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我厭世所以我存在 自我療癒的一集 李長潔 #偽學術
.
你覺得每天都打不起精神工作嗎?是不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積極正向、邁向成功的貼文就想要摔手機?是不是才剛放假就在想週一已經要來了!很好,那你存在。最近,偽小編因為開學太過厭世,每天哀哀叫,叫到好友特地傳訊給我說:「你也厭世太久了吧~...
【認真聽】#我厭世所以我存在 自我療癒的一集 李長潔 #偽學術
.
你覺得每天都打不起精神工作嗎?是不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積極正向、邁向成功的貼文就想要摔手機?是不是才剛放假就在想週一已經要來了!很好,那你存在。最近,偽小編因為開學太過厭世,每天哀哀叫,叫到好友特地傳訊給我說:「你也厭世太久了吧~有完沒完?」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厭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緒?為何我的生活會感到如此的無力與匱乏?甚至感受到憂鬱。如果說,厭世與憂鬱無可迴避地作為當代普遍的集體感情與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個貫穿個人與社會的問題,並且承認厭世視為一種存在的姿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天啊我超級厭世der
▶ 當代厭世文化的誕生
▶ 厭世與憂鬱的思想
▶ 憂鬱的政治
▶ 精神痛苦跟馬克思主義有甚麼關係
▶ 厭世作為一種存在方式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f0t2lh12x608360yw9xoj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6wAF4BvDon7VWFyeUKfKI
.
📲 #FB 完整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76226469231639&id=208541192666847
----------
//// 完整論述 ////
.
▓ #所謂厭世的文化
.
「厭世文化」是1990年至2000年後一代人所流行的次文化,其核心是顛覆過往推崇的正向思考與積極價值,並以戲謔嘲諷的方式在網絡空間發放負能量,調侃現實生活的缺憾。各種以「厭世」為主軸的內容、梗圖、金句充斥在生活之中,像是「每天睡醒張開眼睛,就是想著我要離職」、「人生三階段:出生、不知道活著幹嘛、生命結束」、「我就爛」、「大家一起爛」。其他像是《厭世動物園》、《厭世哲學家》等。
.
從關鍵字搜尋來看,「厭世」開始大量出現於2016-2018年,一開始為真的「厭世」(想死),後來在「厭世動物園」、「厭世哲學家」出現後,「厭世」與社會處境與流行文化關聯在一起,相關詞彙如「風格」、「表情」、「臉」,主題例如「年輕人低薪厭世」、「厭世少年」、「厭世臉」樂團等。憂鬱當然是一直都有的詞彙,並且與「症狀」、「藥物」、「醫生」、「患者」,主要被表達為一種疾病,常見主題如「情緒容易失調,出現憂鬱的反應臨床上」。因此,我們大概可以稍做定義,憂鬱是一種情緒(emotion),而厭世是一種處世狀態(situation)。
.
未來學研究所的鄧建邦教授,在《台灣年輕世代對未來2030年的意象》的調查中發現,如果以戰後世代與現在年輕世代在工作態度與實踐上相互對比,有完全不一樣的條件。新型態社會對勞動者要求更多的「彈性」(flexible) ,其可能是在時間、空間、能力與報酬上不確定性與反脆弱性之間的拉扯。我們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鼓勵個人積極邁向解放、彈性移動,但另一方面卻更加重了多重結構性的經濟與地位的競爭。於是,厭世、憂鬱成為一種無能為力下的逃避手段。
.
既然努力失效,那就不要太努力,總之你認真就輸了。如果說憂鬱是一種情緒的內容,那厭世應該就是它的表現形式。厭世的表現形式,反映了歸因於個人、受制於制度結構、沒有出路的未來,也是一種對「正向思考」、「成功價值」的嘲諷與反擊。而厭世的表現,或是憂鬱的充盈,有著複雜的社會與文化脈絡。
.
▓ #厭世的思想脈絡
.
從《瘋狂簡史》(Porter, 2002)的討論來看,可以見到人類精神痛苦的歷史可以分成三大階段:希臘時代的體液論、中古世紀的靈魂論、啟蒙時期以降的主體論。也就是說,康德(Immanuel Kant)在啟蒙時代建立「理性主體」之後,人之所以為人,是以「理性」作為標準,而這個標準測量的背後則是「工作倫理」的運作,也就是說,如果你無法好好負責地把手上的工作完成,你可能就是一個「失常」的「人類」。
.
更遑論19世紀精神醫學的機制建構與技術介入後,精神正常與失常的人類,成為現代人主體無時無刻審視自己本體安全的一種存在手段(Foucault, 1961)。「厭世」態度或許成為對峙個體失常與社會失序的一種策略。
.
