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garmin手錶缺點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garmin手錶缺點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garmin手錶缺點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garmin手錶缺點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測試心得】~ Garmin Edge 103plus/1030plus 好的,又到了要把測試的玩具寄回去的時間了,來說說這一個多月來的試玩心得吧。 1. 我該不該買一個Garmin的車錶呢? 如果你手錶也是用Garmin的,也習慣用Garmin Connect,那基本上就不用想太多了,買下去...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Campfire營火部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2015年購入Pebble (watch)智慧表,就對於智慧表無法抗拒,這幾年已經換過數隻智慧表,許多智慧表具備GPS,氣壓、指北針等各種戶外實用功能,絕對是熱愛露營戶外活動的朋友必備的商品。 今年智慧表迎來血氧偵測的功能,也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對於血氧狀態更加關心,所以這次我一次比較五隻具備...

garmin手錶缺點 在 #肉比頭 #帶你背包環遊世界✈️ #摩托車跨國旅行者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21 08:01:43

⛰️ 今天要公開未來將陪伴我們走向戶外的新夥伴✨ ☀️ 太陽能智慧腕錶 - Garmin Fenix 6 Solar 系列 Q:這一支手錶到底在運動行程中,可以為大家帶來哪些幫助呢🤩?! A:完整戶外使用畫面:https://youtu.be/mWg71fPIonk ((限動連結上滑)) 肉比...

garmin手錶缺點 在 盧小桃 / Jacki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3:04:36

1. ⠀ 陛下什麼都好,旅程不哭不鬧,吃東西也各種隨和。 ⠀ 但上帝是公平的,開了一扇大門,就幫我關上一扇窗。 ⠀ 兒子旅遊有個致命缺點:他不耐走。 ⠀ 一歲半,帶他跟爸爸竹茂去北海道,小傢伙走兩步路就喊抱。 ⠀ 「baby你做得到的。」我提議。「我們一起訓練腳力。」 ⠀ 「免啦。」竹茂立刻扛起金孫...

garmin手錶缺點 在 Sebastian 古力 ??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2 13:09:51

大家好,希望你們一切都好。這是我過去兩週使用 #venugarmin 手錶的心得評論,以下是我的親身使用,與你們分享產品的優缺點。我想先聲明這是業配文,但是你還是可以參考我的意見。 . 優點: -簡約典雅的外觀!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我喜歡它不是超級大而突兀的顏色,金色與黑色完美融合。 -超級持久的...

  • garmin手錶缺點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13:04:41
    有 25 人按讚

    【測試心得】~ Garmin Edge 103plus/1030plus

    好的,又到了要把測試的玩具寄回去的時間了,來說說這一個多月來的試玩心得吧。

    1. 我該不該買一個Garmin的車錶呢?

    如果你手錶也是用Garmin的,也習慣用Garmin Connect,那基本上就不用想太多了,買下去不會後悔的,歡迎加入Garmin宇宙...XD

    其實如果Garmin之後要轉型成和Apple一樣,用功能強大、方便好用的軟體,讓消費者跑都跑不掉,我也不會太意外。因為後續要做訓練分析之類的,全都整合在一起,實在是太方便了。

    反之,如果你還沒進入Garmin宇宙,只是想要看看速度、里程、迴轉數等等,那有很多別的選擇,也不急著跳坑。

    2. 可以先講一些讓人熄火的缺點嗎?

    我覺得最麻煩的就是一開始的設定了...如果你用過Garmin手錶的頁面設定,那應該會很習慣這個邏輯;簡言之就是先選定頁面的框架 (顯示幾格資訊),再決定每一格要填入什麼...問題是,還是只能在機器上操作,不能用手機先設定好,再用Garmin Connect直接同步到機台上...這超不直觀的呀,明明什麼都可以同步了,為什麼不能用手機先設定好,特別是130+沒有觸控功能,這樣要按好久唷!

