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gm指令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gm指令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gm指令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gm指令表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414的網紅職場裡的人類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謀職淘金記:別忘了,選擇是互相的》 Zoe是我在醫療產業時認識的朋友,能言善道,機智幽默,還吹得一手好長笛,是一個比我風趣不知道多少倍的投射者,厚黑犀利的笑話,讓人覺得職場之慘烈,笑笑便能灰飛煙滅。 這樣的Zoe,最近邁入中年後的謀職期。在人生下半場,重新開放自己的履歷,意味頗為深長,代表我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栗山やん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やんなまろん #VGaming チャンネル登録まってる…!【 https://bit.ly/2QcjWPw 】 配信315日目 はっぴばーすでー! == 🎂 9 が つ の お た ん じ ょ う び ! 9/9 くまの くまえる さんせい くん ! 321さい おめでとう! 【 ht...

  • gm指令表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29 19:39:09
    有 84 人按讚

    《謀職淘金記:別忘了,選擇是互相的》

    Zoe是我在醫療產業時認識的朋友,能言善道,機智幽默,還吹得一手好長笛,是一個比我風趣不知道多少倍的投射者,厚黑犀利的笑話,讓人覺得職場之慘烈,笑笑便能灰飛煙滅。

    這樣的Zoe,最近邁入中年後的謀職期。在人生下半場,重新開放自己的履歷,意味頗為深長,代表我們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接受可能從勵志小品急轉成恐怖電影的結局,也形同最後的豪賭all-in,不試怎麼知道輸贏。我懂得她的欲言又止、欲拒還迎,也相信踏出這一步,是經過情緒週期後,有意識的覺醒。

    數位銀河闖蕩多年,不一會兒便有面試邀約上門。第一個面試,Zoe很慎重,根據JD的描述,我們在Line上模擬關鍵攻防,力求完美展現。結果卻不如預期,那是一個主導議題風向更多一點的工作,也剛剛換了一批外國主事者,特別在意組織調和的功夫,Zoe的經驗有一半無用武之地,所以看得很開,「好吧,就當認識新朋友好了。」

    隔了兩週多,下個邀約翩然而至,是Zoe熟悉的醫療圈,看起來是需要一個文膽策士,美其名是做內部溝通,不過直屬最高領導階層,這太明顯了,要會做大內宣來的,得討人喜歡,手腕要足。

    看著和我一樣,披上2/4人生角色戲服、軀幹裡多半流淌個體人血液的Zoe,我很猶疑該不該告訴她,我也做過類似的角色,討人喜歡並非最難,難的是說服自己喜歡。第一次的鎩羽而歸,也讓Zoe心生警覺,她傳給我的Line上寫著:「我決定去試試看,但不會抱甚麼特別的期待。」,我想起過去的經驗,也這麼回答:「嗯,展現真實的妳就好。別刻意討好,是妳的跑不掉。」

    進入第二關之後,Hunter急欲謀成,主動告知有另一個進入決選的好手,在公關公司打滾多年,記得要把最後一關的簡報做得漂亮一點。為什麼公司決策的主事者,需要聽取基本的英文自我簡介呢?炫技當然不是重點,「回到核心去思考,這份工作要妳做的溝通本質,不只指令通傳,還要大家買單吧。想想怎麼敘說妳自己,讓對方記得比較重要。至於別人要怎麼做,管他的。」我提供了之前做大內宣的心得讓Zoe參考。

    最後的結果,讓Zoe和我都上了一課。但一開始當然免不了情緒的波動。

    有一種大內宣的期待是,寶寶想要但寶寶不知道怎麼說,直到遇到那個夢中的對象與敘事邏輯,才會福至心靈地說Bingo!在此之前,寶寶連絕對不要甚麼,都懵懵懂懂。那又如何期待我們能懂呢?

