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focus.io】與台積電一時瑜亮 「前進大陸」釀敗局 台灣聯電棄先進製程能重獲新生?
.
正當大家都關注台積電(2330.TW)納米製程不斷創新「低」及市值不斷創新高之際,有一隻半導體股份自中芯國際(981.HK)被美國實施制裁後,股價同步悄然上漲 ---- 這隻股份就是...
【@businessfocus.io】與台積電一時瑜亮 「前進大陸」釀敗局 台灣聯電棄先進製程能重獲新生?
.
正當大家都關注台積電(2330.TW)納米製程不斷創新「低」及市值不斷創新高之際,有一隻半導體股份自中芯國際(981.HK)被美國實施制裁後,股價同步悄然上漲 ---- 這隻股份就是台灣第二大晶片製造商、曾與台積電一時瑜亮的聯電(2303.TW)。截至周五(11日)收市,聯電收報46.1元新台幣,市值達5727億元新台幣(約1576億港元,約203億美元);而台積電就收報516元新台幣,市值達13.4萬億元新台幣(約3.7萬億港元,約4757億美元)。
.
聯電與台積電可以算得上是「分道揚鑣的親兄弟」,過去更曾被號稱「晶圓雙雄」,但為何如今市值相差超過20倍?
.
聯電創立於1980年,亦是台灣第一家掛牌的半導體股份,該公司前董事長曹興誠擔任聯電總經理時代,董事長是張忠謀(就是現時為人熟悉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
一開始的時候,聯電以IC設計結合生產製造起家,整合元件製造(IDM)、開發自家處理器與記憶體產品,但曹興誠意識到這種經營模式事倍功半,於是最先提出晶圓代工這個構思,然而,曹興誠1984年拿著這個意念向張忠謀請教時,後者並不認同這種做法。不過3年後,張忠謀就創立了純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後來更被外界稱為「晶圓代工之父」。
.
理念想法大相徑庭
.
一直要到1995年,聯電才放棄經營自有品牌,轉型為純專業晶圓代工廠。不過,聯電並不是獨立代工,而是選擇與IC設計公司合資開廠,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並且認為這樣可以鎖定客戶訂單。然而,後來聯又在公司內部自行成立IC設計部門,令客戶擔心技術被偷。
.
此外,中間還要加插一段小插曲,兩間公司在到中國設廠的做法上更是南轅北轍,中芯國際在2000年代成立,想要複製台灣晶圓代工模式,聯電在政策還未開放晶圓廠到中國設廠之際,就搶先援助設立蘇州和艦;台積電就等到法令允許才赴上海設廠。
由於聯電的客戶本來就擔心技術被偷,加上聯電還要到當時知識產權法律並未健全的中國發展,聯電不但要擔心自己的技術被偷,更要擔心客戶的技術被偷,因此難以獲得大客戶認同。到聯電要退回台積電路線時,技術及客戶都已落後一大截。
.
放棄先進製程研發
.
到2003年,台積電在銅製程出現大突破,代表性的0.13微米自主製程技術亮相,台積電自此大幅拋離聯電,之後更越戰越勇,在2011年正式量產28納米製程及在2017年推出10納米製程。後來數年的故事大家都而熟能詳,直到現時,台積電甚至超越三星及英特爾,向2納米進發,成為全球霸主。
.
另一邊廂,聯電至今還是未能進入先進製程技術之列,公司在2018年放棄了12納米以下先進製程研發,專注成熟製程,並投資布局多樣晶片應用,以及針對較小型IC設計業者提供多元化的解決方案,換言之,是專吃台積電不想做的訂單。
.
中芯轉單最大得益者
.
大家以為故事去到這裏就完結?世事往往出人意表。在聯電專注提高成熟製程市佔率的努力漸見成效之際,恰巧遇上同樣專注較低端市場的中芯國際遭美國制裁。
.
中芯國際是中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今年9月,美國商務部認定中芯國際的產品有用於軍事目的「不可接受的風險」,因此實施出口限制,規定部分美國設備、原物料必須獲得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供貨,到本月4日,中芯國際更被美國正式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
.
