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自強不息】喬布斯宿敵:安卓之父的上位之路!⠀
·⠀
美國主跑科技新聞的資深記者沃格斯坦(Fred Vogelstein)在《Apple vs. Google世紀大格鬥》中寫道:「喬布斯(Steve Jobs)稱安迪.魯賓(Andy...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自強不息】喬布斯宿敵:安卓之父的上位之路!⠀
·⠀
美國主跑科技新聞的資深記者沃格斯坦(Fred Vogelstein)在《Apple vs. Google世紀大格鬥》中寫道:「喬布斯(Steve Jobs)稱安迪.魯賓(Andy Rubin)為『超級自大狂』,而且他還稱魯賓為『山寨喬布斯』,魯賓不但學他的髮型、眼鏡,還學他的衣著穿搭。」這位「山寨喬布斯」竟然就是鼎鼎有名的「安卓之父」。⠀
.⠀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魯賓,應該是「生命不息,折騰不止」。他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拉里.佩奇(Larry Page)等科技界精英一樣,對智能產品的熱愛最早源於家庭。魯賓的父親經營一家電子器械直銷公司,因此他從小就接觸到各式各樣最新的電子產品。當別的孩子在嬉嬉鬧鬧時,他已把電子產品當成玩具,反覆拆裝,為日後的科技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
雖然魯賓有真材實料,但他不像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從名校畢業,當時,他考進了紐約的Utica College,主修計算機科學。畢業後,在一家光學儀器公司Carl Zeiss AG擔任工程師。⠀
.⠀
為「被甩」男生找住所,被引薦到蘋果⠀
.⠀
魯賓能加入蘋果公司完全是一場意外,26歲的時候,他為一位被女友趕出家門的男生找住所,那位男生為了報答魯賓的「尋房之恩」,把他引薦到蘋果工作。⠀
.⠀
他在蘋果工作期間,不只是默默地當一名工程師,還喜愛惡作劇。那時因為公司和IT部門鬧矛盾,他直接修改了蘋果內部的電話系統,之後同事分別收到公司CEO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們都能獲得特殊獎勵。除了會惡作劇,魯賓也是廢寢忘餐地工作,他將床放在辦公室的小隔間,7天24小時都不斷工作。⠀
.⠀
後來,蘋果分拆出手提電腦部門和通訊設備部門,組成新公司General Magic。魯賓為公司開發出智能手機系統Magic Cap,可惜這個產品對當時來說太前衛,得不到大眾的支持,公司最終倒閉。⠀
.⠀
不斷創業,成立安卓⠀
.⠀
魯賓當了一陣打工仔,便決定走出來創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1999年,他和幾個合夥人共同成立科技公司Danger,並開發出北美第一款廣受關注的智能電話T-Mobile Sidekick,可謂App商店的先驅。後來這家公司在2008年被微軟收購。⠀
.⠀
2003年,魯賓離開Danger,成立安卓(andriod),他打算研發一款對所有軟件開發者都開放的移動平台。於是他打算免費向手機生產商提供系統,這樣營運商就能拿到預裝系統的手機。想不到,大部份營運商都拒絕接受安卓。他的老朋友回憶道:「除非魯賓能售出至少100萬部裝有安卓系統的產品,否則難以打破僵局。」誰也沒想過,截止2014年,安卓手機的出貨量已超過100億部。⠀
.⠀
蘋果 VS 安卓⠀
.⠀
2007年,第一代iPhone面世,魯賓的安卓系統正面臨強勁的對手,他開始懊惱,要不要發布新產品。誰也想不到,蘋果大賣竟成了安卓的救命草。那時,消費者只買蘋果產品,開始忽視營運商,安卓卻能給營運商帶來可應對iPhone的方式。2008年,世上第一台安卓手機HTC Dream問世,兩年後,Google研發了智能手機品牌Nexus,將安卓系統帶誰了主流。如今,蘋果與安卓更勢均力敵!⠀
.⠀
資料來源:新浪網⠀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follow4follow#like4like #igers #instafollow #followforfollowback
