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人時時刻刻盯著你,並操弄著你、預測著你、引導著你接下來要做什麼事,然後他的預測往往都是準的,你往往都會被控制、操弄著,過著這樣的人生,你可以嗎?
不,其實你根本沒得選,因為你現在過著的就是這樣的人生。
這個紀錄片是邀請許多科技相關產業人士,來分享科技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以下來自《the...
如果有一個人時時刻刻盯著你,並操弄著你、預測著你、引導著你接下來要做什麼事,然後他的預測往往都是準的,你往往都會被控制、操弄著,過著這樣的人生,你可以嗎?
不,其實你根本沒得選,因為你現在過著的就是這樣的人生。
這個紀錄片是邀請許多科技相關產業人士,來分享科技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以下來自《the social dilemma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Nothing vast enters the life of mortals without a curse. “影響凡人生活的巨大體系必定有害。
「如果有人問你現在科技業出了什麼問題?會有各種不滿和醜聞的雜音、偷資料、科技成癮、假新聞、駭客操弄選舉,而試著思考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是我們被科技所控制了。」
「在我任職Gmail 的設計部門裡時,大家都在討論Gmail 的圖像顏色應該要什麼比較好,每個人都在思考要怎麼樣讓使用者成癮於科技上。」
當他們設計的讓人離不開手機,我們就被他們所操控了。因為我們離不開手機,所以就有大批的廣告資訊給我們,而他們就能從中獲利。
“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
「很多人認為google 就只是搜尋引擎,臉書就是我們看看朋友們在幹嘛,大家並不知道這些公司都在爭搶你的注意力,instagram、YouTube 、tiktok 等等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讓使用者在螢幕上互動。」
「看看使用者可以在這些社交媒體上,流露出多少個人資訊。」
「你以為使用google 、Facebook 不用花錢,其實錢都是由廣告主出的,為什麼廣告主要付錢給google 、Facebook ?付錢的目的就是刊登廣告給使用者看。人本身就是產品,廠商把我們的注意力賣給廣告主。」
“It’s the gradual, slight, imperceptible change in your own behavior and perception that is the product.”真正的產品是讓你的行為和觀點,開始慢慢有無法察覺的細微改變。
「如果你跟一個人說給我一千萬美元,我就讓全世界朝你想要的方向改變1%,全世界!這很值錢!而這些廣告主就是願意花很多錢,去細微改變你的行為、想法、價值觀。」
「我要大家知道他們的所有上網行為都被監測、追蹤和測量,你的每個動作都會受到仔細監控和紀錄,甚至是你看到哪張照片時停下來、看了多久。」
“Any sufficiently advanced technology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magic.”科技只要夠先進就會和魔術一模一樣。
「他們知道使用者何時寂寞、何時低潮,知道用戶何時在看前任男女朋友的照片,甚至是你是內向還外向、你有什麼精神官能症、你的個性如何等等,他們什麼都知道。」
「系統甚至可以預測、偵測,我們將會做什麼,還有我們是誰。」
「我們就像殭屍,然後一直被塞很多廣告。」
“There are only two industries that call their customers’ users’: illegal drugs and software.”全世界只有兩種產業把客戶成為「使用者」,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軟體。
「這套技術不只是控制用戶把注意力放在哪裡,社群媒體尤其開始深入影響腦幹,控制兒童的自我價值和自我認同感。」
「我們根據公認的完美標準改變生活,因為這種短期訊號就像一種獎勵按讚、大心、豎起大拇指,我們認同這種價值以為這就是真理,但這都是虛假、稍縱即逝的人緣,不但不長久,也讓你比以前更空虛。因為你被迫進入這種惡性循環,心裡想著:接下來該做什麼?因為我還想要這種感覺。」
「你上谷歌輸入氣候變遷的時候,結果會因為你住的地方而不同。你在某些城市會看到系統自動完成句子,變成氣候變遷是騙局,有時你會看到氣候變遷造成自然毀滅,這項功能和氣候變遷的真相無關,而是和你搜尋所在的地點以及谷歌對你的興趣了解多少有關。」
「就算兩個很親近的朋友,他們的朋友也幾乎都重疊,他們想我去看臉書上的動態消息,就會看到同樣的更新,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他們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因為電腦會根據計算結果顯示最適合他們的內容。久了以後,呢會以為大家都同意你的看法,因為動態消息裡的每個人都跟你有同感,一旦你處在那個狀態,就很容易被操弄。」
「大家以為演算法的設計目的是提供民眾自己想要的東西,錯了。
演算法只是想找幾個夠棒的幻境,找個和用戶興趣最接近的幻境,如果你開始看這類影片,系統就會一直推薦下去。」
「我們打造的系統讓假消息更有優勢,這不是我們故意的。只是因為假消息比真消息更能讓公司賺大錢,而真消息太無聊了。」
「我們要把社會賣給出價最高的人嗎?
