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h-index教授平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h-index教授平均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h-index教授平均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aa1655714 (小尾)看板AfterPhD標題[問題] 科技部有重視論文的引用次數嗎?時間...


最近剛學會使用Web of Science的系統,所以我練習使用,將「作者」與「地址」欄位,
隨機填入過去幾屆科技部傑出獎的厲害教授,果然是跑出來不少SCI論文,當我點選右上
角的「建立引用文獻報告」,就跳出來引用的結果與分析。

除了h-index不是很高外,我發現平均每篇引用次數,也僅有10初頭,請問這個是正常的
現象?如果發一堆論文,大多數都引用率不高,所以科技部是獎勵「發表量」很傑出?
而且有幾位,自我引用率,好像將近1/4,這否偏高?

另外就是Web of Science出來很多年了,科技部怎麼沒有想,將這套系統運用於專題計畫
、傑出獎、各種獎項的申請者,進行其引用的相關分析?我想只要將第一作者或聯絡作者
的發表篇數、IF點數,搭配這個引用系統,應該很快就可以得到,整體計畫主持人的能力
分析表,便於分別對研究能力的評價?還是照這個方式,可能會經不起檢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3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12311497.A.CCB.html
jjsakurai: 重視的話權力就轉移到別人手上了 我以前中研院的老闆 12/03 23:06
jjsakurai: 有很多單一作者的工作且被引用超過一百次 但他都沒參與 12/03 23:07
jjsakurai: 什麼科技部什麼教育部或大計畫的panel 甚至在院裡都是 12/03 23:07
jjsakurai: 默默的一個人 12/03 23:08
jjsakurai: 他以前就說 評鑑物理的很簡單 看過去五年被引用次數 和 12/03 23:09
jjsakurai: 被邀請國際演講次數就定高下了 12/03 23:10
JustOneJFS: 要找特定某個人的發表 scopus應該更方便些 12/03 23:41
joezzzzz: 絕對有看~至少我熟悉的EE或CS領域那些傑出獎的人沒話說 12/04 02:11
joezzzzz: LIBSVM作者就不用多說了吧 12/04 02:12
FSGuitar: 傑出研究獎的標準是得獎該年前五年的研究績效 12/04 02:47
FSGuitar: 如果要看這個 至少要先限制在得獎前五年 12/04 02:47
FSGuitar: 另外就是當年申請的對手也有關係 A可能沒多傑出 12/04 02:49
FSGuitar: 但比其他同學們的都傑出了 也會得獎嚕 12/04 02:50
FSGuitar: 話說任何的評價方式都有缺陷 引用次數 雖然相對客觀了 12/04 03:35
FSGuitar: 但是一個研究的價值真的只是用引用次數可以評價嗎 也是 12/04 03:36
FSGuitar: 肯定有很多爭論 12/04 03:36
Ischolar: 有些領域引用數低,WOS也不齊全 12/04 07:50
jcjan: 傑出獎得主很優出但不見得最傑出, 因為需傑出獎得主推薦. 12/04 08:12
tainanuser: 引用次數是各大學世界排名,重要的計算一環,科技部應 12/04 10:32
tainanuser: 該是會注意到,但可能沒有系統化,去自動跑出? 12/04 10:33
tpst6603: 科技部除了引用次數之外還有什麼傑出期刊加成,分明就是 12/04 10:42
tpst6603: 為了某些只發沒人看的小期刊教授量身定做的 12/04 10:43
xyz168: 引用數當然很重要,既然叫publication就是要給人看的 12/04 16:24
xyz168: 沒引用沒關注的研究,就算是理論很強,也該想想為何寫出來 12/04 16:25
xyz168: 的東西沒有人去看去引用,怎麼呈現自己的成果也是研究教育 12/04 16:25
xyz168: 很重要的一環,但有些事情不能講的太明,大家知道就好 12/04 16:26
IPSN: 我老闆很簡單 人脈 > 期刊等級 > 發表量 >>> 引用數 12/04 18:11
forWinds: 就像我上次抱怨的 科技部的計畫主持人基本資料裡 的IF 12/04 18:24
forWinds: 領域排名 都要自己手動更新 很沒效率 12/04 18:25
energylover: 當然不能單看引用數,引用是可以透過關係,群體,國 12/04 19:31
energylover: 家去左右,如果看引用的結果,應該看引用者的分布, 12/04 19:31
energylover: 影響力等資訊。不要太單純看些純數值! 12/04 19:31
pc1234: 再多引用還不就是止於書面的東西?一個研究到底有無對社會 12/04 19:51
