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to職位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to職位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to職位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to職位薪水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職場上說再見 我從 5 月中開始在公司做 Hackamonth, Hackamonth 意思是暫時離開原組, 去做一個新組的工作, 如果覺得不錯, 就會通知兩邊經理正式啟動換組手續。 這兩天我剛決定正式換組, 也通知了經理開始轉組手續。 我在美國職場幾年, 有過幾次在職場上要離開說再見的經驗...

cto職位薪水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10:13:54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_knowledge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美股代號:TSLA)原本在2019年初低開低走,股價甚至一度跌至每股177美元,但後半年竟突然「由逆轉勝」,股價一度高見547美元,市值逼近1,000億美元,這樣的大逆轉是如何而來?是什麼關鍵救了特斯拉...

cto職位薪水 在 BusinessFocus | 冷知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19:17:35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_knowledge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美股代號:TSLA)原本在2019年初低開低走,股價甚至一度跌至每股177美元,但後半年竟突然「由逆轉勝」,股價一度高見547美元,市值逼近1,000億美元,這樣的大逆轉是如何而來?是什麼關鍵救了特斯拉...

  • cto職位薪水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1 08:36:39
    有 967 人按讚

    職場上說再見

    我從 5 月中開始在公司做 Hackamonth, Hackamonth 意思是暫時離開原組, 去做一個新組的工作, 如果覺得不錯, 就會通知兩邊經理正式啟動換組手續。 這兩天我剛決定正式換組, 也通知了經理開始轉組手續。


    我在美國職場幾年, 有過幾次在職場上要離開說再見的經驗。 第一次是農業圖書館在歷經波折好幾個月之後, 終於有研究經費可以雇用我了, 但因為我當時轉軟體工程師在做實習, 也得到轉正職的機會。 兩個正職機會比較起來,農業圖書館的薪水比新創公司高 35 %, 讓我在選擇上著實苦惱了一陣子 (詳情請看: 人生最重要的事,幕後最大功臣及支持者)。 在我下定決心做軟體工程師後, 和當時的劉耀經館長最後一次見面、說明我的情況, 我其實是很不好意思的, 因為為了讓我實習及正式雇用我, 館長花了許多心思, 尋找計畫合作大學之一的馬里蘭大學一個研究機會給我、也介紹我不同的人員及計畫, 希冀我在正式上工後能快速進入狀況。 但因為許多不可抗力因素, 最後沒能實現, 我心中有 12 萬分歉意。 館長不僅體諒我, 也很抱歉研究經費因為聯邦政府關門後被凍結許多部分, 讓我沒能早點得到工作(詳情請看: 感謝在美國遇到的貴人- 劉耀經館長、 Terry、Kirk)。


    後來在東岸的新創要離開來加州上 coding bootcamp 時, 我在和 CTO Kirk 提離職的決定也是萬分艱難。 當初他在我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給我機會實習並隨後給予正職職位, 我待了 1 年 10 個月左右就要離開了。 但他也是很支持我的決定, 覺得我想要去有系統的學習對我的未來總是好的! 整個公司的同事也對我十分鼓勵, 說年輕就是要多闖闖 (我當時是公司最年輕的人, 其他人最少都大我 10 歲以上),如果真的闖失敗了,還是有機會可以回來,讓我超級感動!


    在加州 SolarCity 工作 1 年 4 個月後, 我得到 Facebook 的機會, 和我當時的老闆提離職也是難以啟齒,一方面來說, 他是個十分和善、技術能力又很好的白人主管。 有任何對外問題他都會幫忙承擔, 讓在他底下工作的人可以專注在工作。 同時因為我和他住的很近, 開車只要 5 分鐘, 所以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會一起從 Mountain View 到 San Mateo car pool 上下班。 每天在車上的時候和他聊天, 讓我練習英文、了解美國文化、及更了解彼此。 在和他提離職的時候剛好他回密西根州的老家過聖誕節, 遠端和他 1:1 說我的離職計劃感覺也是感覺讓他失望了,我講我預計 2 週後離職,他很錯愕的和我討論原因, 想要找出是否有他可以做到讓我改變主意的方式。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最讓我不捨, 離開一個我確定很好的主管, 邁向未知是最讓人痛苦的。 後來他也請他的 manager (我的 director) 及 PM 幫忙遊說。每個人都在其論點有說服力, 但看到我心意已決後也都祝福我的決定, (當然最後幾天的 carpool 感覺還是五味雜陳), 最後一天也有一個全大組的歡送會送我。


    最近的換組是我在這個組 3 年後做出的決定, 其實工作上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一切也都順利、工作有挑戰、組員及經理也都不錯,就算繼續做下去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新的機會讓我可以學習不同的 domain knowledge、做不同的嘗試、加上新的組員及經理看起來也都不錯, 所以雖然目前都是遠端工作不利於認識新組員及 ramp up,還是決定現在挑戰換組、把自己再次丟向未知的環境磨鍊。


