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hancellor法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hancellor法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hancellor法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hancellor法律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梅克爾下台倒數14天》BBC * 歐洲女王曾經是梅克爾的眾多稱號之一。但現在,這位強大的德國總理,本月選舉後,將遠離政治,永遠離開她女王的標籤。 梅克爾是現任歐盟領導人中任職時間最長的領袖。她參加了大約 100 次歐盟峰會,經常被描述為“房間裡唯一的成年人”。 事實確實如此:她令人難忘地幫助...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chancellor法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3 17:02:41
    有 1,861 人按讚

    《梅克爾下台倒數14天》BBC

    * 歐洲女王曾經是梅克爾的眾多稱號之一。但現在,這位強大的德國總理,本月選舉後,將遠離政治,永遠離開她女王的標籤。

    梅克爾是現任歐盟領導人中任職時間最長的領袖。她參加了大約 100 次歐盟峰會,經常被描述為“房間裡唯一的成年人”。

    事實確實如此:她令人難忘地幫助引導歐盟度過了移民危機、歐債危機、Covid-19,甚至是英國退歐。

    但這是兩個不同的梅克爾混合的故事。

    她的歐洲遺產,就像她的國內遺產一樣,也是相互混合甚至矛盾的。

    在她的家鄉,她仍受到批評——她掌舵德國的 16 年裡,她是一名 遲疑著Krisenmanagerin,或危機經理,經常等到最後一刻才採取行動;一個務實主義者,沒有遠見卓識——包括她在歐洲舞台上的記錄。

    這些都很重要,因為在梅克爾離開政壇許久之後,它們都將成為她真正的歷史評價的核心。

    務實主義者梅克爾可能已經幫助歐盟度過了無數生存危機。

    但是,如果梅克爾作為歐盟最富有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的領導人,能夠更果斷地利用自己的長期地位,那麼她可能會讓歐盟變得更加虛弱和無舵。

    以 2015 年歐元區危機為例。

    即使是希臘火熱的財政部長亞尼斯·瓦魯法基斯也承認,梅克爾通過讓他的國家保持在貨幣中拯救了歐元,儘管希臘因此財政仍然拮据。

    “確實,她最終負責維持歐元區的團結,因為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我不相信它維持一體,”。

    “但我對她的政策有一些非常強烈的不同意見。她對於歐元區從來沒有遠見。她從來沒有想過一旦她拯救了歐元區,該如何進一步處理它,而且她拯救它的方式變得非常分裂。無論是在德國還是在希臘。”

    梅克爾知道大方向,但她太務實,走一步算一步。

    希臘總理瓦魯法基斯 (Yanis Varoufakis) 引用了她強加於希臘的重大緊縮措施,批評她。

    在雅典,2015 年反德和反歐盟的不滿情緒蔓延街頭。抗議者揮舞著梅克爾的標語牌,留著希特勒的小鬍子,有些人焚燒歐盟旗幟。

    西班牙和義大利也被迫面對許多納稅人認為不公平的緊縮措施,他們認為,這是梅克爾強加給他們的。

    於是義大利從一個狂熱的親歐派轉變為一個狂熱的歐洲懷疑論的國家。

    憤怒的選民相信歐元區的規則是為了強大的德國利益而設計的,以支持其利潤豐厚的出口行業。

    他們說,如果像德國這樣更強大、更富有的成員國不幫助較弱、陷入困境的成員國,他們就看不到加入歐盟或歐洲共同市場的意義。

    當你需要他們時,德國納稅人在哪裡?他們想知道。

    這導致了針對梅克爾的另一項批評:最終她的學說只是歐洲的“德國優先”學說。

    你可能會說,這並不奇怪。

    首先,每個國家當選的領導人都可能優先考慮他們的國家。

    但是後來——這是德國特有的——因為納粹歷史,德國人和歷屆總理,常常對國際中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非常謹慎。

    所以,歐洲女王的稱號當之無愧嗎?