    對方在Zoe自我介紹的過程中,不停打斷她,形容這是個很難的職位,言下有點質疑Zoe迅速上手的能力。事後Hunter轉述的內容,間接坐實了Zoe的猜測:「GM比較喜歡另一個女生,問題是HR Head不喜歡。」所以,對方想請Zoe再跟HR Head面會一次。

    對組織而言,這是可以想見的決定,當我在面試過程難以決定甲乙時,也會借重HR的火眼金睛;但換了求職的角度,卻實在令人難堪,特別Zoe的情緒波,是屬於期望到山頂、幻滅下地獄的抽象波(都進入了最後一關,也見到決策者,說完全心如止水,怎麼可能?),第一時間湧現了許多不甘心、不情願、我不明白、一切不值得…等等的投射者小劇場,好像在錢塘江觀潮,連旁觀都有滅頂之感。

    「我告訴Hunter,我不想去。未來是要跟GM共事的,他第一時間沒有選擇我,我就懂了,關HR甚麼事,難道HR有辦法左右GM的決定嗎?就算我去了,GM不喜歡我,我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還是,我應該去看看?剛剛Hunter打給我,說他們其實還沒有決定,我也有出線的機會,要我好好把握,妳覺得呢?可是GM第一時間又不是選我。」

    「我是不是太衝動了,又太心急?待在這裡,我看得最多的就是部門之間無效的推諉和糾纏。如果換到另一個新環境又是這樣…,就算是接受挑戰,也不能去接受一個自己一點把握都沒有的挑戰,這就是有勇無謀了!」

    Zoe來來去去說了許多,面對飽滿的情緒,我盡量多聽而少說,萬馬奔騰之後,自然會找到趨緩的渠口,我勸Zoe睡一個晚上,明天我們再說。

    第二天,我問了Zoe一個,我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我問妳,妳覺得GM怎麼樣?你喜歡他嗎?要傳達他的指令而無違和,妳對他不能太討厭吧。」

    沒花太久的時間等待,Zoe的答案是否定的。近一小時的面談,她只分得10分鐘的發言權。其他的時間都花在詢問無關緊要的問題,而再三強調職位的高難度,這讓Zoe覺得極度被貶抑。

    「那妳在難過甚麼?妳不是被挑剩的那一個。在這個過程裡,妳也在評估對方值不值得妳賣命啊。」不只是Zoe,我也常常忘記了,面試,是互相選擇的過程,我們有絕對的權利,向這些薪水福利優於現職、頭銜仰之彌高的職缺,進行合情合理的檢視,如同對方也用顯微鏡精細打量我們。

    求職求職,強化了人浮於事的制約,所以,委屈以求也可以接受,只要給我遮羞費就好;算計以求更是人人都在做,包裝精美哪怕忘了我是誰,無所謂。早些年我的確用這些方式找工作,只是這些表象,裝久了心會累,精神損耗千金難計啊。

    我覺得用「謀職」兩字,更為精確,語意上的客觀平等,有助於建立正確達觀的尋頭路心態,以謀略相談,在商量切磋之間,確定雙方的信念與觀點,是不謀而合,還是不足與謀。

    歷經沉潛,不能說我對於「謀職」完全心無罣礙,我遠沒有那麼瀟灑,但復出之後的每一次謀職相談,卻相對放鬆柔軟很多,是的,我有一些難得和難過的經驗,我也有特別突出的長處、還有正在學習的盲點,我想我可以貢獻這些,我也願意嘗試那些,但如果你需要的,是其他的某些,不好意思,那可能是我不想要的,或我做過但不喜歡。謝謝你的邀約,祝福你找到更適合的人。

    這是我所謂的放鬆和柔軟,真實到不加一滴蜜,純然傻氣地相信,我最後一定會遇上正在減糖、或不喜歡口味太甜的買家。而這個心境上的轉化,如同情緒權威的運作過程,當妳拉開與事件的距離,會看清自己的需要和不需要,勇敢地和條件誘人但未合心意的邀約說不,拒絕是一張濾網,終會淘出耀眼黃金。

    Zoe,我知道妳正在看。謝謝妳答應讓我寫出來,好讓我們在提醒更多朋友之餘,也變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個謀職的難堪,最後如何教會我們等待,也不再害怕拒絕。

    找到下一份理想工作之前,妳先找到了自己,這太值得了,妳說對嗎?