自中芯被制裁的消息發布以來,台灣一些晶片製造商陸續接獲原是中芯國際客戶轉過來的訂單,市場認為聯電是最大得益者,令聯電股價自今年以來升近200%,氣勢完全不輸給台積電,雙雄爭霸的畫面似乎再度浮現在市場眼前,聯電能否借助中芯轉單的氣勢再度吐氣揚眉,市場將拭目以待。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投資焦點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cip總經理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動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所可以帶給台灣的,絕對不僅僅在於提供潔淨永續的自主電力供應這一面向而已..... 台灣離岸風電職場 許多企業高層都是「她」!(09/20/2021 經濟日報)
在亞太地區,台灣是離岸風電產業的先驅,除了發電模式是新的,職場環境也是嶄新,因此吸引許多具有冒險天性的女性加入,更不乏在此成功突破職場上隱形天花板的傑出女性。她們也不約而同地邀請女性,除了內勤管理職,女性在離岸風電產業的步伐,更應勇敢朝第一線海上工程師邁進。
北陸能源三階開發執行長Monica Liu說,「在台灣,投入離岸風電的女性身影愈來愈多,就連中鋼、台船等過去以男性為主導的傳統產業在離岸風電部門,負責的女性並不少。」
「我覺得台灣企業向以男性管理者為主的觀念有在改變,也受到歐美外商的影響,再加上台灣的總統、經濟部長也都是女性,台灣整個社會大環境在兩性平權上其實做得挺好的」,Monica Liu侃侃而談,分享了她外派來台四年的觀察。
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指出,近幾年,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看到愈來愈多女性參與的身影,沃旭能源亞太區團隊女性的比率更高於沃旭能源全球團隊。不過,汪欣潔認為,還有可以再加強的空間。
汪欣潔特別指出,目前歐洲的風場運維已有女性海上工程師了,而目前沃旭能源正展開風場運維工程師的招募作業,她格外期待在台灣也能有女性的應徵者。
汪欣潔強調,沃旭能源敞開大門歡迎不同背景有志參與離岸風電的女性朋友,不僅因為希望團隊更多元、更平衡,更重要的是能夠找到最好、最適合的人。對於有意加入離岸風電的專業女性,汪欣潔特別提醒,不需要做任何前提假設,這個產業也沒有所謂的「隱形門檻」,尤其千萬不要覺得很困難就望之卻步。
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也表示,顛覆多數人的想像,台灣從事離岸風電的女性,在比例上確實比歐洲高,以CIP在台灣為例,女性員工占比高達66%,可說是「男女不平等」。
但許乃文認為,台灣的情形只是剛好,因為離岸風電對台灣來說,是新興歐洲來的產業,需要英文人才,而女性英文普遍比男性好,所以進入門檻相對低,這不表示台灣特別在離岸風電的性別平等上做得好,「只是剛好,不能因此偏安」。
不過,許乃文期待CIP台灣團隊女性員工比率超越男性的狀態,能為台灣社會結構帶來一些「正面的震動」,也希望讓社會看到離岸風電是一個台灣現在跟未來的大趨勢,並且跟世界接軌。
許乃文指出,在離岸風電產業任職是全方面的選擇,法務、金融、保險、行銷、施工、工程設計等等,她希望讓這樣的認知愈普及,讓更多女性知道任何職位都可以嘗試,甚至也許有可能打破部分家長對年輕女兒職涯的想像。
談及如何提拔更多離岸風電女性人才?政府是否應給予哪些規劃或協助?許乃文的直率回應有著更深層的省思。許乃文強調,不是所有的事政府都要負責,女性也不是需要「保送加分」的弱勢族群,對於有志投入離岸風電產業的女性,她的建議是,與其去區別哪些職務或專長比較適合女性,她想強調的是更本質的東西,例如建立專業上的自信、磨練團隊合作的技巧、鍛鍊發現問題的眼光和指出問題的勇氣。
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總經理黃意文指出,總部已訂下2025年全球女性員工比率須達25%的明確目標,目前亞太區總部女性員工的比率已有33%,「我非常開心在台灣有這樣女性員工的分配比例,但更期待台灣女性能夠挑戰更前端的製造、營運、安裝等工作項目」。
黃意文說,歐洲一向重視男女平權,雖然目前公司全球女性員工的比率僅19%,但不僅總部已訂下遠程願景,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員工從事離岸風電前端工作的比例在國外的分配也是比較平均的狀態,那種穿著工作服,在現場實地操作巨型精密機械的女性員工散布在全球各個風場,這部分在國外已有一定的成績。
黃意文分析,公司成立初期多半都以管理、財會、行銷、業務等傳統內勤工作為人力招募重點,但隨著今年台灣離岸風電進入密集的工程建設期,接下來日本、南韓、越南、印度的工程也將由台灣分公司負責,希望能有更多女性員工加入前方工程工作。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758004
♡
cip總經理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鍵新聞 業者質疑,草案規定競標價格不可高於台電前1年發電成本,形同以「灰電」價格收購「綠電」,但綠電有其他隱含成本,期盼調升費率天花板上限。能源局則回應,目的在於鼓勵業者走向「CPPA購電模式」:
#風電 #綠能 #綠電 #灰電 #離岸風電 #離岸風電區塊開發草案
cip總經理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唉~
--
台灣為達2025非核家園,自2016年起,國外知名風電開發大舉來台拿下開發案,過程中因技術及工程大量仰賴外商,引發「外商全拿」「技術把持」的國安及利益問題,政府為此設下「風電國產化」,要求外商必須攜手本土營造廠共同開發,讓台灣廠商也能擁有風電開發經驗、技術並發揮產業鏈經濟效應。
不料,《蘋果新聞網》接獲本土廠商爆料,指丹麥風電一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及荷蘭海事工程商Boskalis攜手水下工程大廠台灣樺棋營造在台合資所成立的「伯威海事工程」只是假合作。文件顯示,樺棋營造在前總經理蔡佳翰任內,與Boskalis簽訂不平等條約,雖然樺棋營造美其名佔股權51%為最大股東,但樺棋持有的股份卻是無投票權的「特別股」,而Boskalis則持有49%的普通股,形同Boskalis擁有整家公司的主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