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google簡報投影片群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google簡報投影片群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google簡報投影片群組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跟到外國讀完學士學位,再回來香港讀醫的中學同學閒談,說起歷屆師兄姊留下的筆記。 「『神碟』很多筆記喔,但我都是習慣自己打一遍筆記才入到腦啊。」 冷不防朋友瞪大眼看著我。「你們叫『神碟』的嗎?第一次聽這個叫法!」她失笑。 「呃… 不然你們都怎樣稱呼『神碟』呢?」我都十分驚訝。 「就叫...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孫在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簡報視覺化,如何在10分鐘內完成長官交辦的簡報,簡報的內容,不是文字說明,還有圖片、表格、圖示,美觀與專業,並以重點呈現,有助報告者的說明。...
google簡報投影片群組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跟到外國讀完學士學位,再回來香港讀醫的中學同學閒談,說起歷屆師兄姊留下的筆記。
「『神碟』很多筆記喔,但我都是習慣自己打一遍筆記才入到腦啊。」
冷不防朋友瞪大眼看著我。「你們叫『神碟』的嗎?第一次聽這個叫法!」她失笑。
「呃… 不然你們都怎樣稱呼『神碟』呢?」我都十分驚訝。
「就叫Goddisk啊。」
然後回家後,我反覆思索了多遍,究竟這個shared folder的稱呼只是我一人這樣叫,還是隔了幾屆後竟然連醫學生的共同語言都改變了。後來我決定是後者,因為說出口幾次後還是覺得「神碟」順口一點。
據說醫學生參加迎新營很重要,因為組爸媽會把歷屆的筆記精華、試題庫、教授原裝簡報等傳達給他們的組仔女。不過我已經親身破解了這個都市傳說——沒有參加迎新營的我,讀書還是讀得好端端的。比較重要是有臉書賬戶吧,才能給加入當屆醫學生的群組裏,以後每年都會定時定候有上一屆同學的代表把那一年「神碟」的鏈結張貼出來。
有時會想,在Google drive面世之前,醫學生是怎樣分享這些檔案呢?要靠硬碟的話,可真不方便呢。而聽說現在的千禧代不用臉書了,只有Instagram賬戶,那他們又會怎樣溝通呢?
不過,每個時代的學生總有自己的應對方法吧。聽醫生說過,他們那時的手提電話沒有先進的相機功能,所以上課時大家都紛紛拿出數碼相機,拍下教授快速閃過的投影片。呃,如果現在有同學手攜真正的相機拍屏幕內容,應該會給標籤為十分做作吧。
所以,不做作的我都應該改口,稱呼神碟作Goddisk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