我們要把民主體制整個賣掉,讓你潛入每個人的心理,讓特定族群相信謊言,然後造成文化大戰嗎?」
「你可能會覺得有一個機器人,一直推薦影片給我哪會造成什麼威脅?
科技並不是人類的生存威脅,科技的能力把社會黑暗面激發出來,而社會最黑暗的一面,就是生存威脅。」
#胖胖龜 #胖讀時光
gmail照片顯示不出來 在 蕭凱莉實驗室 HK Lab - 旅行/運動/健身/旅館 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業文沒圖搭配只好一直秀自己照片😅
疫情關在家,文章完成速度很快🤓。今天繼續分享我小品牌自己下google廣告的經驗。
這篇聊的是我剛開始如何選擇google哪類的廣告活動?
#輸出文字整理好累人用講的比較快
.
#google廣告 #實戰分享
【google ads 廣告剛開始要下哪一種廣告活動|實戰經驗分享-3】
👇👇詳細圖文我放在部落格文章
https://twkelly.site/....../google-ads-%E5%BB%A3%E5....../
---------------------------------------------------------
我一開始是下臉書廣告,基本上大概就是鎖定人設去投放
例如這個人是什麼背景?興趣是什麼?追蹤哪些網站粉絲團?在哪個區域?做過什麼?
.
後來開始操作google廣告後,欸!有好多類型的廣告活動
請注意,廣告的目的,google 和臉書都是大同小異一開始要選的(如下2圖)
.
我前兩篇文章也提過
清楚自己的廣告目的很重要,你才知道之後要觀察什麼數據
有趣的是,google廣告紅色圈圈處,是代表你可以使用什麼樣的招數(廣告活動)去達到廣告目的
就像爭霸武林你要會武功,要學乾坤大挪移,還是彈指神通,還是九陰白骨抓?
.
這個差別就很大了,必須根據你本身(產品)的特質去判斷哪個適合你,也是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主題
.
我記得我剛開始也搞不清楚要用哪種廣告?
搞不清楚什麼叫廣告活動?什麼叫廣告群組?
我翻開以前曾經開過但後來暫停的廣告,毫無章法
亂開廣告,每個素材都開一個廣告活動雜七雜八一堆我自己後來都看不懂的廣告活動
.
google ads 廣告活動種類
搜尋廣告,多媒體廣告,購物廣告,影片廣告,智慧型廣告,探索廣告,應用程式廣告,區域廣告 blahblah~
沒騙你,google廣告真的是標準的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是都不知道啥意思?
即便連google 說明連結打開,一字一句念完都還得再想一下是什麼意思?
不過還是得稱讚一下google 說明資料庫做的太齊全,每個字詞都有
.
如果不想跟我一樣浪費時間
我覺得,了解這些廣告類型前,有更重要的第一步就是
了解你的產品特性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常用的廣告類型
一開始我覺得先了解大部分人最常用的2個廣告類型。
我也是從這兩個開始
1. 搜尋廣告- 被動式出擊投遞廣告給潛在消費者
2.多媒體廣告- 主動式出擊投遞廣告給潛在消費者
其餘的廣告類型,比較是特定目的或素材(影片,應用程式,或google商家曝光)
或者當你廣告跑一段時間累積數據之後 (例如像智慧型廣告)之後再開會比較好。
.
另外探索廣告跟多媒體廣告有點像,最大差別在
多媒體廣告會出現在Google Display Network (GDN / 多媒體廣告聯播網) 中的加盟網站上,
像是你看新聞或看痞客邦文章會出現的廣告版位
而探索廣告則只會出現在Google自己產品上,像是youtube, gmail
.
👉了解自家產品特性
以我公司的產品With Me 行李箱 舉例
1.“行李箱“,正常的搜尋字詞,但是搜尋量不大 (有需要才會搜尋)
2.產品單價偏高,客人不太可能衝動消費,且購買前肯定經過比較
3.With Me 是一個新創品牌
4.再加上使用情境,
旅行才需要行李箱,而旅行並非說走就走,大部分的人都得事前計畫,有錢有閒(誤)
.
