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hiv全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hiv全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hiv全名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Dr 文科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何我們唔應該講「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 相信90後或00後對「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呢句說話絕不陌生。 近十幾年醫學發展愈來愈逢勃,對病人和醫護權益亦愈來愈重視,例如實習醫生要3日1call、on call要28-36小時、護士病人比例1:14-18等等一直都被批評。不少新世代醫生護士都會lo...
hiv全名 在 水魚 ?????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2 15:32:39
所謂U = U,全名係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傳不到)。其實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只要持續接受雞尾酒療法治療,病毒量降至檢測唔到嘅水平,就唔會傳染到俾自己嘅性伴侶,可以同其他人一樣正常生活。所以大家記得早啲去做test,就算唔好彩染病,及早治療就無問題架啦! ...
hiv全名 在 依依(瑪莉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12 08:47:51
昨天很榮幸參與U=U的記者會,得到了很多的正確知識,想在這邊分享給大家。 💡U=U 的英文全名是UNDETECTABLE EQUALS UNTRANSMITTABLE 測不到HIV病毒 = 不具傳染力 💡 最新研究證據顯示,穩定接受抗病毒療法的愛滋感染者,其血液中的病毒量若持續六個月以上控制在...
hiv全名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何我們唔應該講「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
相信90後或00後對「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呢句說話絕不陌生。
近十幾年醫學發展愈來愈逢勃,對病人和醫護權益亦愈來愈重視,例如實習醫生要3日1call、on call要28-36小時、護士病人比例1:14-18等等一直都被批評。不少新世代醫生護士都會lobby system reformation令工作環境更人性化更友善,改善病人權益。
但是!!!我們總是會聽到上一代前輩們以奇異的眼光看我們,以下對白大家定必不會感到陌生
「班後生愈來愈唔捱得」
「當年邊有抽血員、我一個人要抽哂成個病房嘅血」
「當年我實習醫生已經做chest drain、LP、BM 等等,班後生依加做咁少又要supervision,一代不如一代」
「當年邊有post call half day、邊有咁多teaching session,依加d trainee已經好幸福」
下刪幾十種當年醫護有多勇猛而新世代有多whiny $ sheltered又唔捱得又嬌生慣養。
時移世易,的確相對以前,醫護待遇好了小小,但是廿年後的今日,我們可以講
「廿年前邊有咁多paper work,咁多張assessment forms?」
「廿年前邊有咁多”醫療事故”會有議員開記招響你全名鞭屍+蘋果A1頭條?」
「廿年前邊有咁多資助基金要assessment + 填無限張form?」
「廿年前邊有holistic care同biopsychosocial呢個概念?依加興MDT同allied health input去做best possible care,難度不用花多點時間?」
「廿年前authoritative care,醫生叫病人做咩佢地都會做,依加要shared decision + fully inform個病人做同唔做嘅風險,都係要時間。」
「廿年前讀醫學院好多病同藥都係mechanism poorly understood,依加淨係novel agent for cancer & autoimmune + pathway都已經係兩個世界」
無錯,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大家的觀點與角度注定都不會同。以前一路都咁運作不代表我們要接受,時代要進步,我們對醫護的職安健和病人權益的想法都要一齊進步。
你覺得一個24小時沒有睡覺的實習醫生去幫病人做入侵性檢查是合理的事情嗎?
你覺得一個醫生巡房或門診只能花3-5分鐘(連開藥+documentation)做得到biopsychosocial + holistic care嗎?
你覺得到2020的今日仍然3日1 call + on call 28-36小時對醫生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無問題嗎?
踏進2020年的今日,我們不能再舊時舊時舊時,舊時中HIV注定變AIDS再等死,今日都起碼講緊Depot PrEP / 全民Truvada PrEP / PEP,感染後治療都可以U=U, normal CD4 + normal life span。你Stage IV metastatic lung cancer大概都會想用新世代TKI / immunotherapy而不會想用「舊時的化療」吧?