htc倒閉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3千多家P2P倒閉,給台灣的啟示
郭錦駩
Fintech金融科技是目前台灣當紅的話題,每個月都有數場的大型研討會在舉行。而P2P平台是Fintech金融科技中與多數人最容易有交集的項目,投資者可以透過平台獲利,資金需求者可以透過平台借到資金。
短短幾年間,中國P2P累計交易額,已達到4.65兆人民幣,貸款餘額則約有1.15兆人民幣,相較去年六月5,700億人民幣,年成長率約為89%。從上述趨勢可知,中國P2P行業可謂一片欣欣向榮。
中國過去幾年累計約有5,200家P2P平台開業,因為市場競爭跟監管調整,每家平台都面臨著強大的競爭壓力,以中國目前正常營運家數不足30%的市場現況來看,對於想要參與P2P的投資人,對岸超過3,500家累計發生問題的平台,可以作為選擇台灣P2P平台業者的前車之鑑。
對投資者來說,在P2P平台投資,最怕的不是虧損,而是被詐騙,虧損通常只損失一部分本金,被詐騙就是連本金都沒有,通通被騙走。一般詐騙型P2P有以下幾點特徵:
1. 沒有第三方金流管理
2. 投資/借貸項目的真實性無法查核
3. 大量的線下業務團隊及高額類直銷式的業績獎金
中國的e租寶就是典型案例,聲稱自己是網路金融平台,卻以高額傭金,利誘大量線下業務團隊聚集市場資金;資訊揭露的不足,讓投資人難以判斷投資項目的真實性。投資資金直接匯至公司帳戶,最後捲款潛逃近500億人民幣。
對此類案例,北京P2P盼貸網創辦人霍中皓也曾表示:「P2P的最大風險在於,公司未將資金交由第三方金流存管。」
像買基金或買房子這類的大額款項交易,都必須透過第三方來管理金流,以保障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有第三方金流管理的P2P平台,投資者的款項是匯至第三方資金託管帳戶,完全不經過平台,如此才能杜絕弊病。
除了金流控管的弊端外,對於多數投資人來說,容易錯投平台的另一原因,主要來自於資訊的不對稱不透明,投資者對平台的項目風險及營運數據等資訊一知半解,因此更談不上正確評估平台整體的風險。
資訊揭露嚴重不透明的平台,涉嫌自融的風險很大,甚至可能就是純詐騙平台,如e租寶95%以上的項目就都是虛構的。
P2P網路平台的產生,就是為了透過網路的快速、低成本、去中間化,把借貸雙方直接串連起來,來跟傳統金融機構競爭。如果還用大量的線下業務團隊,就可能是傳統老鼠會假扮的P2P與FINTECH根本搭不上邊。
P2P的精神應是項目與資金的高度對應跟透明化,作為P2P的投資者,應該慎選有第三方金流管控機制、投資項目確實存在、項目與資金的對應明確,才能在網路金融投資趨勢下確保安全,進而保本獲利達到投資的目地。
◆郭錦駩小檔案
・債權商城 CEO
・FB「愛老婆運動」粉絲團 版主
・前宏達電研發主管
・中國社科院金融博士生
・曾任HTC Smartphone RD,參與過第一台智慧型手機研發,見證行動網路改變生活。
・現在是Fintech RD,正在見證行動網路改變金融。
附圖:債權商城CEO郭錦駩。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mobile/ViewCateNews.aspx…
htc倒閉 在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分享者的用心!好書值得推薦!
1.基本理財觀念:
◎投資理財前應先做兩件事-適當的節省開支,存下理財第一桶金;購買一些基本保險,確保未來身體發生狀況時,有一定的保險理賠幫自己度過財務難關。
◎不要投資任何沒生產力的資產-如外匯、期貨、選擇權、原物料(金、銀、銅、鐵、和石油等)。
◎投資的錢,絕對不能與生活所需的基本開銷混在一起,最好是3~5年不會用到的錢,才能拿來投資。
◎配合人生階段,隨著年紀增長,所能接受的風險應越來越低,尤其退休後,更是少碰高槓桿的金融商品。
◎善用時間力量,只要慎選好公司,複利的威力會使資產創造出奇蹟,因而美夢成真。
2.財務報表並不是萬靈丹,但卻能幫助投資人迅速判斷一家公司的好壞與體質狀況,有趨吉避凶的功能,只要仔細研讀,大致上就能看出公司整個經營面貌,不僅提早預判出有問題的企業,更能遠離大部分的「地雷股」,避免辛苦存下來的錢血本無歸,讓投資人在投資理財時,少走些彎路,少花點冤枉的學費。
而閱覽一家公司的財報時,要一次看最近5年的資料,才能看出一家公司是否具備【長期穩定獲利能力】。
「損益表」:公司是賺錢,還是虧錢的報表。營收多少?成本多少?費用多少?稅後淨利是多少?
