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deepmind股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deepmind股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deepmind股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deepmind股票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帶我們去火星吧,Musk。 Musk:登陸火星不是一個備用計畫,而是說我們想要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打造太空文明。最終生命的足跡遍佈整個太陽系,然後超越我們所在的太陽系,達到其他的恒星系。和我們永遠待在地球上直到出現某個導致滅絕的災難相比,我認為這才是一個非常讓人興奮、鼓舞人心的未來。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集 #我要做訪問 Dave 和 Greg 跟大家分享了 AI Robot 投資的基本概念,今集 Dave 再深入一點講解了 AI 如在投資上跑贏指數,今年引入 AI 的公司更大量增加。AI 並不是離我們很遠,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不再是大戶、大公司的專利,小投資者一樣可以透過 AI 獲利。 #AI ...

  • deepmind股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0 20:43:18
    有 500 人按讚

    帶我們去火星吧,Musk。

    Musk:登陸火星不是一個備用計畫,而是說我們想要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打造太空文明。最終生命的足跡遍佈整個太陽系,然後超越我們所在的太陽系,達到其他的恒星系。和我們永遠待在地球上直到出現某個導致滅絕的災難相比,我認為這才是一個非常讓人興奮、鼓舞人心的未來。

    ---------------------------------------------------

    Musk:可能我們還是會獨立運作。但是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技術授權給像寶馬這樣的公司。我們尊重我們的目標,即加速可持續能源時代的到來,在這件事情上我們盡可能保持純粹。所以,這不是一個關於建立護城河的故事。

    我們正在把我們的電動車超充網路開放給其他公司;我們正在提供Autopilot授權。會有些人想要使用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同時我們可能會在電池(開放)方面做一些工作。你知道的,我們樂意於做技術授權,通過這樣的方式説明其他公司做正確的事情。

    Musk:現在很明顯,人們想要電動汽車。人們想要具備可持續性的交通工具,想要清潔能源。事實上,這種態度確實和年齡有關。越年輕的人,會越關心環境。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年輕人長大了,成為了決策者。這是這個世界常見的發展方式。

    Musk:從本質上講,是的,我是這麼認為的。我要積累財富,在特斯拉和SpaceX兩家公司中佔有股票的原因大致也是這樣。我手中唯一擁有的上市股票就是特斯拉的股票。僅此而已。如果特斯拉和SpaceX破產,那我也將破產。百分之百會破產。

    但是我也會思考,我為什麼要努力持有股票。為什麼我要掌握這些東西?回到我早前說的,我認為人類成為太空文明物種和多星球物種是一件重要的事。在火星上建造城市需要使用掉大量的資源。我希望能為打造火星城市做盡可能多的共用。而這意味著(需要)大量資金。

    Musk:嗯,有時我發現一個人一直盯著他的手機螢幕看,我會想,誰才是那個主人呢?

    Musk:是的!過去我開玩笑地說,Neuralink的口號就是:“如果你不能打敗它們,那就加入它們。”長遠地看,我們沒辦法擊敗計算機智能。但是也許我們可以達成一種愉快的共生關係。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治癒很多有腦部損傷導致的疾病,不管這些疾病是先天的、還是因意外、年齡或其他因素造成的。所以,如果有人患有中風、癲癇病、癲癇發作、臨床抑鬱或者類似這類問題,都可以通過大腦設備得到改善。

    Musk:目前,穀歌和Deepmind這兩家公司是AI領域的領導者。我不知道誰會緊跟在他們後面,可能是Open AI(由馬斯克等矽谷大亨共同發起的人工智慧研究組織)。中國在AI上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而且他們可能正在取得進步。不過我暫時還沒有看到可以和穀歌、Deepmind匹敵的進步。

    Musk:登陸火星不是一個備用計畫,而是說我們想要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打造太空文明。最終生命的足跡遍佈整個太陽系,然後超越我們所在的太陽系,達到其他的恒星系。和我們永遠待在地球上直到出現某個導致滅絕的災難相比,我認為這才是一個非常讓人興奮、鼓舞人心的未來。

