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hemorrhage醫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hemorrhage醫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hemorrhage醫學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生產時避無可避的生死危機:3000cc的產後大出血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這是一位33歲的產婦,小語 小語是一個健康的孕婦 自然懷孕, 本身沒有任何疾病或異常 產檢過程也一切順利 直到39週多時來院待產 - 看似一切正常、平凡無奇的產婦小語 卻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emorrhage醫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hemorrhage醫學 在 老師說我PE要加強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hemorrhage醫學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emorrhage醫學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emorrhage醫學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emorrhage醫學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emorrhage醫學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hemorrhage醫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hemorrhage醫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emorrhage醫學 在 老師說我PE要加強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1:42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蜘蛛膜下腔出血 這是個醫學劇常常出現的病例,記得在Doctors裡面看過,網路上也有很多的介紹,不過今天是來講個自己的小故事! 腦膜分為dura、arachnoid、pia三層,arachnoid到pia之間的空間就是subarachn...
hemorrhage醫學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2 06:53:27
今天是⋯⋯ 「國際護師節」❤️❤️❤️ 謝謝所有護理人員、醫師、及前線人員, 為我們守住醫療最前線, 可以每天0️⃣例又0️⃣例, 您們辛苦了🙏🙇🏻♀💕️🙇🏻💕🙇🏻♀️💕🙇🏻♂️🙏! . 俐落媽送上自己喜歡的韓國醫療劇 —浪漫醫生金師傅— 裡面常出現的醫療相關單字。 它有分一、二季, 有醫療...
hemorrhage醫學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生產時避無可避的生死危機:3000cc的產後大出血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這是一位33歲的產婦,小語
小語是一個健康的孕婦
自然懷孕,
本身沒有任何疾病或異常
產檢過程也一切順利
直到39週多時來院待產
-
看似一切正常、平凡無奇的產婦小語
卻在生產時面對了一個醫師與產婦都不願碰到的生死關頭
-
小語待產過程並不算順利
待產兩天多還是無法順利生產
子宮頸全開後
持續用力了數個小時但胎頭仍卡在上端
最後
由於產程遲滯
小語接受剖腹產。
剖腹產出一個女嬰,3000多克,
剖腹產過程一切順利,
小孩子狀況也不錯
-
然而
就在剖腹產完成30分鐘左右
已經轉送到術後恢復室的小語
忽然從陰道掉出一個400公克的大血塊
並且持續快速地出血
小語當時心跳加速到每分鐘170下
血壓掉到80/50 mmHg,
瀕臨出血性休克的危機
-
經過我們立即的檢查
小語並沒有內出血或其他出血點
但子宮就是鬆軟無力
陰道持續快速而大量的湧出血來
-
經過各種強力宮縮藥物的使用及子宮按摩術
雖然出血有稍微緩解
但仍舊持續出血不斷
-
最終,我拜託本院放射科團隊
進行體外子宮動脈栓塞術 (TAE)
並於半小時後
就順利完成了子宮動脈栓塞術
也就止住了產後大出血。
-
根據國際的定義
生產出血超過1000cc定義為產後大出血
小語生產的總預估出血量超過3000cc.
後來,
小語前前後後一共接受2500cc的輸血
幾乎是換了全身一半以上的血液之後
小語才逐漸從蒼白的臉色中恢復
-
產後大出血是一個很難預測、
也無法完全預防的產科急症
發生率大約在3%左右
也就是平均每33個產婦
就會有一位發生產後大出血。
-
產後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收縮不良
本來子宮在生產之後
要能夠緊緊縮成一球
才能夠讓子宮裡面的血管被收縮的子宮肌肉壓迫住
因而停止生產後的出血
然而,
若產後子宮收縮不良
就可能造成子宮持續且快速的出血
-
懷孕後期的子宮血流量非常豐富
大約每分鐘會有600cc的血液流進子宮
因此
子宮的出血往往來的又急又快
如果沒有辦法迅速的止血
產婦恐有生命危險。
-
儘管在醫療發達的21世紀
產後大出血仍是先進國家孕產婦死亡的前三名原因之一
-
面對子宮收縮不良
除了給予大量的子宮收縮藥物之外
在過去,唯一救命的解方就是把子宮切除
即使在今日
子宮切除仍為治療產後大出血的一個標準治療方案之一
-
然而
面對一位只生一胎,33歲的產婦來說
如果能夠選擇的話
誰又不希望能夠保留自己健康的子宮呢?