根據以上的分析,
我覺得一個想要找行李箱產品的潛在消費者的消費路徑
大部分應該不太可能被網紅推薦就傻傻購買的衝動性消費
所以與主動出擊盡量爭取曝光的目的相較之下,比較沒那那那那....麼重要
.
如果我只有唯一一筆錢,
我就不會考慮選擇撒海量曝光主動出擊的“多媒體廣告”,而是先選擇搜式尋廣告
我的產品特性,跟販售的是學潛水的課程很像
為什麼提到潛水?因為我最近在談合作有稍微了解一下幾家潛水中心的行銷
.
再多舉1個例子,例如我朋友賣甜點的工作室
一般人要吃甜點不太會主動去搜尋某個甜點名稱
除非你的甜點正在風頭上!例如“肉桂捲”
但是這個關鍵字肯定已經被競價高到不行,網路也被各式肉桂捲資訊鋪天蓋地
但甜點普通而言是屬於 1. 較低單價,2. 有畫面的產品
消費者容易衝動性消費,回購機率高
這時,第一個廣告我就會考慮下主動出擊的多媒體廣告為優先
.
還有一個重點是,多媒體廣告普遍而言單次點擊成本低,
我操作大概落在1~3元,實在對於曝光非常划算,
不過多媒體廣告特性是點閱率低,轉換率低都屬正常
這個廣告活動也很適用在療癒系玩偶,娛樂性工具等等
這些並非生活日常中會用到的,但很有畫面且容易衝動性消費的產品
.
👉常用兩類廣告活動有哪些基本需要注意但可能忽略的事
搜尋廣告真的非常重視文案
這是最基本的事,在廣告開啟前必須做好 (以後再談我自己如何優化廣告)
搜尋廣告沒有任何圖片會顯示給潛在消費者看,完全吃文字
三個廣告標題,兩個說明,務必寫好寫滿!用盡你文字功力,讓人一看就想點!
2. 每段文字,越前面的文字越重要,因為後面會因為文本太長google會截斷
3. 文句中塞些關於產品的熱門關鍵字
.
其中搜尋廣告裡的回應式廣告內容,也需要填標題,說明。越多越好。務必確保廣告右上角google建議的廣告優異度在“良好”以上
多媒體廣告除了文案,照片也很重要
文案的部分, google 會智能的幫你組合最好的一組投放給適合的潛在消費者與適合的版位
因此你必須提供google足夠的資料讓它幫你測試
也就是說,我們不用再自己做 A/B 測試了,google 會幫你測出來並巧告訴你哪個表現差建議修正
2. 照片每個尺寸長型,正方型給好給滿
3. 照片上可以加些關鍵文字 (這個在fb 是被禁止,文字不能超過一定比例。但在 google 廣告可以)
4. 標題,長標題,說明的欄位也可以置入關鍵字
5. 確保該廣告優異度在良好以上
.
我自己會拿不錯文章再下多媒體廣告
或者當我想要建立品牌信任度,也需要用曝光量大的多媒體廣告達到目的
或者當你花很多錢請大一個極具地位聲量的網紅
如果他/她很負責任的把那篇文章也寫得很好,也值得拿來下廣告
但這年頭,貴又會帶量的KOL,我花不起 (泣)
會寫文章的優質部落客或影片拍得好的youtuber 又還沒那麼紅的,真的可遇不可求
.
所以除非我的產品是屬於衝動性消費的產品
不然我找合作的KOL,我通常不看流量,比較會參考過往產出的品質
以上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
.
最後,還是想分享
用心做品牌,用心做產品,用心優化廣告 才是最重要的
.
若對這系列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觀賞我前兩篇的故事分享
google ads 廣告如何下?初心者該有的正確觀念|實戰經驗分享-1
https://reurl.cc/l089ad
google ads 廣告預算怎麼抓?初心者投放幾個常見狀況|實戰經驗分享-2
https://twkelly.site/....../google-ads-%E5%BB%A3%E5....../
gmail照片顯示不出來 在 資策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事新聞【有發現嗎?Google搜尋默默新增一項超實用功能!】
Google近期於搜尋結果中推出新的「個人標籤」功能,能顯示出來自如Gmail、Google相簿等私人服務中的搜索結果,將使搜尋服務更全面。
若想要服務內個人的內容,就不用刻意將這些應用程式點開,直接在網頁中輸入關鍵字,再點選「更多」>「個人」,就可以直接在搜尋結果中找到個人的信件、照片等,相當方便。
※最即時的科技新知,立即加入粉絲團>> 資策會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