    我的意思是,最終太陽會變得越來越大,並把海洋給蒸發掉。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最好做點什麼。我認為讓生命多行星化是很緊迫的事,因為這是地球存在45億年以來第一次有這種可能。這個機會之窗可能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希望是這樣。但它也可能只會開放很短的一段時間。文明不一定會終結,但是我們的技術水準可能會下降。另一種可能是我們不是在某個瞬間毀滅的,而是漸漸消亡的。因此,只要還有可能,我認為我們就應該採取行動。但是要明確,火星不會是繁華的度假勝地。

  • deepmind股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8 14:12:51
    有 1,219 人按讚

    「今年參加了1400場視訊會議,沒有交到一個朋友」

    疫情對AI行業所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今年最令人興奮的AI新技術、新應用,有哪些?
    甚至未來10年、20年,AI發展的方向,又該何去何從?

    針對這幾點,前陣子做了個有點意思的 MEET2021 年度對話,也在這裡分享,原文來自「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

    站在2020年,如此不平凡一年的歲末,AI業界有太多諸如上述的問題急需回答。

    要點
    • 疫情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加快了資料化,加速了線上化和AI化。
    • 疫情是巨大的災難,同時也極大推動了AI的進一步落地,這一年可能相當於三年的進程。
    • 最讓人振奮的黑科技,是AlphaFold和GPT-3,後者對行業更具有潛在的顛覆力量。
    • AI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價值,肯定不是黑科技。
    • 擁抱AI是大家最大的機會,而且越早擁抱AI,就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 大陸的新基建會進一步推動AI新經濟,這會是一個新的時代,一次新的文藝復興。
    • AI從業者們需要記得: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疫情加速AI化,一年相當於三年

    李根:再次感謝開復老師來幫我們總結這一年,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李開復:今年的工作節奏改變了,我一共參加了1400次線上會議,非常有效率,進行了特別多的開會和演講。但是1400次這樣的會議,沒有讓我交到一個朋友。所以我覺得線上會議雖然帶來了效率,但是還是要回歸面對面的本質交流。

    李根:但受疫情影響的這個過程,也是線上化被加速的過程?

    李開復:這是疫情帶來的最大的影響——加快了資料化、線上化和AI化。AI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海量的資料,可以催化更多新的應用。
    比如線上會議,我們並不見得那麼容易區分視訊會議中的那個人,是不是真人。所以有時候線上講座或者網路不穩定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錄製,而且錄製一次,也可以用很多次。由此延伸,以後線上上,比如你做推銷,做客服,甚至做電視節目,其實都是可以用虛擬人來替代的。我們現在還無法造出一個讓你分不出來的3D虛擬人,但是在視頻裡完全可以。DeepFake不是一個向善的應用,但是把它的技術應用在建設性、有益的方向,我覺得可以帶來特別多的應用。而且有了資料,各行各業就可以評估哪些工作或者流程,可以進一步數位化。數位化以後,重複性的工作就可以被AI取代了。

    此外,除了社交距離縮短,可以發現機器人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比如,我們去餐館時,會有機器人送餐到客人那裡。很多機器人產品遍佈很廣,無論是倉庫、工廠,甚至我住的公寓裡面,每次最後配送都是機器人了。在美國情況也很相近。美國以前也沒有支付寶,也沒有美團,現在都開始有了。所以總結起來,我覺得新冠疫情是巨大的災難,但與此同時,也極大推動了AI的進一步落地,帶來數位化、IT化,帶來AI化,可能這一年相當於過去的三年。

    ▎AI最大的經濟價值並非“黑科技”

    李根:今年依然有令人興奮的技術進展?

