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ourtesy用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ourtesy用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ourtesy用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ourtesy用法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無知的好處ー你熟悉一個畫家,終於有一天站在他的畫面前,那是一種大快樂。你完全不知道一個畫家,也不知道這幅畫,忽然給你撞見了,我覺得更是一種大快樂。」ー 陳丹青 上面那段話恰恰好形容北師美術館「追尋不朽的青春」給我的感動。 趕在最後一天去的北師美術館,那個大受好評,關於台灣人自己的藝術展。一開始...

courtesy用法 在 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2 20:31:13

「無知的好處ー你熟悉一個畫家,終於有一天站在他的畫面前,那是一種大快樂。你完全不知道一個畫家,也不知道這幅畫,忽然給你撞見了,我覺得更是一種大快樂。」ー 陳丹青 上面那段話恰恰好形容北師美術館「追尋不朽的青春」給我的感動。 趕在最後一天去的北師美術館,那個大受好評,關於台灣人自己的藝術展。一開始...

  • courtesy用法 在 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2 06:58:51
    有 437 人按讚

    「無知的好處ー你熟悉一個畫家,終於有一天站在他的畫面前,那是一種大快樂。你完全不知道一個畫家,也不知道這幅畫,忽然給你撞見了,我覺得更是一種大快樂。」ー 陳丹青

    上面那段話恰恰好形容北師美術館「追尋不朽的青春」給我的感動。

    趕在最後一天去的北師美術館,那個大受好評,關於台灣人自己的藝術展。一開始其實也不清楚是怎樣的展覽,除了推薦人說「很好看」之外,我沒有做任何多餘的Research。

    「不朽的青春」裡從1820年代開始出現的日本藝術家開始說故事,帶到了20年代那些在我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生活的日治時代的年輕靈魂,他們在世的時間或長或短,各有不同經歷,或留歐,留日,或經歷學潮,經受病魔纏身。

    展出的修復作品以1920年代我心目中的黃金美好年代台灣藝術家為主,然我的記性不太好,出國前學校教的台灣歷史課程幾乎沒剩下什麼印象。按編年條理介紹的歷史故事我寫不出來,便錄下幾段字句。

    「我們現在如果想要去理解,1920年代30年代,甚至於40年代的美術史也相當困難。不只是語言的問題,而是我們對那個時代的精神、時代的脈絡其實也不太清楚。為什麼有這麼多年輕的學生也好,二三十歲的人這樣投入創作,並認為美術創作,可以改變台灣的社會。有這樣的抱負,即使犧牲他的性命都覺得沒有關係。」

    「芸術家は苦しい、しかしそれはただ肉体上、物質上の苦しみであって、霊的精神的には無限の楽しみがある。」(藝術家是艱苦的,然而這不過是肉體上物質上的苦,在靈魂與精神上卻有無限的快樂)

    大多數人應該都不喜歡在人擠人的環境下看展,這卻是一場值得很多人去的展覽,越多人越好。萬頭鑽動的展場每幅畫都不好久看,影片區也人滿為患,多的是坐在地板上近一小時看完影片的觀眾。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是靜靜的看展,或是拿起相機手機拍照,或是和同行者討論著「這個藝術家是我國中同學的爺爺」「那個畫家生前老家在哪裡」還有用法文用童氣的話語告訴孩子畫裡的”這是冰塊,那是豆腐”的年輕法國爸爸...我們都是站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成為了共同將「美的意義」傳下去的關係者。

    展覽最終日很多人,容我向北師美術館官方借用圖片,傳遞一份美的力量給大家。

    Photo courtesy : 北師美術館 / 黃宏錡 MoNTUE北師美術館

    *看展當天「不朽的青春ー台灣美術再發現」展覽畫冊已經全面完售,被感動的觀眾們正在填表請北師美術館加印再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這個連結進入填寫表格:https://urlshortner.org/N0fWi

  • courtesy用法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14 10:10:36
    有 272 人按讚


    昨天間接「目擊」了(我不在群內)在某三萬多人的譯者群組內,圍繞著我的一個討論串、紛爭,其中當然包含了很多的誤解。我其實一點也不在意了,也很謝謝大家如此重視我,但還是想藉由這樣的機會,說些自己的想法。

    在充滿著真真假假資訊的後真相時代 (post-truth era),「21世紀的21堂課」作者 Yuval Noah 說,每個人都需要更強的心理韌性 (mental resilience) 。他並提到,若有可能,每個人應該培養一些閱讀科學期刊文章的能力(例:若有這樣的能力,討論串裡就不會一直出現 "母語人士" "非母語人士" 這樣的二元分法了、中英夾雜的 code-switching 多功能性也會更明瞭、也不會有某個中文或英文用法到底合不合用的自由心證地帶)。

    在高度競爭、互聯網和社群崛起的社會,我的偶像之一的「恆毅力」一書作者 Angela Duckworth 說,我們需要 intellectual humility (智識上的謙遜),「不管再不舒服,嘗試去了解和自己看法不同的人的觀點。」

    某教授發文公審我的當時,我正在備以哈佛的幸福課為本的窄式學習新課 “The Happiness Project”,一面看著夥伴在剪輯恆毅力計畫的小電影。這部影片開頭我們提到,21世紀有沒有一堂課,能夠將「個人成長」與「語言學習」,結合在一起。能做這樣的系列課程,我覺得很幸福,所以那件紛爭沒有太大地影響我的情緒。

    世界很亂,人心更是。從前的我可能會發文解釋分析,我如何被誤會,但我決定謝謝那些不認識我、以及沒有理論證據下,批評我的人,也更要謝謝那些挺身而出幫我講話的人,因為我知道在社群網絡上,挺一個人就是替自己貼了一個標籤,謝謝你們的正義感。

    我和創勝文教團隊希望能做的,就是繼續努力,繼續用科學方法 "inform learning and teaching",並帶更多正能量給台灣社會,畢竟這是台灣現在最需要的了。

    文章講到最後,想要分享給大家我的偶像 Angela Duckworth 最近拍攝的一支影片,其中講到了我很喜歡的一點。其實教育的目標不難設定,就是我們如何變成一個對自己好、對他人好、對社會好的 good person。也就是Martin Luther King 所說的 "Intelligence plus character–that is the goal of true education."

    (很謝謝大家的關心餒)

    Video courtesy of Dr. Angela Duckworth & 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