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fellowship醫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fellowship醫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fellowship醫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fellowship醫師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COVID-19 的兒科急診日記 「真愛每一天」 作者 林思偕教授 一位腫瘤科醫師的反思: 我的太太因為轉移性乳癌, 在我們結婚20週年前夕 走了。 我當了二十年腫瘤科醫師 ,自然比任何丈夫都了解太太的疾病跟預後。 太太所遭遇的,包括化療的副作用, 候診室難捱的等待, 穿梭在一間一間檢查...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fellowship醫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0 14:52:01
    有 496 人按讚

    COVID-19 的兒科急診日記

    「真愛每一天」

    作者 林思偕教授

    一位腫瘤科醫師的反思:

    我的太太因為轉移性乳癌, 在我們結婚20週年前夕 走了。

    我當了二十年腫瘤科醫師 ,自然比任何丈夫都了解太太的疾病跟預後。

    太太所遭遇的,包括化療的副作用, 候診室難捱的等待, 穿梭在一間一間檢查室的無奈,甚至死亡迫近的恐懼和焦慮…… 這一切我都太熟悉了。

    他們每天都發生在我的病人身上。這些情境是我職業的一部分, 我受過訓練。 我無從抱怨。我感謝那些善意的醫療人員……

    儘管我看過無數病人,但有些事我從沒學到。醫學院從來沒有教 ,如何處理醫生自己的哀傷與絕望。

    歷經喪禮的忙亂,遺產的處置, 處理過期的帳單和保險事宜………一開始我只是覺得「她」不見了 , 暫時到遠處去了。

    一切恍恍惚惚如醉生夢死。 我好像活在 Twilight zone。 一切都無所謂。

    等問候的人群散去, 我獨自面對孩子和空蕩蕩的家。 我才意識到她真的走了。 我開始思念她, 無休無止的。

    親友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我, 有意無意避開。 我從不跟醫院的同事談心事。 我的世界越來越小。 這才發現, 這個家的「社交關係」都是她苦心經營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 我越來越想念她。 表面上她好像缺席了我的人生, 事實上,她形成一種更獨特的存在。

    她是填補這個家庭和我的生活如此珍貴重要的一塊。

    我不只失去了一個愛人, 一個心靈伴侶。 我也變成了孩子們的唯一家長。

    尤其是孩子的教養問題和家庭的重大決策, 以前都是我們兩個一起做決定的……嗯……好吧,其實大部分是她做主。

    我現在總是試圖揣想, 如果太太還在, 會怎麼做決定? 現在看來,她的決定總是比我的明智, 果斷多了。

    冥冥中她仍然在幫我下人生的指導棋 。我用她的視角調整自己的想法。

    感覺她就在家裡 , 她就在身邊 。 她生前有點嘮叨而熟悉的叮嚀, 常常在我耳際響起 , 我恨不得她多說一點……

    我以往只專注治療癌末病人,忽略了家屬的感受。我和他們好像處在平行時空 ,我只是在哄病人罷了。

    太太的死改變了我看診的態度。面對病人 ,我再也裝不出淡漠,反而展現我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塊。

    我聽得懂他們的話了。 我知道他們在經歷什麼,我感受得到那種衝擊。

    我會告訴病人,要留點什麼,好讓家人懷念。我告訴病人的孩子, 爸(媽)的死不是他們的錯。以後要更相互扶持,緊緊靠在一起。

    病人逝世,我努力使家屬失去至親的哀傷變得稍可忍受。lt'OK to be not OK。 暫時不必急著向前走。

    病人類似的遭遇, 不斷提醒我, 太太的謹慎,她的睿智,她的好…… 原來她還活著,她依然重要。

    只有當我不再想起她的時候, 她才算真正的死去。

    憶苦思甜。我好像重修了一趟醫療生死學的fellowship 。這是她留給我最珍貴的禮物。

    真愛每一天

  • fellowship醫師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2 09:39:33
    有 735 人按讚

    醫生的良心

    這是一位四歲的小病人,病人全家住在中國深圳,出生時發現有腦部缺陷,癲癇,嚴重智力發育不足。病人的智力及行為能力大約停滯在一歲以下,無法正常控制身體,把他坐放在沙發上時,不能用身體或手支撐住而倒下。嚼咽不良,得吃半流質食物。還不會說一個字,閱讀、使用雙手做事、與人互動就更不用說了。

    四年來,病人父母找過許多醫生,也求助於多種所謂的特殊治療方法,效果不彰,癲癇好一些又不行。病人父母在網路上看到許多關於我指導西醫以中藥方式治癒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報導,以及網上的醫案及講座,抱著一線希望,找我幫忙治療小孩子。

    我幫助過很多癲癇的病人,這位小病人的癲癇相對不嚴重,一天發作十幾次,每次發作時身體僵硬、抖動等,但沒有會咬斷舌頭、窒息等危急狀況。真正嚴重的問題是,在這個年齡前前後後的幾年內,大腦神經網絡本來應該經由突觸修飾過程(synaptic pruning)而快速發育,腦內大量不正常的痰飲積水,嚴重影響智力發育,如果不儘快處理,小孩子很可能終身沒有行為能力,說難聽一點,比一隻小狗更需要別人的照顧。

    根據我治療癲癇的經驗,設法排除腦部痰飲積水的過程中,癲癇不但不會馬上減少,反而有可能會大幅增加。然而,病人父母非常專注在癲癇發作的次數,之前的醫生治療中,只要癲癇發作的次數增加一些,他們就會認定是治療無效,醫生功力不足。我花了很多的時間解釋,輕微癲癇發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病人智力及行為能力的進步,病人父母嘴裡說能理解,心裡卻仍然非常介意癲癇發作的次數。