我們不是廢青,我們只是渴望改變這崩壞中的醫療環境、令醫護和病人的生活變得更好。而這份責任我覺得無論邊個世代的人都應該一同負擔。
#唔好再舊時舊時舊時
#MetastaticCa都可以completeremission
#點解個制度唔可以隨時代改變
—————————————————————
另外如想細閱真科學和偽科學的產品review或Exclusive文章可考慮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nforsun
題材:補健品、防疫用品review
- 科大殺菌塗層MAP-1、次氯水、Zoono、Oo Airject、BioEM、光觸媒、空氣清新機
- Co-Q10、葡萄糖胺、Manuka Honey、魚油Omega-3、濕疹保濕膏、賢者之食卓、腦專加
hiv全名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權附議|
這個附議案,倒數計時6天,下週五截止,字有點多但是為了讓大家清楚知道事情原委及脈絡。
大家的附議能改善疾病污名化的問題。
■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為旁人付出了什麼。
#讓你的附議 #成為自己與他人的祝福
■大叔邀請大家,為達成下一個「台灣奇蹟」參與附議,因為台灣很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一個「完全控制愛滋病、免於愛滋病威脅」的國家。
只是現階段,有一個「過時的」法律條文,需要被修正。
當法律落後於科學(事實證據),它就無助於台灣(現在與未來)的愛滋防治工作,甚至耽誤「消滅愛滋」的達成進度,也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大叔驚訝發現,應當伸張正義的法律條文,因為時空背景的轉變,居然變成怨侶報復、恐嚇威脅的工具,甚至「不符合比例原則」的侵害人權。
這個法條已經成為「愛滋防治工作的 #豬隊友」,容易造成感染者因畏懼而未就醫,可能成為防治破口。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過,「疾病獵巫」恐導致感染者不願出面篩檢及治療,而且,歧視與標籤化感染者,非常不利於防疫。
■大叔有一個夢,願台灣成為 #疾病平權 的國家。
健康的人、生病的人(眾生平等)都享有人權保障。
#停止疾病汙名化
#與時俱進的修法工作將帶來重大良善的影響
■附議最後階段,倒數計時
只要2分鐘,你對「台灣奇蹟」就有全新貢獻。
👉👉👉附議修正愛滋蓄意傳染條例:
https://reurl.cc/L3V3oX
(此案主文牽涉法律專業,寫得精簡深奧,建議你先看大叔的文章,看完再讀主文,會比較容易看懂。
你如果一如往常的相信大叔判斷,也可以直接進行附議。)
■台灣的公共衛生、農漁畜牧都是世界之光!
26年前,小兒麻痺已經在台灣絕跡。
武漢肺炎、非洲豬瘟已經被台灣成功抵禦。
「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全亞洲只有日本和台灣!
接下來,台灣有很大的可能,領先全亞洲(甚至全世界),成為免於愛滋病威脅的國家。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指出,愛滋感染者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後,健康狀態及平均餘命與常人「沒有差異」。且若血液中病毒量抑制在200 copies/ml (每毫升所含病毒複製數)以下,維持6個月以上即稱為「U=U」(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將不會再透過性行為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
U=U 這個醫學證據已獲國際研究證實,也被聯合國採用,感染者穩定接受治療便與一般人無異,盼台灣社會大眾的疾病認知也與時俱進。
■任何性向(無論是異性戀、同性戀)都有可能感染愛滋病。
為了達成在10年內「消滅愛滋病」的目標,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結合數以萬計公衛人士的努力,以及各個族群感染者「勇於面對病情,即刻積極治療」,持續強化對愛滋病的正確認知,特別訂立了90-90-90的指標,合作對抗愛滋病病毒的威脅:
■90%的感染者「知道自己被感染」
■其中90%的知悉感染者「有持續規律服藥」
■而且90%的服藥者「病毒量得到控制」,以求在2030年達成消滅愛滋病的目標。
■台灣在愛滋防治工作上也「超前部署」!