    李開復:今年最讓人振奮的技術是DeepMind的AlphaFold,還有OpenAI的GPT-3。其中,我認為可能對行業更有潛在顛覆力量的是GPT-3。不見得說是用它生成小說什麼的,而是用特別大的海量、自然語言資料,訓練一個預訓練模型,這個模型是可以應用到很多新領域,比如說寫詩、做對話,或者是寫小說等等。而且這個新技術一推出,其他公司很快就採用了,比如說搜尋引擎,因為這個技術已經能提高了好幾點的精確度;此外,OCR在提升,客服也在提升,微軟小冰也在繼續提升對話精確度。

    所以我覺得這種預訓練語言模型,它可能帶來的就是一次性訓練一個巨大的模型,然後快速產生AI應用。當然,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 它做一個模型要花1200萬美金,一般的創業公司該怎麼辦?教授學者該怎麼辦?
    • 此外,訓練一個模型就要燒掉好多能量,這對於我們節能的未來又怎麼辦?
    • 還有,巨頭會不會產生壟斷,只有巨頭公司等才能做這麼巨大的模型。

    當然,GPT-3本身還沒有驗證足夠多的商業價值,但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最大的科技創新。不過我想強調的是,AI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價值,或者帶來最大的經濟價值,肯定不是這種黑科技。黑科技會有很多,我們也在繼續投機器人等項目。但是,我覺得今天AI的技術已步入成熟,可以被傳統公司擁抱。比如剛成為AI獨角獸的創新奇智,就可以看到AI給傳統行業,無論是製造、健康、醫療、零售、金融、保險、物流等等,都可以帶來立竿見影的巨大效果。所以今天我在這裡呼籲一下,擁抱AI是大家最大的機會,而且越早擁抱AI,就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越晚擁抱AI,生存的空間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

    李根:怎麼樣才能大家擁抱AI?

    李開復:還是要有資料,說了這麼多打雞血的話,但是務實的來說,是不是今年傳統公司擁抱AI就會帶來價值?大部分是不會的。
    因為AI是要吃資料的,所以就要求公司擁有海量的、結構化的、有標注的,達成商業目標的脫敏精確資料,而且最好是只有你有,別人沒有的,那你的機會就來了。

    什麼樣的公司有呢?比如說銀行、保險公司天然就有,金融領域的資料必須要符合要求。而有些領域就會難一點,比如說做工業製造等等,需要先把你的工業製造替換成機械臂、替換成無人叉車,可能要放很多的感測器,才能瞭解機器出了什麼問題。所以對有些公司是很容易的,但一些公司卻是很難的。如果今天你有資料,趕快想怎麼去應用;如果你沒有資料,快想想怎麼把資料累積出來。
    新基建推動AI新經濟

    李根:剛才都在談這一年,而新基建被認為會奠定下一個十年的發展?

    李開復:我們回顧中國人工智慧奇跡般地崛起之路,可以發現其中的創業者、移動互聯網、資料,還有大陸優秀高校培養的高科技人才,這些是最重要的。但其實,還有非常英明的政策。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在很多國家都有討論,例如美國,奧巴馬政府當時大力支持了一個新能源的公司結果沒有做成,受到了很多的垢病。
    而中國就有很鮮明的對比,大陸的科技政策整體來說應該是讓民間、業界做他們擅長的事情,用市場經濟來競爭,而政府幫助他們做民間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說我們AI的崛起,很大的程度是因為各地有政府引導基金支持,這樣可以選擇性的去做LP,幫助早期的AI產業能夠創立起來。

    另外,“新基建”政策的落實也是非常大的利好。新基建除了5G和大資料中心,還有IoT、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多方面的落實,利好的政策會進一步的拉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地往數位化、智慧化方向轉型升級。所以,當政府把上述的事情做成並且形成一個平臺,讓創業公司以及大公司能用到,我覺得這就是非常明智的。

    當然,新基建裡AI涵蓋的範圍有多大,一些新技術是否有機會納入?可能值得進一步探討。比如類似GPT-3等需要大量資源去做訓練,才能進一步推動起來的潛力新技術等。我們發現AI的訓練越來越貴了,已經不是一個教授團隊和創業公司可以承受的。對於這樣存在類似潛在爆發性成長的技術,是否能有機會能從更高的維度推動,值得期待。

    李根:您最近也旗幟鮮明提出了“AI新經濟”,所以是時候用這個新概念來定義這個時代了嗎?

