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my色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my色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my色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my色環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268的網紅Fernweh illustr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小第一堂色彩課,老師就教大家: 紅黃藍是三原色,可以調出其他所有顏色,三個混在一起會變成黑色⋯ 可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往往調不出理論上的顏色,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我們現在學的紅黃藍三原色概念 基本上是在1920年,由一位瑞士畫家兼美術教育者約翰·伊登所提出的色彩模型 #伊登十二色色環 想必只要有...

cmy色環 在 Fernweh illustration 愛麗絲|插畫|教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2 10:10:43

國小第一堂色彩課,老師就教大家: 紅黃藍是三原色,可以調出其他所有顏色,三個混在一起會變成黑色⋯ 可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往往調不出理論上的顏色,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我們現在學的紅黃藍三原色概念 基本上是在1920年,由一位瑞士畫家兼美術教育者約翰·伊登所提出的色彩模型 #伊登十二色色環 想必只要有...

  • cmy色環 在 Fernweh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28 20:03:08
    有 232 人按讚

    國小第一堂色彩課,老師就教大家:
    紅黃藍是三原色,可以調出其他所有顏色,三個混在一起會變成黑色⋯
    可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往往調不出理論上的顏色,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我們現在學的紅黃藍三原色概念
    基本上是在1920年,由一位瑞士畫家兼美術教育者約翰·伊登所提出的色彩模型
    #伊登十二色色環
    想必只要有上過小學自然或美術課的同學,一定都看過這張圖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重點,包括三原色、顏色的補色、還有顏色與顏色之間可以調出別的顏色等等⋯⋯這都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東西
    代表伊登提出的理論對後續一百年的美術教育真的影響深遠

    不過伊登這個理論卻有一些問題

    那就是
    ▸伊登宣稱三原色相加會調出黑色,實際上沒辦法
    ▸圖中的紅黃藍三原色,並沒有辦法調出圖中介於原色中間的綠色和紫色
    ▸事實上在顏料的世界並沒有所謂的「原色」可以調出所有色彩
    ▸我們無法使用紅黃藍系統調出洋紅色來
    ▸這個色輪所有色相的顏色並不成比例,就像時鐘鐘面上有一堆數字聚集在同一個角落,從紫色到綠色這段色彩間距是非常小的;相反的,從黃色到紅色這段色彩,間隙卻非常大,大約整整拉伸了兩倍的弧度
    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們眼睛對紅色到黃色這段色彩差異感受比較敏感,對藍紫色卻比較不敏感。而且,從人類開始畫畫以來,暖色調(紅橙黃)的顏料選擇一直都比冷色調(藍紫綠)更為繁多

    由於以上這些問題,所以代表伊登選擇的紅黃藍三原色其實是不太對的

    如果我們要重新選擇原色,那就要再追本朔源,回到兩百多年以前了解——牛頓提出的光學色彩理論

    #光學物理:色彩的加法
    早在17世紀,22歲的牛頓便透過三稜鏡,將一束白色自然光分離成一連串連續的彩色光譜,發現了色散現象

    於是,他便發現白光可以被分解為不同顏色的色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組成白光,最少需要多少顏色呢?

    這裏就要了解人體的生理構造
    #原色的數量取決於視網膜中有幾種辨色細胞

    1802年,英國物理學家楊格發現混合🔴紅(R)、🟢綠(G)、🔵藍(B)三個顏色的光,可以組成白光,並推論人眼有三種感光細胞

    原來只要三種色光,依照不同的比例混合
    便可以組成我們能夠看見的色彩

    所以對人眼來說,色光三原色便是#紅綠藍
    所以色彩的加法原則便是
    【我們看見的顏色=所有射進眼中的光線的疊加】

    而對每種生物來說,原色的數量都不一樣,完全取決於該生物的眼球構造
    像鳥類多半都具有四種感色細胞
    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就有四種原色

    好了,解決了自體發光的物體的色彩法則
    但我們平常看到的東西,都是反射光線讓我們看見的
    這時候又要怎麼看他們的顏色呢?

