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endurance車架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endurance車架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ddar (白馬~~馬力夯.....@@)看板bicycle標題Re: [閒聊] 為何台灣End...
這個問題範圍很大,有點超出我個人能力,
盡可能的聊看看,還請各方高手指教。
撇開材料應用跟設計只說幾何,
endurance的幾何是不是會因為不同的size以及不同車主的設定而消瀰掉?
先考古一篇自己的舊文,談舒適公路車的選擇。
http://tinyurl.com/jclc4pe
主要有兩點.....
1.舒適的幾何(適合的幾何)
2.舒適的路感
耐力endurance車型,車架幾何中,通常是希望車主的上半身稍微直立一點點。
(只有一點點歐,不然大家都騎淑女車就好舒服)
唯一和車主身材沒有關係的,只有後下叉RC的長度。
簡單結構力學時間!
棒狀物固定一端,對另一端施予一定的力量,棒狀物越長,變形量越大。
換言之,越長的後下叉RC,變形量越大。
當路面有任何坑洞,RC變形會吃掉路面的震動,車主就不需要自己身體去吸收。
長RC,是車架幾何中,最影響舒適路感的要素之一。
回到原PO的問題,那車架SIZE變大呢?
車架SIZE變大,上管變長,下管變長,XX變長.....
理論上,變長的話,變形量就大。
變形量大,表示剛性會比較差。
所以,小車架的剛性通常會比較好,大車架剛性會略差。
這邊參考一下Specialized Tarmac設計的影片,
其中就有提到不同車架大小,對於騎乘路感的影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lhKAemSCM
剛性高低,對於路感的影響甚巨。
再回到Cervelo1995的問題。
撇開材料應用跟設計只說幾何,
endurance的幾何是不是會因為不同的size以及不同車主的設定而消瀰掉?
耐力endurance車的幾何,
通常只會因車架SIZE變大,而得到更吸震的路感。(剛性差)
所以很多選擇SIZE的講法,都是說要舒適選大SIZE,
除了高低差因素外,吸震性理論上也會變好。(剛性差)
而通常重量越重,對於吸震也會有幫助。
所以搞清楚自己的需求,當卡在兩個SIZE的中間時,可以做出一些判斷。
舒適選大,競技選小,內涵其實包含很多。
簡單濃縮成一句話,其實蠻可惜的。
※ 引述《dachshunds (DACHSHUNDS)》之銘言:
: 從小讀白馬大自行車專業文章長大的(無誤)
: 感謝白馬大多年來無私又專業的分享(三拜)
: 這邊獻曝一下自己的想法
: 我只是肉腳、木腿,騎過的車不多,研究不深,感覺也很遲鈍...
恩,我某次參加比賽被不知名鄉民車友逮到。
他居然說,我以為白馬很老耶.....哭哭。
我只是出道比較早,年紀還好。
(會這麼計較,就知道我的年紀了)
: 我覺得很多"需求"都是被車商創造出來的
: 競速、耐久、長途、爬坡、空力...
: 我不認為哪個需求會不需要"吸震性"啊?
: 只是車廠不願意把所有好東西放在同一個車種上
: 所以弄出好多車種創造需求,刺激消費 XD
這個想法也沒什麼不對,比起創造需求,大家還是回歸到自己的需求比較重要。
: Cannondale用25.4座管,Canyon用分岔的座管,Look用矽膠的e-post
: 感覺都在座管做文章,應該不太會犧牲踩踏效率
: 後叉長度405&410,只差了不到1%的長度
: 就材料力學來看,對於應變(鍊條方向)影響應該差異很有限
: 要說,剖面截面積或形狀影響可能更巨吧...
: 我覺得很多數據或設定都是為了性能車為了"輕量化"帶來的妥協
: 短一點的chain length,短一點的後叉,短一點的頭管
: 壓縮點上管,短一點的立管,就能造就輕一點的"車架淨重"
: 畢竟就"性能車"的領域
: 重量是一個很容易量化與比較的指標,讓消費者知道自己技術多厲害!
很多性能,能用數據表現,這比較容易讓一般大眾理解。
這也就是公路車在講路感時,往往講到最後會變成武俠小說。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參加各大廠商的試乘會,騎的車越多,多少體驗一下。
: 還有"耐久車"對於"耐久"的定義
: 是"時間"還是"距離"
: 我騎60km要5小時,高手只要2小時
: 所以對我來說,60km就是耐久賽,所以我絕對需要耐久車 XD
: 我印象深刻,剛從CAAD9換成CR1過減震條的那一刻(好像也是被白馬大文章勸敗)
: 一個震到打牙顫,一個嘟嘟嘟就過去了
: 對我肉腳來說
: 踩踏硬或軟,剛換車有感
: 路感是一輩子的,永遠陪伴
: 台灣路況加上大部分的騎車運動者真的比較需要所謂的耐久車
: 而不是頭管墊圈墊高高的競技車 XD
確實要看每個人的能力,來選擇相對應的車種。
體能和技術條件越好,越能往快的那邊做選擇。
以個人在越野車的經驗來說,越野路線先講求能夠存活下來,再講求速度。
若騎士本身的下坡技術不佳,要平安回家,
選操控好的耐力endurance車型,確實比較安心。
=====路感的調整=====
一台車的路感,除了車種用途外,其實很多地方可以作調整。
1.外胎和胎壓
無內胎的吸震性好,管胎也是。
一般OPEN,也有路感相對好的外胎。
胎壓夠就好,胎壓太高路感很顛,沒必要。
現在流行的25C寬胎,也提供比較好的吸震效果。
2.阻尼
能吸收震動的方式和機構,都是阻尼。
路面有震動時,力量會從地面往上傳遞,再由身體吸收。
其實在車上放水壺,座墊包這些都有阻尼的效果。
3.座管與座墊
選支彈性好的座管,或是矽膠座墊,有減震塊的座墊,也有幫助。
ISP車架,座管直接連接在車架上,像支釣竿一樣,吸震效果也很好。
4.重量
事實上,重量越重,也帶有阻尼的效果。
和上游車架廠從業人員聊過,鋼管車之所以路感吸震會比較好。
除了剛性外,鋼管車本身就比較重了,吸震效果好是當然的。
5.把屁股抬高,離座墊吧~
以前我不太在乎車架顛不顛,遇到坑洞or減速條,屁股抬高就好了。
(越野車基本動作,大家都要學)
這幾年科技太進步了,車架舒適性,吸震性都好。
個人對吸震的標準也提高,我會刻意坐在車上,不離開座墊。
拿車刻意跑水溝蓋,在震動的狀況下,看看自己還有沒有辦法坐著踩動這台車。
如果震到我沒辦法踩,我會覺得他的吸震性還不夠好。
大家上路,遇到坑洞和路況,還是儘量把屁股抬高吧~
在不換車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嘗試看看,
讓自己的騎乘有比較好的吸震性(路感)。
在速度快之外,耐力Endurance車型的魅力,很值得大家去嘗試看看。
一個騎specialized roubaix的車主,誠心推薦。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46.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72141263.A.0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