    梅克爾總理的確最終出手干預以拯救歐元區,但她也在歐盟內部引發了深刻的南北分歧。

    在難民危機期間和 Covid 大流行開始時,這樣的分裂危機再次出現——南歐人感到被遺棄,他們總是首當其沖地面對這些緊急情況,而且孤立無援。

    雖然最終他們仍然感謝梅克爾,即使她往往很晚才出手.才行動。

    這就是為什麼她的歐盟歷史遺產好壞參半。

    但她在歐盟也樹立了一個驚人的先例。

    與之前的處理歐元危機慢吞吞不同,Covid-19 危機對像德國這樣的富裕國家,承擔了較貧窮的歐盟國家的疫苗需求及經濟債務。

    這又突顯了德國總理必要會採取的激進立場,尤其她必須面對德國國內要求平衡預算的傳統壓力。

    法國經濟部長Bruno Le Maire是歐盟 Covid 復甦基金的主要設計師,該基金由德國梅克爾夫人和法國總統馬克洪Emmanuel Macron) 共同向歐盟領導人提議。

    由於梅克爾在大流行疾病時歐盟一體採購疫苗的勇氣,這位歐盟遊戲規則改變者認為:“事實證明,梅克爾能夠根據德國當前的思維方式做出決定,並支持歐洲大陸更好的整合和更高的效率.”

    勒梅爾先生認為,梅克爾總理認為,如果她不簽約,歐洲在大流行之後的未來就會岌岌可危。

    當然,另一種觀點是,梅克爾所以採取快速行動,仍然是以德國的最佳利益為首要考量。

    她可能非常清楚,如果義大利、西班牙、法國或其他國家因大流行而在經濟上窒息,歐盟的單一市場可能會崩潰。

    市場是德國企業的主要賺錢來源。

    因此,危機經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 挽起袖子,採取了戲劇性、務實的行動。

    她不僅在德國,在其他地方創造了歷史和頭條新聞。

    儘管此行達還沒有達到梅克爾對歐盟移民危機的回答所引發的令人興奮的程度。

    2015 年夏末,梅克爾 (Angela Merkel) 向超過 100 萬難民和尋求庇護者開放德國邊境時,她登上了全世界的頭版——有人稱讚,有人嘲笑。

    回到家鄉,一些人自豪地吹噓自己國家的 Willkommenkultur,他們歡迎他人的文化,以梅克爾 (Angela Merkel) 為標誌。

    其他人被這些難民的到來激怒,湧向極右翼 AfD,促使其成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第一個在德國聯邦議會中贏得席位的極右翼政黨。

    她的移民決定對歐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喜憂參半的。

    歐盟在 2012 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僅僅三年後,其成員國就開始相互封鎖邊境,以阻止難民進入,其中許多人是為了逃離曾經是英法分割殖民的敘利亞戰爭。

    這位德國領導人的行動幫助恢復了歐盟作為歐盟創始原則第 2 條規定,人權捍衛者的聲譽。

    據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兼總統的得力助手本·羅德斯說,美國總統歐巴馬受到了她很大鼓舞。

    “這是歐巴馬所處的時代,當時世界上很少有政治領導人會做一些他們知道會在政治上造成破壞民調、聲望的事情,儘管他們認為這是正確的事情。

    “當梅克爾決定接納所有這些難民時,很明顯這會引起政治反彈,歐巴馬對此以及她為之辯護的方式,感到難以置信。”

    根據羅德斯先生的說法,歐巴馬鼓勵德國總理更有力地為捍衛歐洲發聲,尤其是在川普當選和英國脫歐公投之後。

    羅德斯先生說,到 2016 年底,歐巴馬先生開始相信梅克爾和柏林現在必將成為“自由民主秩序的重心”。

    布魯塞爾從此沐浴在梅克爾的光芒中。

    另一方面,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梅克爾沒有向歐盟領導人施壓,讓他們在 2015 年移民危機之前做好更好的準備?