  • gm指令表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03 12:19:16
    有 95 人按讚


    【RoboCop:武力失控的警察故事】#葉郎電影徵信社

    三十多年前的好萊塢科幻電影《RoboCop 機器戰警》的情節荒謬無比,以至於我們當年都輕而易舉地忽略了電影背後暗藏的警世訊息。

    如今後悔早就來不及,我們已然活在那部科幻電影所描繪的荒謬未來:在那裡一切的政府職能都可以招商民營BOT,而警察武力有如軍隊一般強大無比,生死不計地使用不合比例的暴力執行值得懷疑的法令,即便是細微末節的輕罪都比照戰場死敵的規格殲滅。

    一次又一次香港警察的執法畫面更讓人不免懷疑:哪用得著好萊塢費盡心力重開機,《機器戰警》的情節早在電視新聞中一一次又一次上演。


    ▇ 殺戮戰場底特律

    四年前《機器戰警》的故鄉底特律市出現了一則帶有RoboCop關鍵字的社會新聞:

    這樁警察暴力事件發生在底特律近郊的Inkster,距離Ford汽車的總部Dearborn不遠。Dearborn屬於底特律市城區的一部分,但在Ford工廠上班的黑人不被允許住在Dearborn,所以這些工人多數住在更郊區的Inkster。

    事發當天一名黑人Floyd Dent駕車經過Inkster某個路口時,被兩名白人警察從車內拖出來毆打和電擊,並疑似將古柯鹼放入車內藉以栽贓駕駛。

    帶頭的白人員警名為William Melendez。在他過去擔任底特律警察的16年間被投訴的次數遙遙領先同仁,並在接連12起訴訟中被控暴力攻擊市民。他因此得到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封號——RoboCop。

    《機器戰警》的故事會選在汽車之城底特律完全不是巧合。底特律是GM、Ford和Chrysler等汽車大廠的根據地,在20世紀中期之後和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區幾個工業重鎮一起經歷了「去工業化」的產業瓦解歷程,因而被稱作鐵鏽地帶。隨著汽車工業瓦解而來的是失業、貧窮、犯罪和政府財政窘迫。然後大家開始為這些混亂找尋解方。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在就職演說中就指稱這些所謂中心城市(inner cities)的犯罪氾濫是一場大屠殺(carnage),並主張這些混亂都是移民所導致,所以為了拯救這些岌岌可危的城市他將削減對這些城市的聯邦補助經費,直到這幾個城市放棄維護移民權益政策為止。這種企圖一槍斃命、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無疑也是一種RoboCop模式。

    警力壓制是多數城市選擇的便利解方。1967年底特律警察掃蕩一家無牌照經營的酒吧,演變成一場波及全城的失控警民衝突,最後導致全城43人死亡、467人受傷、超過7200人被捕、超過2000座建築物被破壞。這場底特律騷亂是整個城市由盛轉衰的關鍵,有錢的白人選擇逃離該城,也進一步惡化底特律經濟和政府財政。

    《機器戰警》除了預言美國監獄和警察業務委託民營的荒謬商業模式之外,最神準的預言還是2013年底特律政府申請破產。底特律官員打的算盤是透過破產程序減輕債務負擔之後,市政府可以繼續降低企業稅率吸引有錢人回流投資底特律。

    《機器戰警》故事背景正是這些資本主義大城紛紛經歷過的泥淖:在政府民營化、服務商品化、警力軍備化之間垂死掙扎,始終找不到出路的地獄之城。然後英雄從天而降……

    ▇ 以正義為名的暴力

    具有先見之明的荷蘭導演Paul Verhoeven是今天這個故事中的唯一英雄。

    Verhoeven赴美發展之後的電影全數充斥著浮誇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他狡猾地把自己對於色情和暴力的批判觀點藏在電影的隱密深處,坐視觀眾毫無自覺地沈浸在他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中樂不思蜀。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必須和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分級審查交戰多回,多次刪減畫面來求取R級分級(因為被分級為X級或是未經分級的電影會失去在大多數美國連鎖戲院上映的機會)。他也因此創造了R級和X級電影(日後改名為NC-17級)的獨特商業模式,並讓惡名昭彰的《Showgirls 美國舞孃》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一部得以大規模商業上映的NC-17電影。精明的好萊塢製片Mario Kassar 和Andrew Vajna很快就想到把Verhoeven的暴力和色情元素結合Arnold Schwarzenegger和Sharon Stone等明星元素,打造出1980年代盛極一時(但也快起快落)的Carolco影業王朝。

