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bts負面新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bts負面新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bts負面新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bts負面新聞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黃耀明 Anthony Wo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懂得苦中作樂很重要。 //【明報專訊】1月5日晚,我在給外國朋友解釋:為何呼籲聲援人權律師的facebook圖,要大大隻字寫上「condom」?解釋着Condom在香港抗爭語境是什麼意思,#laughcry emoji滿天飛,對12小時後襲來的命運毫無知覺。呼籲一人一信炸爆四川省與河南省司法廳,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CatGirl貓女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既驚安殿堂就要排隊排4、5小時 但係泰國曼谷就冇咩人, 行得舒服,唔洗排隊。 但我好唔明白, 黎泰國去驚安買日本野係咩玩法 ?? 整體黎講,都係日木既驚安平d, 黎得泰國,不如行返泰國超市, 去日本先再去驚安啦 ?? DONKI Mall Thonglor https://goo.gl/map...

  • bts負面新聞 在 黃耀明 Anthony W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1 06:51:01
    有 369 人按讚

    懂得苦中作樂很重要。

    //【明報專訊】1月5日晚,我在給外國朋友解釋:為何呼籲聲援人權律師的facebook圖,要大大隻字寫上「condom」?解釋着Condom在香港抗爭語境是什麼意思,#laughcry emoji滿天飛,對12小時後襲來的命運毫無知覺。呼籲一人一信炸爆四川省與河南省司法廳,是我在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拘捕前,參與的最後一個政治行動。被捕後律師訝異我的淡定。我情緒一直很穩定,思維也跟平常沒兩樣(一直在構思此文)。面對不能保釋一直還押數年甚至更長刑期的可能性,也沒什麼緊張或害怕之感。我答:因為我以前係跟大陸維權新聞,我知發生緊咩事。

    (按:此文稿成於1月7日羈押期間,未悉將獲保釋之時;保釋後稍作修改)

    我思考香港前路的參照,是2008年至2018年中國公民社會起落。我們那共同的對手,會使什麼招數?會攻擊運動中什麼弱點?政治犯除了梁天琦盧建民或劉曉波,還有伊力哈木和高智晟,還有溫州反拆十架的地下教會牧師。坐政治監,就是這樣一回事。

    是故競選期間,我對一些人的反應有過不解。當我說要做好怎樣的心理準備,不信我的人會鬧我「賣弄悲情」、「講到咁大咪又係為咗10皮」;信我的人,則會說「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高,排隊都未輪到你」和問我是否有自毁傾向、中二病末期及英雄情結。

    然而我認為,這才是參與香港政治、對自己負責任的心理準備。不心存僥倖、對香港制度存不切實際的信心(「利物浦輸波,好! 」),但也不誇大和妖魔化極權。將極權想像成吞噬一切的魔鬼,是思想上的懶惰;將它想像成一部運作高效,自我反饋機制完善的機器,細緻了解它如何應對不同刺激,才有辦法找到零件鬆脫的突破口。

    以前大家常恥笑支教民將「今日係民主最黑暗嘅一日」掛在口邊,我也笑過;但被濫用得更嚴重的,是「香港𠵱家同大陸無分別」。問心就知根本就遠遠未到,如果大陸化是一個懸崖,我哋只跌咗大概十分之一。

    不只是想嚇大家「低處未算低」。以往我會說,過往香港人對中國維權事件的關注,流於人道關懷,缺乏一種策略學習的視角。但最近,我的想法也有變。因為我開始明白,悲劇各有不同,香港唔係未變大陸,而係唔會變成那個已經成為過去的大陸——至少不是以同一軌迹。而那些大陸例子,到頭來,或許只是情緒上的力量。(譬如我想到國安案或會出現虐囚時,腦內浮現的是李翹楚穿上「公民」T-shirt拍照給許志永,那生氣盎然的模樣)。

    中共的維穩控制手段,其實充滿彈性,有很多層次和空間。例如以「喝茶」作為緩衝,對異見者實施禍及家人朋友的經濟、就業封鎖等,很多軟性硬性的監控、預防。但在香港這個「法治」社會,國安法的實踐卻是一句口號還押一年,不留餘地。是香港各個執法部門的既有機制容不下飲茶、監控這些軟性手段嗎?

    一位朋友對國安法與香港法院這半年來的糾纏,比喻精準:與其說國安法在破壞香港的司法獨立,不如先承認香港從來沒有(從來都沒有)司法獨立的制度保障,而國安法正利用香港健全的普通法系統作為「儀式」,透過案例、透過法院的實際權力,利用司法系統中為迴避釋法而妥協的傾向,將中國式「依法治國」嵌入本不兼容的香港制度之中。

    與其再談香港的制度是否「頂得住」或「頂唔住」中共,不如換個角度,探討中共的控制遇到香港既有制度時,會以點樣的方式吸納/反利用;或是,香港的制度如何令中共的戰略產生改變?

