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21的網紅凱蒂英文 Learn English with Cat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教學101:寫給沒進行過線上教學的老師 最近疫情嚴重,很多老師突然被要求改線上上課,一整個措手不及。以下分享我一對一線上上課的經驗,供大家參考,有些部分會與一對多在操作上有所差別,可自行調整。 除了面對面的實體課之外,我從兩年前開始收線上上課的學生,至今已上了近300堂的線上課。線上上課雖然...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吳老師教學部落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XCEL VBA與資料庫(進階107)第8單元檔案分割與合併&將13個EXCEL檔合併為一個工作簿&轉換格式如CSV與複製與移動檔案&VBA批次轉PDF檔&用Outlook郵寄&全省郵局地址匯入工作表&批次匯入文字檔與轉為多張工作表&匯入圖檔與超連結 上課內容: 01_重點回顧與檔案分割與合併 ...
「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Lau Kwong Shing(柳廣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凱蒂英文 Learn English with Cat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柳廣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4M8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Lau Kwong Shing(柳廣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09:54:13
Day 6 玩電子遊戲 (文字最下方有介紹此Post每張) Day5說過,要為玩電子遊戲一事正名。不過不想文字過於辯論式,於是就講講自己從遊戲身上得到的體驗。 現代玩家在一款遊戲內不見得只會成為享樂的消費者。想遊戲變得更好玩,大可以自己做模組。我也不例外。我專注在遊戲地圖的創作,設計難度略高的關卡...
-
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1-14 19:20:59EXCEL VBA與資料庫(進階107)第8單元檔案分割與合併&將13個EXCEL檔合併為一個工作簿&轉換格式如CSV與複製與移動檔案&VBA批次轉PDF檔&用Outlook郵寄&全省郵局地址匯入工作表&批次匯入文字檔與轉為多張工作表&匯入圖檔與超連結
上課內容:
01_重點回顧與檔案分割與合併
02_將13個EXCEL檔合併為一個工作簿
03_轉換格式如CSV與複製與移動檔案
04_VBA批次轉PDF檔
05_轉PDF檔與用Outlook郵寄
06_全省郵局地址匯入工作表
07_批次匯入文字檔與轉為多張工作表
08_批次匯入圖檔與超連結
完整影音
http://goo.gl/aQTMFS
教學論壇: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forum/scu_excel_vba2_107
與前幾期的課程雖然用的是相同的範例,但最大的不同在:
1.除了解說建函數公式,並將之轉成自訂函數,把複雜的公式變簡單。
2.如何將複雜的公式變成簡單的按鈕,按下按鈕就自動完成工作。
內容主要分成:
單元01_資料拆解相關(VBA基礎)
單元02_表單設計
單元03_輸入自動化與表單與資料庫
單元04_工作表合併
單元05_資料查詢(篩選與分割工作表)
單元06_批次查詢
單元07_從雲端硬碟下載資料
單元08_下載網路資料
單元09_工作表相關
單元10_活頁簿與檔案處理(工作表分割與合併活頁簿)
單元11_表格與圖表處理(自動繪製圖表)
單元12_圖案處理(快速匯入圖片到EXCEL)
有講義與範例和完成的畫面公式與程式碼,
只要按照每周的順序學習,學會EXCEL VBA自動化絕非難事,
優點:
1.可非線性學習:可按照自己最不熟的部分多次學習。
2.可反覆學習:有疑問可以多次聽講,保證學的會。
3.可攜帶學習:只要有瀏覽器就可以播放SWF檔,MAC電腦也沒問題。
上課參考用書:
看!就是比你早下班-50個ExcelVBA高手問題解決法
作者:楊玉文 出版社:松崗
Excel VBA一點都不難:一鍵搞定所有報表
作者:?Excel Home
出版社:博碩
課程理念:
1.以循序漸進的方式, 透過詳細的說明和實用的Excel VBA範例, 逐步了解整個 VBA 的架構與輪廓,進而學習 VBA 變數、函式及邏輯的觀念, 即使沒有任何程式設計基礎, 也能自己親手撰寫 VBA 程序來提昇工作效率, 晉身職場 Excel 高手! 2.進而解說EXCEL與資料庫的結合,將EXCEL當成資料庫來使用,結合函數、VBA等更深入的功能,讓資料處理和分析的應用更上層樓。 3.將結合GOOGLE雲端試算表,教您如何將EXCEL函數雲端化與網路化。
更多EXCEL VBA連結:
01_EXCEL函數與VBA http://terry28853669.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1384521
02_EXCEL VBA自動化教學 http://terry28853669.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1384524
吳老師 2018/10/8
EXCEL,VBA,函數東吳進修推廣部,EXCEL,VBA,函數,程式設計,線上教學,excel,vba,教學,excel,vba指令教學,vba範例教學excel,,excel,vba教學視頻,excel函數教學,excel函數說明,excel函數應用 -
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4M8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8-30 23:00:12原本預計8/23就要上傳的影片今天回臺灣終於可以上傳了♡
因為在大陸上傳影片還要翻牆加上網路跑超慢所以一直沒傳成功
讓大家久等了終於來啦~~~
好久沒有拍get ready with me!
這次用到的都是近期買的化妝品或是公關品
也剛好累積一陣子所以都是沒有在之前影片中出現過的
廢話很多只是一個GRWM而已 竟然給我拍到22分鐘哈哈哈哈哈
然後我發現solone眼影的部分我忘記提到了
我自己本來畫眼影就比較喜歡用霧面色 私心比較愛霧面
好暈染、顯色度適中(影片中都可以看到)
稍微飛粉但我本來就會輕敲掉餘粉所以對我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霧面色我絕對會再回購其他自己喜歡的顏色
我用手指上的是玫瑰&金的偏光色 我自己蠻喜歡這個顏色的
不過他們的珠光色都是比較隱約的珠光
適合不喜歡亮片過大或是太囂張浮誇眼影的人
打亮不用說真的超美超細緻我很愛!!!
刷具我個人最愛的就是臉部那4支刷具😂
-
➭安耐曬
金鑽高效防曬凝膠SPF50+・PA++++
➭KISS*
裸紗透白持妝隔離霜SPF26/PA++
➭Excel*
淨采精萃粉底 #ST01
我這次去大陸玩只用這個粉底 超!愛!
遮瑕度適中又是保濕型的粉底 攜帶又超方便
打敗妙巴黎成為我目前最愛的開架粉底!