    #色彩的減法理論
    我們之所以可以看見一朵紅色的花
    是因為當白色日光照射他時
    花朵吸收了綠色和藍色的光線
    只反射紅色光線進入我們眼中
    我們才得以覺得他是紅色

    而白花,則是因為其沒有吸收任何光線
    光線全反射入我們的眼中,所造成的感受
    (或者是最少同時反射了紅綠藍三色光,看起來也會是白色)

    【我們看見的顏色=白光-其吸收的光】
    這便稱為「色彩減法理論」

    所以我們就可以因此推導出平常調色使用的#色料三原色分別是

    ▸吸收了紅光,反射藍光與綠光的青色顏料(Cyan)
    ▸吸收了藍光,反射紅光與綠光的黃色顏料(Yellow)
    ▸吸收了綠光,反射藍光與紅光的洋紅色顏料(Magenta)

    有沒有發現他們正好都是分別吸收了色光三原色的其中一個顏色呢?
    沒錯,所以色光三原色紅綠藍正好分別是色料三原色青、黃、洋紅的補色喔!

    好啦,解釋了這麼多,我們只剩下最後一個疑問
    所以 #紅黃藍三原色的理論到底是哪來的?

    其實這完全是因為知識傳播的不對等所造成的
    在當時,研究色彩三原色與光學色彩理論的人,並不是同一群人
    再來,當時的人對於光學還有人眼辨色的原理也還沒有這麼了解

    於是許多畫家便依照長久累積下來的經驗、以及老師的傳承
    歸納出紅黃藍作為色彩三原色的理論

    時間回到牛頓發現色散原理後沒多久
    1725年,一位德國畫家Jacob Christoph Le Blon便受牛頓的啟發
    根據經驗推出了屬於顏色的三原色
    即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紅黃藍模型

    他發現,根據這三種顏色可以調配出人們想要的大部分顏色

    此外,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以前的顏料並不如現在這麼輕易可得
    色彩種類也沒有這麼豐富
    因此,因此一向珍貴的硃砂與飄洋過海的青金石製成的硃紅與群青顏料,便成了畫家心中的原色了!

    加上後來美術教育者伊登的大力推廣,紅黃藍才成為大家普遍一般認為的色料三原色

    #結論
    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種三原色,能夠調配出所有的色彩
    之所以CMY會廣泛被大眾使用,是因為透過這三種顏色,可以使調色豐富度最大化而已

    基本上,只要是在色環上,任何一個最外圍的原主色,都有同等資格當作原色
    可想而知,也並沒有一個色相是次等的、或合成的
    綠色、橘色、與紫色的階層,就與黃色一樣重要

    如果要學色彩學,請從正確的CMY色輪開始學起
    老師教紅黃藍三原色只是因為出於繪畫領域長期下來的習慣,但不代表這個習慣是對的

    事實上,根據我在國中當美術老師的朋友消息
    學校的色彩學教材都已經將傳統的伊登紅黃藍色環換成較為正確的CMY色環了
    所以,為了不被孩子們嘲笑
    我們一起建構正確的色彩概念,好嗎?
    #色彩學
    #watercolor #colortheory #三原色
    -
    免費下載水彩工具購買指南👇
    https://fernweh-art.ck.page/c68e2a7d0d
    看完整文章👇
    https://fernweh-art.com/color-wheel/
    追蹤instagram看更多水彩教學👇
    https://www.instagram.com/fernweh_illustration/
    訂閱youtube看畫畫過程👇
    https://www.youtube.com/c/fernwehillustration

  • cmy色環 在 小花老師的藝術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6-02 01:41:15
    有 2 人按讚


    有用!
    Useful!Translated
    新懶人包已上線,內容除了簡要敘說依登的問題以外,我重新整理了本相簿的論述,也試著對一些常見迷思提出答案。
    請見:「伊登色環真的適合當做學習色彩的基礎嗎?」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請關心基礎教材內容的朋友協助轉分享。

    其他相關論述以後會放在以下相簿,本相簿不再更新。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

    本文於2016/12/20初次發表,迄今已一年半。也對此議題有了新的認識及思考,而且本貼文內容繁雜,希望近期內能重新製作新的懶人包放在網路上。但大方向是不變的:即希望課本放棄使用觀念錯誤的伊登色環教色彩關係的基礎,改用較合理的CMY或PCCS色環。

    「依登色環(紅黃藍三原色)的理論基礎是錯的,請問我們為什麼要用一個錯誤的東西當作色彩教育的基礎?」

    =========================

    使用依登色環當作色彩教育的基礎,至少會產生三個盲點:

    1.造成認識顏色的盲點
    色環裡沒有洋紅色Magenta,偏偏洋紅色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顏色。不熟悉自然就不太會描述,也不太會應用(不了解跟其他顏色的關係)

    2.造成混色關係的混淆
    紅和藍其實是「二次色」,誤把二次色當作原色,這也是紅藍混出的紫色總是如此暗濁的主要原因。並會對學習正確的混色知識造成干擾。=>不過通常我們都直接買紫色顏料克服對吧?

