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artel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artel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artel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artel中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534的網紅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0年值得關注的能源三箭】 #跟台灣五十趴天然氣很有關 #最近兩伊與美國頗緊張 這篇文章摘自《金融時報》,作者是該報能源論壇主筆之一,也是倫敦國王學院政策研究所所長。任何想了解2020年能源(化石燃料)市場的人,都應該關注下列三個關鍵指標:非石油輸出國組織(non-Opec)的油產、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Adrian Lo Dejav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AY NO TO UNDERAGE? DISCLAIMER: Vape or electronic cigarette is strictly not suitable for kids under 18. All Vaping reviews will be set to age restri...

  • cartel中文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05 13:55:25
    有 74 人按讚


    【2020年值得關注的能源三箭】
    #跟台灣五十趴天然氣很有關 #最近兩伊與美國頗緊張

    這篇文章摘自《金融時報》,作者是該報能源論壇主筆之一,也是倫敦國王學院政策研究所所長。任何想了解2020年能源(化石燃料)市場的人,都應該關注下列三個關鍵指標:非石油輸出國組織(non-Opec)的油產、中國的石油進口水平、以及政治局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指標一:非Opec國家的油產量
    首先來看美國,雖然國內的天然氣因長期供過於求而被迫降產和停產,可美國靠頁岩產出的緻密油(緊密岩層內開採的油氣)仍持續成長,使美國石油的日產量來到1200萬桶,預計今年產出會更多。不過巴西、挪威和圭亞那等國也在今年投入新生產線,如果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量增幅,超過今年預估的石油需求成長量,即100萬桶/天,市場就會供過於求,甚至連俄國與卡特爾(cartel,石油同業聯盟)達成的最新配額協議也無法使油價止跌。

    去年十二月初的一項配額協議,可能會促使非Opec產油國維持或提高目前的產量,代表卡特爾正展現它的市場管理能力,可是由於收益很低,對於許多依賴石油收益的國家來說,債務正在累積。

    伊朗仍然難以預測,她有與鄰國開戰的風險、內部有權力鬥爭,也可能達成甩開美國經濟制裁的協議。對石油市場而言,達成協議最危險,因為伊朗有能力在短時間投入一百萬到兩百萬桶石油到市場上。而我們看到這幾天美國與伊朗的戰爭態勢也讓油價出現了標高現象... 如果到時真的打起來... 才是真正油電雙漲...(有權威預估市場價格可能飆升3成) 怕,隔壁的伊拉克也是很衰... 但實際對台灣的影響可能得再評估。

    ▇指標二:中國的石油進口
    2019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來到每日1100萬桶,使中國成為全球石油價格的主要推手。它的天然氣進口也在增加,但基礎設施上的限制,可能使中國無法重演類似2018年的爆量成長。由於任何經濟面的放緩(因與美國的貿易戰)都可能限制石油進口,北京也可能斷定國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過高。考量所有因素,我們很難看到油價會持續上漲,卻很容易預見油價持續下跌,因此,儘管Opec已完成最新的石油配額協議,IEA仍在談論2020年供給過剩的情形。

    ▇指標三:政治局勢的影響
    政治對能源領域的影響,主要是為了緩解氣候變遷以及回應民間抗爭。公眾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是間歇性的,根據一項詳細的民調結果顯示,最近一次英國大選,氣候議題在選民關心的重大政策中只排第五,遠落後於脫歐和健保(NHS)議題。而在其他國家,隨著能源轉型的成本浮現,人民的熱情也可能消風。

    不過,歐盟執行委員會已承諾制定歐盟綠色協議(EU Green Deal),目標在2050年前達成零淨排碳,雖然歐盟執委會的權力有限,無法一夕間全數更換現有的能源架構,也無法強迫成員國放棄國內行之有年的能源產業,但無論如何,改變的方向是明確的,傳統能源領域為了適應新的政治局勢,也得承受壓力。

    其中最重要、也最不確定的政治效應來自美國總統大選。如果川普連任,那變動不大(台灣天然氣源暫時喘口氣),即使再生能源與取代燃煤的技術持續進步,化石燃料仍會在美國市場上保有統治地位。可是民主黨正在將該黨定義為環境的擁護者,與歐巴馬相比,黨內的五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對石油、燃氣和煤炭產業的敵意更深,雖然為了勝選考量,可能會對一些最激進的提議妥協,但民主黨的勝利會對所有石化產業的未來投下一個問號,且迫使美國能源業者追隨歐洲同行發展能源轉型。如果美國走這條路,會有許多國家起而效法,但台灣的天然氣來源可能會整個甲賽...

