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erasure fon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erasure fon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erasure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832的網紅陳少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英倫電子夜, 美得要命, 請按連結重溫08/15/2021 Back to the 80’s First 1/2 hr: May I? 01/ Blondie - Atomic 02/ Spandau Ballet - Gold 03/ Gazebo - I like Chopin 04/ Thom...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erasure」的推薦目錄
- 關於erasure 在 Ashly Tsa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rasure 在 JESSICA VU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rasure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rasure 在 陳少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rasure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rasure 在 袁智聰 Yuen Chi-Ch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rasure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rasur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rasur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rasure 在 Ashly Tsa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18:10:30
Okwui Okpokwasili, Poor People’s TV Room (Solo) 2017. “Grief and Grievance : Art and Mourning in America”2021 “Poor People’s TV Room is concerned wi...
erasure 在 JESSICA VU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1 12:35:54
It has always been difficult for me to discuss the oppression of Asian-Americans, mostly due to the anticipated impending invalidation. Not many peopl...
erasure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17 01:13:13
【@businessfocus.io】甚麼是「被遺忘權」?Google違反規定遭比利時罰款60萬歐元 . Google(母公司Alphabet,NASDAQ: GOOGL)被比利時數據保護機構(APD)罰款60萬歐元,原因是該公司未能遵守歐盟有關用戶網絡「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
erasure 在 陳少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倫電子夜, 美得要命, 請按連結重溫08/15/2021
Back to the 80’s
First 1/2 hr: May I?
01/ Blondie - Atomic
02/ Spandau Ballet - Gold
03/ Gazebo - I like Chopin
04/ Thompson Twins - Hold me now
05/ Feargal Sharkey - A good heart
Second 1/2 hr: U r listening to ….
01/ Tears for Fears - 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
02/ Human League - Don’t you want me
03/ Giorgio Moroder - Never ending story
04/ Irene Cara - Flashdance
05/ After the Fire - Der Kommissar
Third 1/2 hr: Sound of the 80’s
01/ Erasure - 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
02/ Art of Noise - Peter Gunn
03/ Johnny Hates Jazz - Mr.Tambourine Man
04/ Pet Shop Boys - I started a joke
05/ China Crisis - It’s too late
06/ Killers - Human
Last 1/2 hr: New Romantic
01/ ABC - High and dry