    3.色環對面不完全是視覺疲勞補色
    視覺疲勞補色常常是色彩調和理論的基礎。問題是紅綠並不互補。紅色的補色是青色,綠色的補色是洋紅色。這個歷史謬誤甚至還波及自然領域的教材。

    =========================

    使用色彩再現原理的RGB-CMY色環作為基礎教學,對美感教育和科技/創客教育至少有以下好處:

    對美感教育:
    打開被伊登色環封印的局限視野(缺少洋紅的腦洞),擴展對色彩的感受範圍。

    對創客/科技教育:
    打破伊登色環造成的混色迷思,弄懂顏色呈現原理,掌握表現工具,增進實作能力。(創客要把想法付諸實現,不用懂RGB和CMY嗎?)

    學生腦袋裡裝著觀念混淆的依登色環當認識色彩的基礎,對美感教育和創客教育會是加分還是干擾呢?

    =========================

    如果想要轉分享本相簿的人,建議一起轉分享以下三個相簿:

    1.伊登《色彩的藝術》原典選讀筆記
    不要再口水戰了,來看看伊登本人說了什麼,還有他理論的基礎真的沒有問題嗎?如果理論基礎是有問題的,那為什麼還要拿來當作色彩學的入門教材呢?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2.不用伊登色環的色彩學教學簡報
    如果不用依登色環,只用CMY色環真的可以當作色彩學的入門嗎?學生會不會搞不懂啊?CMY的混色理論只能用在印刷產業嗎?於是我製作了一個從色彩產生的原理到配色,只用RGB-CMY來介紹色彩學的教學簡報。真的覺得原理很難講的話,CMY的顏料直接拿來操作就對了。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3.傳統RYB「三原色」和真實色料三原色CMY混色比較
    a.紅色和藍色可以被其他顏色調出來。
    b.紅色和藍色是「二次色」,這才是調色混濁的主要原因。並不是顏料透明不透明、顏料等級高低、塗布方式差異、印刷技術準不準確這些你以為或被教以為的"原因"。
    c.如果想要用CMY色環來上課或建構自己調色盤色彩的人,相片中都有寫上顏料名稱。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陳哲生2018/6/1

    =========================

    雖然疑惑的起點是從教學活動中的顏料混色經驗出發,但是現在了解到問題的癥結不在顏料準不準,而我們腦袋裡的觀念出了問題,簡單說就是因為伊登色環的誤導,導致腦袋裡有洞。我們的腦袋認為紅黃藍就是三原色,無論是課本印刷或是電腦圖檔,伊登色環的紅色就是那個我們觀念轉換成的大紅色,而不是洋紅,更不是紫紅。

    如果您覺得:

    明明各種顏料紅+藍混出的"紫"如暗濁,還是堅信紅+藍=紫,而暗濁的原因是因為顏料品質不純,不是顏色不對...

    知識層面知道洋紅+黃會變成紅,卻還是覺得懷疑恐懼。

    覺得紅黃藍是美術顏料的三原色,CMY只是印刷在用的三原色,美術不用像印刷如此精準。

    紅-綠是視覺疲勞的互補色。

    這些就是腦洞的明證。

    2018/6/2

    =========================

    本文重點在傳統伊登色環(紅黃藍RYB )和近代色彩理論(RGB-CMY)色環於「色彩觀念」教學上的優劣探討。

    並試圖釐清依登色彩論造成的謬誤。

    如果我們說:「課本印錯了」,不是指顏色印不對了,而是課本上的色環示意圖所呈現的混色和補色「觀念錯誤」。因為再現伊登色環時,無論是油墨印刷或是電腦圖檔,藍色或許有些微差異,但三原色的紅幾乎一定就是大紅色。

    我不是色彩專家,我只是個國中老師。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產生疑惑,而想找出答案而已。請不用苛責第一線的教師,因為大家都一樣疑惑困惑,而每個老師都會有自己的專業選擇。這裡只是我把一些教學的想法,和我個人的選擇寫出來而已。(會在相簿總留言裡不定期新增一些想法,歡迎切磋)

    [摘要]

    我為何不用伊登色環教學生色彩學?
    原因一:理論模型和實際操作不符。
    原因二:和視覺疲勞產生的補色互相矛盾。
    原因三:無法完整呈現真實世界的色彩和色彩規律。

    小結:如果可以兼顧簡明和實務操作需求,CMY色環或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歡迎自由轉載,但需註明出處。

    #美術不只是美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