截止2019年底,台灣愛滋防治已達「88-92-95」,意即:
■88%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
■92%知道自身狀況者能接受良好的醫療照顧
■95%接受治療者的病毒量有效受到抑制
台灣的表現位居全球前段班模範生,而且新感染人數已經接連2年下降,這是非常顯著的進步趨勢。
■如果你跟大叔一樣
喜歡鉅細靡遺,瞭解來龍去脈
請參考以下新聞報導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最具爭議的第21條,有六大不良影響。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770718
■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強調,感染者經過穩定治療也能與常人無異,「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呼籲民眾建立愛滋正確認知,打造疾病平權社會。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762291
■患有愛滋病的A男被控危險性行為案,一審判1年5月,經上訴,二審今天依國外最新醫學文獻以及台灣門診資料等認定,「無射精的口交實際傳染HIV病毒風險為0 」改判無罪。
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006090102.aspx
■紐西蘭開設全球第一間 HIV 感染者的精子銀行,破除世人對愛滋病的污名與歧視,因為科學醫學都證實了HIV感染者,也可以有健康的小孩。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2126
■ U=U 就是安全性行為,它和全程使用保險套相比,一樣安全。
(保險套只要沒有破掉、沒有過期,可以阻絕大多數的性病)
https://www.songyy.org.tw/archives/12027…
■關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的說明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曾經投書《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讚譽台灣推行「數位民主」的成就。
唐鳳這篇文章標題是「強韌民主是數位民主 A Strong Democracy Is a Digital Democracy」,她指出,數位科技確實能夠增進公民對話,向政府灌輸社會創新精神。近年創建的兩大數位平台「 vTaiwan」、「 Join」,雙雙打開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渠道,並取得亮眼的成就。
「Join」的全名是「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http://join.gov.tw ),隸屬於國家發展委員會,是參考美國白宮網站 “We the People” 而成立的國家媒體提案中心,透過開放民眾運用集體智慧,就公共政策提出建言,政府部門在制定公共政策時,也可以透過參與平台徵詢民眾的意見,例如:課徵空屋稅、獸醫使用人藥醫治動物…等等。
已經成案而為政府部門參採的例子有:「癌症免疫細胞療法的修法法案」、「月亮杯比照衛生棉條合法網購」、「目前臺灣高中生普遍睡眠 不足上學時間應延遲」、「國產車上市前必需強制公開撞擊測試並比照國外結果分級」等案,均已獲得政府參採並據以推動。
hiv全名 在 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染新冠病毒怎麼辦]
以下內容是週末出現在英國台灣人的社團的文章,封閉社團原文沒法直接分享的,作者是一位黃醫生(我沒聯絡上先不公布他的全名),貼出來讓大家多了解一些感染後可能會出現歷程,可以幫助減輕焦慮
*如果有醫界人士歡迎提供看法*
#重點是我畫的
...............
Hello all!
在這個社團看到很多人很擔心這次疫情, 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醫療知識希望大家不要過度緊張(但絕對還是要保持警覺)! 不是要討論政策,是想跟大家談談如果真的得到了這個病毒怎麼辦。 我目前在英國當住院醫師,之前在台灣畢業,也在台灣訓練過一小陣子。
雖然這個病毒是新病毒,但現代醫學對於人體免疫系統已經有很大的了解。我們在接觸到病毒後會產生抗體,絕大部分的病毒都可以被自身的抗體和免疫細胞們消滅,所以抗病毒的藥物才那麼少。當然有些例外的病毒像HIV, Hepatitis C, Herpes等等有其他的特性以至於身體無法清除,人們才研發針對它們的抗病毒藥物來治療。這個病毒目前看來至少八九成以上(甚至更高)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代表抗體應該可以完全打敗病毒,也會讓身體有免疫力。
假如你今天不幸得到這個Coronavirus,就算進了醫院,處理方式也只有觀察(量血壓心跳血氧等等) 而已,目前還沒有藥物可抗這個病毒。#肺炎不會讓人猝死,如果你真的惡化到肺炎,開始覺得unwell,絕對 #會有足夠時間讓你去醫院評估的。所以英國政府才會建議如果自己都覺得像感冒,只需要在家裡隔離就好,覺得不行再去醫院評估,醫院才不會佔滿輕症的病人。
至於檢測,如果是在家裡輕症的實在沒有檢驗必要,你可以想想:如果今天輕症檢測出是positive,治療也是在家裡休養隔離到症狀解除不要傳染給別人就好,既然檢測結果不改變management,那為何要測? 但如果真的惡化到要住院還是會被測的。有些人擔心有零星文獻懷疑有long term lung damage,但病毒現在爆發以來也才三個月,#醫學上不太會只觀察3個月就說有irreversibleDamage,而且如同之前提到的 #大部分人連lungDamage都沒有。所以檢測與否也無法判斷會不會有肺部後遺症。大家要注意到一點的是,#有需要住院的肺炎&類流感病人、#已在加護病房的呼吸窘迫病人、#或是群聚病人都還是會測,所以英國每天檢測數也是好幾千人,台灣其實每天才測三四百人而已。
NHS處理重症的能力很強,我覺得甚至是比台灣更完善,但也就是因為精力都放在重症病人上所以一般疾病或elective cases都要等非常久。如果真的不幸惡化進到英國加護病房,目前是不需要擔心的。但如果情況惡化到像中國、義大利那般那我就不知道了哈哈。但記得, 大部分的人都會自己好!!
另一點要提的是對於老人或平常有心肺疾病的人,就還是最好遠離人群到疫情減緩為止… 但我想這個社團絕大部分還是low risk population,所以還是想分享一下希望不要過度恐慌。
圖文不符之買不到酒精買波蘭伏特加好了(誤!這款酒精濃度不足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