➭粉色大理石美妝蛋*
SpicyChoco
http://bit.ly/31TTvDg
10%OFF折扣碼:4M8ER
(使用此連結與折扣購買商品我會得到返利,若會因此感到不舒服都可以自行搜尋spicychoco至官網購買呦)
➭Loreal
Infallible Full Wear Waterproof Concealer
#340
➭Fenty beauty
Pro Filt'r Instant Retouch Setting Powder #butter
➭Solone*
hello kitty8支刷具組
➭Maybelline*
宛若真眉 柔霧塑型眉膠筆BR-2
➭Solone*
單色眼影
➭Kiss me
一刷捲翹睫毛底膏
我後來又多用了幾次
配合不同的睫毛膏 我覺得效果跟kate的差不多
但是這個比kate更不容易掉棉絮在眼睛裡面所以我更喜歡kissme這個!
影片裡片誤會他了哈哈哈哈哈
➭Kaibeauty*
無重力睫毛膏
這個真的不太翹 最翹的還是我最愛的1028!
➭Essence
金色吻痕系列古銅餅 #01lightskin
➭橘朵judydoll
單色腮紅 #25
➭Solone*
女神光打亮餅 #03星光金
➭bevy.c*
霧面液態唇膏 #1930
➭Urben decay
all nighter setting spray
-
➭徵求中&英文字幕小幫手
如果有意願幫我上字幕的話麻煩大家先寄E-mail(4m8erlin@gmail.com)告訴我要上的是哪支影片?&中文還是英文?
我會送小禮物給大家以示感謝♡
➭犀牛盾9折折扣碼
https://rhinoshield.tw/
10%off coupon code:ytamber1907
(大家使用這個折扣碼我完全不會有任何回饋&返利!)
-
♡Music♡
not a home
♡Find M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4nn8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4nn8er/
Business Inquiries|
4[email protected]
♡FAQ♡
Camera|Canon G7x mark ii
Edit|iMovie、Photoshop、AI -
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4-08 08:00:00台灣人約有一半的人有散光!今天展欣眼科林怡汝醫師要告訴你,當忽視散光時,可能會有哪些嚴重後果!
什麼是散光?
散光其實就是眼球角膜表面不平整,因而出現視力模糊的現象。除了視力模糊外,還可能會有影像重疊的現象。像近視眼是失焦,但如果加上有散光的話,還會有疊影的現象出現。
散光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哪些問題?
情境1.白天運動時:若要打網球、高爾夫球,影像無法集中,會有疊影出現。
情境2.上班時:
-看簡報投影幕,會因為會議室燈光昏暗,投影幕上的文字有疊影而看不清楚。
-看電腦時,例如Excel表格、格線會不清楚。
情境3.騎車、開車過馬路或看公車號碼:尤其是在晚上時,情況會更為嚴重,因為散光對於燈光發散的效果,會比一般近視還要嚴重。所以騎車或開車的朋友,若是有散光問題,在夜晚上看東西會有許多道光芒,或是在過馬路時,號誌燈看起來會是分散的,像是倒數燈號把1秒看成11秒。這樣不僅會造成生命安全的問題,也會危害到他人交通安全。
為什麼正確配戴隱形眼鏡矯正散光的人很少?
原因1.許多民眾不知道自己有散光,以為視力模糊就是近視。
原因2.在配隱形眼鏡時,沒有透過正確的驗配程序,因此也不知道自己有散光。
原因3.許多民眾不知道已經能購買到同時矯正近視+散光的隱形眼鏡,因為早期的拋棄式隱形眼鏡,並沒有矯正散光的功能。但因為科技的進步,現在市面上已經可以買到能同時矯正近視與散光的拋棄式隱形眼鏡。
原因4.民眾以為輕度散光不需要矯正,只要配戴近視度數深一點即可。
原因5.價格考量。散光隱形眼鏡價格比一般隱形眼鏡價格要高一些,但若不矯正散光,對生活和眼睛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夜駕車禍竟是因為散光問題
散光主要影響夜間的視力比較大,曾經有個病患來就診時,他因為車禍後發現自己原來視力不佳,因此前來就診。在細問之下,這位患者平時是機車族,晚上騎車看到有兩道燈光,他誤以為前方有兩台機車,因此想從兩台機車中間騎過去,結果發現撞上了一台轎車。這才了解原來自己的視力不良其實會影響到生命安全。經過診斷後,醫師建議矯正散光。
醫師:挑選隱形眼鏡有2大重點
1.清晰:為了能確保視線一整天清晰,購買隱形眼鏡時一定要經過正確的驗配流程,找到合適的度數與產品。
2.穩定:散光鏡片定位系統很重要。市面上有些隱形眼鏡是合併近視與散光的功能,若有著像照相機一樣的「自動對焦」系統,就能維持一整天視力的清晰與穩定度,保持眼睛舒適與健康。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保護眼睛吃什麼?眼科醫師:第一名好食物是...︱鐘珮禎醫師
https://youtu.be/sJh8x6_pLtE
太陽眼鏡怎麼選?顏色、深淺、尺寸5大護眼關鍵︱鐘珮禎醫師
https://youtu.be/AAjXW_AOPgU
老花眼別提前來!正確預防、配戴眼鏡、手術知識一次告訴你︱林友褀醫師
https://youtu.be/eAYf_1P-JP8
【相關文章】
眼睛癢可以揉眼睛嗎?眼科名醫教你應對結膜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944
眼睛紅紅有血絲?養眼7大招告別眼睛紅又癢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237
角膜塑型片矯正近視?醫:9種人不適合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11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凱蒂英文 Learn English with Cat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線上教學101:寫給沒進行過線上教學的老師
最近疫情嚴重,很多老師突然被要求改線上上課,一整個措手不及。以下分享我一對一線上上課的經驗,供大家參考,有些部分會與一對多在操作上有所差別,可自行調整。
除了面對面的實體課之外,我從兩年前開始收線上上課的學生,至今已上了近300堂的線上課。線上上課雖然與實體上課模式稍有不同,但以過往學生一對一上課的經驗來看,其實不太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曾經很多學生/家長排斥線上上課,但是現在可能暫時只有這個選擇了