    另外就是小的130+,電量要常注意,官網說可用12小時,實測起來大約10小時左右,所以如果要騎長程之前,記得先把電充滿;不過如果要騎雙塔,那應該要帶個行動電源。(1030+ 官網是說24小時,我實際用起來,基本上不太需要擔心電量,只有要50%以上出門,都很有安心感;不過真的好大台唷。)

    3. 壞的說完了,講一些驚豔的功能吧

    實際騎乘時,最讓我驚喜的是1030+「急彎提示」的功能!天呀,超實用,怎麼沒在廣告影片中強力主打呢?(有內建地圖的Garmin車錶都有這項功能)

    特別是去一些第一次下滑的山路,有這個安心感大增,在入彎前就能掌握到這個彎要很小心,速度控制要更小心。

    再來就是「climb pro」,有了這個,騎上坡時就很像在玩Rouvy AR的感覺,大概了解還要爬升多少,接下來的坡度有幾%,再來決定要不要衝一波。不過要先記得設定進入climb pro時顯示的資訊,不然預設是沒有心率或功率的,在爬坡爬得快往生時,還要滑動到另一頁去看看自己心率或功率是不是快爆了,是一件很蠢的事情!

    最後就是可以把訓練同步到車錶上,所以你如果用Training Peaks 開好課表,就可以同步到Garmin Connect上,再用車錶連結智慧訓練台來訓練;對於只用Rouvy AR,而沒在用zwift的人,方便許多 (rouvy workout超難用!什麼時候要整合在一起呀?)

    * 要注意Edge 130 plus目前不能開啟智慧訓練台的ERG模式,不知道之後會不會經由軟體更新後,開啟這個方便的功能?

    其他就是一些車錶基本就應該做好的功能,像是和週邊感測器穩定連結,不會突然斷線或掉訊號,在這一個多月的試玩中,都沒「掉漆」過。

    #garminedge1030 #garminedge130
    #garmintw

  • garmin手錶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1 12:52:18
    有 59 人按讚

    【從測試FSA新款功率計所延伸的期待】

    FSA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品牌,很多產品都用了十年還是一樣好用,今年三月初試用了他們自主研發的一款功率計FSA PowerBox SC,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測試。原本擔心這種萬元以下的功率計會不穩定,但測了好幾次,品質出乎意料的好。雖然還是有些小問題,但在這個價格下面,已經可以造福許多功率訓練的入門車友和鐵人三項愛好者了……下面分享幾次測試的紀錄、心得、建議與對功率計的期待。優缺點都有整理出來,疫情過後有興趣入手功率計的人可以參考看看。下面是幾次測試的過程和數據:

    [測試課表一] 漸速騎50公里丘陵地,兩圈鯉魚山(一圈22.3公里),第一圈輕鬆騎不管強度,第二圈加快一點點,最後5公里再放鬆騎。

    ◎測試目的與過程:想知道穩定踩踏時功率計的穩定性,以及兩圈鯉魚山的時間跟NP與平均功率之間的關係。
    →第一圈盡量放鬆騎,不管轉速,也不看功率,以最輕鬆的方式騎完,時間是48分22秒,NP是165瓦。
    →第二圈略微加快,但以氣不喘腿不酸為原則騎完,最後快了三分鐘左右,騎45分06秒,NP是191瓦。
    (因為下坡有停踩,又有被紅綠燈影響,所以這邊只看NP)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22.3公里
    →單圈爬升:37公尺
    →平均溫度:29度
    →第一圈:NP 165w / 5秒平均最大功率 546w
    →第二圈:NP 191w / 5秒平均最大功率 647w

    ◎測試結果:功率的即時顯示與最終呈現的數據都很穩定,也符合實際的表現。但在5秒平均最大功率上有誤差,出現在下坡路段,已反饋給廠商。
    --

    [測試課表二] 爬坡間歇✕3,一趟比一趟快 (第一趟最慢,第三趟最快)

