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栽種百五年
作者:李 臻 (Oscar Lee)
2019年3月23日刊於《信報》
早兩星期,母校拔萃男書院於校際田徑賽敗給友校喇沙書院,小弟當天也在網上看了一會直播。賽事緊張刺激,可說未到最後一刻也不知鹿死誰手。喇沙在接力賽表現無懈可擊,連贏六個接力項目後,最後也反勝得漂亮。小弟的Face...
播種栽種百五年
作者:李 臻 (Oscar Lee)
2019年3月23日刊於《信報》
早兩星期,母校拔萃男書院於校際田徑賽敗給友校喇沙書院,小弟當天也在網上看了一會直播。賽事緊張刺激,可說未到最後一刻也不知鹿死誰手。喇沙在接力賽表現無懈可擊,連贏六個接力項目後,最後也反勝得漂亮。小弟的Facebook當天自然被有關消息「洗版」。 可幸見到的是同學們都成熟了,大部分的帖子是讚雙方進行了一場精采比賽,和勉勵師弟繼續努力練習,明年再把冠軍奪過來。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今年正值母校150周年的大日子,去年開始,無論校長、老師、學生和舊生都已經摩拳擦掌,為今年由年頭至年尾的一連串150周年活動而忙個不停。雖然大家都想在這重要一年多贏錦標,但回看今次的失敗可能也是blessing in disguise,提醒我們無論之前有多麼美好的風光,往後的日子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能鬆懈半點。
與校長鄭基恩談起今年的田徑賽,他說每年都是硬仗。事實現今學界水準很高,沒有什麼比賽是有很大的把握,最後就算獲得勝利也通常是險勝。雖說學懂落敗的重要性,但十多歲的好勝男孩子始終要時間去平復。
校長就喜歡以英國大文豪Rudyard Kipling的詩《If》中一句「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 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如果你能將勝利和災難及它們的偽裝者都一視同仁)」,來勉勵學生及自己,去思考勝負的意義。大概是如果抱有正面心態或平常心,就算災難來臨,也可視之為未來勝利的偽裝。
相反,如果沾沾自喜,表面的勝利也可能是隱藏着災難。教懂年少氣盛學生在自信中找堅毅,以及在失敗裏學懂抗逆的智慧是何等困難的任務,欲又是老師們要面對的挑戰。
鄭校長認為,時代不同了,現時不單老師,就算是高年級的同學也明白,不能再以從前由上而下壓下來的手法教導年輕一代,而是更像家人的關懷和鼓勵。除了老師的教導以外,校友也化身為mentor去引導高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又像哥哥一樣帶領着低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練習、成長。年輕人嘛,總有些是較為反叛與自我,但校長說教育不是一時三刻的事,中學階段,最重要的是播好種子,因他相信總有一天種子會發芽成長。
事實上,這些年他見過很多別人眼中的反叛學生,過幾年後回來學校已是判若兩人,種子已變成大樹。總有些人遲些才開竅,但只要種子最終茁壯成長,遲來或早來分別就不大了。
近日再拿起馮以浤老師及陳慕華博士合著的To Serve And To Lead(役己道人:拔萃男書院歷史)【圖】來看。
書中所說的雖然是男拔萃歷史,但也能從中窺探香港的教育及教會的變遷。這百多年來社會面貌變化巨大,但有些根本的價值和風格始終如一,150年來也沒有大改變,像書中形容,「DBS gradua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elf-confidence; working and playing hard; a sense of freedom and yet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dividualism and yet a strong collective team spirit.」到今天仍然適用。
播好種子 修成正果
鄭校長指學校不會忘記由孤兒院起家的歷史。一直走來,也是希望學生能當社會領袖的同時,也能服務社會,當一個「Servant Leader」(僕人式領袖)。僕人式的領導重視同理心和合作,多聆聽和反思,重視團隊成員的付出與感受。這些價值不會、亦不應該因為學生的成分,或社會政經面貌變動而改變。校長多次強調,中學是播種的時期,雖然很多同學可以考入知名學府繼續學業,但真正的收成期,看到中學教育的成果,也是很多年之後的事。
近年經常有調查指香港青少年幸福感低,壓力又大。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家長們或部分教育工作者比較短視和着重短期成績,什麼事情也要短時間內收成,成績、證書又好,升學也好,都着重「即食」。如果大家能以播種和育人的心態去陪伴孩子成長,令他們不單在學業知識上追得上時代的需要,亦養成一套正面和不卑不亢的mind set,筆者相信孩子們不單幸福感會提升,香港的未來亦會更有希望。因為香港教育的底子,相信不會比其他先進地方差。
在男拔萃慶祝150周年的時候,鄭校長強調,就算教學方法以及社會怎樣變,學校辦學的初心也不會改變。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經管智慧 #經管錦言 #播種栽種百五年 #diocesanboysschool #DBS #DBS150 #150thanniversary #HKUST #MBA #EMBA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HKUSTMBAAA
emba成大 在 哈佛商業評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15週年慶,現在訂閱HBR最優惠:https://www.hbrtaiwan.com/event/202108anniversary/
⭕ 搶先預習HBR導師講座文章:https://hbrtw.cc/RwVki
🔅本月「HBR導師大人物」精彩對談於8月12日中午進行首播。「平台」戰國時代,大舉搶進還是固守產品本位主義?關注首播,於留言區提出問題 #方世杰 教授將會線上立即回答你!