這裡不得不提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對前述理性的人類社會之衝擊與質疑,現代社會的陰影產生了悲觀主義思想,尤其像是存在主義。法國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結合了海德格對於人獨特存在模式的看法,以及馬克思對於階級的批判,思考了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在作品《嘔吐》(La Nausée)中,主角感受到每日的無聊無奈(ennuyer),便陣陣作嘔,這個噁心的感覺,使他察覺自身的存在。所以今天的我們,每天都焦慮到胃痛,是因為我們存在(?)而存在的本身,就是地獄,在(新)自由主義的情境中,就是永無止盡的與他人共處與競爭。
.
其他的厭世作品,像是波特萊爾(Ch. Baudelaire)《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對現代性乍現的感受紀錄,或是,莎岡(Françoise Sagan)《日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e)。都在在指出現代性出現後,人在情感與情緒
flexible反義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日國際選讀】
#文末挑戰多益選擇題📝
公司上班 VS 居家工作
利弊分析後,你想選哪一項?
開啟「接收通知」和「搶先看」每天吸收雙語時事新知
來讀華爾街日報獨家
🕹Companies Start to Think Remote Work Isn’t So Great After All
企業發現遠端工作不如想像得美好?
-remote work: 遠端工作,又叫mobile work, teleworking
或最近常聽到的WFH(Working From Home),以及flexible workplace
其實在70年代就出現了遠距工作 telecommuting 也可譯做「電子通勤」
🏠Four months ago, employees at many U.S. companies went home and did something incredible: They got their work done, seemingly without missing a beat. Executives were amazed at how well their workers performed remotely, even while juggling child care and the distractions of home. Twitter Inc. and Facebook Inc., among others, quickly said they would embrace remote work long term. Some companies even vowed to give up their physical office spaces entirely.
四個月前,美國許多公司員工回家做出了不可思議的事:他們毫不馬虎地將工作完成。主管們驚訝於員工即便得照顧孩子及分心應付家事,遠端工作的表現依然良好。包括推特和臉書等許多公司,很快表示將長期接受遠端工作,有些公司甚至誓言將完全捨棄實體辦公空間。
-without missing a beat: 毫不遲疑;毫無過失
💓beat是指心跳(或節拍)反義詞skip a beat指被嚇到,漏了一拍心跳
沒有漏拍則是做事時沒感到震驚或猶豫。這裡配合工作情境翻「毫不馬虎」
-juggle: 雜耍,花式拋球
🤹♀️英文是指不斷來回在空中拋接物品,而常被用來形容同時處理很多事
juggler則是雜耍表演者(其實每天忙碌的我們都是jugglers)
-vow: 發誓;誓約
🎎結婚誓言是wedding vow,慎重的誓言是solemn vow
🕐Now, as the work-from-home experiment stretches on, some cracks are starting to emerge. Projects take longer. Training is tougher. Hiring and integrating new employees, more complicated. Some employers say their workers appear less connected and bosses fear that younger professionals aren’t developing at the same rate as they would in offices, sitting next to colleagues and absorbing how they do their jobs.
但當居家工作的實驗延續至今,有些漏洞開始出現。專案花的時間更長、人材培訓更為艱難、聘請新員工融入公司也更加複雜。有些雇主說員工之間的聯繫度減弱,老闆也怕年輕人發展專業度的速率比不上在公司上班,能坐在同事旁邊,學習他們如何做工作。
🧐The toll of extended work-from-home arrangements is likely to affect career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for younger workers, several executives said. “I am concerned that we would somehow believe that we can basically take kids from college, put them in front of Zoom, and think that three years from now, they’ll be every bit as productive as they would have had they had the personal interaction,”
幾位主管表示,安排在家工作時日延長所導致的虧損,很可能會影響職涯發展,特別是對年輕員工而言。「我擔心我們會誤以為,只要讓大學剛畢業的孩子們面對視訊軟體,覺得三年後,他們的成效就會跟有親自跟人互動的員工一樣好。」
-stretch: 展開、延伸。伸展運動是stretching
-integrate: 整合;使合併、使融入(社會或群體)
-absorb: 吸收;理解、掌握(事實或想法)
-toll: 損失、傷害
-productive: 多產的、富有成效的
未完待續...
來看看有些公司如何維持隔離又克服距離?
加入文末每日國際選讀計畫,解鎖完整語音導讀版
——
原文連結請看留言
——
❓❓多益模擬題❓:
Problems that took an hour to solve in the office __ out for a day when workers were __.
🙋♀️🙋♂️
A. delayed / remotely
B. stretched / remote
C. waited / remote working
-
【每日商業英文計畫,熱烈招生中!】
華爾街日報訂閱超值方案 📰
專屬 #臉書社團,浩爾 #每日語音導讀
「留言+1」,就送你 #優惠碼 及 #導讀試聽!
#說說你想當哪一派
#在家工作派
#公司上班派
#還是混合二者優點的混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