    Ⓞ測試目的與過程:因坡度的風阻影響最少,想在同樣騎姿下看「速度vs功率」是否成正比。一開始熱身騎三公里後,開始在熟悉的鯉魚山後山進行測試。為了使三趟的技術影響最小,所以皆沒有抽車,都是採坐姿爬坡。
    →第一趟盡量放輕鬆騎,雖然腿還是會酸,但還算輕輕鬆,平均功率是269瓦;

    →第二趟想騎得快一點就好,但沒控制好,快太多了,比第一趟快了近12秒,平均功率316瓦;
    
→第三趟超過九成力,雖還不到全力,但感覺上有比第二趟更用力,平均功率也達339瓦,的確是最高的一趟。

    ◎測試數據:
    →單趟距離:430公尺
    →單趟爬升:37公尺
    →坡度:8.6%
    →平均溫度:30度
    →第一趟:平均功率 269w
    →第一趟:平均功率316w
    →第一趟:平均功率339w

    ◎測試結果分析與提問:
    →平均功率跟費力程度的感覺一致,也跟實際的速度一致:同樣的坡度、在無風的狀況下,騎得愈快,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確愈高。
→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數據都是一趟比一趟高,跟實際騎乘感受和表現出來的速度很一致。想確認的問題是:「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數據是Garmin錶頭計算的?還是Garmin Connect計算的?」回覆:「都是錶頭做計算的,功率計只負責丟出數據讓Garmin接收端做處理。」
    
→從前一個問題所衍生的下個問題是:「Power Box SC 目前是多久傳輸一次數據給車錶的錶頭或鐵人錶?1秒傳一次數據?或2秒傳一次?……」回覆:「3秒傳一次」


    [測試課表三] 強度3區40分鐘(穩定騎乘,想像自己在半超鐵的自行車賽段上)


    ◎測試目的與過程:功率計的穩定性。先花三十分鐘做一些技術和三趟短程高強度爬坡間歇當作熱身後,騎往東華大學外環道,開始今天的測試。全程都以盡量穩定的轉速與功率進行騎乘,每圈按一次錶(紀錄分配平均數據)。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5.8公里,總計四圈東華外環道

    →總距離:23公里

    →總時間(不包含前三十分鐘熱身):32分鐘


    ◎測試結果分析:從NP和平均功率來看,這四圈的功率都很穩定。但最大功率(尤其是第二圈)忽然飆高到411瓦,這個數據應是誤差,過程中沒有抽車,也沒忽然重踩。從幾次測試發現,「最大功率」這個數據有時比實際來得高。
    
—

    [測試課表四] 強度4區20分鐘(用接近FTP的強度騎東華大學外環道兩圈)


    ◎測試目的:功率計的穩定性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5.8公里,總計四圈東華外環道(前兩圈熱身)

    →總距離:23公里

    →總時間(不包含前二十分鐘熱身):43分鐘

    →第一圈:NP 122
    →第二圈:NP 159
    →第三圈:NP 236
    →第四圈:NP 239

    ◎測試過程與結果:

    →前兩圈熱身,主要是在第三與第四圈進行測試,結果很ok,第四圈有試著在同轉速與最小限度下再多輸出一些,功率計有反應出來。

    →此次最大功率飆高的情況沒有發生。
    
→經過這兩次測試,在強度3區與4區穩定騎乘時,實際成績與功率計的輸出關係是十分相符的,good!


    [優點]
    ● 價格親民,目前查到的網路售價是9000元。
    ● NP與平均功率都很穩定,就算是小幅改變輸出也能測量出來,多次測試都跟實際表現相符。
    ● 安裝與配對車錶與手錶的過程簡潔/方便,而且直接有轉數和功率,不用再另外黏貼磁鐵。
    ●「齒比」和「曲柄長」還有九種選擇,這點在許多同是大盤和屈柄功率計的產品上來看就個性化很多了,其他品牌比較少有這麼多元的選擇。