以下是我照著我平常上課的模式打的,若是有疏漏,歡迎補充與提問。
另外有附上一些上課的截圖,可供老師參考上課的狀況,或是參考可以進行的活動。有時候截圖常常會是奇怪的表情,所以請原諒我把也自己馬掉了XDD 其實能進行的活動很多,不只有我照片那些,只是有些活動的截圖,我實在翻不到了XD
📌📌課前- 老師端📌📌
1. 安裝zoom
(若擔心資安或被禁止使用,可自行換其他軟體/平台)
2. 申請zoom帳號密碼,才可以主持會議
3.準備好網路攝影機、耳機、麥克風,以及穩定的網路
4. 自己先主持"新會議",熟悉介面使用
(一個人也可以開會議)
5. zoom上面的按鈕全部都按看看,不會壞掉,就放心到處點吧,了解不同功能在幹嘛
6. 我自己常用功能如下:分享畫面、白板、截圖、靜音(自己或學生)、分享聲音
6.5 白板的功能很多,我個人全部都很常用,建議老師可以都點看看摸熟操作
7. zoom都會使用之後,開一個雲端共享資料夾,未來放上課的檔案、截圖。
8. 上課前若有學生會用到的講義,可請學生先到雲端資料夾下載使用
9. 確認上課要開的書籍、文件、檔案、作業...等,都有電子檔,若是沒有,可以拍照或掃描放到電腦中。若是有些是老師/學生兩邊都有的書,就不一定要有電子檔,可以用白板協助課程進行,看老師操作方便
10. zoom若是一對多上課,會有時間限制,若是覺得斷掉再重新連回來很麻煩,就直接付錢給zoom囉。若是一對一使用,沒有使用時間限制
📌📌課前- 學生/家長端📌📌
1. 請學生準備網路攝影機、耳機、麥克風,以及穩定的網路。如果是用筆電或是平板,基本上前三者都會有,就不用另外準備。
2. 學生可使用桌電、筆電、平板上課。手機也可以,但是不建議。若學生家長擔心螢幕太小不方便看,可請他們投影至電視或是接HDMI線連接到電視。
3. 請學生將作業拍照後用line傳給老師,在傳送照片時,左上角選"原始畫質",這樣看照片下載下來才不會不清楚。這步驟也可以改用雲端資料夾或是google classroom代替,請學生直接上傳上去
📌📌第一次上課:提早10-15分鐘開始📌📌
1. 把zoom的連結給學生,若是學生的電腦/平板沒有裝過zoom,會先進入安裝程序,就請學生照著程序先安裝。
2. 安裝好後,請學生再次點連結,就會進入會議了
3. 教學生使用白板的各種功能,至少要會用滑鼠劃記、打字,才有辦法做筆記與討論
我曾有極少數學生跟我說他沒辦法使用,若是有此狀況,在練習時,可以請學生說出來,老師幫他打字。有些學生打字速度極慢,也可以改由學生說老師打,但是在幫學生打時,就算答案是錯的,也要照著打,不要自己幫他改成對的XD
📌📌正式上課📌📌
0. 老師先把當天上課會用的到檔案、作業、講義、音檔...等先都開好,這樣上課在切換上就可以很順暢
1. 可直接給學生會議連結,或是給學生會議號碼以及會議密碼,讓他們"加入會議"
2. 進入教室後,若是一對多上課,老師怕吵或太亂,可以把大家靜音
3. 老師端可要求學生開始視訊鏡頭,但這個就看老師了
4. 若需要小組分開討論,zoom可以開設"分組討論",把大家分去不同的小房間。不過我都一對一上課,沒實際用過這個功能
5. 老師在上課時,可以截圖一些重要的畫面,也可以直接錄影整堂課。我自己是不會錄影,因為不想讓學生覺得他之後可以慢慢看,這樣學生容易不專心上課。學生端也可以截圖跟錄影,就看他們自己,不過我不會特別跟學生說有這個功能就是了。
6. 可以跟學生約定互相使用的顏色,比較不會造成混亂。
像是我一般是讓學生用藍色,我自己會用橘色/咖啡色改正,若是要再改其它東西,會使用綠色。重點標示會用圖章,或是黃色的螢光筆
7. 下課前記得出作業
8. 結束會議
📌📌課後- 老師端📌📌
1. 把上課截圖傳到雲端資料夾,共享給學生
2. 若有小組討論報告,google可以共同編輯,看要word/excel/ppt都可以
3. 可以用google問卷,做課後評量
4. 收集學生作業
5. 準備下次上課
====
❓學生常有的問題❓
1. 我沒被靜音,為什麼我講話沒聲音
請學生看zoom視窗左下角,有麥克風圖案的地方,請他重新"測使喇叭&麥克風"。若是只看到耳機的圖案,那個會是"加入音訊",請學生點下去照步驟做
2. 聲音/畫面卡住了怎麼辦
撇除網速的問題,有時候會是zoom自己的問題,這時候稍微等一下,zoom會重新斷掉再連接,剛連接回來會暫時沒聲音,就再等一下。
這個問題我兩年前在使用時幾乎沒遇到,從去年開始較常遇到,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全球很多人因為疫情在使用還是怎麼樣,目前除了等zoom自己重新連接,找不到其他方法
若是學生有說卡住了,老師該截圖的記得趕快截XD
3. 要怎麼在白板/畫面上畫畫或打字
請學生在視窗上方找一下,應該會有選項,裡面有"註解",點下去就會跳出可以畫記的功能列了
4. 我要註冊帳號嗎?
若沒有要主持會議,不需要
5. 我打字好了,可是老師你怎麼看不到
請學生把滑鼠在空白處點一下,不要選取在文字框
6. 老師我打字好了,可是有一半的字不見了
請老師去選取學生的文字,把文字框拉大就可以了
=====
⚡️其它線上教學使用的資源⚡️
1. FB社團: 台灣線上同步教學社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11192722620224
2. FB社團: Teacher Ruth's Ed Tech for 高中英文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14740112040210/
以上大概是這樣,有問題歡迎提問
#凱蒂英文 #線上上課 #正向防疫 #停課不停學 #zoom教學 #高中英文 #學測 #學測英文 #指考 #指考英文 #統測 #統測英文 #英檢 #多益
😻追蹤IG:cattyenglish
🚀部落格:https://reurl.cc/Gkko5x
🔥預約凱蒂老師的課程:https://lihi1.cc/XKuu8
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柳廣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ay 6 玩電子遊戲
Day5說過,要為玩電子遊戲一事正名。不過不想文字過於辯論式,於是就講講自己從遊戲身上得到的體驗。
現代玩家在一款遊戲內不見得只會成為享樂的消費者。想遊戲變得更好玩,大可以自己做模組。我也不例外。我專注在遊戲地圖的創作,設計難度略高的關卡。因為Game Master突然不再更新遊戲,本來的遊戲關卡已被所有玩家玩爛了。於是開始做地圖給自己玩,後來變成做地圖給大家一起玩。至今也做了100多個。