    在敘利亞和利比亞發生事件之後,這並不令人意外。

    絕望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在試圖非法越境進入歐洲的海上喪生,歐盟國家則在試圖將他們拒之門外時,進行假人道了表演。

    先是人道主義,之後又是務實主義,梅克爾總理後來因在代表歐盟與土耳其獨裁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達成有爭議的協議中發揮的關鍵作用而受到國際特赦組織和難民組織的抨擊。

    該協議要求土耳其不僅要防止難民和其他人登上開往歐洲的走私船,還要開始接回那些設法登陸希臘海岸的人。

    還有更多“是的,但是”的例子,當談到梅克爾(Angela Merkel)時,所謂的歐盟捍衛人權的堡壘,已經是她的名字。

    是的,今年夏天,她和其他 16 位歐盟領導人簽署了一封聯名信,以捍衛 LGBTQ+ 社區,當時就成員國匈牙利的一項新法律引發了激烈的爭議。

    但多年來,梅克爾也被許多人視為匈牙利民主倒退的推動者。

    匈牙利自封為“非自由派”的總理維克托·奧爾班直到最近還是梅克爾總理在布魯塞爾的中右翼 EPP 小組的成員,保證了它在歐洲議會中的更多席位和影響力。疏遠他是有問題的,她再次沒有採取果斷行動。

    匈牙利及其歐盟盟友波蘭——德國企業的重要合作夥伴——令人得到的結論是,梅克爾和整個歐盟,在涉及其人權記錄和法治並不一致。

    西班牙前外交部長兼世界銀行集團前副行長安娜·帕拉西奧(Ana Palacio)最近指責德國有效地領導了她所說的歐洲控制其非自由成員的“非戰略”。她說,如果德國想採取行動維護歐盟保護人權和法治的創始原則,它就會發生。

    帕拉西奧女士還抨擊了歐盟的外交政策,將缺乏方向和“可疑決定”歸咎於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大門:從歐盟與土耳其的交易到與中國的全面投資協議。該協議於去年 12 月在德國擔任歐盟 6 個月輪值主席國結束時簽署,令當時即將上任的華盛頓拜登政府感到震驚。

    2020年,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貨物貿易夥伴。

    安格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經常受到抨擊,因為她似乎允許德國的貿易利益決定其國家的外交政策,從而對歐盟產生影響。

    最後是搞好與俄羅斯的關係。

    通過在俄羅斯和德國之間建造北溪 2 管道以確保更便宜的能源,她被指責削弱了歐盟的政治團結和戰略一致性,並讓普丁不感到他必須面對強大的歐盟影響力。

    許多中歐和東歐國家反對這條管道。烏克蘭總統沃洛德米爾·澤倫斯基最近將北溪二號稱為“危險的地緣政治武器”。

    梅克爾只堅稱,如果莫斯科濫用管道,歐盟將對其實施進一步製裁。

    她的另一面,她一直是對烏克蘭制裁俄羅斯的熱情倡導者。 2020 年 8 月,當著名的俄羅斯反對派政治家阿列克謝·納瓦爾尼 (Alexei Navalny) 被毒死時,這位德國領導人讓他飛往柏林的一家醫院,在那裡她採取了非常不尋常的步驟,突然拜訪了他。

    再一次混合面貌的梅克爾歷史臉孔。

    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求梅克爾 (Angela Merkel) 面對歐盟的所有弊病。

    在布魯塞爾,梅克爾的師父科爾被視為現代歐盟的創始人。他支持歐元的想法,反對當時德國的多數輿論。他的理由是政治上的,而不是經濟上的。

    科爾認為,共同貨幣將防止歐洲鄰國之間發生進一步的戰爭。

    科爾還推動德國統一,這讓德國西部的納稅人付出了代價。通過這樣做,他使東歐和中歐更接近歐盟,即使加入歐盟的前景仍然很遙遠。

    相比之下,安格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的歐洲王冠就不那麼好了。危機時期的關鍵歐盟人物?她只是讓幫派團結在一起的膠水?

    是的。

    她是一個自信的新歐盟未來的建築師?可能不是。

    法國的埃馬紐埃爾·馬克洪 (Emmanuel Macron) 渴望獲得這個頭銜。

    四年前在巴黎,他要求在宣布總統選舉勝利時演奏貝多芬的第九首——歐盟國歌。綽號“歐洲先生”的他有一個雄心勃勃的歐盟改革計劃,包括從美國獲得戰略自主權——或者至少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但他需要安格拉·梅克爾的幫助。

