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drag藝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drag藝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drag藝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drag藝術產品中有8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04的網紅FeiFain 飛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31】 🍰🍰🍰 今晚,會在 @locker.room.men 過生日,歡迎來玩。 🐣🐣🐣 生日,過往總是單純的狂歡,大概跟新年差不多,總覺得,可以一掃過往的霉運,邁向新的開始。 現在,則是種還算像樣的藉口,可以和喜愛的人們團聚在一起。 🐤🐤🐤 「人為什麼要活下去呢?」這種問題,大概也是...

 同時也有6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40的網紅Fei Fain飛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ride #LGBT+ #DragQueen 這支影片送給Locker Room,一間我很喜歡的酒吧、工作環境;在這間,以表演為基礎的酒吧,我看到了各種樣貌的新朋友,在舞台上,發光發熱。 沒機會錄製到的朋友們,待疫情趨緩後,到辣客再相會吧。 🐤辣客IG : https://www.inst...

drag藝術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14:04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看劇學文化 #從RuPaul's Drag Race看「變裝文化如何成為主流」〕 ⁡ 雖然疫情已經趨緩,但是小編也是在家裡待了將近三個月(驕傲),把網路上能看的劇都搜刮了一遍,正式進入片荒......在看劇的時候,在Netflix上看到一部很值得跟各位壯士們分享的劇《魯保羅...

  • drag藝術 在 FeiFain 飛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12:04:15
    有 22 人按讚

    【31】

    🍰🍰🍰
    今晚,會在 @locker.room.men
    過生日,歡迎來玩。

    🐣🐣🐣
    生日,過往總是單純的狂歡,大概跟新年差不多,總覺得,可以一掃過往的霉運,邁向新的開始。

    現在,則是種還算像樣的藉口,可以和喜愛的人們團聚在一起。

    🐤🐤🐤
    「人為什麼要活下去呢?」這種問題,大概也是處於飽暖生活的人,才有閒暇去思考的,對我而言,大概是還有那麼一絲好奇心,驅動著自己,去體驗、去做那些未盡之事。

    然而,今年對身體的焦慮來到了極點,青春的逝去、身體功能的衰退,都以可見地跡象提醒著意識,這具軀殼已經在緩緩邁向崩解了。

    「如何面對,老去。」不是在親友間的熱門話題,甚至從未被討論,但未來這樣的對話,可能也會逐漸冒出吧。

    👑👑👑
    從做 #Drag #變裝皇后 工作/創作開始,就一直在沒有線索、且非常規的路上,跌跌撞撞地走著,如今也即將迎來第六年,Drag佔據身份與生活的許多面向,也是渴望能被聽見的我,難得能夠拿到麥克風的時候。

    是對於表演藝術的熱愛,也是不想放開的連結,現在,處於一種,想要把網子編織地更大、更廣、更堅固,卻不知道邊際在哪的時候。

    但,還是會繼續做下去吧,至少,在意識到性別議題之後,生活便充滿了可以進步之處,而Drag,則是我對付這屎爛父權體制的工具。

    🐬🐬🐬
    今年,瘋也似地迷戀上一個人,前所未有、無法解釋,過往的經驗全然沒有幫助,感性,像獵食者玩弄奄奄一息的獵物般碾壓著理性,至今沒有趨緩的跡象,簡直比疫情還棘手。

    這份情感,會把自己帶到哪裡、對於那樣的未來,可能,有點好奇吧。

    🐘🐘🐘
    感謝,家人,讓我恣意又任性的活著,感謝,友人們,所有的愛與支持,族繁不及備載,就不一一標註了。

    🦭🦭🦭
    希望未來在寫作的時候,多用一些「我」字,曾經,我會覺得太多「我」字,會呈現給人一種自大、跟自我感?

    但,為何連如此個人的抒發,還要一直討好別人呢,想到就覺得自己真可笑,真是天秤?何況,我的素材都是用非常個人的經驗,去打撈一些共鳴,自我一些,也是應該的吧。

    🦄🦄🦄
    期待,目睹更多「未知」。

    🐚🐚🐚
    PHOTO BY @aw_thecityboy

  • drag藝術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7 22:32:31
    有 6 人按讚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看劇學文化 #從RuPaul's Drag Race看「變裝文化如何成為主流」〕

    雖然疫情已經趨緩,但是小編也是在家裡待了將近三個月(驕傲),把網路上能看的劇都搜刮了一遍,正式進入片荒......在看劇的時候,在Netflix上看到一部很值得跟各位壯士們分享的劇《魯保羅變裝皇后賽》。

    今天要向各位壯士們介紹,變裝皇后以及看「變裝文化如何成為主流」。

    ▌RuPaul's Drag Race

    RuPaul's Drag Race中文翻譯為「魯保羅變裝皇后賽」,自2009年播出後至今已13季,算是相當長青的實境變裝電視節目,參賽選手全部來自各地,他們的服裝、化妝、造型等等通通要自己一手包辦。