為了做遊戲地圖,我需要學習立體軟件。當時下載過什麼AutoCAD、SketchUp,但一打開,發現其介面對於習慣從一張白紙創作起來的我而言,簡直就是極複雜又密集式恐怖的,於是被嚇跑。後來轉用電腦上的另一種白紙 - Excel 做起遊戲地圖來。 因為有天看見有人用excel做了一個過山車的模擬器,感嘆外表看起來如此簡陋的試算表,竟可以發揮如此強大的功能。而且感覺與我過往熟悉的創作方式相似,就是從一張白紙做起,心裡要越過的障礙相對較小,對我而言較可行。
我用Excel做地圖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一句一句地定義物件的幾何形狀、材質、三個維度的大小、顏色、材質(UV Map)密度、立體坐標、旋轉。每句定義一個物件。就像砌積木般,只要打得足夠多字句,就能構造出複雜的地圖全貌。
還是不明白的話,就讓我舉個例:打六句話,定義出1x5x5的方形,配合適當的旋轉,出現於(±2,0,0)/ (0,±2,0)/ (0,0,±2)的話,就可以砌成厚度1、邊長5的空心方盒。
想像時會有點吃力嗎?我最初也會。但我情願克服想像方面的困難,也想逃避對於立體軟件的密集介面之恐懼。
但後來,我卻覺得學習用文字描述立體空間這件事,是很好玩的事。
我知道用立體軟件很方便,更具效率,編輯的方式亦聰明得多,多數用Mesh的顯示方式,拉出各種各樣形狀,亦能處理不規則形狀。而且,一切對物件的編輯,都瞬時透過營幕顯示於你的眼前。相對而言,2021年還用這麼Raw的方法做地圖,的確笑死人。
但我追求的不是效率,而是空間想像力的訓練。因為我在Excel編輯的狀態,是純文字。直至把打完的字串放進遊戲載入之後,營幕才會告訴你,這群字串實際代表的立體形狀究竟是長成什麼模樣。在載入之前,我需要先相信腦海裏想像出來的立體形狀。情況就是,每打多一句,腦海裏的立體空間就會浮現多一樣東西。還要記得先前打過的字句,並讓它們暫存在腦海裏的立體空間。通常一個地圖我需要打2000多句,複雜的可達7000多句。因為用這種方法做地圖,很需要暫存記憶力。所以,有時一個數字會記得很久。
我不介意製作的東西有時看起來像2000年代的3D遊戲,但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腦部鍛練。如此一來,我畫畫時的空間感就可以玩得更多。
但打字打了兩年,加上最近對自己的自省,認為自己的創作方法一直以來也太Raw。畫畫靠鉛筆,動畫只懂Cel Animation。我的創作是否太過偏向特定時代的方法?有遊戲Developer問過我,究竟是怎麼做地圖?我說Excel。然後營幕的Chatbox就彈出一連串的「looooool」。也讓我想起最初在Rooftop上班,被問題我用什麼軟件做動畫,我說Movie Maker,然後全場黑人問號的景像。
我知道我不需受外界影響,但上述卻也是我自發的反省。後來,某些國外Game Developer因為看過我做的遊戲地圖,找我一起開發遊戲。他還給我時間學好軟件。我覺得「是時候了」,是時候面對軟件介面的密集恐懼症,是時候學好新媒體藝術。還逼自己接需要用AE才能做的影片工作,即使還沒學好。暫時也未知這些新媒體的東西如何與我自身創作出現緊密聯繫,但我真的想學了再說。而且遊戲製作要懂很多,數學、物理、計算機語言、設計、不同軟件等等。這些都是我很陌生但又感興趣的東西,我想學。
而且,用畫畫以外的方法做動畫,也是我沒試過的事。於是最近學起Blender來。
(現在其實正在同步學習CSP、Unity、Blender、AE、Adobe Animate等)
想繼續看我畫畫的人可以放心,因為畫畫暫時還是我的習慣。
這就是遊戲帶給我的思考。以前害怕說出來會被批評玩遊戲不務正業什麼的,現在不同,感覺終於能說出口。
文末,想推薦一款遊戲:Florence。
這款遊戲需時很短,可以試試看。它是一款很漫畫的遊戲,很重視Narration的方法,是Rusty Lake的Developer介紹給我玩的。
#onionghost #onionghosthk #動畫 #動畫推薦 #插畫 #illustration #animation #illustrationartists #animator #happynewyear #newyear #drawing #art #artist #pencil #comic #manga #bd #bandedessinee #柳廣成
excel不同文字不同顏色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年接受的最長也是最細緻的採訪,人物雜誌記者像私家偵探一樣,從我和朋友的交談,從各種出乎我意料的文字視頻資料裡面,打開了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一面。有不少獨家的秘聞,歡迎點擊。
李開復:最大化戰爭的倖存者
本文來自《人物》雜誌
文|李斐然
編輯|朱柳笛
攝影|尹夕遠
……………………………………
坐在李開復對面是一種持續的挫敗和絕望。技術要比人性更根深蒂固地活在他身上,那種感覺很像是跟Siri聊天,全程剔除人類情緒。這讓人產生一種不太對勁的迷惑:如果他參加圖靈測試,能通過嗎?
這種最大化的氣質只在一種狀態是合理的,那就是科學家的實驗室。這原本可以成為一個最典型的科學家故事,一個天才,迷戀技術,與機器共存,活在實驗室裡。但顯然,李開復早在30多年前就放棄了這條路,這也是他的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天才決定離開實驗室,投身複雜、渾沌、充滿局限又充滿活力的商業社會,活在人群中。
┃最大化戰爭
李開復的西裝褲口袋是一個精確測試後確定的尺寸,它和最新款iPhone的尺寸貼合,既不會淺到放不進去,又不會深到不容易取出來。在重要場合,他會戴寬度7釐米的細領帶,比市面上大部分領帶細1釐米,因為他經過實驗發現,這樣的搭配顯瘦。就連他的笑容,都像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偶像營業時的idol smile,這是他大部分照片裡的固定微笑的弧度。
坐在這樣的李開復對面是一場持續的心理危機。他的人生經歷被量化,像一個可查詢的資料庫,他的回答基本上全部出自他出版過的8本書,以及迄今為止發表過的公開演講、訪談和文字記錄。如果你讀過這些內容,就可以準確預測他每一次的答案。因為不管問題是什麼,他都會繞回到這些公開信息的範疇之內,邏輯落點始終是——“世界因你而不同”,每個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而現在,我們應當關注“AI未來”。這些是他的自傳標題,也是他研究後發現最適宜大眾傳播的話題。