▌本月HBR導師大人物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方世杰
▌場次訊息
時間:8/12(四)12:30-13:30
▌主題介紹
平台商業模式自千禧年以降崛起,造就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等平台擁有者的黃金盛世,讓為數眾多的品牌、企業一起受惠。也因此,時常被「平台」概念轟炸的經營者不免著急:我該怎麼從專賣產品、轉型進入平台?到底要寄人「平台」下、還是投注大把資金買一個自己的大平台?
尤其對尚未數位轉型的中小企業來說,轉入平台乍聽是門天高皇帝遠的學問,想做又該如何下手?鑽研平台商業模式的HBR導師:成大企管系教授方世杰,本月要來為你解答!導師將從「核心概念、平台優勢、如何採取行動」三個角度切入,全方面拆解平台思維,引領你將想像落地為真正可執行的平台轉型策略!
▸▸----- 沒人告訴過你的平台思考框架,HBR導師說給你聽!-----◂◂
#HBR導師大人物
各大商學院、EMBA王牌教授 × 業界頂尖管理專家
『👑 學一組思維架構,為你的決策力加值。』
👏 想從HBR萬篇文章庫裡,尋找單一主題下手,卻不知道從何讀起?別擔心,他們來了!
👏 從今年3月起,HBR每月邀請一位駐站導師,從各自專業切入、結合多篇HBR文章,為你的思考路徑挖深、拓寬、再升級。
emba成大 在 哈佛商業評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15週年慶,現在訂閱HBR最優惠:https://www.hbrtaiwan.com/event/202108anniversary/
⭕ 搶先預習HBR導師講座文章:https://hbrtw.cc/RwVki
🔅本月「HBR導師大人物」精彩對談於8月12日中午進行首播。「平台」戰國時代,大舉搶進還是固守產品本位主義?關注首播,於留言區提出問題 #方世杰 教授將會線上立即回答你!
▌本月HBR導師大人物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方世杰
▌場次訊息
時間:8/12(四)12:30-13:30
▌主題介紹
平台商業模式自千禧年以降崛起,造就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等平台擁有者的黃金盛世,讓為數眾多的品牌、企業一起受惠。也因此,時常被「平台」概念轟炸的經營者不免著急:我該怎麼從專賣產品、轉型進入平台?到底要寄人「平台」下、還是投注大把資金買一個自己的大平台?
尤其對尚未數位轉型的中小企業來說,轉入平台乍聽是門天高皇帝遠的學問,想做又該如何下手?鑽研平台商業模式的HBR導師:成大企管系教授方世杰,本月要來為你解答!導師將從「核心概念、平台優勢、如何採取行動」三個角度切入,全方面拆解平台思維,引領你將想像落地為真正可執行的平台轉型策略!
▸▸----- 沒人告訴過你的平台思考框架,HBR導師說給你聽!-----◂◂
#HBR導師大人物
各大商學院、EMBA王牌教授 × 業界頂尖管理專家
『👑 學一組思維架構,為你的決策力加值。』
👏 想從HBR萬篇文章庫裡,尋找單一主題下手,卻不知道從何讀起?別擔心,他們來了!
