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g/l單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g/l單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g/l單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g/l單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529的網紅Cafetaster 咖啡嗜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量測密度有好幾種方法 先把測量物質以狀態來區分可以分液態、固態跟氣態 使用在咖啡量測上,由於咖啡豆屬於固態 密度基本的概念就是單位體積內的重量 可是用在咖啡豆上就變得很有趣啦~ 咖啡豆有大有小那怎麼計算呢!? 比較快的做法就是買台你信得過的密度計廠商 把豆子按照標準的容積放入後 ...

  • g/l單位 在 Cafetaster 咖啡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19 12:34:44
    有 96 人按讚


    量測密度有好幾種方法
    先把測量物質以狀態來區分可以分液態、固態跟氣態
    使用在咖啡量測上,由於咖啡豆屬於固態
    密度基本的概念就是單位體積內的重量
    可是用在咖啡豆上就變得很有趣啦~
    咖啡豆有大有小那怎麼計算呢!?

    比較快的做法就是買台你信得過的密度計廠商
    把豆子按照標準的容積放入後
    一鍵解決
    當然這要花的代價就不小
    例如圖中的Sinar就需要90k
    不過用途就不僅僅只有在咖啡生豆
    連咖啡熟豆跟咖啡漿果、咖啡帶殼豆、日曬帶皮豆都可以測試

    另外一個分享的做法就是直接買個量杯
    塑膠的就可以了,一個不到100元
    再準備個電子秤
    把豆子放入後量測重量,再除與體積就是密度囉~~

    這時候就要來討論到底不同測量方法是否會造成密度差異
    方法一:儀器Sinar量測,密度819 g/l

    方法二:量杯直接量測,杯子體積135ml,生豆重量96g,密度711 g/l

    方法三:量杯量測,杯子體積135ml,生豆重量96g,加水把杯子裝滿空隙,實際生豆體積135-56=79ml,密度1,215 g/l

    以上三種都算是計算密度的方法

    要選擇哪種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呢!?
    基本上都可以!

    密度在咖啡烘焙中只需要知道相對值
    例如多少算在密度較高,多少密度算低
    只要固定一種測量方法,得到相對高低就可以了

    那麼密度高低對於烘焙技巧上有哪方面的幫助
    密度高低差異點就在於內容物的多寡
    當然裏頭有什麼內容物就需要更精密的儀器檢測
    通常檢測的費用比多烘幾次的費用高很多
    所以也不會特別拿去檢測

    通常來說密度高低會影響到用火
    咖啡烘焙就是再將咖啡生豆內部物質轉換
    最後透過沖煮將咖啡熟豆的物質轉換出來
    咖啡生豆的內容物質如果多,那可能可轉化的物質也多
    可能要花的力氣跟技巧也比較高
    密度低的則通常來說比較容易烘(但風味物質也較少)

    目前市場上比較討喜的生豆產品通常是密度中等
    處理上由發酵方式下手,造成獨特風味(但也隱藏危機)

    總之呢!
    密度高低就是相對參考值
    烘出來還是得靠感官測試(水質掌握、生豆品質、烘焙品質、或是烘焙程度)

    #咖啡
    #SCA認證課程
    #生豆 #烘焙 #金杯 #感官
    #烘焙實戰課程

  • g/l單位 在 陳霆 Pharmacy 2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12-19 22:17:14
    有 6 人按讚


    華文媒體新使命

    (文/張淯)今年十一月,傳出小米科技雷軍只花了五分鐘,就決定斥資一億人民幣,入主創業公寓「you+國際青年公寓」,看好青年創業者在都會區房屋租賃市場的潛力。

    在這之前,阿里巴巴才在世人的關注下,刷新美國華爾街IPO紀錄,並在其後第一個雙十一光棍節,以開幕七十五秒達到一億(人民幣,以下皆同)、三分鐘衝破十億、三十八分鐘突破百億(二O一三年花了六小時),及單日成交金額五七一億等紀錄,通過第一次大考。

    這兩個事件,除了見證中國大陸「小微經濟」的崛起,更證明這個世界市場的驚人消費力。

    創新打造媒合平台

    而在台灣,除了去年中小企業家數持續成長,達到一三三萬一一八二家,佔全體企業家數達九七‧六四%,再創歷史新高。

    依據目前國際最具規模的大型創業調查計畫《全球創業觀察》(G l o b a 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簡稱GEM),台灣不僅在民眾創業意向上全球第二,台灣早期創業階段活動指數(TEA Index)八‧二%,也高於整體創新驅動國家的平均值七‧九%,反映出台灣的創業創新精神十分蓬勃。

    在此之前,《獨家報導》已在過去一年,持續透過募資平台的主題報導,包含今年初上路的創櫃板,及民間最夯的群眾募資(Crowdfunding)平台,除了國際經驗,也提供國內法令環境的耙梳,與成功個案的分析,就是希望為蓬勃的創業能量,提供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

    除此之外,透過《獨家報導》深耕多時,由國際扶輪社起始所打造的特殊通路,更在這個集創業者、天使投資者與消費者的最佳實驗場域中,期望跳脫媒體以往只能被動報導的角度,成為更積極穿針引線的資源整合者。

    擴大影響力放眼全球

    今年八月,在高雄氣爆事件造成重大傷亡,「獨家集團」的第一份地方報《獨家汐止報》也正值創刊初期,加上隨後在三個直轄市發行的地方報----《獨家桃園報》、《獨家台南報》、《獨家高雄報》,無非希望從台灣不同角落的末稍神經,察覺地方的脈動,也檢視危安的漏洞。

    在傳統媒體普遍蕭條下,因為巴菲特大舉收購地區報,因為貝佐斯入主《華盛頓郵報》、華碩元老謝偉琦買下《富比士》,讓我們很清楚,傳統媒體看似已到夕陽,但它仍是一個國家能否迎接曙光,最重要的監督機制與孵化器。

    因為前者,本期《獨家報導》深入剖析頂新近十年快速在兩岸開疆闢土的軌跡,也從歷來幾次重大食安爭議事件,檢視哪些企業到底在哪個十字路口走偏了路?又是哪些單位的縱放,讓全體人民的生命置於如此巨大的系統性風險中?

    為了強化孵化器的角色,我們也持續透過數位平台的擴建,讓已流傳於企業主、影響力中心的《獨家報導》,及連結各地文創、公益與教育基地的各地區報,能透過互聯網的串連,讓全球化與在地化,得以同時並行。也期望這一步一步的努力,能幫助更多企業走出台灣,也讓更多台灣人民看見世界。

    資料來源:1148期《社長的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