサーHina @hinask55
此帳號第一句告訴大家為什麼想分享這個主題,並不吝嗇地告知他的身高體重,全部都是為了讓粉絲能確切參考。當你不隱藏地表現自己,一定會吸引到跟你有相似點的一群粉絲。
❹ ニンジン美容師 jesuis_ninjin_hair
這位美容師雖然沒有露臉,但大頭貼照詼諧模樣,與他名字及表情符號相輔相成,在自介也表現出年輕及開朗氣氛。貼文用擬人頭像說明各種髮型,非常吸睛。
❺ 曆生活 @koyomiseikatsu
最後介紹的帳號雖然不是個人帳號,但整體優美的氣息,很值得參考。不但貼文排版清爽,知識量高,限動介紹每一天,非常精美,適合做成手機桌面。
私心最想推薦給大家!
喜歡這次貼文請收藏慢慢回味😊
也不要忘記分享給想要讓IG版面更有特色的朋友喔!
留言告訴我你最喜歡哪個帳號吧! @ Tokyo,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