    幫助為所謂的歐洲法德發動機注入活力 - 並幫助德國納稅人的錢投資,使他的 21 世紀歐盟願景成為現實。

    這在德國並不是最流行的想法,因為安吉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非常清楚。
    多年來,她一再的反擊和無休止的拖延戰術,直到 Covid 復甦基金,導致她被悄悄地稱為 Nein 總理。

    柏林對法國總統的政府有自己的綽號,Scattergun。顯然是因為他們不斷為歐洲提出各種不同的想法:從擁有自己的國防力量到環境建議,再到新的歐盟貿易精神和歐元貨幣整合。

    無論德國的下一任總理在本月的選舉之後是誰,而且競選已經白熱化,他或她將缺乏安吉拉·梅克爾多年來在布魯塞爾積累的經驗和莊嚴。

    埃馬紐埃爾·馬克洪(Emmanuel Macron)看到了歐盟議席頭上的默克爾形狀的洞,並希望填補它。

    如果他這樣做,歐盟可能會發生一些重大變化。這位在法國被稱為愛麗舍宮皇帝的人,很想被加冕為歐洲之王。

    不過,首先,他必須贏得四月份的法國總統大選。

    這絕非易事。

    For her part, Angela Merkel insists the EU will impose further sanctions on Moscow if it abuses the pipeline.
    She has been a passionate advocate of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over Ukraine. And when prominent Russian opposition politician Alexei Navalny was poisoned in August 2020, the German leader had him flown to a Berlin hospital, where she took the highly unusual step of paying him a surprise visit.
    A mixed legacy once agai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not, of course, to lay all EU ills at Angela Merkel's door.
    But when it comes to EU legacies, it's worth taking a look, as German journalists have been doing, at her late political mentor,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Helmut Kohl.
    In Brussels, he is viewed as a founding father of the modern-day European Union. He supported the idea of the euro, against majority public opinion in Germany at the time. His reasons were political, rather than economic. Helmut Kohl believed a common currency would prevent further wars between European neighbours.
    Kohl also pushed for German reunification, to the cost of taxpayers in western Germany. In so doing, he brought Eastern and Central Europe that much closer to the EU, even if membership was still a far-off prospect.

  • chancellor法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9 09:38:25
    有 1,685 人按讚

    《BBC》7/19

    * 德國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 對上周洪水造成的驚人破壞表示震驚。梅克爾夫人周日訪問了德國西部的受災地區,與倖存者和急救人員交談。

    目前已知德國和比利時至少有 188 人在洪水中喪生。大雨繼續肆虐,洪水現在轉移至奧地利和德國南部的部分地區。

    緊急救援人員從奧地利薩爾茲堡地區的家中救出一些人,當地城鎮街道被洪水淹沒。消防隊表示,首都維也納週六晚上一小時內的降雨量超過前七週。

    在上巴伐利亞地區,大雨淹沒了地下室和道路,造成一人死亡。

    與此同時,在德國西部,在居民從下游房屋撤離後,波恩西南部的斯坦巴赫塔爾大壩,仍然面臨破裂的風險。

    歐洲領導人認知洪水是氣候變化的危機,百年大洪水也影響了瑞士、盧森堡和荷蘭。

    專家表示,全球變暖使暴雨更有可能發生。自工業時代開始以來,地球已經升溫了約 1.2 攝氏度。

    Europe floods: Merkel shocked by 'surreal' devastation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7880729

    *英國冒險解封前夕,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 與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衛生部長薩吉德·賈維德 (Sajid Javid) 接觸後,現在正在自我隔離。

    此事是在英國準備從周一開始解除封鎖之前發生的。周一開始幾乎所有的法律限制都將結束,包括限制聚會的人數,夜總會將重新開放。

    Covid-19: PM and chancellor self-isolate after rapid U-turn https://www.bbc.co.uk/news/uk-57879730

    * 南非決定定下一個日期紀念Nelson Mandela 曼德拉紀念日。南非總統敦促人們在212 人死亡的騷亂之後,幫助重建國家,這才是紀念這位反種族隔離英雄曼德拉的方式。

    西里爾·拉馬福薩說:“我能說的一件積極的事情是,這一事件讓我們前所未有地團結在一起。”

    人們在受騷亂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分發食物。暴力事件是由前總統雅各布祖魯入獄引發的。
    他於 7 月 7 日向警方自首,以藐視法庭罪服刑 15 個月。