    李開復:對,雖然很正面的描述,但是時候了,我最近在《紐約時報》寫了一篇專欄文章,裡面談到的就是說剛才講的疫情促進了資料化、IT化、AI化。疫情推動了各行業的數據化,其實一個隱憂就是“工作被資料化”了,可以被外包或者AI取代。當我們有這麼多機器人的時候,它也會取代很多藍領的工作,白領其實也是一樣的,很多後臺、BPO的工作,在做檔處理的,或者是做客服的,這些工作都會被挑戰。有些人會說我們要把技術發展的慢一點,但這些絕對不符合實際,因為沒有技術是會慢下來的。

    AI新經濟一方面我們要擁抱這些技術進步,讓它儘快觸達每一個角落。但同時,它所帶來失業的問題,我們需要有一些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所以我的文章主要談的就是,怎麼樣能夠快速地讓社會認知,繁複的、無技巧的重複性的工作將會消失,然後如何重新訓練這一批人,幫助他們快找到新的方向,去做更有價值也更擅長的事情。與此同時,大家就能花寶貴的時間在我們更有價值、更熱愛的事情,比如藝術、公益等創意和決策類的工作,或者是多和親友相處,結交認識新朋友等等。

    這將發揮人類的光芒,我把他稱為一個新的文藝復興,讓人可以再一次找到意義——人為什麼而存在?

    ▎全球化依然是必然之路,中國大陸軟體將占世界半壁江山

    李根:上一次文藝復興伴隨著第一次全球化開端,但這幾年全球化進程似乎受阻?中國創業者想做80億人的生意,但事實證明很難。

    李開復:全球化是必然之路,很多“美國至上”的人說中國是沒有創新的,只有中國人用中國的軟體,但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中國大陸過去10年發生了巨大了改變,這句話在今天是完全錯誤。因為中國的創新從TikTok到華為,到小米,到美團,還有很多創新的公司,包括我們AI四小龍,這些都是美國沒有的。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的自豪,今天中國的創新至少在IT、AI的領域是有機會彎道超車的。有一些地方美國更強,技術更深,但是我們的商業化做得更快。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自然也必然會走向全球。

    我們怎麼樣走向全球呢?這裡我還要比較務實的說一下,其實很多國家的使用習慣和語言文化是有巨大差別的。如果今天要把中國所有好的產品都推到歐美,這其實不現實,因為歐美的使用習慣已經固化了。他們用的那一套無論是To C還是To B都很難去改變,但是我覺得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例如從東南亞到“一帶一路”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了中東、非洲、南美等,這些國家的用戶其實更像我們的年輕用戶。而且,他們使用美國產品的習慣還沒有固化,與此同時,美國公司不太重視這些市場,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我們認為未來都會起來的。

    所以你剛剛說的“走向80億”,我覺得不現實,但是走向60億是可以的,應該是世界GDP的1/4,人口的3/4。我們的創業者是願意走出去的,所以我覺得出海會變得非常重要。我們的軟體出口、技術出口,人工智慧出口,這些一定會發生。在我寫的《AI·新世界》出版的時候我就說過,在10年之內,中國將占世界軟體的半壁江山。當時很多人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樂觀的預測,但是現在看來我們正在往這個方向去做,而且當時還沒有看到TikTok這樣的產品。但是我們要謹慎,不是說歐美這些國家還是相當牛,而是TikTok在歐美的成功,不是那麼容易複製的。
    “+AI”會在各個行業開花結果

    李根:剛才開復老師談到現在技術創業越來越難,您還會投技術公司嗎?

    李開復:當然投技術公司,我剛剛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投資的策略,我講了那麼多對機器人看好,我講了對大語言模型特別看好,還會投的。只是說我們不能夠期待像過去出來那麼多,創新工場在過去的4年,我們的AI領域一共出了7家AI獨角獸;未來4年的小目標,先定個3家AI獨角獸公司吧。

    李根:但AI深入傳統行業已是趨勢?最近創新工場還投了“農業”領域的公司,這是以前很難看到的。

    李開復:你指的是極飛科技吧?但極飛不能按農業來定義,極飛科技的產品是很高科技的無人機和自動駕駛,場景是把農業工業化。
    工業製造和農業生產大有不同,比如你想做智慧製造,用AI來做機器人,或者做一個iPhone,做衣服,做鞋子,場景不同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農業播種或者施肥等場景較容易標準化。比如棉花田、稻田等,較容易批量化大規模作業。