他的生活是一場最大化的戰爭,在有限條件裡,最大化時間,最大化效率,最大化確定性,不允許冗餘。偶爾助理給他在兩個時間段中安排了休息,會遭到他委婉的批評:時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這場最大化戰爭貫穿了李開復30多年的職業生涯,他擁有一個商業偶像的完美履歷:畢業於學術頂尖的哥倫比亞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工作過技術最頂尖的科技公司,蘋果、SGI、微軟、Google,而後在2009年創辦創新工場,投身中國的創業熱潮。
在每一個階段,他都創造過最大化的奇跡:在蘋果,他曾將尚處於實驗室階段的前沿語音辨識系統,壓縮了1000倍後應用在當時的蘋果電腦裡;在微軟,他創建了微軟中國研究院,這成為後來世界知名的微軟亞洲研究院,走出來許多AI領軍人物,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稱為“世界上最火的電腦實驗室”;Google中國也在他的推動下,從一個人到700人的團隊,實現了最具歷史意義的當地語系化。
過去10年中,他的最大化戰場是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創新工場所投資的項目超過350個,已經誕生了17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基金規模超過20億美元。“創業本身就是一場最大化。人們在創業環境中得到的成長,是在其他環境裡不會得到的。創業就是做出了有限性和無限性之間的連接,達到了人的最大化。”
技術造就的商業奇跡,是過去10年間中國互聯網的獨特景象。技術高度集中化了效率,放大了個人的力量,讓所有人親歷了一場肉眼可見的奇跡——一個創業者能改變所有人購物的方式,一個聊天工具能顛覆此前所有的通訊龍頭企業,一個網紅主播能直接決定一款口紅的生產……中國市場成為全世界資本最為矚目的新大陸,它吸引著一個又一個人投身這片土地的最大化戰爭,在這裡,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親手創造一場影響14億人的奇跡。
“看到時代的變遷,看到迎頭而來的機會,總在想怎麼去調整自己,才能捕捉到這些機會。如果你讓我每天做一樣的事情,我會枯燥到死。”李開復說,“每一年我說不出來我做了兩三件很驚人的事情,好像就白活了。”
不過,這場最大化戰爭也多少吞噬了人性。在家裡,他陪家人的時間是經過精密規劃的最大化策略,“既不會少到讓她們抱怨我不是好丈夫、好父親,又不會多到影響工作效率”。妻子謝先鈴有次跟他吵架,氣到離家出走,不接電話,不回短信。結果,李開復選擇用技術回應。他在Google搜了大概1000條道歉短信,從裡面挑了50條比較接近他的口吻的,自己又寫了50條,湊成了一個100條道歉信的資料庫,然後寫了一個程式,每隔45分鐘隨機發送短信,不間斷地一直發,連續發送到第三天的時候,妻子敗給了程式,認輸回家。
創業夥伴陶甯從微軟時代就認識了李開復,那時候,連跟他吃飯都是一場智力競賽,要一邊吃一邊玩難度極高的推理遊戲。她注意到,同樣使用語音輸入,李開復的語音轉化準確率要比周圍所有人都高。因為他常年訓練自己,用機器習慣的穩定狀態說話,“不要只train機器,還要train自己。”
與他結識近14年的黃蕙雯是創新工場現任CMO,起初她並不想接受這份工作,就跟李開復說,北京霧霾好重,我不要搬過去。結果過了一會兒,她在微信上收到了他的答覆,他依次發來中國氣象局的監測結果、社科院的研究報告,以及協力廠商機構的觀察統計。李開復糾正她,準確的事實是,北京的空氣品質已經有了大幅改善。這構成了李開復強悍的說服力,但也讓黃蕙雯不得不沖他吐槽:“你一定要每天都過得這麼用力嗎?”
所以,坐在他對面是一種持續的挫敗和絕望。技術要比人性更根深蒂固地活在他身上,那種感覺很像是跟Siri聊天,全程剔除人類情緒。這讓人產生一種不太對勁的迷惑:如果他參加圖靈測試,能通過嗎?
這種最大化的氣質只在一種狀態是合理的,那就是科學家的實驗室。這原本可以成為一個最典型的科學家故事,一個天才,迷戀技術,與機器共存,活在實驗室裡。但顯然,李開復早在30多年前就放棄了這條路,這也是他的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天才決定離開實驗室,投身複雜、渾沌、充滿局限又充滿活力的商業社會,活在人群中。
┃與複雜共存
商業世界有一些暗號。特別是創業者見投資人時,他們一般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你只能去捕捉一些訊號——聊天中他有沒有看手錶,中途接電話有沒有回來,如果聊了半小時他還在提問,要麼這次有戲,要麼他不懂這個賽道,想讓創業者幫他普及一下背景。最直接的失敗徵兆是,“我後面還有個會。”
但是,李開復會給出不太一樣的訊號。他愛談論技術,見他需要準備好充分的資料材料,以備他即時提問。他尤其鍾情于技術天才,有時甚至會打破自己縝密的時間規劃,跟他們多聊。可是,如果技術天才只講技術,他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對方,“你的想法太天真了。”
他的本質是一個電腦科學家。在成為投資人、創業者、職業經理人之前,他是足以躋身世界一流的人工智慧專家。電腦博士李開復設計過一款人工智慧博弈程式Bill,擊敗當時奧賽羅棋世界冠軍;他還使用一種叫做“隱瑪律可夫模型”(HMM)的方法,建造出世界上第一套非指定語者連續性大詞彙語音辨識系統Sphinx。學術界一種開玩笑的說法是,衡量一個人的研究高低,就去看他的論文能在多少年後還持續折磨著後輩入行必讀。而李開復的論文,直到今天還有程式師將其翻譯成中文,細細研讀,距離他發佈這些論文已經33年了。
走出實驗室後,他親歷過這個時代幾乎每一次最重要的技術變革,參與它們的落地。陶寧記得,即便在微軟、Google這樣的頂尖公司,想要讓技術進入產業也是一場惡戰,李開復要反反復複做演示,跟不同人群磨合,他們之中大部分人不懂技術,“99%不是你的技術同類”,但他們又有自己的立場和顧慮,李開復的工作就是需要彌合這種人群之中的認知差異。
商業是人構成的戰場,在這裡,贏的關鍵是學會與複雜共存。尤其在中國創業,是一場全世界最殘酷的戰爭。所有參與者將最大化推向極致,只有親自下場,你才能明白這種現實的顛覆性力量。天才的最大失利往往不是技術缺憾,而是誤讀了人,誤讀了人性,誤讀了人群之中的風向。
在微軟的時候,到美國總部開會,坐滿一屋子的天才工程師總提中國盜版,討論的主題都是怎麼抓、怎麼告、怎麼正版化、能賣多少錢。“我說你們根本不懂中國人的思維,我就帶他們來中關村,教微軟的人怎麼理解中國市場。”
李開復設計了一套小實驗,他讓來北京的美國高管們先去一趟當時的電腦大賣場海龍大廈,每人發同樣的錢,買一個電腦回來,去親眼看看在中國做生意是什麼樣子。結果在中關村購物一圈,連最理性的CTO都陷入了中國充滿感染力的消費亢奮之中,回來熱情地跟李開復說,什麼都有,什麼都有,什麼都有!那是一種誰也阻止不了的商業生命力。只有親歷才能明白,你沒法跟一顆破土而出的種子講道理,靠理智否定它的生長。它會不惜一切代價活下來,最優解是與它共生。