👏 從今年3月起,HBR每月邀請一位駐站導師,從各自專業切入、結合多篇HBR文章,為你的思考路徑挖深、拓寬、再升級。
emba成大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命中的陽光>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除了以書店街聞名,也因為接近台北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成為律師事務所薈萃之處,其中有一位大律師陳鄭權隱於其中,不同於其他律師,他樂於幫助弱勢人民,幫助尋常百姓爭取權力,更是與前總統李登輝推動修憲、讓公民直選總統的主要推手之一!因陳鄭權認為,人都有基本權利,同時也有捍衛自己的能力,就好像每個人都能成為小太陽,可以發光、更能照亮別人的生命,這也是社會可以生生不息地運行的道理。
【律師界的「林肯」-陳鄭權】(上篇)
受訪者:陳鄭權 / 大傑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
陳鄭權律師:「每個人都能成為小太陽,照亮別人的生命。」
初見陳鄭權律師,是圓圓的臉上掛著親切的笑容,講話條理分明,沒有大律師的大架子,其實他被稱為社會公理正義的守護神,有律師界的「林肯」封號,陳鄭權與高官權貴結識,但更多資源投注在社會基層,尤其極富同理心和愛心,獲得委託人全心全意信任,對於台灣社會經濟現況,也有獨到的見解。
陳鄭權的家鄉在桃園縣觀音鄉的農村,小農家庭出身的他,深信念書才能出頭天,大學考上中興大學園藝系,才讀半年,父親做小生意的公司就出現跳票問題,其實父親雖是負責人、董事長,但根本不知道支票怎麼被開出去的,也不明白跳票的緣由,而那時還有《票據法》,父親還要因此負民、刑事責任;陳鄭權心想,他大學學費一學期2000元,請律師一次開庭費就要收3000元!這對家庭是不小的負擔,而且當時的委任律師對官司情況一問三不知,因此他毅然轉到法律系就讀。
陳鄭權到法律系日夜苦讀,一邊跟著父親的委任律師找資料、跑法院,不懂之處立即向師長求教,並到老師開的律師事務所去打工,那時一個月打工薪資5000元,他就拿其中1000元給打字小姐,拜託多COPY一份訴狀給他觀摩,也幫著老師處理案子,從登報啟示、支付命令、本票裁定、存證信函等,吸收滿滿經驗,因此法律系才讀兩年,陳鄭權自己就會寫出文理並茂的訴狀,又有跑法院的實務經驗,大學畢業就高考「律師」、「法官」、「法律研究所」及格,成為中興法律「三元及第」第一人。
台灣一年僅錄取80名法官、10幾個律師,陳鄭權謙虛地說,他可以一舉三元及第,是因為祖先功德庇蔭,他認為一個人一生中,有銀行、「功德簿」兩本存摺,他年輕時提出來用,現在有能力後要存回去,為他自己存,也為下一代存。而他在觀護人協會、生命線協會、社區守望相助協會等數十個非營利組織都擔任顧問、理事長,親朋好友都知道,如果陳鄭權找上門,不是要借錢,是要相揪一起做善事、做公益。他也鼓勵年輕律師,可以對親友做些無償法律服務,訓練自己對法律的熟悉度,而且這是延續性的,親友也可能回過頭來委任案件。
陳鄭權關心基層,從出身地桃園開始,桃園也是全台灣工業區最多的縣市,基於回饋家鄉與在地勞工的心意,他也鑽研《勞工法》,他說,勞工是社會弱勢的一群,但「萬一在路上跌倒,扶我起來的可不是達官貴人,是這種普通人啊!」而且幫助勞工,很快就會被信賴、被當成大貴人,會有立即性成就感,他處理過不少公司破產的案子,主張清算資產剩餘的錢一定要優先給勞工,也幫忙爭取調薪和獎金。陳鄭權因此是桃園各大工會最信賴的律師,常獲邀在《公共電視》的勞工講座出現
經歷許多勞資糾紛,陳鄭權自己開律師事務所、當老闆更是大方,年終加績效獎金平均6~8個月,有默契、經驗十足的員工願意留在所內30年,他認為員工可以分擔自己的事業,讓自己有時間做更多服務社會的事:「沒有錢跟銀行借,但時間沒有辦法借,更不能存。」因此他雖演講上萬場,出庭五萬次以上,辦過超過兩萬件案子,是司法院網站辦案數量紀錄的前三名,還是有餘力培養出50名以上律師。
「同理心」是律師專業素養之一
陳鄭權認為,要當律師、以法律為志業,「同理心」是專業之外最重要的素養:「要跟被害人都站在同一陣線」,一般人捲入官司,經常是緊張又難過,覺得自己怎麼那麼笨,如果委任律師這時又大罵當事人,是讓當事人心情更加雪上加霜,他以自己在當兵是部隊軍法官,處理過不少兵變的情況為例,這些軍人都身懷槍砲實彈,萬一心結沒有化解、可能真的開槍走火,小小的情緒會造成國安危機的!
話鋒一轉,陳鄭權說,普通人會害怕法律、不敢找律師、不敢上法院,因為現在台灣的司法系統,不能讓人民相信法院法官判斷正確,其實現代社會、生活越來越複雜,有衝突不可避免,官司越來越多,但要一般民眾要知道,找律師能夠獲得專業協助、上法院可以得到公平的判決;他表示,每個人都生活在法律中,鼓勵平常人學著用法律保護自己,建議可以結交一個懂法律的朋友、或自己讀EMBA了解法律、更可以鼓勵孩子習法。
陳鄭權說,台灣有許多判決脫離現實,法官也被稱「恐龍法官」,一部分是因為台灣的法官都是考試考出來,受限資訊與生活經驗:「就好像美國中央公園的馬戴著只能看前面的眼罩,雖不受到情境的干擾,卻也忽略的其他民情反應」。他認為一位好的法官、正確的司法系統,對錯要清清楚楚、合乎善良風俗、值得人民信賴,否則動不動私下解決報復的事情層出不窮。
(未完待續)
#生命中的陽光
#大傑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陳鄭權
詳全文:
https://new.lilac.org.tw/2021/07/19/律師界的「林肯」-陳鄭權/
更多生命中陽光的故事:
https://new.lilac.org.tw/category/生命中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