    不但大陸是這樣,國外也是如此。目前,農業市場AI滲透率只有大約5%,我們對極飛本身不但非常認可,而且也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國際化的產品。因為農業場景比如播種子等,在全球幾乎通用,沒有太多語言的障礙。

    李根:可以解決80億人的吃飯問題。
    李開復:是。(笑)

    李根:剛才談論的都是傳統領域“+AI”的話題,不妨讓我們更發散一些,請您談談以下幾個領域可以如何“+AI”?比如今年最受關注的“線上教育”。

    李開復:線上教育中國做的是非常好,互動化很強,而且是孩子真的很喜歡。但是一些課程,尤其是小朋友的,用一些卡通人物AI或許更有效果。我們可以想像,未來會是一些可愛的卡通人物作為孩子的老師,甚至可能有一些同學是虛擬同學。有氛圍,也更高效。
    這種情況下,不但你的成本更低,而且小朋友考試分數更高,也提高了學習興趣。所以“+AI”後的人機互動模式,不僅可以降本提效,還能提升孩子趣味性。

    李根:這個領域聽起來對開復老師挑戰不是很大,我們出一個難的,我們說一個雞尾酒如何“+AI”?

    李開復:其實雞尾酒肯定是機器調得比人好,因為雞尾酒有不同的成分,機器可以算得更准。但是,我們要考慮的是,如果去酒吧喝酒,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有一個非常善解人意的酒保來跟你聊天。所以我覺得以後酒保跟你聊一聊就可以了,酒還是要機器來做,歸根結底,機器調酒師替代不了人之間的交流和陪伴。

    ▎找對象也能“+AI”,媒婆AI知道誰最適合你

    李根:不知道在酒吧,能不能順便把找對象的問題,用“+AI”的方式解決了?
    李開復:這可能會在下一代成真——不過不是我的下一代,我的下一代已經有對象了。你們的下一代找對象,可能會跟今天傳統的方式完全不同。就像今天美團比你更知道你想吃什麼,攜程比你更知道你想去哪裡,今日頭條更知道你想看什麼,未來你的媒婆AI一定知道誰最適合你。

    每一個人這一輩子找對象,可能就是周圍認識的人裡面找,無論怎麼算都是幾萬人,最多幾十萬人。但是,以後AI可能會更瞭解你,瞭解你是什麼人,瞭解你會喜歡什麼物件,它幫你推薦的人,一定比你自己找的人,或者朋友幫你推薦的人更靠譜,更合適。也就是說,你選擇的範圍可能不是從幾萬人裡面選一個,可能是在80億人中幫你選。

    當然,最後的選擇權在你手裡,今天你靠朋友幫你推薦5個對象你選一個;未來AI幫你推薦的5個對象,會來自於80億人,會更貼近於你的需求。所以你們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幸福!

    ▎AI從業者也得有“希波克拉底誓言”

    李根:謝謝開復老師,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最後再請您站在明天給一些建議吧?比如站在20年後(2041年)思考,我們該有怎樣的責任和使命?

    李開復:對於AI的工作者,我們今天都低估了AI道德帶來的一些影響。我們可能看到網上說隱私問題、公平問題,或者大公司掌握太多資料左右我們思考問題。但隨著大公司對AI資料的掌控,其實這些問題越滾動越嚴重,我們去怎麼處理?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做AI的從業者,就像醫療的從業者有一個叫做希波克拉底誓言,作為一生我要把人的生命作為最神聖的事情,我一定要捍衛。

    做AI工作者其實不是一個工程師,你要考慮到所做的每一個演算法,你的每一個貢獻都有可能造成因某一個人種或者性別帶來的不公平待遇;可能會帶來某一些人不能夠被公司雇傭;可能會造成某些人終身可能沒法往上爬;可能會造成一些醫療錯判傷害人、會造成無人駕駛撞到人。

    所以每個工程師應該有一個神聖的誓言,應該認真的去用各種工具,來確保自己做出來的軟體帶給人類的是進步,而不是帶來各種的這種不好的後果。我覺得要特別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責任,With 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我非常認可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