02/ Bronski Beat - It ain’t necessarily so
03/ Sting - Sister moon
04/ Duran Duran - Femme Fatale
05/ Howard Jones - No one is to blame
06/ Phil Collins - Going back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friendsunlimited?lang=en
erasure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去年一月底在柏林的新媒體藝術節 transmediale - festival for art and digital culture berlin 做開幕演出時,每年這時節都有長達一週以上的音樂活動、新媒體裝置展覽。
這件聲音裝置作品名為《You Will Go Away One Day But I Will Not》,在柏林的植物園展出,可能是最近在家的日子變多了,與我的植物相處時間變長了,才回想起這件令人深刻的作品。
影片介紹:https://youtu.be/MfhkcjUx6hY
在這段非常時期,希望能與大家分享一些美好,
希望大家安全的待在家,與在乎的人事物好好相處,一同共渡難關。🌿
-
作品簡介:
巴西藝術家Maria Thereza Alves 和音樂家Lucrecia Dalt在柏林植物園 (Botanic Garden),展示新的委託創作「你有一天會離開但我不會」。 觀眾被邀請戴著耳機穿過熱帶溫室,頭戴式追蹤器跟蹤每個人的動作與地域範圍,以產生個性化的雙聲道體驗,通過這個熱帶溫室中的沉浸式裝置,Alves 和 Dalt 試圖為森林的各種聲音—— 有機和無機、人類和非人類、虛構與真實之間,而打開一個新的對話空間,同時也訴說著它們曾被歐洲殖民者噤聲和抹滅的歷史。自 1980 年以來,藝術家Alves 一直與巴西Jaguapiru保留地的瓜拉尼人(Guarani)一起工作,並透過藝術行為來發聲。
音樂家Dalt 使用來自其眾多的聲音、有節奏的序列模式,創作了一個不斷變化的聲音作品,其靈感來自森林的動盪、不可預測的性質。 透過這些探索,瓜拉尼的人文多樣性也跟著呈現,它與其他生物及其周圍環境的關係也是如此。
With “You Will Go Away One Day But I Will Not,” Maria Thereza Alves and Lucrecia Dalt presented a new commissioned work at the Botanic Garden Berlin that considered the Western practice of using Western scientific nomenclature to name plants worldwide. The audience was invited to walk through the tropical greenhouse wearing headphones that tracked each user’s movements to generate individualised binaural sonic experiences. Through this immersive installation in the tropical greenhouse, Alves and Dalt attempted to open a space for the multifarious voices of the forest—organic and inorganic, human and non-human, speculative and lived—while also pointing to their silencing and erasure by European colonists. Having worked with the Guarani people of the Jaguapiru Reservation in Dourados in Mato Grosso do Sul in Brazil since 1980, Alves has been part of a conversation around practices of naming. Using rhythmically sequenced patterns from its many voices, Dalt composed a constantly-shifting sound piece inspired by the turbulent, unpredictable, multiplicitous nature of the forest. Through these explorations, the complexity of Guarani thought emerged, as does its relationality to other being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
#Transmediale
#CTMfestival 2020
erasure 在 袁智聰 Yuen Chi-Ch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期《art plus》我寫本屬Factory及Rough Trade Records、今年同在Mute旗下出版了全新專輯的A Certain Ratio和Cabaret Voltaire。
A Certain Ratio和Cabaret Voltaire
加盟獨立音樂名廠Mute
文:袁智聰
40年前的英倫post-punk紀元,Cabaret Voltaire和A Certain Ratio是兩隊風格絕對獨當一面的樂團。來自雪菲爾的Cabaret Voltaire公認為industrial電音先鋒,早年經歷過一段地下實驗時期,樂隊加盟倫敦廠牌Rough Trade Records旗下後才是其奠定性發跡階段;而來自曼徹斯特的A Certain Ratio獲喻為開創了punk-funk / dance-punk先河,是屬於曼城廠牌Factory Records旗下的重點名字之一。