過往的經歷把他訓練成一個務實主義者。2006年,他參加香港科技大學前沿研究討論會,臺上坐著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時任科大校長、物理學家朱經武,還有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得主邁克爾·阿蒂亞爵士。他們熱烈地討論“詩人科學家”這個議題,數學好美啊,數學充滿想像力,只有他不太同意。
李開復很客氣,這是他身上的另一個重要特質。他婉轉地提醒:“這個世界需要有像他們那樣偉大的科學家,留在高校研究院,來探索數學之美,但是也需要像我們這樣的工程師,來把它做成有價值的東西,解決人類的問題。這兩者缺一不可。”
他必須要學會在人群中生存。王詠剛是創新工場CTO,也曾在Google工作了10多年。他知道,跟形形色色的人談技術,是個苦差事,講深了大家聽不懂,講淺了大家覺得沒有用。碰上完全不懂技術的人,尤其是傳統產業的老闆,也得講得下去才行。他有一次聽到李開復不得不跟一個地方老闆解釋,“AI是一種新時代的Excel”,因為Excel對他們來說已經代表了複雜,他耐心地解釋,“像Excel那樣,你把資料填進去,結果就能算出來。”
“我就沒有開復那樣的好脾氣,講不明白我就不想說了。但是他還是很有熱情,能在不同場合,耐著性子,讓所有人聽懂。”王詠剛說。
“市場接受了,技術就得到了承認;市場不接受,再奇妙的技術也不名一文。”李開復曾這樣寫道,市場是一切技術的試金石,只有不適應市場的技術,沒有不適應技術的市場。就算是地球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技術不能落地,也在市場一文不值。
整個過程都要對抗人群中的懷疑、不解和誤會。智明星通的CEO唐彬森說,10年前覺得李開復不像個投資人,每天叮囑他關注技術趨勢,“老發一些沒什麼用的話”,“我們還在創業苦哈哈的,滿腦子想的還是人怎麼招啊,工資怎麼發啊,他老說要all in移動互聯網,老說比爾·蓋茨的名言,‘人們永遠會高估一兩年的發展,而低估了未來10年的發展。’我當時心想,手機螢幕就這麼點大,性能又特別差,能怎麼樣?”
如今,技術奇跡驗證了李開復的判斷。前不久,創新工場10周年紀念,他給李開復發了一條資訊,“偉大的時代需要有偉大的想像力。”
然而,人群之中,質疑總免不了。出現負面評論的時候,陶甯和李開復經常爭論。李開復希望能把事實解釋清楚,但陶寧告訴他,如果他相信,自己事業的目標是把技術落實進產業裡,就必須專注於技術的落地,“活在一種不理解中,學著與噪音、反對、誤解共存”,對這個世界說,那好吧。
“你說他沒有生氣過10分鐘、1小時,他肯定是不高興的,但是他得用理性的方式去處理。”陶寧說。“況且,創業中太多你想要做的事情,已經填滿你的時間了。像開復這樣從學界跳到工業界,面對客戶、投資人、產品、團隊,他已經生活在人群之中了,必須學會接受過程中的噪音。”
這大概就是時代留在他身上的一種複雜性。他的技術信仰分成兩半:前一半是個科學家,能寫最複雜的論文,調教機器理解人類;後一半是個商人,能洞悉客戶的需求,教會人類理解機器。自始至終,他都是流動在兩者之間的人。
┃吞噬與救贖
技術將李開復的最大化戰爭推向了頂峰,他不僅要最大化技術在商業上的效益,還要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
微博最熱的時候,他給自己的微博寫了一個AI程式,讓機器自動抓取即時熱門的話題,以及與他有交集的主題,以影響力排序轉發,連發送時間都是精准實驗的結果,間隔10分鐘發會掉粉,間隔40分鐘發又不能實現每天發送量最大化,衡量過後得到最優解,間隔30分鐘發一條,每天發送25條,以實現每天穩定漲粉的目標。機器全程類比人類發送的隨機性,避開整點發佈,以免留下機器痕跡,機器甚至能代替他自動回復留言,為他增加粉絲互動頻率,維持熱度。
那段日子,向來平靜的李開復持續生活在一種強烈的情緒衝擊裡,憤怒、喜悅、興奮、焦躁,所有血流都沖向大腦。他每天都會檢查自己的粉絲數,如果沒有達到增長預期就會不高興。他變得對最大化數值有所偏執,“一場演講沒有1000個人我就不去,每天微博不新增1000個粉絲我就不開心,一個記者來採訪我,讀者不夠多我就拒絕。”
一切都是最大化的工具。曾經的創新工場合夥人王肇輝結婚,邀請李開復致辭,儀式結束後,他發現李開復寫了中文發言稿、英文發言稿,在微博、推特、臉書全平臺上都發佈了一遍。作為新聞發言人的他感到高興和感動。但是,李開復大女兒上大學收到的父親的信,也被父親同步發在了網上。雖然贏得了點擊率,女兒卻非常不高興。
今天回憶起這一切,最大化影響力的念頭“就像腫瘤一樣長在我身上,頑強、固執,並且快速擴張”,直到疾病的突然到來。
在經歷了常年的熬夜、高壓、疲勞作戰的生活後,李開復的體檢報告裡檢測出腹部存在26個腫瘤,醫生確診為淋巴癌四期。當整個中國互聯網在井噴似的蓬勃發展時,李開復花了17個月養病。最大化戰爭暫時休戰。
休假對於他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一開始,他還不能正確融入這種生活裡面。在動完手術的幾個小時後,他還試圖再度投入工作。他在家的臥室裡搭建了一個工作臺,用金屬臂把顯示器懸掛在枕頭上方,躺著回復郵件。
因為生病的緣故,他提前立下遺囑。寫遺囑的時候,他第一次認真注視自己手裡的筆,“那支筆曾在上萬冊書上簽名,暢銷的自傳,鼓勵中國年輕人努力工作、開拓事業的書,這些書每一本反響都很好,如今,同一支筆卻見證了我的失敗。”
寫完遺囑,他坐在母親旁邊,母親已患阿爾茲海默症多年,只能勉強認出他。直到那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最大化的影子還有另一面。自傳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故事,但對當時在美國陪讀的母親而言,那是寂寞的回憶。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兒子上課的時候,她只能在家對著電視,一台一台換。因為語言不通,她只看得懂一個猜價格的節目,節目很熱鬧,但她也只能猜測這種熱鬧。從天亮到天黑,只有捱到兒子回家,才有人跟她說話。
成功人生的所有細節都顯現了另一個模樣。在臺灣養病期間,他試著參與家裡的裝修,兩個女兒告訴他,過去他花了大工夫,把房間佈置成公主房,買小星星的貼紙,自己一顆一顆貼在天花板上,但其實,她們並沒有想要成為公主。
小女兒說,她更想要收到爸爸的信,因為爸爸過去經常寫信,寫給爺爺奶奶,寫給媽媽,寫給姐姐,但是他已經很久沒寫了,自己高中畢業的時候,還會收到爸爸的信嗎?
