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兩部電影,《#徵婚啟事》與《#非誠勿擾》。
電影《徵婚啟事》源自作家陳玉慧的小說,她真的在報上刊登一則徵婚啟事,根據與四十二位男士的徵婚過程寫成小說,除了電影之外,也被翻拍成電視劇、製作成舞台劇。
電影《非誠勿擾》則是導演馮小剛以《徵婚啟事》為靈感,敘述一位四十幾歲的單身男子,刊登一...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兩部電影,《#徵婚啟事》與《#非誠勿擾》。
電影《徵婚啟事》源自作家陳玉慧的小說,她真的在報上刊登一則徵婚啟事,根據與四十二位男士的徵婚過程寫成小說,除了電影之外,也被翻拍成電視劇、製作成舞台劇。
電影《非誠勿擾》則是導演馮小剛以《徵婚啟事》為靈感,敘述一位四十幾歲的單身男子,刊登一則徵婚啟事之後的故事。
兩者皆很精彩,但今天不是要來分享心得的,畢竟這兩部都已經超過十年以上,大家可能要找一下哪邊還有正版片源(時間會不會過太快!)
而今重提,主要是因為看見聯合文學 @unitas_magazine 雜誌七月號(這期的圖與色長 @ikuikustudio 合作,超可愛超喜歡💕),其中一篇 - 文字的浪漫之用——8位作家徵友啟事,天阿,我已經存起來以後要偷偷放在交友軟體上(?
說到交友軟體,寫到這特別下載回來讀一讀自己的啟事 aka 自介,以為絞盡腦汁(假)文青地拼湊一點自己與想望,結果現在讀起來一點都不真誠,全部都寫英文,好像只是想找語言交換?
- Tinder: 複雜又平凡的女孩,斷斷續續在這裡找點什麼事或什麼人。
- CMB:尋找長期關係,但我想我會接受各種向我而來的事情。
到底?????
喜歡文字的我,看來還無法運用的浪漫得宜,請大家讀讀我最愛的作家之一,#蕭詒徽 的徵友啟事 (圖五),是八篇中我最愛的一篇。(btw 喜歡詒徽的文字請至他臉書粉專以及 BIOS,他是其中一位編輯,然後我大力推薦他的著作 《#蘇菲旋轉》。)
(其他篇徵友啟事這裡讀 https://reurl.cc/j8eZaM)
詒徽的徵友全文放在圖片,我真的每一句都喜歡。
徹底檢討自己寫徵友啟事的時候都在想什麼,那我也推薦閱讀一樣在聯合文學雜誌七月號中的,名實不符——徵友寫作秘訣與心法。
作家謝凱特說,「寫徵友啟事時,自我介紹,常常是存在跟認知的戰爭。」「書寫一則徵友啟事是得把自己當成商品來看待的,倒不是物化,只是往自己身上貼什麼符號的餌,就會釣到相應的魚。得說一些好懂的:身高體重/烹飪/健身/手做;混進一些難懂的:閱讀/電影/攝影。即便這些詞彙都佔不到自己人生的百分之一。」「寫徵友啟事,徵得的是對自己的認知。你不需要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詒徽的啟事,之所以好,是因為他以好懂又有趣的選擇題為句型,在好懂的名詞與名詞之間,上演難懂的劇情。演出完畢,又能看懂所有選擇,知道他明白自己。
在大師面前,我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打出一些什麼令我滿意的字句,但也想記錄些什麼表達我對文字的愛意。照樣造句寫下我的二選一,如果你也剛好喜歡我的選擇題,歡迎加入我的好友圈(?),緣份應該就會讓我們遇見。
在雨和淋雨之間選擇雨。在狗和養狗之間選擇狗。
在痘痘和失眠之間選擇放棄,在手機和夜晚之間選擇靜音,在未來和認同之間選擇自由。在所有產出裡選擇不自信。
在愛情和麵包之間選擇愛情,但在愛情與別人的麵包之間會選擇別人的麵包。
在對話與對話之間選擇擁抱,在擁抱與擁抱之間選擇真心。
在過去和未來之間選擇今天,在好與不好之間選擇感受。
最好你在權力與財力之間都選擇善良,在選擇與選擇之間,都選擇前往。
(寫下對自己的認知真的心累,在這件事情選擇逃避的人,也是情有可原,那我下次再遇見「安安你好在嗎?」,應該會不生氣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