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ellis心理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ellis心理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ellis心理學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23的網紅草木談心~諮商心理師的Podcas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別讓1%的情緒失控,毀了你99%的努力 作者:宋曉東。高寶書版 @gobooks.tw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Albert Ellis提出「情緒ABC理論」, 他認為,人們之所以會有情緒反應,並非來自事件本身,而是我們的「認知」。 為何不同人會對同一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相信每位父母都總會試過被孩子氣得七竅生煙,我們會說「因為佢叫極都唔聽吖嘛」、「因為佢明明做到,但又要依賴」,「因為孩子點點點,所以我咁咁咁」聽上去好像理所當然,但原來在「因為…所以」之間,有些東西正影響著我們對孩子一舉一動的反應,知道了就可以幫我們應付各種過激的情緒,做對優雅不動怒的父母。 那麼,...
「ellis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ellis心理學 在 小妮子情理生活學〡關係療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llis心理學 在 劉語晴 LIU YU-CHING AKB48 Team TP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llis心理學 在 海希Healthy——從被助者到助人者的距離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llis心理學 在 草木談心~諮商心理師的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llis心理學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llis心理學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llis心理學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ellis心理學 在 小妮子情理生活學〡關係療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4:14:36
/ 當你被負面情緒卡住,一定有人也告訴要「轉念」,但到底要怎麼轉呢?今天用一篇貼文的時間來和大家談談。 ⠀ 其實,在大學接觸到埃利斯(Ellis) ABC 理論之前,我自己也有許多沒邏輯的「非理性信念」,上完課才發現原來我有這麼多的負面情緒都是源自於此竟不自知。在做牌卡諮詢時,我也會試著引導個案了...
ellis心理學 在 劉語晴 LIU YU-CHING AKB48 Team TP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30 23:46:17
#居家防疫#Day14 來說說最近發現的變化吧(#文長慎入) #疫情與它的產物 自古以來有句話#時間就是金錢 現在的我應該是可以自稱第一女富豪了吧(笑 今天就來聊聊分享這兩週心理的變化吧😌 在一開始時刻擔心家人擔心朋友以及害怕自己身體上的變化,電視裡的新聞一直播著最新的資訊,手機的瀏覽器也沒有停...
ellis心理學 在 海希Healthy——從被助者到助人者的距離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20:04:09
2021.05.07 跟焦慮說bye bye /⠀ 前一陣子有讀者私下詢問如何緩解焦慮,我想了想,這應該是很多人想知道的議題,所以就把《時區》的附錄拿出來增修,在這邊也分享給大家。 (我的網站裡有備一份,以下連結可以直接到那邊去點擊,另外,雲端文件版是比較完整的版本,有圖也有另外的延伸閱讀,如果不想...
-
ellis心理學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1-17 08:30:00相信每位父母都總會試過被孩子氣得七竅生煙,我們會說「因為佢叫極都唔聽吖嘛」、「因為佢明明做到,但又要依賴」,「因為孩子點點點,所以我咁咁咁」聽上去好像理所當然,但原來在「因為…所以」之間,有些東西正影響著我們對孩子一舉一動的反應,知道了就可以幫我們應付各種過激的情緒,做對優雅不動怒的父母。
那麼,在「因為…所以」之間到底還有什麼?
參考資料
Ellis, A., & Tafrate, R. (1999). How to control your anger before it controls you. London: Robert Hale.
Ellis, A. (1988). How to refuse to make yourself miserable about anything--yes, anything! New York: MJF.
Terjesen, M., & Kurasaki, R. (2009).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Applications for working with parents and teachers. Estudos De Psicologia (Campinas), 26(1), 3-14.
Corey, G. (2017).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0th ed.). Boston, Mass.: Cengage Learning.
ellis心理學 在 草木談心~諮商心理師的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別讓1%的情緒失控,毀了你99%的努力
作者:宋曉東。高寶書版 @gobooks.tw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Albert Ellis提出「情緒ABC理論」,
他認為,人們之所以會有情緒反應,並非來自事件本身,而是我們的「認知」。
為何不同人會對同一件事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關鍵就在於每個人的「認知模式」不同!