    [缺點]
    ●雖有模擬的兩腿平衡數據,但沒有實際的功率數據。
    ●瞬時最大功率的數據有時會有誤差(有時正常),已回饋,這應該可以透過韌體調整。

    [建議]
    下面是個人提供給廠商的建議:

    ●可以了解為了推廣,所以9000元只有單腿數據,雖然有模擬的平衡數據,但還是期望將來有另一版本是有雙腿的「實際數據」,會比較滿足一些進階的需求。尤其是若將來可以實際分別測出兩腳在不同位置所用的「力量」與「方向」,將能幫助運動員量化踩踏效率。

    ●因為FSA現在有自己的APP,食望之後FSA的APP能寫好方便給其他APP串接的「API」接口(使用者同意後可以把自己數據自動導出到使用者習慣使用的APP或網站),有助於使用者把功率數據匯整到自己慣用的平台上,但希望開放「API」後能讓更多平台授權取得使用者的原始數據,做更細緻且個人化的分析。

    ●期待將來可以跟「電子變速」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分析/交叉比對」在不同齒比與阻力、轉數的對應關係。可以了解選手在「不同阻力」下所偏好的齒比與轉數;或是反過來,在不同齒比下,偏好處理何種大小的阻力。然而,從功率和轉速只能換算出「總踩踏阻力」,要實際知道車手「每一圈踩踏所面對的實際阻力」,則需要有「踩踏力量向量化」技術的功率計才行。我也知道這個技術門檻很高,不容易做得出來。

    ●如果是自主研發,我更期待的是能把踩踏的「效率」在不同轉換階段計算出來。多數騎乘在加速時直覺會想著「更用力踩踏」的方式是「肌肉更用力」,但只想著肌肉用力反而會喪失效率,但其實「肌肉用力(Effort)」跟「運動表現(Performance)」之間還有很多環節會損失功率。

    Effort → Force → Torque → Power → Gross Power Released, GPR → Form and Wind Resistance → Performance

    每一個箭頭處所耗損的能量愈少,代表效率愈高。肌肉用力的程度(Effort)並不等於施加在踏板上的力(Force),例如在下坡時高轉速的踏板一直踩空,肌肉感到很緊張,或是肌肉不自覺繃緊、抽車的力道過猛使全身肌肉緊繃……等,只是空緊張,皆無助於踏板上施加更多的力。此外,對踏板所施加的力量不等於力矩;功率計上的總功率也不等於GPR,這裡是未來的功率計可以多加著墨的地方,若能把箭頭「Force(→)Toruqe」 以及「Power (→) GPR」中的兩個箭頭的「效率」計算出來,更有助於自行車訓練愛好者進行更精確的科學化訓練。

  • garmin手錶缺點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5 12:02:04
    有 102 人按讚

    【阿賢碎碎念】~ 關箱文

    上個月 Garmin 寄了 Fenix 6 pro solar 給我玩一個月,轉眼時間就到了,不過因為疫情關係,升三級之後,其實也沒能測什麼戶外的活動,就在家踩踩訓練台。

    簡單分享使用的心得囉:

    ※ 血氧功能

    最近疫情嚴重,應該很多人都會看到有人討論「無症狀的低血氧症」,還有人會想買一個夾手指的血氧機放家裡,以備不時之需。

    基本上,如果你是用GARMIN的這個錶,就有這項功能,還可以全天24小時監測,不過還是有些缺點要注意:

    1. 測量時間較長:進入測量畫面時,會叫你保持不動,過了好一陣子數字才會出來,如果中間有動來動去,測量的時間還會再拉長。(用夾的一下子就出來了...)