生病期間,李開復重讀了許多年前自己父親寫來的家書。原來早在他事業的最開端,父親就曾在信裡,反復叮嚀 ——
先鈴、開復:
先後接到你們來信,一則以喜,一則以慮(我未用“憂”字)。喜看開復的研究受到別人的注意、重視,但我要說一句話是,做學問的要有自尊心,但更要有謙遜心。學習是無止境的。
經過了這麼多年後,他終於開始理解,和自己渴望的最大化不同,父親治學的根基恰恰是渺小。父親70歲的時候選擇當教師,教了幾十個學生。學生寫給他的訃文裡反復提到這位老師謙遜的治學觀點,他相信研究任何歷史最忌諱的是“成見”,“歷史是沒有官方說法的”,自己的觀點也不是最終的答案,應該歡迎反駁,包容不同的意見。
“我才發現,他寫給我的每一封信裡都隱含著一些人生建議。他教我怎樣去做一個更好的人,不要為了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讓自己太忙碌,做人要謙虛,千萬不能驕傲。父親通過這些信,以非常溫和的方法來傳遞他的愛,而我感知得太晚了。”
在臺灣養病期間,住在他家附近的鄰居楊柏林是一位畫家。他看了李開復的故事,送來一幅畫。這幅畫是很多種顏色一起在流動,黑色包裹著紅色,藍色流向了金色,畫面正中央是蔓延開來的白色,如同水一樣,不斷流動,這是他所理解的李開復。
楊柏林說,他在李開復身上看到了自己。這位畫家一直以來的創作理念就是“影子和自我”,而在李開復身上,他看到這個主題的又一次呈現——“真實的我是影子的救贖,而影子的另一面,是我更遼闊的世界。”
┃回到人群中
病癒回到工作中,李開復回到了他的平和狀態。他是一個始終很客氣的人,很少生氣,總是保持弧度穩定的微笑。最大化模式並沒有完全消退,連軸轉地飛行、演講、開會。妻子常常問李開復,“你到底要幾歲退休啦?”
他還不想退休,多久都不想。他還在享受流動在人群中。今年秋天,李開復去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演講,飛回北京沒幾天,又到釣魚臺國賓館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會議間隙的大廳,遇到的幾乎每個參會者都會跟他打招呼,停下來聊一聊。他像水一樣流動在不同群體之間,對決策者解釋技術的苦處,得給民營企業一些幫助,然後鼓勵研究員多參與實踐。
只是,贏已經不重要了。“經歷的災難多了,人就學得會客觀了。人從挫折中學到的東西,遠比成功裡學到的多。碰到好多問題,上報紙了怎麼辦,大會不能開了怎麼辦,他們說,開復你怎麼還這麼鎮定?我說我都被微軟告過了,這算什麼?我都得過癌症了,還怕什麼?”李開復說,“這一生活得已經很值了,得到了超過我能想像的很多東西,我已經很感恩了。如果我失去一切,那也值了。”
在互聯網世界,這也許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平靜。他的辦公室位於中關村,就在樓下吸煙區,休息時間會有許多掛著工牌的人聚在一起抽煙,他們鎖著眉頭,抱怨美國貿易管制黑名單、競爭對手使過的黑招、擴大市場的壓力……互聯網,一種焦慮、廝殺、競爭的象徵,是全世界最殘酷的競爭市場。焦慮是他們被這個技術時代所塑造的一種底色。
經歷過技術時代屢次變革,現在的李開復覺得,在10年中國互聯網中誕生的最有價值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背後精於執行的人。“我覺得中國創業者是很強大的一批人,整體來說他們不會是很恐懼的人,一方面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萬一真的做不成,那就公司關了再創一家,做一家倒一家,倒一家就再開一家,真正厲害的創業者都是這樣起來的。”
一個重要的領悟是,人的最大化,不能做簡單的量化。一個不能透露姓名的創業者說,當時他有一個合夥人,很多投資人不看好,都不願意投。但李開復對他說,“我知道這個事你肯定會踩坑,但我也知道如果出了問題,你也可以收拾得了,所以我們冒一點風險,還是會投。大不了到時候麻煩一點,幫你解決問題。早期多犯點錯誤,總比後邊犯錯成本小得多。”事實證明,他的合夥人果然出了問題,但這名創業者也的確熬過了這個錯誤,帶著公司成長為市場的關鍵玩家。
最近,李開復開闢了一個新的最大化戰場——讓AI落地。
他在創新工場設立了一個人工智慧工程院,給學生做技術夏令營,找傳統產業談合作,還聯繫了大學,幫忙設計人工智慧的教材。作為人工智慧工程院的執行院長,王詠剛常常和他一起出差,去工場考察。他在一家工場車間呆了一天,生產線上1000多個人,王詠剛挨個去看每個人的工作,看看能不能用自動化取代。車間工人用很細的鑷子,貼一張小小的貼片。一個工人一整天困在自己的工位上,反復這個枯燥的動作,拿起來、貼上,再拿起來、再貼上。這是一個亟需得到解放的重複性勞動,但是,今天的AI只能在虛擬世界起效,做語音和人臉識別還可以,一旦進入真實世界,又粗糙又笨拙,遠遠不能取代細活兒。
“那天出來我就在想,未來AI是一個無論怎麼想像都不過分的發展。讓它發展取代工人,這不是一個效率問題,而是一個人道問題。人類是不應該被困在這種枯燥的重複性勞動裡的,應該做一些更自由的事情。今天的AI還在非常非常早期的起步階段,如果AI真正能落地達到90分的話,世界會變得非常不一樣。這是我或者開復,以及一些做AI科研的人所相信的AI。”王詠剛說。
這又將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就像是他所親歷的每一次技術落地,又要跟決策者建言,又要面對陌生人的迷茫和質疑,想辦法讓人聽得懂,又要耐心勸服創業者相信,這背後是下一場技術奇跡。但李開復似乎很享受這件事,每天連軸轉地面談,演講,參加討論。
1983年,李開復在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那裡是世界人工智慧尖端研究的前沿陣地。他的博士生研究計畫中這樣寫道:
“人工智慧是人類學習過程的闡明,人類思考過程的量化,人類行為的解釋,以及對智慧原理的瞭解。它是人類瞭解自身的最後一步,我希望投身這門新的、有前景的科學。”
今天重讀這番宣言,李開復似乎的確在用自己的時間,踐行著這場實驗,他把自己訓練成機器的思維模式,量化自己的行為,去教機器理解人類,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機器的理解,把它推向人類,實現“人類瞭解自身的最後一步”。