ABC理論是心理諮商中熱門且有療效的理論,這本書的作者用非常淺顯易的方式,將理論融入每個章節,而且穿插許多生動的例子與故事,也詳列許多可操作的因應方法,帶你拆解習慣的認知模式,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即便你從未接觸心理學相關理論,也可以透過閱讀本書,學會和情緒共處之道。
#心理 #心理學 #心理諮商 #諮商 #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情緒 #生氣 #憤怒 #閱讀 #高寶書版 #台中諮商 #台南諮商
ellis心理學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別讓「情緒」掉入「感覺的黑洞」]
有時候,學英文不只是學英文,也學到智慧。今天上午這堂線上英文課教的主題是「分手」,其中老師問我們emotions(情緒)與feelings(感覺)有什麼不同,當下我也愣住了,心想它們不是同義詞嗎?但是這個老師認為沒有任何一個英文字可以和另一個英文字相等,要我們要用多個字表達它們的相異。
後來他深入解釋之後,我很開心,發現自己不只學到兩個常見英文字的分野,也學到人生智慧。他說,
emotions指涉的是事情發生當下,我們產生的感覺,那是一時的﹑短暫的。
feelings不同,它指的是事情過去了,但是感覺一直在,相對比較長期且持久。
這麼一說,我就留意到我們日常的確是如此的,比如在職場,主管處置不公平,我們當下很生氣,這是情緒。但是有事過境遷嗎?很多時候並沒有,我們會一直放在心裡沈澱﹑發酵;好一陣子過後,談起這件事時,我們依然忿忿不平,這是感覺。再來,很多人談到原生家庭,即使現在中年,仍然感到受傷,小時的情緒成了永久的傷痕,痛的感覺一直在那裡,未曾褪淡,一生無法抹滅。
我自己是如此,在上班的你可能也是如此,或是內心依舊是個受傷小孩的你更是如此。也就是說,我們讓「情緒」擴大成「感覺」,然後掉進去無邊無界的感覺黑洞裡,再不斷翻回記憶裡,舔著傷口,讓自己憤怒依然﹑或抱怨如常。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自艾自憐,成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跟自己相處的模式。
但是最近有個例子,我發覺有人可以不是這個樣子,而此人在事業上非常成功,讓我有個不小的啟示,不斷向前行的人在遇到事情時,反應的確不同。一般人的情緒反應有以下三個階段,這些人多半只在第一個階段駐足一會兒,便頭也不回往前行,或是頂多到第二個階段,卻絕不會掉入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生事實
事情發生了,有人就會產生各種認知與解讀,少數人只會停留在事實層面,不過度臆測,僅就事實看事實。
第二階段:產生情緒
情緒有可能是負向或正向,這跟認知有關係。同一件事發生,有人往好的認知,有人往壞的認知,這是心理學用在諮商界有名的「情緒ABC理論」,由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提出,A(Affairs事件)發生了,會產生不同的C(consequence結果),有人高興,有人生氣,主要是因為過程中的B(Belief認知)不同,導致不同的情緒結果。
第三階段:掉入長久的感覺黑洞裡
沒有去察覺情緒,或是沒有做正確的梳理,情緒積壓久了,就變成感覺,形成對自己的印象﹑或對別人的觀感,以及對雙方關係的解讀。
回頭來講上面的例子,他在錄製影片時,每每遇到英文字都唸得很不輪轉。換作別人,當下一定有個情緒跑出來,感到不好意思,他並沒有,而是持續唸,唸得流利為止。接著換作別人,可能認為自己英文不好,遇到英文場合就產生自卑感,而他完全不迴避說英文,而且說不好時,絕不會說「對不起」。
可見得成功者心理素質之所以高,來自於他們遇事不會情緒化,而且不會藉此否定自己。會不會唸英文單字對他來說,根本不是個事兒,可是很多人就被打敗,從此不碰英文,最後英文當然學不好。這個情況,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見,比如拍照不漂亮,從此不拍照;或是上台說話表現不佳,從此不上台等。
這兩年我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是「高敏感體質」,遇到事情會想很多,內心小劇場一齣戲一齣戲輪番上演,很干擾情緒﹑工作與生活,非常折磨人。相較於這類人,成功者不僅低敏感,甚至是鈍感。日本心理學博士植西聰在《鈍感力》一書中指出,「成功的人善用鈍感,克服敏感。」
一般人是還沒做就想出各種危險,鈍感的成功人士是做了才發現剛剛很危險。人類的行為概分兩種,一種是規避危險或損失,一種是追求歡樂或利益,所以我們一般人想著想著,各種情緒跑出來,接著就掉入感覺的黑洞,活在自卑感﹑罪惡感裡,內心能量大大耗損之後,連小小步都跨不出去,怎麼向前行?
成功者不是贏在比較聰明,像是想很多,而是贏在行動力,亦即做很多,秘訣是停留在第一階段,看到事實即可,並且最好往好的方面去認知;至於第二階段產生情緒就省了吧,遑論第三階段掉入感覺的黑洞裡。
人難免有情緒,怎麼做到不掉入第三個階段?原諒(forgive)是最好的辦法,卻最難做到這個境界,因為我們一般人都誤解了原諒二字。今天上課的英文老師有很強的考字癖,而且他在拆解時,也存在著很深的哲理。對於forgive,他提出兩個意涵,打破一般人對原諒的迷思:
1. forgive不是要我們忘掉對方的錯誤,或是幫對方找理由,或是忽略自己受傷的感覺,而是幫助自己從怨恨中解放,重新感到自由。
2. forgive不是因為對方有好的品格,而是展現我們人格高尚。
原諒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自己。這個解釋,很能夠讓人從情緒中釋然。如果一直不原諒對方,以為用負面情緒可能勒索對方,報復對方,讓對方活在痛苦中;事實不然,情緒綑綁的是自己,而窒息的是自己,身在地獄裡的也是自己,因此原諒是唯一自我解救之道。
想想看,我們一直有哪些感覺長期困擾著自己?裡面一定隱藏著對於某個人不原諒。請試著原諒對方,鬆綁自己,像天空的雲朵,輕起來,飄起來。不論工作或生活,走出負面情緒,拋開不良感覺,自由能夠幫助每個人更輕鬆地成功。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圖/2019年德國
ellis心理學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改變想法就能有不同結局】
我們都認為,「壞事」或「導火線」會直接導致我們經歷的「結果」。但 #心理學家 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奠基於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讓我們可以透過 #轉念,改變「壞結果」。
例如,媽媽早上起床穿了新衣服,準備出門上班。但進到廚房發現女兒昨天煮義大利麵,骯髒的碗盤、到處黏著的紅色醬汁,讓她非常不高興。後來,她開始轉念,從女兒的角度看世界。
#退一步海闊天空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s://bit.ly/2xL03L4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追蹤遠見Google news,給你最新資訊:https://bit.ly/3cOC6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