    1987年Verhoeven向華盛頓郵報記者談及《機器戰警》中的極端暴力時他這麼說:

    「電影《Patton 巴頓將軍》中出現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當時畫面中的坦克正在燃燒,事實上整個戰場上遍佈著燃燒的坦克、瀕死的人以及早就死掉的人。然後巴頓將軍見證這個景象,細細端倪之後他說『請原諒我這麼說,但我愛死了這個場面!』雖然這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的內心話,但我認為整個人類都是這樣子想的。我認為許多人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毀滅事物是因為這是人類靈魂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是戲劇作品的基本元素。你沒辦法用『美』和『幸福』來打造一個戲劇作品。」

    Verhoeven骨子裡對於這種以暴制暴的美式正義是不以為然的。對他來說《機器戰警》就是一個耶穌死而復生的故事,但正因為故事發生在美國,所以死而復生的美國耶穌當然是要用槍枝暴力來實現正義、普渡眾生。

    「我的動機是在批判德州極端保守的司法系統,因為在德州一名罪犯可以在一分鐘內被定罪然後幾小時內火速被處死。」Verhoeven企圖用《機器戰警》嘲弄這種得來速式的美式正義。


    ▇ 臉書直播之後的英雄末路

    好萊塢電影和香港電影中的警察長期扮演正義無私的角色,幾乎不太可能在電影中看到佔領華爾街或是反送中運動中警方濫用武力的情節。即便《Die Hard 終極警探》、《Dirty Harry 緊急追捕令》或是《Lethal Weapon 致命武器》之類電影中的警探選擇使用極端暴力手段,甚至當場擊斃歹徒時,你也不太有機會懷疑他的時機、手段、對象有沒有任何瑕疵。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是警方協拍的機制中經常讓警局有機會篩選劇組的劇本,選擇他們想要被呈現在銀幕上的模樣。

    1989年Spike Lee導演的《Do the Right Thing 為所應為》電影中,出現了好萊塢難得描繪警察暴力誤殺民眾的情節。同一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透過判例第一次建立了警察用槍時機的判斷標準:「客觀合理性(objective reasonableness),亦即「換成其他任何理性的警察在相同狀況下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真正讓警察形象徹底顛覆的不是電影或電視劇,而是21世紀的社群媒體。

    抽掉了說書人這個有時沒那麼正直的中介者角色,Youtube以及臉書直播取代了電影、電視劇的地位,講述了更接近真實的警察故事。

    2016年一名明尼蘇達的婦女Diamond Reynolds,在其未婚夫Philan Castile遭警察開槍射殺後,直接用Facebook直播她和警察之間的互動,以及四歲的女兒全程目睹槍擊之後冷靜地安撫大人的心碎畫面。

    媽媽事後向記者表示:「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爭取同情或是出名,而是為了讓全世界知道警察並沒有在保護我們,他們在殺害我們。」


    ▇ 警察武力的軍備競賽

    《機器戰警》表面上依照好萊塢公式頌揚警察打擊犯罪的絕對效率(並藉此吸引大量熱愛暴力的觀眾),但實際上卻在警告世人一個正要在高速公路上失控的社會問題:警察武力的軍備化。

    終結太陽花運動的台灣警察霹靂小組最早成立於1980年代,終結佔中運動的香港警察機動部隊成立於1970年代。事實上這兩個特種警察編制都源自於1960年代洛杉磯警局首設的「SWAT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SWAT員警的訓練完全比照軍隊,配有破門槌、閃光彈、裝甲車等武器,並得到法院的許可得以不經敲門表達身份就直攻民宅。

    1970年代後SWAT的數量在全美各地不斷攀升,出勤次數隨即也從1970年代的每年幾百次,到21世紀後殺雞偏用牛刀的一年數萬次之多。比如2006年發生過赴美訪問的西藏喇嘛簽證過期卻出動全副武裝的SWAT逮捕,2010年也發生過SWAT突襲酒吧,只因為懷疑未成年人飲酒,在在證明了SWAT的武力被浮濫使用在不符比例原則的輕微罪行之上。