    2. 位置跑掉就測不準:手錶沒有戴緊就可能會不準,特別容易發生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我睡覺不喜歡綁很緊再加上會翻身,可是又好奇晚上會不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夜間血氧偏低,結果前兩天測起來,血氧都掉到80%左右...嚇死;後來綁緊睡覺就正常了。(不過還是不喜歡那種感覺,測了一週就沒再戴錶睡覺了)

    ※ 電池和太陽能充電功能

    電池電量真的夠大,在全天血氧偵測功能打開的時候,一天大約掉20%的電量,可以4-5天再充電,真的很安心。

    至於太陽能充電的功能,我個人覺得比較像火力展示啦,就是能做到這功能,但對我來說,還不是很成熟,純粹是一個以備不時之需,可以讓電池多撐一下的功能。

    像之前去騎宇老大滿貫,花了快7小時,手錶也有一直照到太陽,但充進去還是沒有消耗的快,更別提在林蔭間的爬山行程了。(我自己是覺得,如果有長天數的登山需求,還是把充電線和行動電源帶著,比較保險。)

    ※ 地圖功能

    可以支援第三方地圖就是爽!拿到錶隔天就把魯地圖裝進去了...

    本來以為錶面小不是很實用,但用習慣之後,在行進間基本上不用拿手機出來看大的地圖了,而且定位又準又快。強力推薦有在爬山,手錶又支援第三方地圖的,一定要把魯地圖放進去。

    不過缺點就是「縮放/位移比較麻煩」,因為只能用實體按鍵,所以想看大圖或是拉到其他位置,在操作上就沒有那麼順手 (當然我知道沒有觸控銀幕是為了減少誤觸,只是希望有天技術面上可以解決,實用性會進到不同的層級)

    另外,一開始有人叫我看看GPS會不會容易漂掉,基本上這個月使用中,在戶外漂掉過2次:1次是在體育場繞圈跑的時候 (這種事情在我自己的SUUNTO也發生過,不知道是不是離建築物比較近?);另1次,則是在爬山中途,跳進野溪玩水時 (那時和手機的連結還斷開了,我明明就沒有潛很深?)。

    ※ 訓練功能

    資訊豐富清楚,和其他配件連結也沒問題;心率區間除了使用最大心率外,還可以使用儲備心率來計算...這樣算出來的有氧和無氧範圍會更準。(私心覺得,裡面的訓練功能,一般人如果能熟悉使用到6成以上,就超強了;有些沒時間研究的,說不定還要請GARMIN開課教學。)

    難怪很多人,就直接跳進GARMIN生態圈了,因為全部的資訊都可以整合進去;騎車朋友也很多人是用GARMIN的車錶。

    ※ 壓力監測

    其實利用的就是心跳變異率的概念,因為手錶可以不斷偵測你的心跳,當壓力大時,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就會變快。

    在疫情期間其實自己可以玩玩看,每次看記者會的時候、準備接種疫苗前、在家等快篩報告的時候,是不是心率都會變快呢?

    如果壓力偏高,記得找方法調適,畢竟疫情是一時的,但壓力處置是一輩子的課題,即便沒有疫情壓力,也會有從家庭和工作來的壓力,學會舒壓,而不要持續累積到壓力鍋炸開,才能常保健康。

    ◎ 結語:

    你要是問我:「丫你說那麼多,會想買這支錶嗎?」
    我的答案是:「不會。」

    我期待之後太陽能充電功能更實用,效率更好,不然就買沒有太陽能功能的就好,省一點錢是一點;另外就是觸控功能,如果工程師找到誤觸錶面的解決方案,使用觸控銀幕時,那地圖功能才算是完全解放,不然有時候還是覺得拿手機出來找路線比較方便。

    對於一般少爬山的人來說,其實也可以考慮另一個 Forrunner系列,價錢更親民,即便真的想要有地圖功能,FR945也可以裝魯地圖 (和朋友上山實測過,945的銀幕對比度更好唷,不過就沒有Fenix6電量那麼久,但爬爬郊山中級山也很夠用了)

    最後還是要提醒,居家上班、上課的防疫新生活下,別忘了定時起身動一動,伸展筋骨;我是用彈力帶和自身重量做簡單肌力訓練,有氧的部分就踩踩訓練台;也要幫小朋友安排體能活動:跳繩、爬樓梯、墊上運動是不錯的選擇。(建議每天平均60分鐘以上的中到高強度運動)

    希望下次還有新錶可以試玩,也希望到時候疫情也穩定了...

