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大上的電動機車
YAMAHA EC05試乘活動
限額報名開跑~
牽車後的這幾個星期,
花了些時間熟悉電車的系統跟科技性能。
必須承認,以市區通勤使用而言,
EC-05的運動性能完全不輸一般油車速克達。
對注重「騎帥不騎快」的my日常生活來說,
機能性已經十足夠用。
不過有些設計完全顛覆以往油...
最高大上的電動機車
YAMAHA EC05試乘活動
限額報名開跑~
牽車後的這幾個星期,
花了些時間熟悉電車的系統跟科技性能。
必須承認,以市區通勤使用而言,
EC-05的運動性能完全不輸一般油車速克達。
對注重「騎帥不騎快」的my日常生活來說,
機能性已經十足夠用。
不過有些設計完全顛覆以往油車的使用習慣,
一開始會有點錯愕surprise。
像是電動機車的起步跟加速非常快、
很多功能必須仰賴app/系統設定,
沒有油車機能上使用的直觀。
譬如說,停車關機後打不開椅墊,
因為如果沒有踢側柱的話其實沒有熄火?
行李箱空間被電池佔去大半,
所以置物空間被壓縮,一頂全罩就滿了,
還好筆電還是放得下的。
而且車身跟電池真的頗重,
雖然我騎Kymco RacingS騎習慣了,
覺得機車就是要重一點比較可靠,
在充電站拿電池拍照真的比重訓還殘忍⋯
😂
EC-05使用的是Gogoro S2的車架,
車體跟屁股都比較胖胖圓圓,
在市區停車真的很怕很怕刮傷車子,
還沒決定到底要包膜還是買布套之前,
都不敢亂騎出去,怕他毀容。
但EC-05不虧是出自Yamaha日本人設計師,
儘管車架共用,尺寸上無法更正,
車頭外型的設計內斂銳利,
說是現存電動機車中最帥氣的車款當之無愧。
細節上有滿滿的貼心「人體官學」,
椅墊形狀材質更細膩,適合久坐,乘坐的高度也頗舒適,讓157cm的我看起來更小巧玲瓏?!
說了這麼多,
很多特點還是要體驗過後才會知道箇中差異,
推薦給觀望中的同學們↓
💙Yamaha EC-05「Future Taxi 」特別活動
特色美拍攤位、限定打卡活動
還能讓型男美女載你去兜風!
日期:10/24(六)
時間:13:00~19:0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另外還有
💙後座試乘體驗報名
體驗時段:一場20分鐘(含報到資料填寫等)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止
*填寫表單不代表報名成功
*報名成功者會再另行通知,請留意聯繫方式(電話/mail)填寫無誤
*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限額體驗立刻私訊索取報名連結!
#Yamaha #RevsyourHeart
#ec05
.
.
.
📷: @mikesungphoto
.
.
.
.
.
#escooter #scooter #ヤマハ #スクーター #台北 #電動機車
gogoro沒有一踢即行 在 Innoventure Startup Club Taipe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覺得台灣朋友有一點迷思。就是想說在台灣創業,大了再移去其他國家。先做繁體中文,再做簡體中文或者英文。
我覺得在過去的時代,這方法不是不行。但是在現在的時代是很致命的。
我大致上說一下為啥:
1. 軟件與產品這件事情有文化性。特別是軟件。怎麼樣的軟件能夠做很大呢?基本上越簡單的東西才能夠做很大。
但如果你要在台灣「做大」的定義,基本上就是把這個行業做深了做到很有規模了。(特別是軟件這行業,大家成本都差不多的。但是收益在每個國家不一樣。)(不是台灣 RD 比較便宜就成本低,便宜但是有很大後遺症與成本的)
做深了代表你要為本地客戶客制。客制了這個軟件就會有文化使用上的問題。國情不一樣不是改幾個功能不一樣,有可能是全部流程都要重寫。所以甚至你要移去其他國家,有可能最好的方式,是只保留會員 DB,軟件在其他地方重寫的。
基本上注定了你在某區獨霸優化到極致了,就很難跨區。
微信去印度也是踢到鐵板。
2. 台灣人口很明顯的就少。少的話表示你不作大眾需要的東西,基本上使用量不夠鍛鍊你到 PMF。但是很多小眾需要的軟件,在其他大國家可不是小眾。一上來直接 PMF 不是沒有可能的。
沒有人用也代表著現金少,可以用的資源少。發展速度慢。再來本地 VC 看不懂,也不投。而且本地投資人(VC與一般投資者也不一樣)想著分紅,因為台灣沒有好的出場機制。
然後市場上一堆人就死撐著去搞比賽去搞創業比賽去搞補助。倒果為因。。。。。。。。
3. 發展慢代表著即便是風口,你也可以做到風沒了。比如說 gogoro 比小牛早做,但是小牛都搞到美股上市了。gogoro 還在那裡慢慢搞.....
超級看不懂。始終也沒大規模商用與擴大市場阿。同樣的時間窗口結果規模差這麼多。
別人跨國看到你的 idea 抄走,結果他牛逼了你傻逼了。(所謂 idea 其實不值錢,idea 其實是你在時間窗口下看到的機會)(技術也說穿了不那麼值錢,技術是時間的積累,但別人有人力財力,時間一拉長也把護城河搞穿)
4. 還有一個特別誤區是抄別的國家的進來台灣搞。牛逼了再反殺原始創意公司或者讓外國用。這是最傻逼的。
為啥這最傻逼呢?等你看到別的國家的火了,表示這在原國家都火到風口尾了。他的護城河可比你深了,但是創業要比原先產品好十倍才能夠殺回去。在台灣怎麼好十倍呢?不可能吧。
開發人力財力,甚至連 user 還有背後支持的 VC 讓你做到同等水準都有困難了。
這種玩法只有在中美兩國才有可能而已。在本地抄襲,最好的下場頂多就是別人進本國市場時直接買斷你,沒有第二條路了。
這個想法「在台灣創業,大了再移去其他國家。先做繁體中文,再做簡體中文或者英文」。這個想法很直觀很安全,其實是很要命的。。。。。。
如果你手上真有好東西。MVP 在台灣跑兩輪以後直接就得打大市場。拖太久後面說實在只是越大越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