    這位 79 歲的老人因在擔任總統期間未能出席調查回答有關腐敗的問題而被判有罪。
    週一,祖魯先生將通過視訊出席另一場與 1990 年代價值 50 億美元(30 億英鎊)軍火交易有關的腐敗審判。

    他對這些指控表示不認罪,他的律師現在以暴力事件為由呼籲推遲審判。

    南非首位民選總統曼德拉於 2013 年去世,享年 95 歲,當時祖魯擔任總統。
    每年在曼德拉的生日——7 月 18 日——人們花 67 分鐘幫助他人,以紀念他曼德拉67 年的牢獄及公衆奉獻。

    South Africa looting: Clean-up to mark Nelson Mandela Day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57879286

    * 英國衞生部長表示,將在幾天內做出決定何時向 18 歲以下青少年提供 Covid 疫苗的決定。

    社區部長Robert Jenrick表示,政府“非常謹慎思考12 至 17 歲兒童進行注射BNT的疫苗是否正確。

    目前英國幾乎每個成年人都獲得了至少一劑疫苗,首相稱讚這一“非凡的成就”。

    英格蘭和蘇格蘭將從周一開始放寬限制。
    但週五和周六每天都記錄了超過 50,000 例冠狀病毒病例——這一水平只在 病情最劇烈時1 月份出現。

    根據最新數據,到目前為止,約有 88% 的成年人接種了第一劑,約 68% 的成年人接種過兩劑。

    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 (JCVI) 就應該向哪些人,提供疫苗向政府部長提出建議。Jenrick 先生告訴 BBC 的 Andrew Marr Show:“我們仍在等待 JCVI 關於將疫苗接種計劃擴展到年輕人的最終建議。
    “這似乎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到目前為止,我們收到的證據令人信服,部長們將在未來幾天內根據這些建議做出決定。”

    如果獲得批准,那些剛滿 18 歲的人可能被邀請首先接種疫苗,還有那些有健康脆弱性的人和與其他更脆弱的人同住的兒童。

    Covid:-19 Decision on vaccinations for under-18s 'within days' https://www.bbc.co.uk/news/uk-57876608

  • chancellor法律 在 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29 00:09:08
    有 520 人按讚

    【校園新聞】校委會決定終止戴耀廷教席任期 戴:標誌香港學術自由的終結

    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去年4月被判串謀作出公眾妨擾罪、煽惑他人作出公眾妨擾罪罪成,判囚16個月,其後獲准保釋等候上訴。教務委員會(下稱教委會)去年6月成立「探討充分解僱理由委員會」(Committee of Enquiry into Possible Good Cause)以商議戴的終身教席去留問題。該委員會曾討論並認為戴於佔中案一事中屬行為不當(Misconduct),但未充分構成「好的因由」(Good Cause),因此教委會並沒有建議解僱戴。

    港大校務委員會(下稱校委會)於今日(二十八號)下午五時就戴耀廷的教席去留召開會議。據可靠消息指,校委會最終以投票方式,結果以18:2大比數,通過即時開除戴耀廷的教席,決定即時生效。 根據大學條例第十二(九)條,「除非經過充分調查事實並收到教委會調查結果的建議後,教委會認為有充分理據終止教師的任期,否則校委會不應終止任何教師的任期」,未知道校委會終止的理據。戴耀廷其後於Facebook 專頁作出回應,指出上述事件標誌著香港學術自由的終結,亦相信他的個案足以回答「一國一制是否已來臨到港?」這條問題。戴感謝港大培育戴成為一名法律學生、法律老師、法律學者及法治的守護者。戴亦為目睹所愛的大學沉淪,感到心痛,並盼望在未來見到一所自由的港大重生。

    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李梓成就校委會決定有以下回應。首先,李交代戴耀廷的法庭上訴結果將於二零二零年三月發表,若法庭有其他裁決,校委會將會再次就今晚結果重新檢視,本日決定故非最終結果。此外,李強調院校自主不應受政府或校方約束,本日的決定對港大的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造成極大挑戰,故為此感到失望及憤怒。最後,李指出校長張翔並沒有參與投票,但張翔為教委會之首,聯同學者皆代表港大學生,故應積極捍衛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