    1980年代的反毒戰爭、2001年911事件後的反恐戰爭都進一步使包含SWAT在內的各地警方編制進入軍備競賽的瘋狂遊戲。他們爭相運用國會通過的天文數字預算購買戰場上才用得到的裝甲車、M-16來福槍、手榴彈、機關槍甚至側掃聲納等先進軍事裝備。其中又以國土安全部出手最大方,估計已經耗費數百億美元在提升警察軍備之上。

    穿戴上類似軍人的服裝,拿起和軍人差不多的武器,這些警察也開始在心態上和行為上日漸「軍人」化,把美國本土當成戰場,把美國人民當成敵軍。警察從此不再是守護社區治安的力量,而是槍口朝內的戰爭機器。

    失控的軍備競賽最大的受害者幾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種。2014年發生在密蘇里州的佛格森(Ferguson)騷亂,起因正是員警輕率地開槍射殺沒有前科、沒有武器的18歲黑人青年Michael Brown。隨後的抗議行動中,警方還一路動用裝甲車、催淚彈、橡皮子彈等各式軍事裝備,讓衝突不斷升級,直到整個城市完全化身成為《機器戰警》中的殺戮戰場。


    ▇ 機器人三大法則

    2018年底舉行的聯合國傳統武器大會,88個成員國聚集在日內瓦試圖針對「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制定出規範,藉以喝止AI和自主性機器人在戰爭上的研發運用。會議以失敗收場,但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會議的構想其實源自於《I, Robot 機械公敵》科幻小說家Iss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大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第三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巧合的是聯合國傳統武器會議中反覆使用的「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英文縮寫正好是LAWs。

    電影《機器戰警》中也致敬/引用了機器人三大法則,只是把它改成三條指令以及一條不為人知的第四秘密指令。

    作為人機合體的Cyborg,《機器戰警》還進一步探索了Asimov所謂的「Frankenstein Complex 科學怪人情結」——我們對於自己創造出來的新科技怪物的信任危機。他/它究竟是來幫助我們的好幫手,還是會害死我們的死神?

    有趣的是1942年就創造出機器人三大法則的Asimov後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是原創,人類打從開天闢地以來就用類似的邏輯來評估我們發明的所有東西。他在1981年的Comput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說到:

    「事實上機器人三大法則可以適用在人類日常使用的每一種工具上頭。拿刀做例子好了。刀的第一法則就是必須可以安全地使用。如果刀子會輕易割到自己手指,沒有人會安心使用刀這種工具。所以從此之後刀子因此有了刀柄。基本上所有用來切割的工具都必須提供類似的安全使用方法。」

    等等,這不正是在說我們另外一個發明多時的兩面刃——警察嗎?


    (2019年9月1日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gm指令表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11 11:54:06
    有 672 人按讚


    前言:寫於八月初的文章重新貼出。沒想到三個月前這句「衝突不斷升級直到整個城市完全化身成為《機器戰警》中的殺戮戰場」竟然一語成讖。從今爾後銀幕上的警察故事,再也不會是同一個警察故事。
    ————————————

    【RoboCop:武力失控的警察故事】

    三十多年前的好萊塢科幻電影《RoboCop 機器戰警》的情節荒謬無比,以至於我們當年都輕而易舉地忽略了電影背後暗藏的警世訊息。

    如今後悔早就來不及,我們已然活在那部科幻電影所描繪的荒謬未來:在那裡一切的政府職能都可以招商民營BOT,而警察武力有如軍隊一般強大無比,生死不計地使用不合比例的暴力執行值得懷疑的法令,即便是細微末節的輕罪都比照戰場死敵的規格殲滅。

    一次又一次香港警察的執法畫面更讓人不免懷疑:哪用得著好萊塢費盡心力重開機,《機器戰警》的情節早在電視新聞中一一次又一次上演。


    ▇ 殺戮戰場底特律

    四年前《機器戰警》的故鄉底特律市出現了一則帶有RoboCop關鍵字的社會新聞:

    這樁警察暴力事件發生在底特律近郊的Inkster,距離Ford汽車的總部Dearborn不遠。Dearborn屬於底特律市城區的一部分,但在Ford工廠上班的黑人不被允許住在Dearborn,所以這些工人多數住在更郊區的Inkster。

