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
https://hk.heritage.museum/zh_TW/web/hm/exhibitions/data/exid265.html
文化博物館《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終於在前天開幕。其中在清中葉被稱為「香港字」(香港體)的英華書院明體活字,終於重遊舊地...
《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
https://hk.heritage.museum/zh_TW/web/hm/exhibitions/data/exid265.html
文化博物館《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終於在前天開幕。其中在清中葉被稱為「香港字」(香港體)的英華書院明體活字,終於重遊舊地,成為是次展品之一。
其實自己對它認識不多。十多年前,譚老師在課堂上略略談到「香港字」,當時的資料也非常有限,僅有在文獻字海中的幾句話提到;後來拜讀蘇精博士的《鑄以代刻》和小宮山博史先生的明體字源流研究,才大概知道「香港字」即為當時非常著名的英華活字--那是奠定日後二百年、明體活字造型的最重要轉捩點(i.e. 更成熟的墨海書館體、美華書館體皆基於其改刻)。想不到十多年後、特別是像末世的今年,於本地竟有完整展覽,完整解說「香港字」的來龍去脈,算是今年眾多不幸中,令人有所其待的有趣學習旅程。我不劇透太多,強烈建議大家週末去看展吧
而看展以外,我特別想介紹的,是展覽中沒介紹到、卻又很多人有興趣知道的標題字型。這是是次負責展覽主視覺的叁語設計和兩位前蒙納字體師傅張堅強、馮景祥,合力製作的標題專用明體活字。該設計除了應用在展覽的主視覺、標題內容和場內指示系統上,也應用到展場中的排字互動遊戲裡,這一場老祖宗和現代香港做字人的匯合,別具意義
談到字型本身,架構是根據香港體的樣張,以展覽裡的各種用途,像前述的指示、名牌、大型純文字解說為考慮,並平衡今天的閱讀要求和「香港字」昔日的手工刻字拙味而製成。
「香港字」的時代,是一個沒有所謂明體活字、大部分人連「中文活字」也是聞所未聞的時代。「香港字」的製作,是少部分對刻書有經驗的師傅,帶領沒經驗的海外華人製作活字,質素自有參差。像影響深遠的完全水平橫筆、同一個字一筆過重一筆過輕、有些過大有些過小,今天看是草創期的拙趣,卻已是時人的最大努力。
在製作該標題字型時,叁語陳濬人和兩位師傅先考慮平衡今天的閱讀需要,畢竟我們已習慣電腦字型帶來的高水準閱讀環境中,基本設定像字必須分中好、顧及原作哪些字的跳動可以保留,哪些可以去除,卻又不失玩味,是核心的設計概念。我特別有印象「期」字左收右放的處理,既人性也耐看,有一種功能美;領字一撇拉到「令」下去,但仍然總體達致視覺平衡,是現代做字工藝的展現。我更喜歡它的粗細對比,參考了「香港字」活字樣張的滲墨效果,並不是一般電腦字型能學得來。而成為電腦字型並放大到標題大小後,其溫潤別有一番風味。而且這也是舊筆劃的一場應用實驗:像心字的V型點、港字的撇完全插進「巷」裡,數字也是把活字中同年代的 Scotch Roman 重繪,在今天相關部門強調筆劃標準、正宗的今天,提醒那根本不是重點。
作為字體設計師,這次我看到除了完整字庫開發外,中文字體設計其實可以參與更多周期性的活動。中文字也不再僅侷限於昔日筆劃、架構、粗細等對絕對正確的追求,無論造型和筆劃也大有發揮空間。這種種正是過去十年中文字型發展的一張好寫照。
特別高興是,屬於香港的職人態度仍能在這亂世中展現。「香港字」非常珍貴,同場還有石印、活字排版等有趣項目,有空記得去看展吧!
html中文字體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tml中文字體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ml中文字體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