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denotation語言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denotation語言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denotation語言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語言學」、「語言學習」雙角度分析】 BBC 記者的 have sb to thank for 有在諷刺嗎?真的要謝謝維尼嗎? 因為 BBC 記者在蔡英文總統勝選的國際記者會上所問 "Do you have the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thank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enotation語言學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語言學」、「語言學習」雙角度分析】 BBC 記者的 have sb to thank for 有在諷刺嗎?真的要謝謝維尼嗎?
因為 BBC 記者在蔡英文總統勝選的國際記者會上所問 "Do you have the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thank for this victory? " 一問題,在網路上引起了眾多的討論。
• 短短一句包含核心片語 have sb to thank for 的句子,到底為什麼會引起了那麼多的討論?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從兩部分討論:
(a) 從「語言學」切入討論文意解讀的複雜性
(b) 從「語言學習」切入,探討那對於大部分不是要當專業逐步、同步口譯、不是要當英文老師的大家,學習英文時何去何從。
✔︎ 該記者有沒有在諷刺?
(a) 語言學視角
講話當中,paralinguistic cues (副語言) 也是幫助我們解讀文意很重要的一環。這包含了音量大小、語調、語氣停頓、聲音表情。除此之外,「臉部表情」或是「手勢」這樣的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也會幫助我們解讀語意。
這次事件的複雜性之一就來自於大家對於這位 BBC 記者在說該句話時的聲音和臉部表情,到底有沒有諷刺 (sarcasm) 的意味在裡頭有不同的看法。
不管是生活、還是比較正式的英文當中,有些表達方式有可能會因為有沒有特別的「副語言」,產生兩種以上意思。
➠ 「字面」、「逐字」的方式解讀我們會稱為 denotation (literal meaning)
➠ 「衍伸」意義又稱為 connotation (implied meaning, secondary meaning)。
以 have sb to thank for 為例, Macmillan dictionary 就提供給我們 2 個定義:
(1) used in a positive way to say who is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 good
表面上我們看到 thank 就會想到是謝謝,所以第一層字面上含義就可以理解成歸功於、感謝~的意思。
(2) used in a negative way to say who you blame for something bad
但字典裡也提供了另外一層比較負面、歸咎的字義了。但因為表面上「字字都看不出有負面、要拼湊起來才有負面」,可以看到這個片語有他的 connotative meaning.
⚑ 英文裡有些看似簡單的用法,其實都有其複雜性:
1️⃣ Tell me about it. 如果一路語調往下降,其實是在應和人家某見不滿的事情。
2️⃣ That's interesting. 依語調不同,可以是真的表達覺得有趣、也可以是個社交辭令 (實際覺得
滿口胡言、或覺得不盡正確)。
3️⃣ Thank you. 若聽到美國人講的是 Thank U. 把重音放在 U 上,很多時候是在反諷 (but not always)。
4️⃣ You're such a good friend. (一般中文我們講反話,是否這句話也會有兩層意思呢?)
✔︎ 英文該怎麼學勒?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課綱,認定高中生要學會 5000 字左右的英文字彙 (有往下調)。但我們仔細想想,have sb to thank for 這每一個字,是否都在 1000 字以內?是的。但我們學了 thank 後就會這個片語的意思嗎?答案是否定的。同樣的大家看看下面幾個用法:
(a) have one's hands full
(b) have a lot on one's plate
(c) out of the blue
(d) work out on and off
下面沒有一個用法的單字難度範圍落在 500 字以外。但是為何「字字看得懂,句句看不懂呢?」
這告訴我們學習英文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生活常見、口語的片語用法。為了檢定、考試,學完 fall, 學 drop, plummet 是一個方向。但是將已經會的字,做重新的排列組合去學習新的意義,更是另外一個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學習方向。
Photo credit: 三立新聞網
denotation語言學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語言學」、「語言學習」雙角度分析】 BBC 記者的 have sb to thank for 有在諷刺嗎?真的要謝謝維尼嗎?
因為 BBC 記者在蔡英文總統勝選的國際記者會上所問 "Do you have the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thank for this victory? " 一問題,在網路上引起了眾多的討論。
• 短短一句包含核心片語 have sb to thank for 的句子,到底為什麼會引起了那麼多的討論?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從兩部分討論:
(a) 從「語言學」切入討論文意解讀的複雜性
(b) 從「語言學習」切入,探討那對於大部分不是要當專業逐步、同步口譯、不是要當英文老師的大家,學習英文時何去何從。
✔︎ 該記者有沒有在諷刺?