    事發當天一名黑人Floyd Dent駕車經過Inkster某個路口時,被兩名白人警察從車內拖出來毆打和電擊,並疑似將古柯鹼放入車內藉以栽贓駕駛。

    帶頭的白人員警名為William Melendez。在他過去擔任底特律警察的16年間被投訴的次數遙遙領先同仁,並在接連12起訴訟中被控暴力攻擊市民。他因此得到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封號——RoboCop。

    《機器戰警》的故事會選在汽車之城底特律完全不是巧合。底特律是GM、Ford和Chrysler等汽車大廠的根據地,在20世紀中期之後和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區幾個工業重鎮一起經歷了「去工業化」的產業瓦解歷程,因而被稱作鐵鏽地帶。隨著汽車工業瓦解而來的是失業、貧窮、犯罪和政府財政窘迫。然後大家開始為這些混亂找尋解方。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在就職演說中就指稱這些所謂中心城市(inner cities)的犯罪氾濫是一場大屠殺(carnage),並主張這些混亂都是移民所導致,所以為了拯救這些岌岌可危的城市他將削減對這些城市的聯邦補助經費,直到這幾個城市放棄維護移民權益政策為止。這種企圖一槍斃命、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無疑也是一種RoboCop模式。

    警力壓制是多數城市選擇的便利解方。1967年底特律警察掃蕩一家無牌照經營的酒吧,演變成一場波及全城的失控警民衝突,最後導致全城43人死亡、467人受傷、超過7200人被捕、超過2000座建築物被破壞。這場底特律騷亂是整個城市由盛轉衰的關鍵,有錢的白人選擇逃離該城,也進一步惡化底特律經濟和政府財政。

    《機器戰警》除了預言美國監獄和警察業務委託民營的荒謬商業模式之外,最神準的預言還是2013年底特律政府申請破產。底特律官員打的算盤是透過破產程序減輕債務負擔之後,市政府可以繼續降低企業稅率吸引有錢人回流投資底特律。

    《機器戰警》故事背景正是這些資本主義大城紛紛經歷過的泥淖:在政府民營化、服務商品化、警力軍備化之間垂死掙扎,始終找不到出路的地獄之城。然後英雄從天而降……

    ▇ 以正義為名的暴力

    具有先見之明的荷蘭導演Paul Verhoeven是今天這個故事中的唯一英雄。

    Verhoeven赴美發展之後的電影全數充斥著浮誇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他狡猾地把自己對於色情和暴力的批判觀點藏在電影的隱密深處,坐視觀眾毫無自覺地沈浸在他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中樂不思蜀。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必須和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分級審查交戰多回,多次刪減畫面來求取R級分級(因為被分級為X級或是未經分級的電影會失去在大多數美國連鎖戲院上映的機會)。他也因此創造了R級和X級電影(日後改名為NC-17級)的獨特商業模式,並讓惡名昭彰的《Showgirls 美國舞孃》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一部得以大規模商業上映的NC-17電影。精明的好萊塢製片Mario Kassar 和Andrew Vajna很快就想到把Verhoeven的暴力和色情元素結合Arnold Schwarzenegger和Sharon Stone等明星元素,打造出1980年代盛極一時(但也快起快落)的Carolco影業王朝。

    1987年Verhoeven向華盛頓郵報記者談及《機器戰警》中的極端暴力時他這麼說:

    「電影《Patton 巴頓將軍》中出現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當時畫面中的坦克正在燃燒,事實上整個戰場上遍佈著燃燒的坦克、瀕死的人以及早就死掉的人。然後巴頓將軍見證這個景象,細細端倪之後他說『請原諒我這麼說,但我愛死了這個場面!』雖然這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的內心話,但我認為整個人類都是這樣子想的。我認為許多人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毀滅事物是因為這是人類靈魂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是戲劇作品的基本元素。你沒辦法用『美』和『幸福』來打造一個戲劇作品。」

    Verhoeven骨子裡對於這種以暴制暴的美式正義是不以為然的。對他來說《機器戰警》就是一個耶穌死而復生的故事,但正因為故事發生在美國,所以死而復生的美國耶穌當然是要用槍枝暴力來實現正義、普渡眾生。