    學生會會長葉芷琳表示學生會強烈譴責校委會的決定,直言校委會再次僭越權力,並認為校委會是基於政治考慮作出本次決定。學生會亦會即時發起聯署行動,以反映港大學生對校委會決定的不滿。此外,葉認為校委會的決定與其組成有所關連,由於校委會主席是由港大校監林鄭月娥任命,因此校委會很大機會憑政治或個人利益作出決定。葉指即使目前尚未成功,學生會仍會一直提倡重組校委會,並會捍衛院校自主及為同學發聲。葉表示學生會將繼續關注校委會的組成以及任命其主席的問題,亦將跟進校委會未來的決定及戴耀廷上訴的結果。此外,葉認為校委會今天執意推翻教委會的決定,終止戴的教席任期,是於國安法通過後直接衝擊港大的院校自主。因此,學生會將與校方高層討論如何在國安法下保護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葉於日前亦指出校委會無疑正在打壓所有爭取民主自由、參與社會運動的學生和教職員,於校園內散播白色恐怖。

    港大校友關注組副召集人麥東榮表示校委會的決定明顯違反教委會的建議、程序公義及院校自主。麥指出2015年校委會否決遴選委員會建議委任法律學院陳文敏教授為副校長一事為「前菜」,今日戴耀廷被終止教席任期則是「正餐」。其後港大校友關注組發聲明指,校委會決定明顯沒有跟從教委會的建議。有關上訴程序尚未完成,校委會便作出如此裁決,違反程序公義和院校自主。

    校方其後發聲明,表示「校委會按照嚴謹和公正的既定程序,經過詳細討論和考慮後」作出決定,指出這是「大學内部的人事事宜」,並務請各界尊重「大學自主」的原則。

    註:
    1. 李梓成、葉芷琳、麥東榮回應校委會決定的完整記錄:https://youtu.be/5LFwGDnOEn8
    2. 港大校友關注組完整聲明:https://bit.ly/39EeXRJ
    3. 校委會名單:https://www.hku.hk/about/governance/governance_structure/the-court/c_council_membership.html

    【Campus News】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governing council sacks legal scholar Benny Tai; Tai said, “It marked the end of academic freedom in Hong Kong”

    HKU council decided to sack legal scholar Benny Tai on Tuesday night (28 July). It has reversed a recommendation by the university senate earlier this month that there was not a “Good Cause” to dismiss him although his actions amounted to misconduct.

    HKU Council called out a meeting at 5 today (28 July) regarding the dismissal of Tai. Source added that HKU Council’s decision was made by voting, in which 18 council members supported the decision to dismiss Tai while two were against it. The decision takes effect immediately. However, the “Good Cause” is still unknown. Tai responded to his dismissal on Facebook, “ it marked the end of academic freedom in Hong Kong”, and his dismissal gave a representation of “one country one system”.

    Lei Tsz-shing, stud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HKU governing council expressed his disappointment and anger with the decision to sack Tai. Lei said the council would revisit Tai’s dismissal if he appeals, which would be heard next year. Lei also pointed out University president Zhang Xiang did not cast a vote. Lei expressed great disappointment in his act since Zhang should have fought for academic freedom and institutional autonomy with his students.

    The president of HKU student union, Jeh Tsz-lam strongly criticized the decision made by the HKU council. He believed that the council made this decision out of political concerns. The student union will initiate a petition regarding the dismissal of Tai immediately in a bid to collect signatures to oppose the council’s decision. Jeh sai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overning council has led to a one-sided conclusion to terminate Tai, as its chairman and several council members are appointed by the chancellor, Chief Executive Carrie Lam Cheng Yuet-ngo.

    HKU alumni concern group deputy convenor Mak Tung-wing challenged the council’s decision as “violating procedural justice” since Tai’s case was still pending an appeal.

    HKU has released a written statement, saying that it is a “personnel matter” of the university.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tresses that the decision came following “stringent and impartial due process” as well as “careful deliber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The school also hoped that the public can respect the autonomy of the institution.

  • chancellor法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19:08

  • chancellor法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13:10:45

  • chancellor法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