「資產負債表」:公司在做這門生意時,擁有哪些資產、借了哪些負債,以及股東出資多少錢等資訊。
「現金流量表」:了解公司是否有能力把獲利,轉換成現金流回公司,提供持續成長運作之所需動能。
3.「資產負債表」:
【左邊】放的是資產相關類別的會計科目。
【右上角】放的是負債類的會計科目。
【右下角】放的是股東權益科目。
資產(左邊)=負債(右上角)+股東權益(右下角)。
負債(外面欠人家的錢=外部資本)與股東權益(股東出資的錢=自有資本)中間的【那根棒子(橫線)】,就是「財務槓桿」。
當「財務槓桿」往上移,表示股東出資增加,全體股東對公司未來有好的看法。當「財務槓桿」往下移,就代表借貸資金來源佔大多數,股東們不願意出錢投資,只能透過增加負債來經營,這時公司可能就會出現財務問題。
4.不同行業別的公司,應收款項週轉率的數字會明顯不一樣,但只要是現金交易的行業,其【平均收現日數】通常小於15天,而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帳款】佔總資產比例也會很少。
大部分一般台灣企業的平均收現日數,約在60~90天之間才算正常,表示應收帳款在60~90天之內會變成現金,若遇到較特殊之行業別,就不能只單純看個別公司的數據,必需從行業的平均表現進一步分析。
如果一間公司經營穩健,【平均收現日數】也會相對穩定,不會有太大起伏。但少部分心術不正的公司高層,為了美化損益表的獲利情況,進行假交易,使業績營收看似大幅成長,不過銷貨出去的貨品,是無法變成現金回流,而這些假交易幾乎都是在【應收帳款】這個會計科目上動手腳,此類公司的財報會有五項明顯特徵:
◎營收會有大幅成長的假象。
◎稅後淨利也會大增。
◎應收帳款的金額會大幅增加。
◎因為是假銷售額,故現金無法等比例大幅成長。
◎平均收現日數也會越拖越長。
5.【平均銷貨日數=平均在庫天數】,表示存貨平均在公司倉庫待得越少天,在庫天數越短,其產品就越暢銷。
◎平均在30天內銷售出去,代表這家公司非常優異,如Alppe公司。
◎平均介於30~50天,通常屬於流通業的模範生,如7-11、好市多,或擁有熱銷產品的品牌公司,如UNIQLO,或存貨管理能力相當優秀的公司,如鴻海。
◎平均介於50~80天可賣出,也算是經營不錯的公司。
◎平均介於80~100天的行業,如化工、塑膠、農產品等。
◎平均介於100~150天,多屬工業性或原物料產品,如工業電腦、鋼鐵、石油,其需求比較不旺盛,客戶久久才下單一次。
◎平均大於150天,則表示公司經營能力不佳,或屬於較特殊行業,如造船通常大於250天、飛機製造通常大於300天、精品業Tiffany大約在400天以上、房地產業幾乎是1000天起跳。
6.一家公司從買材料到投入生產,到產品製作完成放入倉庫,再由業務賣出產品,最後到收回客戶貨款,整個流程就叫「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平均銷貨日數(存貨在庫天數)+平均收現日數】=【應付帳款付款天數+缺錢天數(現金週轉期) 】。
假如整個「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小於35天,表示這間公司經營能力非常出色的,因為基本上向供應商進貨所需之【應付帳款】,平均在40~60天後才需要付款,如果做一整趟生意的天數,不超過付給廠商帳款的時間,表示只要靠供應商給的錢就能週轉營運,公司不用再傷腦筋籌錢經營,假如要突然倒閉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
7.公開資訊觀測站之財務報表取得: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05st22_q1。
輸入「公司股票代號」後之閱讀順序:
Ⓐ「現金流量」-比氣長,越長越好。流進公司的現金越多,公司的底氣就越充足,氣力就會越長,才值得長期投資。
Ⓑ「經營能力」-翻桌率,越高越好,一年幫公司做越多趟生意,表示經營能力越好。
Ⓒ「獲利能力」-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毛利率是否夠高?毛利越高,代表這真是一門好生意。毛利越低,代表這是一門艱困的生意。如果毛利是負的,那就代表真是一門爛生意。
Ⓓ「財務結構」-那根棒子(橫線),位置越高越好。能夠看出一間公司股東們,對這家公司的普遍性看法,是否會出錢投資?