-
因此
這個時候
放射科醫師透過醫學影像技術
藉由腹股溝附近的血管將導管放置到子宮動脈處
將子宮動脈做暫時性的栓塞
就可以有效地止血
也可以保留子宮
對後續的第二胎、第三胎也不會有不良影響
-
附圖畫面中的黑色顯影處
就是骨盆腔的血管
暈開的黑色區域
就是持續出血的子宮動脈
透過放射科血管導管的技術
將出血的血管進行栓塞
就可以完成快速而有效的止血。
-
我在此必須再次感謝新光醫院放射科全團隊
因為他們的技術跟努力
才能救回一個子宮
救回一條命
更救回一個家庭
-
參考資料:UpToDate : Overview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
“生產有時會變得極為兇險,面對生死一線的絕境,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一騎當千的英雄,而是一個有設備、有組織、有紀律、有經驗的團隊。”
”接生猶如千里荊棘之路,所幸,我有你們同行。”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hemorrhage醫學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某順勢療法「醫師」又語出驚人了
本來懷孕和分娩就伴隨著風險,在現代醫學發展前,每年都不少婦女和初生兒由懷孕或分娩的併發症而死亡。
在外國,的確有在家分娩的選擇,例如紐西蘭,但都要risk stratification,低風險同合適嘅先可以係家中分娩。在香港咁細嘅房屋裡面跟本提供唔到足夠空間俾孕婦同助產士去生,無論係落藥、assisted delivery定neonatal assessment/resuscitation都難以係劏房嘅空間做。
個孕婦想epidural無痛分娩或者聞笑氣,係咪又因為「不是疾病不應該在醫院」,所以要強忍生產嘅痛?
Breech係咪又要係屋企強行生,明知剖腹產嘅outcome好過breech vaginal delivery都因為「不是疾病不應該在醫院生?」
Placenta previa 成胎盤封住成個子宮頸,係咪又唔應該去醫院生?
Placenta Accreta產後大量出血嘅風險係咪唔洗係醫院準備止血?
早產BB作動係咪唔洗醫院打強肺針+/- tocolytic再monitor?
早產BB係咪唔洗NICU monitor RDS、NEC、interventricular hemorrhage、sepsis?
Preeclampsia/eclampsia係咪唔洗monitor血壓,降血壓+/-急救+/- urgent剖腹產?
妊娠糖尿病+>4.5kg巨嬰係咪唔洗monitor+/-剖腹產?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係咪唔洗monitor +/- 強肺針+/-elective剖腹產?
先天性發育不良,Omphalocele, spinal bifida, esophageal atresia etc 係咪唔洗係醫院急救同治療?
Postdate >42禮拜,明知stillbirth risk不斷提升,係咪都唔應該係醫院引產?
Cord Prolapse呢?叫個孕婦All 4 position等白車再去醫院?
無菌咁重要嘅都可以話唔需要,chorioamnionitis + 個BB neonatal sepsis係咪你負責?
我隨便都可以舉到20個obstetric indications需要係醫院進行分娩+初生兒急救。
呢種順勢療法嘅「醫師」好鍾意乜都同「自然」掛鉤,但又唔counsel婦女們「自然」嘅風險。
唔係每個婦女或每個胎都應合家中分娩,更重要嘅係香港大部分嘅家居環境唔允許家中分娩。但「醫師」唔會話你知。
*其實呢,現代醫學醫院分娩都已經唔一定係瞓係張床,坐係個Yoga Ball、狗仔式、抱住老公、水池等等唔同姿勢都有,適合唔同孕婦。
**婦女們當然有自由選擇用咩方法生BB,但重點要先評估自己及BB嘅風險,而呢個評估就係產科醫生嘅專業,絕非某d「醫師」可以做到
hemorrhage醫學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o save or not to save?】
今天想分享三個早產小Baby的故事
三個小Baby都是23周大的小Baby,媽媽提早穿羊水並作動,子宮收縮,為不能避免的早產。
【Baby A】
小Baby A的媽媽是一位二十歲的年輕單身女士,平時熱愛煙酒和毒品,意外懷孕後找不到小Baby 的爸爸,沒有做過任何產前檢查。在23周3天時媽媽A的羊水突然穿了並作動,緊急送院後,媽媽A要求醫生盡所有辦法去拯救小Baby A。
打了一針的強肺針,小Baby便出生了,但由於還沒到24周,小Baby的器官未能成熟,被送到新生兒深切治療部治療。小Baby一直接駁著呼吸機協助呼吸,總共44天才能拔喉,但仍然需依賴氧氣治療。同時亦患上了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需腹部開刀把壞死的腸子切除;delayed onset敗血症需抗生素和強心針急救;Grade 3 bilateral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即使做了激光治療,視力仍然virtually blind。
小Baby堅強地活了5個月,最後因嚴重敗血症和多重器官衰竭死亡,5個月來沒有離開過醫院,而由於媽媽產後因依賴毒品和酒精而沒有照顧小Baby,小Baby出生後一直由社會福利處照顧。
【Baby B】
小Baby B的媽媽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士,不煙不酒,這一胎雖不是計劃的懷孕,但既然懷了小Baby B倒想好好當媽媽。但在23周4天時便穿羊水和作動,緊急送去醫院後,醫生跟媽媽說小少過24周的Baby成功活下去的機會非常低,而且就算活下去大概也會有種種的後遺症?器官和大腦的發展可能受影響、小Baby B也未必會有好的生活質素。醫生問媽媽希望打強肺針和生產後送去新生兒深切治療部搶救小Baby嗎?