    遠程治療三個月下來,雖然從蛛絲馬跡上我可以看出來病人開始改善,病人父母緊盯著癲癇發作次數上上下下,一直追問為什麼還是每天發作好幾次。我想如果他們不是看在外界對我的評價及許多真實病例的份上,可能已經覺得治療無效,急忙找尋下一位醫生。這個時候,如果為了自己的「名聲」,大可專注在癲癇發作上,使用所謂的熄風、止痙、潛陽的中藥來壓制癲癇症狀,讓病人父母覺得醫生很厲害。然而,這樣的治療對這位小病人並非最好的方法,就如同使用抗癲癇西藥能立即大幅減少癲癇發作次數,卻錯失了大腦發育的時機,留下來的是一個沒有行為能力、比植物人好不了多少的生命。如果我不知道如何治療就算了,可是我知道怎麼樣對病人是最好的治療辦法,我無法昧著良心,去討好病人的父母,去增進所謂的「名聲」。我寧可他們懷疑我的醫術,也得堅持下去,治病不能只治一個「形」,得治到「神」。

    又經過一個月的治療,病人父母開始看到了變化,不但出現一周完全沒有癲癇發作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小孩子的智力及行為能力開始改進。小孩子手腳力氣及控制能力增強,可以用手支撐身體坐在沙發上了。看到哥哥吃餅乾,會出現哭鬧想吃的動作。逗他,會笑,把東西從他手中拿走,會哭鬧。其它大大小小不同的表現,皆顯示病人的大腦開始發育,身體控制、觀察力及與外界互動能力增加。這個小病人還在繼續治療,病人父母總算認為治療是有效的,我們也開始對他的人生發展有了一些希望,雖然他不一定能像其他人一樣上大學、找份工作來賺錢養家,希望他能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事情,平平安安地過日子。

    醫生是個良心的事業,就像修車師傅一樣,除非顧客很懂汽車,修車師傅存心騙人,你不但不會知道,還感謝他很快修好又幫你打折,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沒多久車子又有其它的問題。許多病人非常專注在服藥後立即的反應,似乎症狀馬上緩解就是最好的治療,甚至覺得藥方開對了就應該像吃八寶粥一樣服服貼貼,沒有什麼不好的感覺。非常簡單的小毛病或許如此,複雜的健康問題,往往需要像治國打仗一樣,有策略地一步一步來醫治。而許多醫生也把問題看得太單純,癲癇就是要熄風止痙,冠狀動脈阻塞就是要活血化瘀,臨床療效卻差強人意。更糟糕的是,隨著中醫在中國大陸越來越熱門,一堆「大師」跳出來教中醫,臨床上沒有治好多少複雜的病例,拿著書本的內容及別人的病例,頭頭是道地講解,唬得學生一愣一愣的。甚至有些「大師」根本不是臨床醫生,而是學文學的、搞哲學的、自學中醫卻沒實際臨床的等等。這樣的情況,無論講得多麼精彩、多麼出神入化,那也只是臆測、猜想、紙上談兵,對學生、對病人,都是非常沒有良心的。

    西醫心臟外科手術醫生,醫學院畢業後,得經過五年的一般外科住院醫師訓練(general surgery residency),再經過三年的心臟外科訓練(cardiothoracic fellowship),通過考核才能正式成為一位心臟外科手術醫生,然後再經過多年實際的臨床手術,有了非常多的成功手術紀錄後,最終才能成為教導他人的心臟外科教授。即使如此,心臟外科教授也不會跨過專長,去教學生內科、病理科等等。如果中醫依照一樣的標準,只准教導自己親自大量治療過、療效卓越的病症,那麼大概市面上九成九的「大師」會消失於無形,中醫也才能回到救人治病的良心事業,而不是說說唱唱的演藝事業來賺錢用的。

    http://andylee.pro/wp/?p=8458)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 fellowship醫師 在 無境文化-精神分析系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7 22:09:02
    有 70 人按讚

    #白美正博士
    #8月15日臨床個案研討會
    #限臨床工作者參加


    8/15 白美正精神分析師
    》》》》》》 臨床個案研討會


    2020年盛夏,
    無境文化首度邀請白美正精神分析師
    南下高雄帶領臨床個案討論。
    白美正博士在美國接受精神分析訓練與臨床執業,
    長年累積豐富的臨床精神分析經驗,
    她擅長以日常通俗的語言來溝通深奧的精神現象,
    她將深入淺出地,
    從每一位提報者所呈現的個案臨床素材裡,
    跟與會者一起觀察、聆聽、澄清和思考
    個案在語言與非語言之間
    所欲傳達的前意識與無意識的意義,
    透過個案心理運作的機制、
    心理病理的假設與心智流動的現象,
    說明及闡釋臨床理論和技巧。



    白美正博士 簡介 :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 亞太區域籌備會主席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 精神分析師、訓練精神分析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精神分析委員會主任委員
    .Austen Riggs Center 博士後精神分析訓練 / Medical staff
    .Mass. Institute for Psychoanalysis 美國精神分析訓練
    .Mass. Mental Health Center,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博士後臨床心理 Fellowship / Medical Staff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臨床心理學博士

    時間:2020年08月 15日週六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
    費用:2000元 (7月20日前報名繳費,優惠價1850元)
    地點:高雄無境文化教室(限額30名)
    報名資格:限臨床工作者 (不接受非臨床人員、學生、實習心理師或實習醫師)


    詳情&報名:http://www.utopie.url.tw/

  • fellowship醫師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19:08

  • fellowship醫師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13:10:45

  • fellowship醫師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