Ⓔ「償債能力」-欠人家錢,有能力還嗎?能還越多越好。
8.從Ⓐ「現金流量」破解公司的存活能力:
Ⓐ①以「大於100/100/10」的觀念來分析。
第一個100,指的是【現金流量比率=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流動負債】>100%比較好,代表公司真正賺進來的現金,足夠償還對外的短期負債。
第二個100,指的是【現金流量允當比率=最近5年度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最近5年度的資本支出+存貨增加額+現金股利)】>100%比較好,代表公司最近五個年度不需要對外借錢融資,所賺的錢已經能自給自足,不太需要跟銀行借錢或股東增資。
第三個10,指的是【現金再投資比率=(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現金股利)÷(固定資產毛額+長期投資+其他資產+營運資金)】>10%比較好,代表公司手上真正留下來的現金,最低應佔總資產10%以上。
Ⓐ②手上是否有足夠的現金,能否安全渡過不景氣時的危機時刻?
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現金與約當現金最好佔公司總資產的25%以上,最少也應該大於10%,尤其是屬於高資本密集(燒錢)的行業,現金佔總資產比例最好要高於25%。
Ⓐ③公司銷貨過程中,是否能即時收回現金?
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一般來說,只要小於15天,基本上算是收現金的行業,如便利商店、百貨公司、鐵路運輸、航空等,或其產品價格波動很大(一日三市),如原物料的金、銀、銅、鐵、石油、農產品、DRAM等。
閱讀財務報表順序為Ⓐ①>Ⓐ②>Ⓐ③,但三個指標重要性是Ⓐ②(占70分)>Ⓐ①(占20分)>Ⓐ③(占10分)。
9.從Ⓑ「經營能力」破解公司做生意的真本事:
Ⓑ①看「經營能力」中【總資產週轉率】,大於1以上還不錯,但如果小於1,代表是資本密集(燒錢)的公司。
Ⓑ②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如果是高資本密集公司,它的現金占總資產比例,最好高於25%以上。
Ⓑ③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而手上缺現金的話,那至少得確保這家公司能天天收現金,最好是在15天以內。
為何公司有現金會如此重要?就是因景氣時常會有波動,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像黑天鵝意料之外的壞事發生,假如當下身邊沒有足夠現金週轉,很容易在這時間點引發財務危機。所以,碰到高資本密集的公司,閱讀順序為Ⓑ①>Ⓑ②>Ⓑ③,才能避開投資到爛公司的可能性,而不會出現資產歸零的慘況。
10.從Ⓒ「獲利能力」破解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①損益表中【毛利率】,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越高越好。
Ⓒ②損益表中【營業利益率】,有沒有賺錢的真本事?越高越好。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毛利,毛利-營業費用=營業利益。
【營業費用】小於10%,代表這家公司在此產業已具有相當規模,或是在該行業市占率前三名,如台積電、大立光。
【營業費用】小於7%,代表這家公司不但具有很大規模,且在經營上的費用也相當節省,如台塑、鴻海。
【營業費用】若大於20%,有可能是自有品牌公司(如HTC、阿瘦皮鞋)、尚未具有規模經濟的公司(如生技、醫療)、需不斷做促銷活動的流通業(如超商、屈臣氏、全聯)、或餐飲業(房租、水電、人事費用)等。
Ⓒ③【經營安全邊際】=營業利益率÷毛利率,越高代表公司獲利的寬裕度越高,抵抗景氣波動的能力越好,對於面對殺價競爭時可以撐得比較久,如果大於60%以上最好。
Ⓒ④看「獲利能力」中【淨利率(純益率)】,越高越好,看稅後是否有賺錢,至少淨利率應大於資金成本,通常要大於2%~3%以上。
Ⓒ⑤看「獲利能力」中【每股獲利(EPS)】=淨利÷總股數,越高越好,股東才能賺更多。