媽媽B最後要求醫生盡所有辦法去拯救小Baby B。打完一針強肺針後小Baby B出生,醫生幫忙插喉協助呼吸,再落藥Surfactant讓小Baby的肺部趕快成熟。不過,24小時後小Baby血壓過低需依靠強心針。在36小時後,小Baby出現大規模的Grade 3腦內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和肺部出血(Pulmonary Hemorrhage),活了40小時後搶救無效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Baby C】
Baby C的媽媽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23周4天時因為子宮頸incompetence而早產,媽媽跟醫生說要盡所有辦法去拯救小Baby。
打了強肺針後,小Baby便出生,需插喉協助呼吸,插喉12天後換正壓呼吸機,足足用了12個星期,不單有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更有Late onset敗血症需抗生素和插喉協助呼吸;Grade 2 腦內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26天後resolve ;在醫院總共住了122天,成功靠Low flow Oxygen出院。
3年後小Baby發展正常,只有輕微的肌肉Spasticity問題,正常行為認知和智力發展,雖經常受到感染需住院治療,但除此之外尚算健康成長,過著有品質的生活。
【三個23周半的Baby,三個不一樣的結局】
從前少於24周出生的嬰兒基本上是不可能活下去的,但隨著醫學的發展,新生兒深切治療偶然能夠把小Baby從死亡關帶回來。不過,這只是個別的情況,大部分情況下嬰兒要不像Baby A和B一樣,經歷大量的入侵性治療到最後還是闖不過鬼門關,要不便是即使活下去卻有著種種的後遺症和差劣的生活素質。
我們常常都會說「活著就有希望」,聽著Baby C的故事,大家總會希望自己成為Baby C,看著才手掌大的早產嬰兒,任誰也不能輕易說放棄。然而,到底誰應該作這個「To try or not to try」的決定? 醫生?還是媽媽?
醫學院教我們,醫生的職責不單止是媽媽,腹中Baby的welfare我們也要考慮。如果媽媽希望做的醫療程序是對小Baby有害或無益的時候,醫生並沒有道德責任去應付。小Baby的welfare跟媽媽的意願,到底應如何Balance?
同時,新生兒深切治療的成本非常高昂,一天的成本大概為15000港紙,普通病房為4000港紙,如果像Baby C一樣住院總共122天的話,大概差不多要100萬港紙。這100萬港紙的醫療資源如果用在其他疾病身上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在社會資源分配的公義上,集中大量資源在一個小生命上又是否公義呢?
然而,如果我們要為生命的價值draw a line的話,那條線到底要放哪裡?是不是昂貴的治療就不做?那麼癌症病人的最新療法都是以萬作單位的時候,是不是我們也應該放棄他們,讓社會資源用在更有效率的治療身上?
當生命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所謂的公義的社會資源分配並不存在。如果我跟你說你兒子的血癌治療費用可以拯救5個其他疾病的小孩,叫你停藥,你會覺得我發神經。但如果今天角色掉換了,你是那五個小孩的媽媽,又會有何想法?
三個23周半的Baby,三個不一樣的結局。選擇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子非魚,你不可能知道小Baby想你幫他活下去還是讓他好好離開這個世界,but we got to live with our choices
Medical ethics是很有趣的topic,愈思考得多愈會發現原來life is not as pretty as it seems
To try or not to try? Where do we draw the line?
Ref: 網絡圖片
***到底應否搶救24周前的初生嬰兒是非常複雜的臨床決定,需由媽媽和醫生溝通商討再作決定,如有疑問請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