    其實AI的工程師、AI的從業者,你們的權力是巨大的,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責任。同時,確保以後的用戶得到的是幫助和福利,而不是被傷害。

    ▎One More Thing

    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小小小環節,來一次今年的快問快答。

    李根:今年最成功的個人股票投資?
    李開復:Zoom。

    李根:今年最想推薦的一本書或者電影?
    李開復:《皇后的棋局》(The Queen’s Gambit)。

    李根:今年最有啟發的一次交流?
    李開復:跟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作者的一對一交流。

    李根:到底米其林靠譜還是黑珍珠靠譜?
    李開復:中國黑珍珠靠譜,國外還是要靠米其林。

    李根:為什麼從一開始就不看好馬斯克的2020年百萬RoboTaxi?
    李開復:馬斯克有一句名言,我認為最貼近他的個性。他說他一切預測都會成真,只是時間上別聽他的。所以我相信他會成功,只是可能會需要5年或者10年。

  • deepmind股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02 09:35:14
    有 650 人按讚


    0802華爾街日報

    * 【川普威脅對中國採取新關稅措施,震動全球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採取行動,將把加徵關稅的範圍,擴大到幾乎所有的中國進口商品,令美中貿易衝突升級。這場衝突即將衝擊美國消費者的錢包,並攪動金融市場。新關稅措施將自9月1日起生效,覆蓋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包括智能手機、服裝、玩具以及其他消費品。之前,美國已經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徵了關稅。川普在白宮表示:“如果他們不再想和我們做生意,我也沒問題。”
    https://cn.wsj.com/…/%E7%89%B9%E6%9C%97%E6%99%AE%E5%A8%81%E…

    * 【中美工作組將在下一輪貿易會談前保持密切溝通】
    中國商務部表示,在9月之前這段時間,中美經貿團隊會保持密切溝通,為9月份雙方牽頭人見面做好準備。
    https://cn.wsj.com/…/%E4%B8%AD%E7%BE%8E%E5%B7%A5%E4%BD%9C%E…

    * 【中國拖延戰術致美中貿易談判進展緩慢】
    美國和中國本周的貿易談判進展緩慢,原因之一是北京方面採取了一種新策略,越發認為通過等待可能會獲得一項更有利的協議。
    https://cn.wsj.com/…/%E7%BE%8E%E4%B8%AD%E8%B2%BF%E6%98%93%E…

    * 【隔夜市場回顧:川普對華新關稅威脅震動市場】
    川普表示,美國將從9月1日起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避險需求隨之升溫,美國股市、債券收益率和油價紛紛下跌,油價跌幅接近8%;金價在微幅收跌後於盤後升破1,450美元。
    https://cn.wsj.com/…/%E9%9A%94%E5%A4%9C%E5%B8%82%E5%A0%B4%E…

    * 【美中雙邊投資額繼續下降】
    一份新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美雙邊投資額繼續下降,受兩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衝擊。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中美雙邊外商直接投資和風險投資交易的價值環比下降18%,至130億美元。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9%。
    https://cn.wsj.com/…/%E7%BE%8E%E4%B8%AD%E9%9B%99%E9%82%8A%E…

    * 【川普新關稅威脅導致銀行類股大跌】
    銀行類股周四大跌,因川普最新的關稅威脅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暴跌,並引發對經濟增長前景的新一輪質疑。
    https://cn.wsj.com/…/%E7%89%B9%E6%9C%97%E6%99%AE%E6%96%B0%E…

    * 【中國財經媒體報道匯總:中國貨幣政策仍會“以我為主” 】
    多省份今年新增地方債額度已用完;7月A股回購金額創新高;6成城市住宅庫存上升,政策從嚴或倒逼房企降價。
    https://cn.wsj.com/…/%E4%B8%AD%E5%9C%8B%E8%B2%A1%E7%B6%93%E…

    * 【抗議活動開始侵蝕香港經濟】
    抗議活動正在削弱香港的經濟增長,並打擊商業信心和金融市場。不斷惡化的暴力和示威活動意味着,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出現了自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最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危機。
    https://cn.wsj.com/…/%E6%8A%97%E8%AD%B0%E6%B4%BB%E5%8B%95%E…