  • garmin手錶缺點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23 20:00:01

    自從2015年購入Pebble (watch)智慧表,就對於智慧表無法抗拒,這幾年已經換過數隻智慧表,許多智慧表具備GPS,氣壓、指北針等各種戶外實用功能,絕對是熱愛露營戶外活動的朋友必備的商品。

    今年智慧表迎來血氧偵測的功能,也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對於血氧狀態更加關心,所以這次我一次比較五隻具備血氧功能的智慧表,涵蓋:小米手環6、Amafit Bip U、Realme Watch 2 pro、Amazfit GTR 2、Garmin Venu 2。價差10倍的價格區間,希望幫助各位瞭解這些價差下的差異與每一款的優缺點。

    留言抽獎:只要留言並且分享的朋友就可以抽【Wise Elk】天然陶瓷磚建築套裝-火龍城堡 1080片,價值1680,雙平台選出一位朋友得獎。

    剪輯設備:
    MSI GS66 (i9, 64G,4TB,2080S)

    目前營火部落有成立的帳號: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ampfireTW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ampfire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ampfire_tw/
    蝦皮: https://shopee.tw/meganho813
    個人網站: https://campfiretw.com/

    除此之外都是盜版、竊取、仿冒,請留意以免受騙上當

  • garmin手錶缺點 在 Zoebitalk肉比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18 18:00:13

    石碇筆架山與三峽五寮尖以及石碇的皇帝殿並稱北部三大岩場,是許多喜好挑戰稜線攀登地形會造訪的登山步道,這條路線也推薦給想去攀爬劍龍稜以及鳶嘴山的行前練習場所
    歡迎分享連結:https://youtu.be/mWg71fPIonk

    【文章攻略】
    筆架連峰登山步道 |GPX | 交通 | 新北景點 ✍️
    https://zoebitalk.com/new-taipei-bijia-mountain/

    ⛰️今天要公開未來將陪伴我們走向戶外的新夥伴✨
    ☀️太陽能智慧腕錶 - Garmin Fenix 6 Solar 系列

    Q:這一支手錶到底在運動行程中,可以為大家帶來哪些幫助呢🤩?!
    A:完整戶外使用畫面:

    肉比頭這期間:戶外、高山、各項室內室外運動行程中
    使用的濃縮心得、優缺點整理給大家!
    (自用經驗:兩個月/密集頻率/多種情境)
    ————————————————————
    🌟 Garmin 太陽能智慧腕錶 真實使用心得 ⌚️
    ✔︎ 肉依🚺 #Fenix6SProSolar / 翔走🚹 #Fenix6ProSolar
    - 登山情境:可匯入秘境的GPX軌跡圖!
    - 離線導航:(神✨) 手錶就可以做到離線導航的功能!
    - 偏離航道:登山走錯路,就像有導遊會時刻提醒你!
    - 心跳血氧監測:隨時掌握我們的身體狀況,避免高山症、 體力過度消耗時提醒。
    - 意外通知:戶外特殊狀況時,在有訊號的環境下,手錶可寄出通知+座標位置,給緊急聯絡人尋求協助。
    - 太陽能充電鏡面☀️:我們在山區長時間縱走,也不用擔心沒電,搭配上電量管理系統,最長可以使用數個月(懶人超推🤣)

    ⚠️ 以上功能我們都確實在戶外見證過 😆
    其實它還有很多厲害的功能!
    這次挑了幾個我們外出登山時,
    特別有感的記錄於影片之中,給大家參考啦~
    ————————————————————
    🌟Garmin官方連結▶︎ https://bit.ly/2FCKsRR
    ————————————————————
    #使用心得實話實說:
    Garmin Fenix 6 Solar手錶系列,
    有別於一般的智慧型手錶每天的要充電,
    我們這個月使用下來,電力真的很持久,
    特別是6與6X系列的電量更是驚人!