那時,Cabaret Voltaire和A Certain Ratio在圈中皆能彼此分庭抗禮,各自各精采。輾轉幾十年之後,意想不到他們在近年乃不約而同地相繼轉投到英國獨立名廠Mute,並先後在這個2020年出版了樂隊的回歸專輯。
對於我們那一代的樂迷來說,若然你是獨立音樂愛好者,那麼大家都義無反顧地追隨著獨立唱片廠牌起來,視一所獨立廠牌為聽音樂的指標——那時我們的說法,就是喚作「追唱片label聽」。畢竟一所唱片廠牌,那不僅代表著甚麼音樂風格、廠牌主腦的音樂口味,而且也是標誌著其視藝美學、其音樂態度。
回想我在80年代聽英倫獨立音樂的歲月,見證到Rough Trade Records、Factory Records、Beggars Banquet、4AD、Mute等在70年代末post-punk音樂紀元成立的英國獨立廠牌互相鼎足而立的場面,公認為那些年的獨立音樂名廠,其出品皆有信心的保證,彼此各有人所共悉的代表性招牌樂團。
這批傳奇性的英國獨立廠牌,除了Factory Records早在1992年底破產結業(主腦創辦人Tony Wilson也在2007年病逝),其他仍然健在。Beggars Banquet 已發展成為Beggars Group集團,目前旗下主要包括Rough Trade Records、4AD、Matador Records、XL Recordings和Young Turks等廠牌;Rough Trade Records和4AD迄今依然活躍、帶來優秀的音樂出品,但對於很多老樂迷而言他們卻已面目全非,畢竟旗下的老樂團都不在。唯有Mute,他們在多年來能保持穩健的發展,旗下除了近代的音樂單位之餘,也有不少悠長合作關係的老牌名字。
Mute是由Daniel Miller在1978年所創辦,他的個人電音單位The Normal的唯一單曲〈T.V.O.D.〉/〈Warm Leatherette〉,就是Mute的首張出品(唱片編號MUTE 001)。
談到Mute旗下最具標誌性的樂團,大家都可以二話不說地列舉出Depeche Mode、Erasure、Nick Cave & The Bad Seeds,為人津津樂道是他們自80年代便跟Mute展開合作無間的細水長流合作。得以長情地坐擁好幾隊老團,這是Beggars Banquet或Rough Trade Records或4AD未能及得上的地方。
有趣的是,近年Mute除了吸納新生代的音樂單位外,也積極將昔日來自同期獨立廠牌的名字羅致旗下,彷彿要集合一眾獨立音樂界的老牌傳奇樂團,來強化他們的音樂王國。多年前,昔日Factory的頭號樂團New Order加盟Mute已成為一時佳話,在2015年帶來的回歸專輯《Music Complete》也毋庸置疑讓他們取得高度評價。再者,美國noise rock樂團Swans、前紐約天團Sonic Youth成員Lee Ranaldo,也陸續開始在Mute旗下出版唱片。然後便輪到Cabaret Voltaire和A Certain Ratio。
Cabaret Voltaire和A Certain Ratio的發展軌跡也有點相似。他們都是從獨立廠牌打響名堂(Rough Trade Records及Factory Records),繼而在80年代間受到主流唱片公司的青睞——Cabaret Voltaire曾先後加盟過Virgin Records及Parlophone / EMI,A Certain Ratio則加入過A&M Records,然後兩隊樂隊都在90年代漸漸淡出。如今在Mute發表的回歸專輯,已是這兩隊樂隊睽違多時的新作。
A Certain Ratio早於四年前已開始跟Mute合作,再版發行他們的舊錄音室專輯,跟著在2018年出版精選專輯《acr:set》(包括兩首新曲),再在2019年紀念樂隊出道40週年而出版《ACR:BOX》這套box set。而在今年9月於Mute旗下發表的《ACR Loco》,是繼2008年的《Mind Made Up》後A Certain Ratio在12年來的全新專輯。
在《ACR Loco》裡的A Certain Ratio,包括有Jez Kerr、Martin Moscrop和 Donald Johnson這三位原裝成員,過去曾合作多時、不幸在今年7月逝世的Denise Johnson為他們三首歌曲獻聲,客席歌手還有Factory Floor的Gabriel Gurnsey、Sink Ya Teeth的Maria Uzor,客席樂手有Sink Ya Teeth的低音結他手Gemma Cullingford、前The Smiths鼓手Mike Joyce、Eric Random,帶來是得以把punk-funk、indie-dance、nu-soul、electronica、nu-jazz共冶一爐,極其高質的A Certain Ratio回歸專輯。
相對之下,Cabaret Voltaire回歸便更來得叫人望穿秋水,到底他們的上張專輯已是1994年由比利時電音廠牌Apollo出版的2CD專輯《The Conversation》,之後他們便告解體。到Cabaret Voltaire在六年前重出江湖舉行演出,Stephen Mallinder已一去不返,只餘下Richard H. Kirk獨力支持,變成了他的個人樂團。所以今年11月在旗下出版的《Shadow of Fear》,已是Cabaret Voltaire足足26年來的全新專輯。
《Shadow of Fear》一如以往Cabaret Voltaire的唱片,仍是Richard H. Kirk在他的Western Works灌錄及混音,所祭出是一張簡約、粗獷而以鼓機節拍主導的電音專輯,有如他們在post-punk年代黑暗聲音的、acid house的、industrial techno的、舞池的、耐人尋味的,聽到如舊是Cabaret Voltaire的神秘獨立音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