“我確實是用了20年的時間,才慢慢地瞭解他,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也不是個最理性的人,他是一個像我們一樣的人,是一個領導,一個下屬,一個朋友,一個長輩,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兒子,他是一個生活在人群之中的人。”陶寧說,“他的主線是忠於技術,圍繞著技術他做了所有事情,做了研究,做了產品,做了投資,收集了人才,也獲得了很多朋友。技術改變了他的人生,他也因為身處這樣的技術時代,改變了別人的一生。”
┃只屬於自己的房間
現在的李開復試著活在一場最大化的寬鬆裡面。他已經不怎麼再發微博了,自動定時發佈的程式已經終止了,他只會偶爾上去看看評論。過去看電影,他會按照IMDB排序,從9.2到6.5依次看,他在家裡裝了160T的伺服器,確保他準確擁有全部6.5分以上的電影。現在也沒關係了。他最近在重看《教父》,看了好多遍,他現在喜歡教父那樣的英雄,說不上是英雄,卻也並不是壞人,一生與人性的種種複雜面共存,是一個活在人群中的人。
李開復有一個秘密,那就是吃。他熱愛美食,也熱衷於研究美食。每年大董上新菜,他都會受大廚邀請試菜,跟大廚討論菜品。曾有一家出版社知道了他的美食喜好,想給他出一本美食書。但是,在李開復決定之前,王肇輝就直接拒絕了:“我說不行,只要我還在PR這個崗位上管事,就不可能有機會。我不希望開復的公眾形象變得不專注。我希望科技、投資是占他人生符號99%的東西。不能讓人感覺不務正業,跑去做美食了,這不合適。我不同意這樣的事情出現。”不過現在,這個秘密也不需要隱藏了。講述美食時候的李開復,有一種毫無掩飾的由衷快樂,他花了整整10分鐘時間,認真描述如何煮一顆最完美的雞蛋。這是他經過反復試驗、調試,推算出的完美雞蛋烹飪資料。
他選擇Google工作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參與Google中國餐廳的籌建。幾乎每個和他在Google共事過的人都記得,每天中午的試菜環節,會看到一個神采奕奕的李開復點評菜,面試大廚,提很多專業問題。
現在不需要爭奪最大化流量了,他開始允許自己說點真正想說的話,吃到好吃的東西,他會給它們拍特寫,傳上網。其實,如果沒有其他人反對,李開復還挺想寫美食的。但是,他是一個溫和的人,不喜歡跟人起衝突。他也尊重別人的專業,只要是他認定的資深人士的建議,他大多會接受。所以,這個出版計畫最終流產,李開復只說了一句話,“那好吧。”
病癒之後,為了讓更多人對AI感興趣,李開復願意去展露更多真實。他參加了奇葩大會。在去錄製的車上,他準備了一份詳盡的發言稿。助理提醒他,那兒鼓勵現場即興,你自由發揮就好啦。但這是李開復所不習慣的場景,他反問,“自由……怎麼自由?”
結果,奇葩大會收穫了嘉賓語音聲波最平穩的一期節目。錄製結束後,蔡康永跑來找他的助理:“開復在幹什麼啦,讓他來玩的,一上來就講課,也不跟我們打招呼,難道他是緊張嗎?”
習慣是不容易更改的,他還是喜歡活在精確的最大化裡。臨近採訪結束的時候,李開復展示了自己手機相冊,裡面有兩部評分7.9分的電影。“這是我最近發現的兩部電影,我還沒有看過。”他說回家後會把這兩部電影下載來看,所以此時此刻,寫稿還不能寫“李開復看過IMDB上所有6.5分以上的電影”,準確的說法是“所有6.5分以上的電影,減去兩部”。
生活也依然追求一種最大化,但如果沒做到,那也沒關係。李開復在家裡追求極簡,一切都要藏起來,相冊藏在抽屜裡面,電視藏在油畫後面,電腦藏在飄窗裡面,音響藏在房間隱蔽的壁龕後面。他試圖也把妻子的化妝品藏起來,為此設計了一個能夠裝400個瓶子的鏡櫃,完美容納妻子現有化妝品。然而,住了一段時間後,滿載的鏡櫃外面不知道為什麼又冒出來100瓶。於是,他從自己的護膚品裡拿了20瓶出來,也放在外面。李開復說,這是適應環境的新策略,既然要存在冗餘,就讓冗餘也搭配著來,在一種新的平衡裡,與冗餘共存。
他再一次開始寫信。小女兒畢業上大學那一年,他給她寫了一封不再公開發表的信。信的最後一段是:
我問媽媽想說點什麼,媽媽讓我告訴你,我們非常愛你。我問她,這句話是不是應該說,我們愛你,比昨天多一點,比明天少一點。她點點頭,眼睛裡閃爍著一點光,那就像是在你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同樣的光芒。
後來不久,小女兒把回信文在自己的身上。一個是Stay Gold,它出自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詩,原意是,美好總是容易消逝(Nothing Gold Can Stay),但她改了一下,對她來說,美好也可以永不消失。另一個是一組數學符號,那是長大之後終於領悟的父親的關心,一個大於號,一個小於號。
今天的創業依然是一場最大化戰爭,但作為親歷者,他也得到了珍貴的經驗:“最大化會發揮人的潛力,但也會犯錯誤。我學到的就是不要去算計到這麼細,分清楚哪些是自私的最大化,哪些是真正對世界有意義的最大化。”
李開復的家裡現在有兩間書房。一間是給外人看的,是他完美一面的呈現,乾淨到空無一物的書桌,所有物件都可以完美收納,曾經的獎狀、獎盃和畢業證書,整齊地排列在櫃子裡,是展示給世界看的戰利品。
另一間書房非常狹小,裡面完全沒有裝飾,沒有吊頂,沒鋪地板,抬頭就是黑壓壓的暖氣管道,屋裡只有一把歪到有點散架的椅子,勉強可以坐下。這裡放著他在家裡佈置的伺服器,以及所有不想被外人看到的東西。
這裡藏著所有他生活的秘密回憶。曾經手寫給妻子的情書,父親寫的信,自己的病歷,過去工作用的舊名片,只對自己有意義的工作紀念物,亂糟糟地堆在一起。他跟自己約定,老了退休了,他就把這些回憶按順序整理好。但現在還不用,這樣就好。
只有在那個房間裡,他不用活在最大化裡。這是他精緻的家裡唯一一個亂糟糟的地方,沒有條理,沒有分類,不用小心翼翼。他時不時要去那兒維護伺服器,跑資料的十幾分鐘時間裡,讀一會兒信,發一會兒呆,想念父親和母親。所有情緒都允許得到短暫的表達,懷念,生氣,懊悔,沮喪,難過,也有希望。這是最大化戰爭的一條縫隙,只在這裡,活著一個真實的李開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