    【相關稜線登山步道】
    千萬別來鳶嘴山 因為太美了 劍龍稜惡夢再臨? | 台中景點
    https://youtu.be/_YCXgQAa5sw

    被照片騙了...踏上劍龍稜的背就回不了頭!嚴重警告!看完再來!
    https://youtu.be/V1D52sGvlEM

    五寮尖 | 懼高症可以爬嗎? 難度? 爬多久?
    https://youtu.be/6VaEVgZ2ITo

    旗靈縱走 高雄最好玩的小百岳 | 在南部版五寮尖慘遭襲擊
    https://zoebitalk.com/kaohsiung-qiwei-ing-shan

    皇帝殿 | 北部三大岩場 | 登山新手入門級挑戰路線
    https://youtu.be/QOz3vqn-HKI

    超簡單直達上帝傑作: 孝子山
    https://youtu.be/hdeZdD_1GAE

    梅嶺一線天 峭壁 稜線:三大奇景一次滿足! 台南版鳶嘴山 |台南景點
    https://youtu.be/a514J8WHdGs

    【❗️安全聲明】
    任何戶外活動皆具有風險性,欲前往者請事先安排,挑選適當的天氣,並且自行攜帶適合的裝備以及自行評估戶外活動風險,不要遺留任何垃圾。

    對自己的人生安全負責。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life!
    --
    ⬇肉比頭系列影片⬇
    肉比頭《越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hP0Xn4L7k&list=PLVAA37RiJKch7lCUAZMsAAY-zQHhf_YCT
    肉比頭《寮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FyjMTINjBg&list=PLVAA37RiJKcjDMk0LTEKJlQnMLLZ9Y4uA
    肉比頭《菲律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yYaUXnqE&list=PLVAA37RiJKcjaOu_UvHd5dE43J7vXw0rR
    肉比頭《馬來西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6I0ofabpY&list=PLVAA37RiJKchadvCzNbzyl-Ck_22o17XE
    肉比頭《台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1D52sGvlEM&list=PLVAA37RiJKciSkWD8bCkc16JQeR4ywGsZ
    肉比頭《科技旅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m7kamZ3YU&list=PLVAA37RiJKcgnYk9dB61ErPzK5NKg3es7
    肉比頭《旅行知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2QVb10dT0&list=PLVAA37RiJKcgnfo0fxVnD6wIMMg4IGZqC

    --
    ⬇自助旅行這樣安排(肉比頭圖文版)⬇
    越南 | 北越 | 中越 | 南越 https://zoebitalk.com/vietnam/
    菲律賓 | 宿霧x薄荷島 https://zoebitalk.com/cebu-bohol-schedule/
    馬來西亞 | 吉隆坡x馬六甲 https://zoebitalk.com/kl-malaka-itinerary/
    寮國 | https://zoebitalk.com/laos/
    台灣 | https://zoebitalk.com/category/taiwan/

    --
    ⬇肉比頭旅行工具推薦⬇
    【住宿預定】
    Booking (訂房) https://bit.ly/2kqtLhF
    Argoda (訂房) http://bit.ly/2m5WmJx
    Airbnb (民宿) http://bit.ly/2moy5P7
    HotelsCombined (比價) http://bit.ly/2kTIpON

    【行程】
    Klook (行程|門票) http://bit.ly/2lZ81Kg
    KKDay (行程|門票) http://bit.ly/2kua2hh

    【機票】
    Skyscanner http://bit.ly/2mk7GBZ

    --
    ⬇︎肉比頭的好康推薦⬇︎
    Airbnb註冊-你與我可賺1100NT 住宿折抵金
    http://bit.ly/2moy5P7

    Klook註冊-你與我可賺NT$100 優惠碼
    http://bit.ly/2kr5t7g

    --
    ⬇︎肉比頭的蹤跡⬇︎
    贊助我們 https://zoebitalk.com/sponsor/
    肉比頭官網 https://zoebitalk.com
    肉比頭主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zoebitalk
    肉比頭日常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c/zoebitalking
    肉比頭FB https://www.facebook.com/zoebitalk
    肉依IG https://www.instagram.com/zoebitalk
    翔走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wngojustgo