(a) 語言學視角
講話當中,paralinguistic cues (副語言) 也是幫助我們解讀文意很重要的一環。這包含了音量大小、語調、語氣停頓、聲音表情。除此之外,「臉部表情」或是「手勢」這樣的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也會幫助我們解讀語意。
這次事件的複雜性之一就來自於大家對於這位 BBC 記者在說該句話時的聲音和臉部表情,到底有沒有諷刺 (sarcasm) 的意味在裡頭有不同的看法。
不管是生活、還是比較正式的英文當中,有些表達方式有可能會因為有沒有特別的「副語言」,產生兩種以上意思。
➠ 「字面」、「逐字」的方式解讀我們會稱為 denotation (literal meaning)
➠ 「衍伸」意義又稱為 connotation (implied meaning, secondary meaning)。
以 have sb to thank for 為例, Macmillan dictionary 就提供給我們 2 個定義:
(1) used in a positive way to say who is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 good
表面上我們看到 thank 就會想到是謝謝,所以第一層字面上含義就可以理解成歸功於、感謝~的意思。
(2) used in a negative way to say who you blame for something bad
但字典裡也提供了另外一層比較負面、歸咎的字義了。但因為表面上「字字都看不出有負面、要拼湊起來才有負面」,可以看到這個片語有他的 connotative meaning.
⚑ 英文裡有些看似簡單的用法,其實都有其複雜性:
1️⃣ Tell me about it. 如果一路語調往下降,其實是在應和人家某見不滿的事情。
2️⃣ That's interesting. 依語調不同,可以是真的表達覺得有趣、也可以是個社交辭令 (實際覺得
滿口胡言、或覺得不盡正確)。
3️⃣ Thank you. 若聽到美國人講的是 Thank U. 把重音放在 U 上,很多時候是在反諷 (but not always)。
4️⃣ You're such a good friend. (一般中文我們講反話,是否這句話也會有兩層意思呢?)
✔︎ 英文該怎麼學勒?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課綱,認定高中生要學會 5000 字左右的英文字彙 (有往下調)。但我們仔細想想,have sb to thank for 這每一個字,是否都在 1000 字以內?是的。但我們學了 thank 後就會這個片語的意思嗎?答案是否定的。同樣的大家看看下面幾個用法:
(a) have one's hands full
(b) have a lot on one's plate
(c) out of the blue
(d) work out on and off
下面沒有一個用法的單字難度範圍落在 500 字以外。但是為何「字字看得懂,句句看不懂呢?」
這告訴我們學習英文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生活常見、口語的片語用法。為了檢定、考試,學完 fall, 學 drop, plummet 是一個方向。但是將已經會的字,做重新的排列組合去學習新的意義,更是另外一個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學習方向。
Photo credit: 三立新聞網
denotation語言學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文單字學習 VII] 如何讓寫作的詞彙精準和豐富?
當我們論及到學術寫作,學生經常有個疑惑,到底需不需要使用較複雜的詞彙?然而,我們關切的重點不在於是否要使用較複雜的詞彙,而是我們所使用的詞彙是否能夠精準傳達出我們的觀點。
在IELTS考試當中,詞彙豐富度在寫作方面有它自己的評分標準。想要得到滿分,考生必須具備廣大的詞彙背景知識,以流暢、精準及自然的口吻寫出文章,對於一些瑕不掩瑜的小錯誤,在評分上其實不會造成影響。相對於TOEFL寫作的高分策略,學術寫作必須展現出考生在使用語言上是否能有一致性,並善用各種語法、適當詞彙及慣用語,即便考生在寫作時不小心產生了微不足道的詞彙或語法錯誤,在評分上亦不構成影響。至於GRE,廣泛的詞彙使用是必要的,基於此類考試並非在測驗考生的語言能力,在詞彙用字的評分標準上,並沒有如此嚴苛。不過,想要在分析寫作裡的觀點題型(issue tasks)有效達到滿分,就必須流利精準傳達出自己的觀點,並且善用精準到位的詞彙及不同的句型。
那麼,詞彙資豐富度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考生又需要注意什麼,才能達到這些考試的標準呢?關於這些考試裡的詞彙評分標準,在此為大家整理幾個關鍵要素。
✰✰✰Word Choice 詞彙運用✰✰✰
選擇適當的詞彙,是我們首要考量的要素,因為它事關於能否精準表達出一個人的想法及觀點,若是用字上不夠明確,很容易誤導讀者而失去原先欲傳遞的訊息。錯誤的詞彙選用,來自許多問題,第一,考生所使用的字彙,也許並非是他實際上所想傳達的想法。這問題很可能來自於考生平時在語言學習上過於依賴中英翻譯,因此考生在不夠了解某些一字多義的詞彙之時,使用上很容易造成讀者的誤解。舉例來說,spend vs. cost vs. take (花費),borrow vs. lend vs. loan (借),這些中譯都相同的詞彙,中文為母語的考生在使用上,稍微一不注意,就容易錯誤使用。二來,有些考生為了避免重複使用相同的詞彙,而不小心選用了不盡相同的單字。比如說,有些考生會以offspring (子孫後代) 來代替 children (小孩),我們若是查字典了解其義,就會知道 offspring 比較常出現在正式的科學用法上,泛指動物的後代及植物的幼苗。
選詞的錯誤也可能導致代名詞的模糊運用。例如,在一個句子裡,“My cousin Jack hugged my brother James, even though he didn’t like him very much.” 句子裡面的he及him,到底表達的是誰跟誰?