    每個星期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參賽者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每週完成挑戰和走秀,當週最優秀者有獎勵,同時,每星期淘汰一名表現最差的選手。經過12至13週選出四強爭奪冠軍,冠軍會獲得十萬美元的獎金和一份一年份的化妝品贊助。

    ▌Drag queen-變裝皇后

    過去Drag queen一直與同志文化緊緊相連,大多數人對於 drag 的想像,是男姓扮演成女生,並刻意誇大各項女性化特徵,像是更誇張的濃眉大眼、性感身形等。

    早在19世紀晚期,Drag queen一詞就出現了,drag一詞來自於19世紀的裙襯(裙擺拖在地上,或是裡面套著圓環讓裙擺膨大化,具備視覺上的效果),但Drag一詞用以形容變裝時,就指稱男扮女裝或是女扮男裝。

    在女性被允許上劇場舞台演出之前,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性,就會進行變裝。但在當時,變裝在日常生活中並非被人們所接受。這些穿著女性著裝的男人,他們經常遭受警察逮捕,只有在表演行業變裝才稍被世人所接受。

    ▌Drag queen變裝皇后的變革

    到20年代後,變裝皇后的活動範圍慢慢由喜劇劇場、歌舞廳與百老匯中的表演藝術,發展到與LGBT社團相依存的變裝晚會和地下俱樂部。

    變裝皇后Yolanda Milan說:「把女性較陰柔的特質,也就是自己內心的特質,用比較藝術的形式表現給大家看」,變裝皇后在一般大眾的認知當中,就是性別轉換的打扮,且妝容華麗,但這其實只是變裝皇后的一部分。

    其實變裝皇后並不全然是在模仿女性,扮演變裝皇后最重要的靈魂,就是將內心的陰柔特質以外在形象展現出來,特別是以藝術或是肢體語言。

    ▌Drag queen在美國成為主流

    後來變裝皇后逐漸在美國不斷蓬勃發展形成次文化,美國導演Jennie Livingston於1989年以紀錄片《巴黎在燃燒》真實記錄了這些地下舞場的LGBTQ+群體如何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舞廳文化」的珍貴片段。

    「在舞廳裡,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人。(In a ball,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2018年,美劇《驗放80》(Pose)也重塑了80年代,當時的紐約街道上,卻有許多無家可歸的人煩惱著落腳處。飽受排擠的LGBTQ+群體及有色人種聚在一起,互相給予溫暖與支持,進而演變成獨特的舞會文化及家族關係,由「母親」給予那些被放棄和被社會排斥的孩子們有個能回去的家。

    同年,舊金山的公共圖書館也創立了「變裝皇后的故事時間(The Drag Qreen Story Hour)」,邀請變裝皇后為孩子們與家長說故事與進行互動遊戲。

    ▌推廣變裝文化的功臣

    而RuPaul's Drag Race節目的靈魂人物Rupual(魯保羅)是史上最知名與最具影響力的變裝皇后。在90年代,魯保羅以熱門歌曲Supermodel(you better work)風靡大眾,並在1996 年擁有了屬於他自己的脫口秀,The Rupual Show甚至拍攝了多達100集。

    魯保羅也在2009年創立了「魯保羅變裝皇后賽」,現已成為全美知名的電視節目。如今,魯保羅早已成爲了美國電視名人,還在2017年入選了《時代》雜誌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甚至自2016年連續兩度獲得艾美獎最佳實境節目主持人獎的肯定,可謂是將變裝帶入主流文化的最大功臣。

    ▌結語

    其實在台灣也有許多人也算是變裝皇后的範疇,從早期搞笑藝人或「鐵獅玉玲瓏」等綜藝型態的節目,到承襲美式「變裝皇后」風格的變裝派對活動,其實扮裝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話雖如此,但在台灣變裝皇后表演的市場規模小,許多表演者其實依然難以此為主業,收入頂多就是和昂貴的妝髮服裝開支損益兩平,所以大部分的表演者都有自己的「正職」。

    甚至有些變裝皇后會遭遇到家人的不諒解,受到家人強烈反對。甚至有人放棄變裝去做上班族。但在萬聖節時,所有人不論性別與年齡,都能穿上戲服、打扮誇張,走在路上完全正常合理,但到了隔天,仍穿著戲服的人卻成了「異類」、「怪人」。

    期許台灣未來的變裝皇后環境,人們能夠對其不再有異樣眼光,讓變裝成為專職的工作而不只是晚上的活動,像是變裝皇后為主題的飲料店、咖啡店,就和任何主題的裝扮一樣。

    畢竟 ''We're All Born Naked and the Rest Is Drag''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赤身裸體來到這世界,其餘的一切都是變裝。)

  • drag藝術 在 GagaTai 嘎嘎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4 08:00:02
    有 31 人按讚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赤身裸體來到這世界,其餘的一切都是變裝。」—— 魯保羅(We're all born naked, and the rest is just dra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