    * 【白宮告知美國官員在香港問題上對中國要寬容】
    川普政府向官員發出指示,要求他們對香港反政府抗議活動的回應要保持克制,因為擔心任何支持示威者的公開聲明,都會破壞美國旨在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努力。
    https://cn.wsj.com/…/%E7%99%BD%E5%AE%AE%E5%91%8A%E7%9F%A5%E…

    * 【美聯準會4月曾訪查亞馬遜一處雲設施】
    知情人士透露,聯邦銀行監管機構4月訪查了亞馬遜公司位於維吉尼亞州的一處設施。
    https://cn.wsj.com/…/%E7%BE%8E%E8%81%AF%E5%84%B24%E6%9C%88%…

    * 【貝佐斯賣出價值18億美元亞馬遜股票】
    據周三晚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監管文件披露,這位亞馬遜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賣出968,148股該公司股份,價值18.4億美元。
    https://cn.wsj.com/…/%E8%B2%9D%E4%BD%90%E6%96%AF%E8%B3%A3%E…

    * 【英國央行對無協議脫歐避而不談】
    英國央行表示,預計持續的貿易摩擦勢將在今明兩年拖累全球經濟增長,但對於如何應對英國以突然和混亂的方式脫離歐盟情形,該行並沒有給出多少新的指引。
    https://cn.wsj.com/…/%E8%8B%B1%E5%9C%8B%E5%A4%AE%E8%A1%8C%E…

    * 【英國石油和滴滴出行將在中國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網絡】
    石油業巨頭英國石油周四表示,已經同意與中國滴滴出行組建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在中國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
    https://cn.wsj.com/…/%E8%8B%B1%E5%9C%8B%E7%9F%B3%E6%B2%B9%E…

    * 【埃森哲深入量子計算領域,欲推出量子諮詢服務】
    埃森哲正努力加強其量子計算諮詢業務,因更多公司對這種方興未艾的技術表現出興趣。
    https://cn.wsj.com/…/%E5%9F%83%E6%A3%AE%E5%93%B2%E6%B7%B1%E…

    * 【通用電氣第二財季虧損,但上調全年財務預期】
    通用電氣公司公布第二財季虧損,銷售持平,但稱在重組長期陷入困境的電力部門方面正取得進展,並上調了全年財務預期。
    https://cn.wsj.com/…/%E9%80%9A%E7%94%A8%E9%9B%BB%E6%B0%A3%E…

    * 【google開發出可識別急性腎損傷高危人群的算法】
    該算法由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DeepMind Health實驗室開發,標誌著機器學習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新應用。
    https://cn.wsj.com/…/google%E9%96%8B%E7%99%BC%E5%87%BA%E5%8…

    * 【培生曾遭駭客攻擊,大量美國學生詳細資訊被泄露】
    英國教育軟體製造商培生公司警告各學區稱,一樁範圍廣泛的數據泄露事件暴露了大量學生的詳細資訊,這些學生主要是美國學生。
    https://cn.wsj.com/…/%E5%9F%B9%E7%94%9F%E6%9B%BE%E9%81%AD%E…

    * 【智能手機銷量下滑和法律困境拖累高通業績】
    高通公司警告稱,來自中國的多重挑戰正在損害其前景,包括禁止向電信公司華為出口,以及智能手機銷量大幅下滑。
    https://cn.wsj.com/…/%E6%99%BA%E8%83%BD%E6%89%8B%E6%A9%9F%E…

  • deepmind股票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16 20:15:00

    上集 #我要做訪問 Dave 和 Greg 跟大家分享了 AI Robot 投資的基本概念,今集 Dave 再深入一點講解了 AI 如在投資上跑贏指數,今年引入 AI 的公司更大量增加。AI 並不是離我們很遠,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不再是大戶、大公司的專利,小投資者一樣可以透過 AI 獲利。

    #AI #人工智能 #投資 #大數據 #AITrading #DeepLearning #Big Data #人工智慧 #AI 101 #Deepmind

    ======================
    1) AI投資分享會:Robot Advisory (普通話):
    https://edu.money-tab.com/activity-reg-c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S1o2dIzugNMXWtw?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