再來,選詞的錯誤也可能起因於對言外之意connotation (象徵性的意義)及本義 denotation (字面上的意義)之困惑,舉例來說,home 和 house 在字面上的意義皆指「家」,不過對於 home 本身,另有隱私、熟悉、舒適之涵義,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房地產廣告會選用home (家) 而不是 house (房子)。
最後,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稱作 loaded language (既定觀點詞語),考生往往用個人評價性的結論而疏於闡述原因,而犯了乞題的謬誤。當考生過於依賴某些詞彙,可能就不自覺地疏忽解釋之重要性,所闡述的文意而讓讀者傷透腦筋。比方說,一個句子“Society teaches young people that financial success is the key to happiness.” 我們都知道 society 指的是「社會」,不過並沒有精確地表達出「社會」的含意是指什麼。比較精準的寫法則是“Contemporary American popular media, like magazines and movies, teach young adults that financial success is the key to happiness.” 在這裡我們使用了 “Contemporary American popular media, like magazines and movies,” 來取代”society” 讓我們的句意更精準。
此外,一個學生選字不適也可能是因為使用了偏見性字眼(biased language)、敘述過於冗長(verbosity)、忽略了寫作風格 (prose and style)。不過這些較為細節的問題都可以透過大量的閱讀來改善。
依照以下的指示,會幫助你避免詞彙選擇的錯誤:
1. 善用易理解的詞彙,避免過於依賴翻譯而使用模糊而不正確的搭配用語 (e.g. borrow money [O] vs. borrow a loan [X] vs. take out a loan [O])。
2. 運用較精準簡短的詞彙,避免使用冗長嘮叨字句(e.g. 以educator 來取代 an individual who teaches other people things 或者以 citizens/residents 取代 people who live in this country)。
3. 選擇與上下文相關的詞彙已加強語意連貫 (e.g. learners, students, undergraduates)。
英文寫作: 字句連貫(cohesion)和語意邏輯連貫(coherence)
http://goo.gl/yeU9Bp
4. 避免過度重複使用詞彙及模稜兩可的單字(e.g. stuff, things, something)。
5. 確保動詞能搭配名詞使用。(e.g. Studying abroad gain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X] vs. Studying abroad helps students gai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 Uniforms saves money. [X] vs. Wearing uniforms allows students to save money. [O])
6. 避免使用冗長或不切入要點的諺語 (dead as a doornail,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應不應該在學術寫作使用成語和諺語: http://goo.gl/z8AaE6
100常見的英文學術成語: http://goo.gl/aDUEZ
7. 大量閱讀來累積字彙及片語知識!(方法參見英文單字學習 I: https://goo.gl/e44B8l )
之後,Eric老師將會探討字彙類型 (word form)、搭配用字 (collocation),以及慣用語 (idiomaticity)。敬請同學們持續關注。
✰✰✰✰✰✰✰✰✰✰✰✰
Sources:
https://escholarship.org/uc/item/3r55x677#page-9
http://writingcenter.unc.edu/handouts/word-choice/
http://uwc.edu/students/academic-support/owl/word-choice-errors
http://www2.ivcc.edu/rambo/eng1001/eng1001_identifying_errors.htm
https://goo.gl/6SpXmC
Image source: https://goo.gl/p71C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