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collision字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ollision字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ollision字根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78的網紅小人物上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200集小人物上籃 – 何凱成從台灣到哈佛到球學 https://www.podbean.com/ew/pb-qr7xe-b9097c 小人物上籃歷史上最無法阻擋的小人物來賓, 球學 - Choxue 的創辦人 何凱成 - Cheng Ho 來了! 從第一秒鐘連線開始,小人物就能夠感受...
collision字根 在 小人物上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200集小人物上籃 – 何凱成從台灣到哈佛到球學
https://www.podbean.com/ew/pb-qr7xe-b9097c
小人物上籃歷史上最無法阻擋的小人物來賓, 球學 - Choxue 的創辦人 何凱成 - Cheng Ho 來了!
從第一秒鐘連線開始,小人物就能夠感受到Cheng那無比強大的能量。事實上,再往早一點轉,從小人物Hans 在七月初拿起球學這本書開始,就被文字中所透露出來的強烈衝勁和意志所佩服。
把書看完,會被書裡的故事感動,啟發。一位13歲被從台灣拔起放到美國東南岸Georgia州裡不到20萬人口的 Augusta, 沒有英文底,更沒有美式足球底,能夠透過無限的努力和推銷自己,進入所有亞洲父母夢想殿堂哈佛大學打一級的美國大學美式足球。
而這還根本只是Cheng驚奇旅程的背景而已。
因為當他畢業後,轉身離開眼前所有”理所當然”的生涯,選擇帶著3萬美金左右的積蓄,回到台灣創業。為什麼? “因為我相信台灣孩子並不是沒有才華,只是沒有適合的成長環境而已。我要回台灣讓台灣孩子有條可以去美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天空。” 而Cheng還真的成功地把一位台灣學生拿到獎學金資格送到了美國打籃球。
當然創業就像人生一樣,你可以有無限的計畫,但是命運總是會來給你這麼一下。或好幾下。
就在Cheng帶著影片分析的技術繼續在台灣開拓籃球產業的深度,他遇到了Fox體育台的版權問題,以及台灣賽制集中在特定時間地點的根本性問題: 要創造出台灣籃球產業的深度,還是要回到把籃球融入每個學生家庭學校社區的生活中開始。而不是一個周末在某個城市打32場比賽等的煙火嘉年華模式。
但是這難度非常的高。因為這等於要挑戰台灣高中籃球界去改變既有的賽制模式。
所以Cheng就做了非常Cheng Ho的事。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忽然間,這個原本只是做牽鉤仔分析影片的團隊就要成立聯盟舉辦比賽了!而且這聯盟還要有主客場,球季間定期比賽,而且還要參與的每一間學校和學生都要動起來。Choxue 球學還幫忙學校設計出產校隊周邊產品,讓學生去賣,讓球隊和系統的運作有收入,也才能夠永續。
好難好難好難。光是想起來就好難。但是去年球學聯盟的球隊已超過80支,足以分8區分佈在全台灣各地。
小人物Hans問Cheng什麼是他認為容易但是大家都認為很困難甚至不可能的事?
Cheng思考了一會,說 “The fear for collision” 面對衝突的恐懼。領導者不是在選人氣的。This is not a popularity contest. 大家都知道面對困難不能退縮,但是要改變不滿意的現況,怎麼可能不面對衝突? 要成長突破,又怎麼可能不用付出需要面對的代價? 當你無懼時,很多看似困難或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沒想像中距離那麼遙遠了。
當然,節目結束前,小人物無論如何不能讓Cheng 離開但不問到林書豪。事後這證實了是正確的決定,因為追蹤林書豪那麼多年來,Cheng給了林書豪生涯最貼切的註解。
“林書豪的故事不是由Linsanity定義。也不是由哈佛華人進入NBA,或在籃網成為先發控衛,或在暴龍拿冠軍定義。林書豪是一位從不放棄,從來不讓任何框架,困境,傷勢,批評限制自己的人。他所展現的決心,毅力,信心,一再而再的打破所有的評價,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這就是真正林書豪的故事。”
這也是Cheng Ho, 球學的故事。
而就像一開始所說的,這真的只是一開始而已。
#ChengHo #球學 #Choxue #Unstoppable #鋼鐵意志 #leadership #JeremyLin
*小人物Hans當初就是為了證明 “運動會讓人更聰明,但是過度運動會有反效果”,”把充滿運動的童年還給孩子” 和 “不能過度操選手” 這個理念一頭栽入在台灣開啟運動醫學研究之路的。看到一間間學校以及背後更多的學生和家庭的生命,因為球學聯盟而開啟了翻轉的契機,實在感動不已!And 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
collision字根 在 福佳與林忌創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根據港鐵於2014年11月17日提交香港立法會的文件,港鐵指出所謂歐盟EN15227的標準,是列車慢駛時的要求,而非高速撞擊的保護 (The carbody structure requirement for train crashworthiness at 36km/h specified in EN15227 is only for slow driving conditions, not a protection for collision in high speed.)
然後中國的黨媒就拎呢個標準,自稱「震撼!實拍中國高鐵衝擊對撞實驗兩列車迎頭猛撞!」--中國網民以至外國傳媒都恥笑,香港蘋果照報,然後就有自稱「求驗傳媒」,攻擊蘋果「 標題黨又愚弄讀者,結果今次不是炒車,是炒火車!」、「看到嗎?「可抵受時速36公里撞擊的歐盟EN15227標準」,請問2017年的蘋果日報想點呢?」
翻查2014年的蘋果日報的報導,指當時香港的機電署署長陳帆,說香港港鐵測試的列車達不到歐盟EN15227的標準!真相是中國部份列車早就達到了這個標準,只是賣給香港「廣深港高鐵」的CRH380A,是不符合EN15227標準!作為香港人最關心的,當然是為何中國明明有達到歐盟標準的列車,卻賣給香港「次貨」?為何中國自己的列車就要達到時速38-41.6公里標準,賣給香港的「恩情」,卻連時速36公里的都達不到?而這些面書專頁寧可怪蘋果日報「愚弄讀者」,卻不怪中宣部的宣傳失實;變相宣傳中國列車安全,卻隻字不提賣給香港的不是這些「相對安全」的列車,而是不達全歐盟自2012年起對全部列車,包括最慢速鐵路列車,而非高鐵的標準,這是否更匪夷所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