Ⓒ⑥看「獲利能力」中【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淨利÷股東權益,相對於股東出的錢,能獲得多少的報酬率,越高越好,最好是10%~20%以上,如果小於7%就得小心觀察。
11.從Ⓓ「財務結構」破解公司是否有破產危機:
Ⓓ①看「財務結構」中【負債佔資產比例】是往上移?還是往下移?就是資產負債表的右邊【那根棒子(橫線)】,棒子上方為負債,棒子下方為股東權益,不要超過同產業的平均標準。
Ⓓ②看「財務結構」中【(長期資金佔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比例】=長期資金來源÷長期資金去路,以長支長,越長越好。如果小於100%,就有可能是以短期資金,去購買長期資產的可能,投資人就得特別小心。
Ⓓ③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最好是在10%~25%以上,越高越好。
12.從Ⓔ「償債能力」破解公司是否有還錢本事:
Ⓔ①看「償債能力」中【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越大越好,流動資產包括現金與約當現金、應收帳款、存貨等三種短期資產。
一般流動比率大於200%以上就好,但怕少部分惡質公司,過度美化應收帳款與存貨,建議最好大於300%以上。
◎第一先看「償債能力」中【流動比率】,是否大於300%以上。
◎第二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最好是在10%~25%以上,越高越好。
◎第三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是否需很久才能收回款項?
◎最後看「經營能力」中【平均銷貨日數】,公司產品是否暢銷或滯銷?
Ⓔ②看「償債能力」中【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流動負債,越大越好,最好是近三年的速動比率大於150%以上。
◎第一先看「償債能力」中【速動比率】,是否大於150%以上。
◎第二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最好是在10%~25%以上,越高越好。
◎第三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是否需很久才能收回款項?
◎最後看「經營能力」中【總資產週轉率】,最好是大於1,因為小於1,代表這家公司是高資本密集(燒錢)的行業。
如果一家公司沒現金,收錢速度又慢,又是經營燒錢行業,用基本常識判斷都知道投資它實在太危險了。
13.好公司在財務報表的共通性:
◎公司經營保守穩健,手中留有很多現金。(現金流量→比氣長、越長越好。)
◎應收帳款與存貨的管理非常優異,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又比業界其他競爭者要短。(經營能力→翻桌率,越多趟越好。)
◎毛利率高,這是一門好生意;營業利益率高,有賺錢真本事;經營安全邊際高;股東報酬率高。(獲利能力→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不會過度使用財務槓桿,資金來源不會發生「以短支長」的致命錯誤。(財務結構→那根棒子越高越好。)
◎短期營運資金充足,對外負債有能力償還。(償還能力→欠別人的,能還越多越好。)
htc倒閉 在 偉大航道-李勁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看好VR的原因,太pre-mature了。
這幾年VR(虛擬實境)的市場一直被業內看好,甚至HTC都準備改行全心攻佔這片市場。但對投資人來說卻,其他行業也能是「資本寒冬」,而VR領域根本就是北極——幾乎就沒見到春天...
而投資人的觀望態度直接影響了VR創業團隊的發展,幾乎清一色陷入了窘境:大企業看不上的,可自己又不願屈就於小基金,創業團隊只能面臨兩種選擇:倒下或轉型。
「我記得2015年有兩三百家做頭盔的,現在可能剩下不到十家了,這一撥技術已經過去了,90%的創業公司都倒閉了。」大陸某VR科技的創辦人對記者感慨道(註:本篇為簡字內容)>>>>>>
http://www.yicai.com/news/517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