    我看到大部分人公司內換組的經驗都不錯, 但還是有耳聞少部分的案例換組過程不太順利,可能因為工作交接或是和經理關係處理不好讓過程有摩擦。在我和經理及組員提出做 hackamonth 計畫後, 大家都很支持, 也有組員幫我承接幫忙我原本的工作專案。 在這兩天正式宣布要離開後, 大家也是支持與鼓勵, 讓我倍感溫馨。


    我的運氣不錯, 一直以來遇到的主管及同事都很支持, 讓我在換組或換公司的過程雖有不捨,但都只有正面的情緒及舉動。 世界很小 (同時矽谷的科技圈也很小), 很多時候在未來某個時間, 我們又會再次合作。 儘管每次在職場上道別及說再見都是那麼的難以開口, 但每次專業的道別,每次練習也都讓我看到大家專業的一面,也期待未來再次碰面合作!


    你們公司換組的流程是怎麼樣呢? 或是你有什麼離職及換組的經驗嗎? 歡迎留言分享。


    部落格原文: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20/06/saygoodbyeatwork.html

  • cto職位薪水 在 BusinessFocu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21 18:00:56
    有 56 人按讚


    【#BF商業視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美股代號:TSLA)原本在2019年初低開低走,股價甚至一度跌至每股177美元,但後半年竟突然「由逆轉勝」,股價一度高見547美元,市值逼近1,000億美元,這樣的大逆轉是如何而來?是什麼關鍵救了特斯拉?
    ·
    其實馬斯克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股價漲跌,但是他還是多次做出讓人捏把冷汗的「不當行為」影響著股價不斷「跌」,像是2018年8月時在Twitter上「亂說話」稱公司正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私有化,後來被美國證監會處以4,000萬美元罰款,更被迫辭去董事長職位;同年9月在一次直播中抽大麻,使得特斯拉股價又雪上加霜,加上特斯拉的根源問題一直未解:產能何時能提升?如何能停止虧損?因此直至2019年初,公司股價仍是「萎靡不振」。
    ·
    特斯拉在2019年的前兩季度都是虧損狀態,一月底先是宣布裁員約7%,後又面臨曾是最大股東之一的投資公司T. Rowe Price出售了其在特斯拉80%的股份;五月的時候,馬斯克對內發出了全員郵件,告訴員工如若不採取強硬措施,那麼公司將會在10個月內燒光資金。
    ·
    於是,馬斯克開始推出一項強硬計劃來削減成本,以望重新獲利。該計劃旨在所有團隊檢查每筆付款,包括零件、薪水、差旅費和資金等等,之後甚至傳出特斯拉的「全民省節計劃」,有些同事為了幫公司省錢,還會從家中帶廁紙到公司使用,不過此傳說後被馬斯克反駁指「這是胡說」,於是特斯拉有無錢供應衛生紙之事仍是一個謎團。同時,在這場自曝的資金危機中,特斯拉股價跌破到200美元以下。
    ·
    第二季度業績再度不如預期,同時遇上CTO JB Straubel離職,特斯拉股價再跌。特斯拉在7月25日的開盤跌超過12%,並不斷下挫,市值蒸發超過68億美元,彼時的特斯拉在六個月內共下跌了40%以上,市值蒸發了將近300億美元。不過在不斷跌的情勢之下,特斯拉還是有投資者力挺的,而他們也拿出了力挺論據稱,馬斯克曾放話在2019年下半年會實現獲利。
    ·
    果真,在大家都不看好的第三季度業績,特斯拉竟然獲利了。原本預期每股虧損0.24美元,竟每股獲利1.86美元,獲利金額達到約3,420萬美元。而特斯拉的CFO Zachary Kirkhorn強調這都是大幅降低成本的結果,包括降低每輛汽車生產所需的勞動小時數、倉儲和交付方面的費用節省等等。
    ·
    不過馬斯克的行為總是很難預料,在11月推出的新車CyberTruck發布會上,他執意要在眾目睽睽的直播上用鐵球砸防彈車窗,結果砸下去,車窗竟不給力地碎了,馬斯克硬要再試一次,結果還是照樣碎裂,這場發布會最後讓特斯拉股價跌落6%,市值蒸發近40億美元,才剛好轉的情況又再度急轉直下嗎?
    ·
    答案是:否。雖然新車外型評價兩極,不過第一天的銷售量卻達到了25萬輛的好成績,隨後的股價又水漲船高,到了今年2020年,於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一週年之際,特斯拉股價漲過了每股500美元。
    —————————————————————
    想裝備職場實力、免費深入學習雲端技術?唔好錯過AWSome Day:https://go.aws/30vyhfx
    —————————————————————
    Follow our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https://www.instagram.com/businessfocus.io/
    如欲了解更多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請於本專頁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按鈕然後選擇『See First』
    —————————————————————
    若有任何商業、財經及科技資訊的新聞稿,歡迎Inbox或電郵至info@businessfocus.io!
    廣告合作請電郵至sales@businessfocus.io
    —————————————————————
    如果你對初創、商業及科技界有所見解,
    敬請投稿至info@businessfocus.io
    歡迎"Join" BF討論區暢談財經、商業及創科話題: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4368612697900/
    訂閱BusinessFocus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ZszEpbE87Mfh-q7D472BA