pc1234: 國家產生實質影響,更需要引用次數以外的證據吧? 12/04 19:51
saltlake: 樓上 科學研究和科技研究是有差別的 12/04 22:16
caseypie: 不同領域的引用習慣差異很大,光一樓說的「物理」裡 12/05 02:13
caseypie: 用引用數評價研究者表現就很多時候會失準..... 12/05 02:14
xyz168: 還是一句話,為什麼好的研究可以不被引用? 12/05 09:13
xyz168: 引用少可能是領域問題還有類型問題,例如理論或應用 12/05 09:14
xyz168: 但是低於平均值的引用,還是說明了一切 12/05 09:14
saltlake: 樓上寫論文會大膽引用自己看不懂的論文嗎? 12/05 17:52
moewgi: 看來我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還可以拿來自我安慰一下 12/05 18:21
GaussQQ: 看的懂introduction算不算看的懂? 12/05 20:57
crd: 某領域如果被獨霸其他團隊退出研究與發表,引用次數自然不高 12/05 22:13
crd: 往往產業界挾資金人力優勢投入後原本參與的學術界就四散了 12/05 22:17
crd: 引用次數不高並不代表該領域沒價值,越有產業價值往往越不發表 12/05 22:26
saltlake: 有產業價值的一部分"發表"在各國專利 一部分就營業秘密 12/06 01:25
saltlake: 或者保密的專業知識或技術 認為公開資料 普通人隨便 12/06 01:26
saltlake: 找來看就可當賺錢秘笈本就不怎麼靠譜 學術知識技要轉換 12/06 01:27
saltlake: 到實務應用來賺錢就是要靠投入業界的專家 12/06 01:27
FSGuitar: 好的研究當然有可能引用次數不高 因為可能當時並不熱門 12/06 23:38
FSGuitar: 熱門的題目甚至沒有創新的點 只是重複人家做的 常常 12/06 23:38
FSGuitar: 也能獲得比創新的題目更高的引用次數 而某些人的引用次Y 12/06 23:39
FSGuitar: 數反而是要幾年後才拉起來的 所以現在不被引用 就真的 12/06 23:39
FSGuitar: 不重要嗎? 還是一句 引用當然重要 但大家也都寫過論文 12/06 23:39
FSGuitar: 也知道很多人引用論文根本沒看論文內文 只看作者的摘要 12/06 23:40
FSGuitar: 和結論 反正跟他們的題目有關就引用 這就是我說的 為啥 12/06 23:40
FSGuitar: 熱門題目就算你做的不怎樣 也是常常有高引用的原因 12/06 23:40
FSGuitar: 畢竟做文獻回顧總是希望不要遺漏有誰做過 12/06 23:41
FSGuitar: 引用次數我認為只能代表一個重要的評分項目 但不應該 12/06 23:41
FSGuitar: 當作關鍵 12/06 23:41
FSGuitar: 有些論文你看他引用次數很高 結果點進去看誰引用 12/06 23:43
FSGuitar: 為什麼引用 你就發現大多數都只是說這個人做過這個題目 12/06 23:43
FSGuitar: 結果跟我們的類似 或是支持我們的研究結果 但根本沒有 12/06 23:43
FSGuitar: 多大的重要性 因為也只不過是眾多me too的論文之一而已 12/06 23:44
mmonkeyboyy: 引用....搞錯的目前看來引用數特別高 12/07 00:43
moewgi: 我就cite過人家做錯.... 12/07 09:58
xyz168: 引用不是只看引用數的,怎麼感覺大家都只講引用數? 12/08 13:14
jyung: 引用數這東西不好說,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經驗,自己認為做得 12/08 16:49
jyung: 很好的東西引用數低,反而是普普的一堆人引用 12/08 16:49
mmonkeyboyy: 在我自己的小領域 風有跟到了就有引用數啊.... 12/09 02:22
goodday06: 比起這些數字 更根本的問題是... 12/09 22:28
goodday06: 科技部有重視論文實驗數據、圖片的真實性及可重複性嗎? 12/09 22:28
goodday06: 科技部有重視數據圖片作者的可追朔性嗎? 12/09 22:29
goodday06: 一堆數據圖片 不知真假 出事也不知真作者在哪 12/09 22:29
goodday06: 台灣科學根本問題: 無法判斷科學實質內涵 只能數數字 12/09 22:31
saltlake: 國內政府和學界機構可說是自我放棄自我審查糾正機制久矣 12/09 23:18
saltlake: 反正政府和學術機構不是自己家開的 自己能從中撈多少才 12/09 23:18
saltlake: 是要緊 於是不開發與維護審查機制之外 同時積極實踐鄉愿 12/09 23:19
saltlake: 作風以及拉幫結派的做法 12/09 23:1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