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ieobserve國際經濟觀察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ieobserve國際經濟觀察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ieobserve國際經濟觀察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看板Podcast標題[新聞] 如何躍升排行榜第一:呱吉與報...


如何躍升排行榜第一:呱吉與報導者的方法論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more-than-podcast-05
《VERSE》第二期〈More Than Podcasts 歡迎來到聲音的自由時代〉

面對 podcast 紅海市場,想得到、想不到的人都跑下來做了,從明星、偶像、網紅,到
科技新創、企業老闆、各領域專家,還有各具才華的素人,但一個好的內容節目該怎麼做
,未必大家都知道。

去年 9 月網紅兼台北市議員呱吉成立了 podcast 頻道,將過往在 YouTube 直播的內容
轉成 podcast。一年後,更進一步為 podcast 產製原生節目《新資料夾》,8 月推出以
來占據 Apple Podcasts 和 Spotify 雙榜前十名。《報導者》也在 8 月推出 podcast《
The Real Story》,並且立刻在 Apple Podcasts 排行榜上,以黑馬之姿擠下《百靈果
NEWS》、《Gooaye 股癌》和《台灣通勤第一品牌》等「podcasts 三本柱」,直取第一


一邊是搞笑幽默的療癒系,一邊是值得深思的社會系,兩種截然不同的節目類型,如何能
迅速攫取聽眾耳朵?


「那真的是謎,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報導者》副總編輯、《The Real Story
》主持人劉致昕講得謙虛,但看《百靈果NEWS》、《IEObserve國際經濟觀察》等
podcast 節目主持人都不吝向粉絲推薦《The Real Story》,說明這檔節目的品質與人
氣。


Podcast 硬體簡單 軟體卻複雜

2017 年開始個人直播的呱吉坦言,許多人聽了別人的 podcast,都覺得自己也能做,但
做了就知道那有多難做。硬體技術的門檻雖然不高,軟體卻相對複雜許多。


因為 podcast 這個媒介形式的特性,是要在 40 到 60 分內填載扎實內容才能成立。所
以,即便講幹話、說笑話,資訊密度也要高。


呱吉認為,網紅可能因為拍搞笑片、短劇受歡迎,但這類影片不適合轉換成podcast內容


那麼,呱吉又為什麼能在 YouTube 與 podcast 之間自在轉換?仔細分析可以粗略歸納出
三個要素:劇場經歷、龐大人氣,以及過去三年直播累積的資訊整理吸收與主持功力。

呱吉透露,拍片和錄 podcast 是截然不同的。他舉例,拍片、直播做慣了,在螢幕前隨
手拿本書來翻,有個幾秒的留白都行,但錄 podcast 完全不能有這樣的動作,「聽眾看
不到你在幹嘛,你必須解釋。」


找出獨特性 構築競爭堡壘

呱吉強調,做 podcast 和發展新創事業一樣,勢必要在市場裡找到優勢,建立起自己的
防禦堡壘。像是在《新資料夾》裡,他想挑戰 YouTube 上限制的黃標話題,「台北市議
員身分就是我的堡壘,這會讓我的觀點看起來更像一回事。」

他也清楚,要一個人講 40 分鐘以上的話實在太累,若有人能一來一往,會變得輕鬆、有
趣許多,因此他找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員工采翎和他在《新資料夾》裡一起「答喙鼓」,也
常 cue 員工進來攪和幾句,「這也是我在築護城河。很多人錄 podcast 是孤軍奮戰的,
但我還有《上班不要看》的夥伴。」


相較呱吉個人風格強烈、擁有厚實粉絲,《報導者》最不缺的,就是扎實細緻、抽絲剝繭
的調查與深度報導。對《報導者》來說,如何將動輒數月採訪、撰寫的精緻長文,化成短
短一小時的節目,反而成了難題所在。

劉致昕坦承,一切仍在摸索、嘗試中。例如:〈安毒幽靈〉那集節目,是由記者分享採訪
幕後和現場故事,數據則由主持人負責呈現,但效果不佳,於是後來〈從ㄎㄧㄤ掉到癱掉
〉那集,便捨棄數據不唸了。

同時,也不是每集節目都需要談調查報導。8 月底,《報導者》成立五週年之際,便做了
一集特別節目,回應讀者長期以來「錢真的夠嗎」、「募款哪裡來的」等疑問。

另外,再以新冠肺炎那一集的製播來說,團隊大可找記者專門剖析一篇疫情報導,但最後
卻選擇廣泛蒐集意見,回應聽眾的好奇,「聽完節目後,讀者會回頭看我們過去的報導,
或許他們需要這樣的帶領。」劉致昕解釋。

《報導者》創辦人何榮幸分析,《報導者》的核心是好內容,這些內容過去透過書籍、繪
本等不同途徑呈現,而 podcast 是這個脈絡下的最新展現,


我們並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podcast 只是回應讀者期待的其中一種敘事方式,內容本身
才是應該投入更多時間心力的地方。


也因此,雖然劉致昕曾主持沃草「市長,給問嗎?」,有過不少登台經驗,但他在《The
Real Story》多數時候扮演平衡者,並未明顯發展「人設」。

事實上,讀者、聽眾就是《報導者》最堅實的堡壘。截至 9 月上旬,《報導者》已在信
箱、社群收到超過 3400 則回饋。過往無法用文字溝通的族群,現在能藉 podcast 認識
《報導者》,定期定額、小額的捐款也因此增加。甚至有中年失業、原本打算去運毒的聽
眾,在聽了〈安毒幽靈〉那集節目後,打消念頭。



如今《新資料夾》走了幾集,呱吉仍在築護城河,「我還在思考該如何把節目做得更酷一
點。如果將來一週要做兩集,就要用單元區隔。」

《The Real Story》則維持一週一集的速度,打算試完一季 12 集後,彙整聽眾意見,再
擘劃更清楚的藍圖。何榮幸笑稱,目前收到聽眾的點餐內容,「五年都做不完。」

經歷上半年的大亂鬥,台灣 podcast 即將進入第一波大洗牌,不論《新資料夾》和《
The Real Story》將走向何方,最終有福的,都是聽眾。



呱吉|本名邱威傑,台北市議員兼網紅,在 YouTube 上經營「上班不要看」和「呱吉」
兩個頻道。 2019 年 9 月進入 podcast 界,轉載個人 YouTube 上的節目。儘管今年 8
月才開始錄製原生內容,仍長期占據各大排行榜前十名。

報導者|非營利網路媒體,致力公共議題和深度調查報導,倚靠募款和讀者捐款維持營運
,成立至今多次獲得卓越新聞、SOPA 等各大新聞獎項。今年 8 月推出 podcast 節目後
,每每更新均空降 Apple Podcasts 排行榜冠軍,各大 podcaster 也不吝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dcast/M.1603676727.A.237.html
unoadehsu: 推"報導者" 10/26 10:28
bkool: 報導者真的讚 10/26 10:54
ho83leo: 報導者內容很充足,有些內容真的會被感動。 10/26 13:34
yooyum: 喜歡報導者~ 10/26 17:53
shiningQ: 推報導者 10/28 10:55
e04bank: 報導者真是媒體良心 10/29 09:52
isangxwbh: 推報導者 12/15 21:0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