    (本頻道所有肖像版權影片、畫面,未經合法授權使用者、媒體翻攝盜用,一律依法辦理)

  • garmin手錶缺點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30 19:30:12

    過去登山裝備必帶物品「地圖」與「指南針」,容易擔心下雨淋濕還特地使用膠帶等方式保護好。現在有一樣設備可以將前兩者收錄在一起。

    雖然無法完全替代,但是GARMIN FĒNIX 6X可以將平常登山常見「海拔高度」、「日出日落」、「導航功能」、「紀錄GPX軌跡檔」、「心率」等資料。以最方便、最親民的方式上手。

    很多山友最近才開始追蹤丹尼的頻道,好奇為何丹尼能夠持之以恆產出山岳影片,需要有一定的熱情吧?答案就在影片中。但....在螢幕面前的你,只看見山岳的一小部分,上了山你才會了解那「迷人」的地方!

    拉回本次測試主體,看了2017年去印度喀什米爾的影片素材。其實丹尼當時也是希望可以記錄自己的步數與卡路里,也是蠻早就有配戴電子錶的習慣。現在穿戴裝置技術逐漸成熟,許多登山實用的功能收錄在一起,可讓熱愛登山健行的朋友們更輕鬆的記錄自己。

    實測心得:
    配戴GARMIN手錶約1年又1個月
    配戴GARMIN Fenix 6X 約兩個月
    行程:
    重裝:嘉明湖(三叉山、向陽山)、北二段(閂山、鈴鳴山)
    輕裝:陽明山東線(七星山、大屯山、面天山、向天山)

    登山健行實用功能:
    《GPS導航功能》匯入預先下載GPX檔案,透過多衛星系統定位,手錶利用震動提醒是否偏離路徑,降低迷路風險。除此之外,可同時記錄自己當下的軌跡檔。

    《彩色大螢幕》有時手拿登山杖又拿相機,這時抬起手1.4吋彩色大尺寸螢幕顯示資訊一目了然!還可幫忙負擔手機在山上定位耗費的電量。

    《穿透反射式高階顯示螢幕》先說明相機拍攝時會反光!!但我們肉眼在戶外強光下是沒有問題的!

    《日出/日落時間》依月份與位置手錶精準計算日出/日落時間,提前好規劃出發時間提前抵達目的地。

    《內建等高線地圖》山友能觀察所在位置附近的海拔高度,為下一趟的上坡做好心理準備!!

    《Power Manager 電量管理系統》
    手錶模式: 最長可達21天
    GPS模式: 最長可達60小時
    GPS + 音樂模式:最大16小時
    Ultratrac GPS 模式: 最長可達70小時
    探險模式: 最長可達36天
    省電模式:最長可達64天

    日常實用功能:
    《GARMIN PAY 行動支付》出門搭捷運、買東西逛超商免帶錢包!!悠遊卡/一卡通或是信用卡直接付款!!

    《腕上音樂隨身聽》出門運動只要多帶藍芽耳機,串流Spotify、KKBOX音樂串流服務

    《缺點》雖然電力很持久,但還是要充電!
    希望充電線可以有通用的Type-C或無線充電。(GARMIN表示可以升級太陽能版呀!XD)

    本次丹尼測試GARMIN Fenix 6 Series的6X,還有為女性設計玫瑰金錶框的GARMIN Fenix 6S 與GARMIN Fenix 6

    詳細評測可閱讀《Melissa x 山女孩》
    https://reurl.cc/7X0DAy

    GARMIN Fenix 6 Series
    https://lihi1.com/qWl44

    #登山裝備 #GARMIN #Fenix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