  • cto職位薪水 在 我在大陸的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1-14 19:35:06
    有 56 人按讚


    親愛的大家晚安啊~今天北京又大霧霾,但說真的這又不是第一次看,早就麻木了。
    這幾天精神不太好,昨天去吃了我的安慰食物”過橋米線”,吃得我好開心啊...

    其實說真的這米線配料就一點兒,雞湯也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你看排上來一片不是挺開心嗎?拿著個碗把米線沾著辣椒醬吃下去,再喝點熱騰騰的雞湯收尾,是不是很有幸福感啊?好一點兒的米線現在也是越來越貴,你看到的這一盤要價49rmb約新臺幣200元;性價比不高,但是作為安慰食物還是可以偶爾來一次的啦!

    還有就是傍晚我收到了老同事發來的一則訊息,他們的遊戲要上線了,想找個臺灣人做當地語系化跟臺灣運營。座標上海,月薪稅前8k~12k,職位描述如下。我把這個發出來呢,一是要說有興趣的人可以私信我,二是要說我對這職位的一點想法。

    ❆回憶
    這份工作的工作內容呢,完全是我當時來上海做的工作;而我當時是月薪7000沒有五險一金與其他補貼,時值大陸移動互聯網爆發前,遊戲業是當紅炸子雞,五分鐘更是前景看好。

    而七年後的今天,雖然給的月薪是稅後8k~12k,但遊戲業早已熱到發涼,網路世界早已被各路熱點轟炸過一輪又一輪。我在這個過程中,換了三個產業三個崗位,經歷了這樣那樣的事情,再看到這份自己剛上路時做過得工作,就有一股海量回憶襲來的感覺。

    當時的自己、身邊的人們,自己後來經歷的一切、還有身邊的人們的變化,七年真的是很漫長的歲月。而世間幸事就是:

    你回頭張望,
    你看到當時的自己、你覺得他很可愛、感謝他做的決定;
    當時的自己也看到了你,他對你投以好奇與憧憬的目光。

    你環顧身旁,身邊的人們大多都好好地走在路上。

    ❆對這份工作的評價
    我覺得喔,你有能力與想法,同時誠心想做好這份工作的人可以聯繫我。
    奔著薪水跟絕對的機會的話,我要勸退你。

    1.薪水
    假設最後這份薪水稅前談到了9k,若是正常繳稅與五險一金,那麽到手大約6k;而上海一般來說一個合租次臥3k,生活費假設1k。那麽最後的可支配收入呢,是2000人民幣約8500新臺幣。

    我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可以在臺灣賺到這份錢,如果你是奔著賺錢真的不用考慮。

    2.絕對的機會
    這間公司呢,是當時五分鐘的CTO創立的公司,我的老同事也是從五分鐘就一直跟著他的人。五分鐘結束之後他們開了一間小公司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公司從2014到現在也4年了,說久是久了。

    他們具體做什麽業務我不知道,他們的情況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這公司的確不大。如果進騰訊工作,你妥妥地可以拿一個名頭出去說話,但小公司的話真的就是做事,什麽絕對強勢的機會是不存在的。

    由於我不知道這間公司的運營狀況,我根據現有情報判斷的話,我覺得這也就是一張通往未知的門票。適用於那些可能具備所需能力,想要有一個”不論是什麽但是讓我有在大陸的第一份工作”的人。

    --話說完了休息一下--

    寫到這裡可能能看出我的傾向?但其實我沒有什麽傾向。
    我只是想起當年從出版跑到遊戲業的我,面試的時候一問三不知,拿到了一個除了7000元什麽都沒有的offer;到大陸之後什麽都不會、唯一會的就是天天加班硬上,就這樣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可以說我當時幸運、沒有那麽多競爭者;
    可以說我正逢時機、碰上大陸互聯網瘋狂發展;
    可以說我貴人運強、想要什麽都能碰上能拉我一把的人;
    可以說我適應能力強反應快,但缺乏真正的熱情與紮實的基本功。
    還可以說我的個例非常極端,完全不可複製,不要講出來誤導人。

    然後呢?

    這個世界上哪個人的路沒有自己的獨特性,幸運與不幸都有各自的原因;別人怎樣是他怎樣,最後怎樣想還是要看自己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