    「我的動機是在批判德州極端保守的司法系統,因為在德州一名罪犯可以在一分鐘內被定罪然後幾小時內火速被處死。」Verhoeven企圖用《機器戰警》嘲弄這種得來速式的美式正義。


    ▇ 臉書直播之後的英雄末路

    好萊塢電影和香港電影中的警察長期扮演正義無私的角色,幾乎不太可能在電影中看到佔領華爾街或是反送中運動中警方濫用武力的情節。即便《Die Hard 終極警探》、《Dirty Harry 緊急追捕令》或是《Lethal Weapon 致命武器》之類電影中的警探選擇使用極端暴力手段,甚至當場擊斃歹徒時,你也不太有機會懷疑他的時機、手段、對象有沒有任何瑕疵。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是警方協拍的機制中經常讓警局有機會篩選劇組的劇本,選擇他們想要被呈現在銀幕上的模樣。

    1989年Spike Lee導演的《Do the Right Thing 為所應為》電影中,出現了好萊塢難得描繪警察暴力誤殺民眾的情節。同一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透過判例第一次建立了警察用槍時機的判斷標準:「客觀合理性(objective reasonableness),亦即「換成其他任何理性的警察在相同狀況下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真正讓警察形象徹底顛覆的不是電影或電視劇,而是21世紀的社群媒體。

    抽掉了說書人這個有時沒那麼正直的中介者角色,Youtube以及臉書直播取代了電影、電視劇的地位,講述了更接近真實的警察故事。

    2016年一名明尼蘇達的婦女Diamond Reynolds,在其未婚夫Philan Castile遭警察開槍射殺後,直接用Facebook直播她和警察之間的互動,以及四歲的女兒全程目睹槍擊之後冷靜地安撫大人的心碎畫面。

    媽媽事後向記者表示:「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爭取同情或是出名,而是為了讓全世界知道警察並沒有在保護我們,他們在殺害我們。」


    ▇ 警察武力的軍備競賽

    《機器戰警》表面上依照好萊塢公式頌揚警察打擊犯罪的絕對效率(並藉此吸引大量熱愛暴力的觀眾),但實際上卻在警告世人一個正要在高速公路上失控的社會問題:警察武力的軍備化。

    終結太陽花運動的台灣警察霹靂小組最早成立於1980年代,終結佔中運動的香港警察機動部隊成立於1970年代。事實上這兩個特種警察編制都源自於1960年代洛杉磯警局首設的「SWAT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SWAT員警的訓練完全比照軍隊,配有破門槌、閃光彈、裝甲車等武器,並得到法院的許可得以不經敲門表達身份就直攻民宅。

    1970年代後SWAT的數量在全美各地不斷攀升,出勤次數隨即也從1970年代的每年幾百次,到21世紀後殺雞偏用牛刀的一年數萬次之多。比如2006年發生過赴美訪問的西藏喇嘛簽證過期卻出動全副武裝的SWAT逮捕,2010年也發生過SWAT突襲酒吧,只因為懷疑未成年人飲酒,在在證明了SWAT的武力被浮濫使用在不符比例原則的輕微罪行之上。

    1980年代的反毒戰爭、2001年911事件後的反恐戰爭都進一步使包含SWAT在內的各地警方編制進入軍備競賽的瘋狂遊戲。他們爭相運用國會通過的天文數字預算購買戰場上才用得到的裝甲車、M-16來福槍、手榴彈、機關槍甚至側掃聲納心態等先進軍事裝備。其中又以國土安全部出手最大方,估計已經耗費數百億美元在提升警察軍備之上。

    穿戴上類似軍人的服裝,拿起和軍人差不多的武器,這些警察也開始在心態上和行為上日漸「軍人」化,把美國本土當成戰場,把美國人民當成敵軍。警察從此不再是守護社區治安的力量,而是槍口朝內的戰爭機器。

    失控的軍備競賽最大的受害者幾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種。2014年發生在密蘇里州的佛格森(Ferguson)騷亂,起因正是員警輕率地開槍射殺沒有前科、沒有武器的18歲黑人青年Michael Brown。隨後的抗議行動中,警方還一路動用裝甲車、催淚彈、橡皮子彈等各式軍事裝備,讓衝突不斷升級,直到整個城市完全化身成為《機器戰警》中的殺戮戰場。