    短期內,能源產業的價格與交易模式仍由「市場」、也就是供需的基本面決定,不過2020年的「政治」發展,特別是美國大選以及中東戰事,將對該產業的長期趨勢產生更決定性的影響。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yyN278

    ☉另外附上BBC中文網解釋美伊衝突對中國戰略布局的影響,其中也包括中國對伊朗石油進口的分析:https://reurl.cc/24944v

  • cartel中文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05 13:55:25
    有 74 人按讚

    【2020年值得關注的能源三箭】
    #跟台灣五十趴天然氣很有關 #最近兩伊與美國頗緊張

    這篇文章摘自《金融時報》,作者是該報能源論壇主筆之一,也是倫敦國王學院政策研究所所長。任何想了解2020年能源(化石燃料)市場的人,都應該關注下列三個關鍵指標:非石油輸出國組織(non-Opec)的油產、中國的石油進口水平、以及政治局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指標一:非Opec國家的油產量
    首先來看美國,雖然國內的天然氣因長期供過於求而被迫降產和停產,可美國靠頁岩產出的緻密油(緊密岩層內開採的油氣)仍持續成長,使美國石油的日產量來到1200萬桶,預計今年產出會更多。不過巴西、挪威和圭亞那等國也在今年投入新生產線,如果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量增幅,超過今年預估的石油需求成長量,即100萬桶/天,市場就會供過於求,甚至連俄國與卡特爾(cartel,石油同業聯盟)達成的最新配額協議也無法使油價止跌。

    去年十二月初的一項配額協議,可能會促使非Opec產油國維持或提高目前的產量,代表卡特爾正展現它的市場管理能力,可是由於收益很低,對於許多依賴石油收益的國家來說,債務正在累積。

    伊朗仍然難以預測,她有與鄰國開戰的風險、內部有權力鬥爭,也可能達成甩開美國經濟制裁的協議。對石油市場而言,達成協議最危險,因為伊朗有能力在短時間投入一百萬到兩百萬桶石油到市場上。而我們看到這幾天美國與伊朗的戰爭態勢也讓油價出現了標高現象... 如果到時真的打起來... 才是真正油電雙漲...(有權威預估市場價格可能飆升3成) 怕,隔壁的伊拉克也是很衰... 但實際對台灣的影響可能得再評估。

    ▇指標二:中國的石油進口
    2019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來到每日1100萬桶,使中國成為全球石油價格的主要推手。它的天然氣進口也在增加,但基礎設施上的限制,可能使中國無法重演類似2018年的爆量成長。由於任何經濟面的放緩(因與美國的貿易戰)都可能限制石油進口,北京也可能斷定國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過高。考量所有因素,我們很難看到油價會持續上漲,卻很容易預見油價持續下跌,因此,儘管Opec已完成最新的石油配額協議,IEA仍在談論2020年供給過剩的情形。

    ▇指標三:政治局勢的影響
    政治對能源領域的影響,主要是為了緩解氣候變遷以及回應民間抗爭。公眾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是間歇性的,根據一項詳細的民調結果顯示,最近一次英國大選,氣候議題在選民關心的重大政策中只排第五,遠落後於脫歐和健保(NHS)議題。而在其他國家,隨著能源轉型的成本浮現,人民的熱情也可能消風。

    不過,歐盟執行委員會已承諾制定歐盟綠色協議(EU Green Deal),目標在2050年前達成零淨排碳,雖然歐盟執委會的權力有限,無法一夕間全數更換現有的能源架構,也無法強迫成員國放棄國內行之有年的能源產業,但無論如何,改變的方向是明確的,傳統能源領域為了適應新的政治局勢,也得承受壓力。

    其中最重要、也最不確定的政治效應來自美國總統大選。如果川普連任,那變動不大(台灣天然氣源暫時喘口氣),即使再生能源與取代燃煤的技術持續進步,化石燃料仍會在美國市場上保有統治地位。可是民主黨正在將該黨定義為環境的擁護者,與歐巴馬相比,黨內的五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對石油、燃氣和煤炭產業的敵意更深,雖然為了勝選考量,可能會對一些最激進的提議妥協,但民主黨的勝利會對所有石化產業的未來投下一個問號,且迫使美國能源業者追隨歐洲同行發展能源轉型。如果美國走這條路,會有許多國家起而效法,但台灣的天然氣來源可能會整個甲賽...

    短期內,能源產業的價格與交易模式仍由「市場」、也就是供需的基本面決定,不過2020年的「政治」發展,特別是美國大選以及中東戰事,將對該產業的長期趨勢產生更決定性的影響。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yyN278

    ☉另外附上BBC中文網解釋美伊衝突對中國戰略布局的影響,其中也包括中國對伊朗石油進口的分析:https://reurl.cc/24944v

  • cartel中文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11 21:11:00
    有 32 人按讚


    《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 ,2017)的導演馬修.海涅曼(Matthew Heineman)對第三世界場面並不陌生,他是紀錄片導演出身,過去曾拍過提名奧斯卡獎的《無主之地》(Cartel Land ,2015),聚焦墨西哥毒品戰爭。


    前年的作品《City of Ghosts》(2017)則跟著民間記者團體「拉卡正無聲地被屠宰」(Raqqa is Being Slaughtered Silently)的角度,揭露恐怖組織ISIS在敘利亞的暴行。


    既然如此,海涅曼的首部劇情長片選擇了英國記者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為主角,是合情理的。科爾文是新聞界的偶像人物,她曾在斯里蘭卡因砲彈波及而致使左眼失明,但她依然不願停下腳步,戴上眼罩,持續往利比亞、敘利亞這般煙硝之地走,其驚人意志力連強人格達費(Moamer Kadhafi)都不得不敬她三分。上述際遇也是是本片的輪廓。


    故事改編自瑪麗.布倫納(Marie Brenner)的文章《瑪麗.科爾文的私人戰爭》(Marie Colvin's Private War),編劇則是曾寫過《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 ,2014)的艾拉什.愛梅爾(Arash Amel)。編導試圖呈現布倫納在職業生涯的重大片刻,同時交錯鋪陳她的感情世界(雖然意義並不顯著),並且透過主人翁的口白,引導我們去揣想,究竟她不惜犧牲性命也要往戰地走的根本原因為何,那個近乎瘋狂的、往絕路走的本能究竟從何而來。


    透過科爾文所幻想出來的景象,可見戰地的境遇始終盤據著她的腦海,又有奄奄一息的孩童等待著她的看顧。促使她往前線衝的原因,或是基於愧疚感,抑或正義感呢?那寧願冒著喪生的風險,也偏偏往其他記者的反方向衝,是一種記者本能嗎?又,那是正常人該有的行為嗎?


    記者是以傳遞一個新的資訊給觀眾為其天命,好比《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2014)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聞工作者為了「獵奇」而成魔,已近瘋魔的瑪麗.科爾文某種程度來看也像是同類,只是她的人格帶有更多良善的面向,她的筆桿子堅強有力,她的雙眼代替世人去見識邪惡與暴力,她將所見轉化成文字的過程所帶給她的心靈創傷,是本片焦點焦點所在。


    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中文名:裴淳華)的詮釋很賣力,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編劇家艾拉什.愛梅爾對瑪麗.科爾文的理解,就像他當初在《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當中對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的刻畫一樣蒼白無力。觀者沒有足夠的線索去鑿角色的深度,瑪麗.科爾文在本片當中更像是一個神化過後的殉道者。而針對戰爭本身的討論也比較缺乏。


    本片第一顆鏡頭便是一個對斷垣殘壁的俯覽,即俗話說的「上帝視角」。通常這類鏡頭是用在場景建立,但在片末我們將會知道導演別有用心,原來這可能是瑪麗.科爾文對世界的最後俯視。《私人戰爭》使我們感佩如此這樣勇赴戰地的記者,但這樣或許是不足夠的。



    《私人戰爭》(2018):代替世人去見識邪惡的眼
    http://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26805159



    (圖為《私人戰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