    ▇ 機器人三大法則

    2018年底舉行的聯合國傳統武器大會,88個成員國聚集在日內瓦試圖針對「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制定出規範,藉以喝止AI和自主性機器人在戰爭上的研發運用。會議以失敗收場,但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會議的構想其實源自於《I, Robot 機械公敵》科幻小說家Iss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大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第三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巧合的是聯合國傳統武器會議中反覆使用的「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英文縮寫正好是LAWs。

    電影《機器戰警》中也致敬/引用了機器人三大法則,只是把它改成三條指令以及一條不為人知的第四秘密指令。

    作為人機合體的Cyborg,《機器戰警》還進一步探索了Asimov所謂的「Frankenstein Complex 科學怪人情結」——我們對於自己創造出來的新科技怪物的信任危機。他/它究竟是來幫助我們的好幫手,還是會害死我們的死神?

    有趣的是1942年就創造出機器人三大法則的Asimov後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是原創,人類打從開天闢地以來就用類似的邏輯來評估我們發明的所有東西。他在1981年的Comput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說到:

    「事實上機器人三大法則可以適用在人類日常使用的每一種工具上頭。拿刀做例子好了。刀的第一法則就是必須可以安全地使用。如果刀子會輕易割到自己手指,沒有人會安心使用刀這種工具。所以從此之後刀子因此有了刀柄。基本上所有用來切割的工具都必須提供類似的安全使用方法。」

    等等,這不正是在說我們另外一個發明多時的兩面刃——警察嗎?


    (2019年9月1日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gm指令表 在 栗山やんみ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9-20 23:54:02

    #やんなまろん #VGaming 
    チャンネル登録まってる…!【 https://bit.ly/2QcjWPw

    配信315日目 はっぴばーすでー!

    ==


    🎂 9 が つ の お た ん じ ょ う び !

    9/9 くまの くまえる さんせい くん ! 321さい おめでとう!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x6fGMlb9ujHVbqe0e-n6w

    9/14 はたの ちゃろ ちゃん! 1001さい おめでとう!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HljgIDR-1P9mfwbvpbTZA

    9/28 よるの ゆい ちゃん! 1さい おめでとう!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RPBCcybdwJtfUVuNVaFYQ


    ====


    🎤 a b o u t D E A T H - A C T ... !!!!!!


    他のプレイヤーに気づかれないようデスアクトを実行しながら、
    他のプレイヤーのデスアクトが何かをつきとめる指令実行サバイバルトークゲーム!

    ☆デスアクトとは
    プレイヤーそれぞれに配られる「指令」のことである。
    ex.)トーク中に「デスアクトと言う」「アントニオ猪木のモノマネをする」など


    ☆トーク
    全プレイヤーがデスアクトを確認したら、トークテーマが発表され、
    フリートークが開始される。(話題は脱線しても良い。)

    ★勝利条件
    (1) 他のプレイヤーに気づかれずにデスアクトをノルマ回数 (3回) 実行する。
    (2) 他のプレイヤーのデスアクトを暴く。=デスアクト宣言


    ☆デスアクト宣言
    他プレイヤーのデスアクトが何かわかった場合、
    「デスアクト」 を宣言し、「誰の指令が何か」を指摘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デスアクトを 正しく指摘できた場合、デスアクト宣言したプレイヤーは勝ち抜けとなる。

    ☆デスアクトを当てられたプレイヤー
    自分のデスアクトを他プレイヤーから当てられると、
    これまでのデスアクトとノルマ回数はリセットされ、新しいデスアクトが配られる。

    ☆デスアクト宣言を失敗した場合
    他プレイヤーのデスアクトを間違えて指摘すると、
    そのプレイヤーにはノルマが+1回される。


    ★デスアクトの成否判定
    ジャッジ(GM)の判定は絶対!ジャッジ(GM)に伝わらなかったものは無効になる。
    ※連続でデスアクトを実行した場合は1回とカウントする。
    ex.)「デスアクトと言う」という指令で「デスアクト!デスアクト!デスアクト!」
      と発言した場合は3回ではなく1回とカウントする。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