    對手手段不同,中國經驗未必是參照,但在行動這個維度,12港人案的重要性就在於:它逼香港人正視中國的抗爭經驗,不是作為參照物,而是作為合作者。最簡單如下次若再有人送中,而盧思位任全牛已陣亡,還可以找哪位?

    「一人一信」行動有迴響令我很高興,覺得是因為我有這些想法、導致我特別用心促成這一件事,還與吾友鄒幸彤成功將隱含中共刻意框限其定性的「維權律師」字眼,置換、正名成「人權律師」。

    不過是運動中格外瑣碎、細到看不見的一點,但覺得自己有份拓闊了一點點新的空間。於是1月5號這天,我很愉快。

    ***

    六點三被門鐘聲吵醒之前,我三點半才瞓落牀,睡前一面在聽姜濤、Anson Lo和柳應廷的歌,一面研究世界各地的Fandom現象,安排了起牀後去錄Podcast,談Fandom的抗爭性。

    姜濤奪得叱咤男歌手後,評論滿天飛,什麼角度都有,對將MIRROR捧上高位的fans,卻是清一色負面。但我覺得這個群體正是整件事中,最令人感到鼓舞的部分。

    「粉絲文化」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落地,會演變為不同的模樣,毋須以「盲粉」、「受資本製造的民主假象操弄而不自知」視之。即使大家不期望香港的這群「fan屎」會怎樣幫助民主運動,也千萬不要因為他們「只是一群睇靚仔的𡃁妹/師奶」而忽視她們的動能。

    楊不歡在端的一篇〈民主的假象,與撕咬的真相——大陸女團〉中,詳述中國「飯圈」的面貌:選秀節目中,粉絲覺得自己支持的選手受到電視台、資本、官方輿論控制等不同勢力的夾擊,沒有後台的偶像選手,一定會被無情淘汰,只有fans的力量才可以「逆天改命」。如果fans夠黐線夠團結,24小時瘋狂換acc投票、幫偶像刷流量做新聞、打擊有後台的選手,或許能為自己支持的那個沒有後台的偶像,換來一線生機。

    因為中國的特定環境,粉絲會接受選舉一定造假、電視台與唱片公司一定有枱底deal,會主動迎合不公平的遊戲。但正如其口號「逆天改命」,在迎合資本設下的遊戲規則同流合污的同時,粉絲的初衷,仍是盡自己力量,為偶像爭取一絲在權勢壓迫下改寫命運的機會。

    即使那只是一種幻覺,又怎能否定這種動能。
    同樣的熱誠,置身於民主社會,一切就立馬變樣:當韓國的粉絲看到自己喜歡的選手爆冷落馬,會循法律途徑追究,鬧到檢方出手將節目組告上法庭,監製承認造假入獄3年。

    6號凌晨我在研究「BTS捐一億撐Black Lives Matter」。BTS、Blackpink表態撐BLM背後,是歐美市場的巨大誘因。我讀到,BTS的YouTube有13% subscribe來自美國,而在BTS表態前,他們與經理人公司Twitter早被tag爆。「音樂風格承襲自黑人音樂的韓流團體,不應對BLM沉默」是粉絲強推的觀點。要求偶像表態以外,US韓流粉絲也在Tik Tok(沒錯就是中國的抖音!)發動行動,當警方呼籲民眾提供「黑暴」影片,就send偶像賣萌片段打爆警察server;特朗普集會公開登記,就大舉霸位再no show要特朗普對空櫈講嘢……

    Fans的政治行動,反映了不同的社會結構與意識形態、能造就怎樣的年輕人,但當中一以貫之的,是一種由「愛」去推動的動能。

    雖然對香港的民主運動不直接有用,但我辦Podcast的初衷,就是想分享世界各地有能量與創造力的故事,離香港愈遠、愈意想不到,對香港的啟發就愈大。感謝姜B,促使我又看到、了解到、學到了這麼多。不過Sorry我還是更喜歡你朋友Anson Lo,本着研究心態看了叱咤,一不小心就被感召成了神徒。

    學到嘢的感覺真是超級愉快。1月6號凌晨3點半,帶着明早起身再睇埋泰國韓流fans如何籌錢買gear的期待,我就這樣睡了過去。醒來,已是警察撳門鐘的聲音。

    ***

    羈留室原來不可以要紙筆,7號早上在八鄉警署搞手續期間連忙寫下這些交給律師。在外等待的朋友收到傳話,竟是「唔該幫我搵《星期日生活》要定一版」,應會十分無奈。

    當然也是會擔心:子悅的情緒怎樣?成日失眠的Owen在臭格睡得着嗎?岑生應該跟我差不多興奮。八鄉元朗兩署出入見到廸,總想起菜園新村小公主嗲爸爸的樣子。

    可能很長時間不能保釋,但我狀態OK,還在想這些有的沒的;直到最後一刻,我做還是那兩件事:行動,學習。環境轉換,仍可繼續。

    自知也不是什麼真知灼見,或許我想表達的只是:即使我的淡定看來很黐線,但並非不可理喻。幾天前才跟Owen抱怨,隨着抗爭能見度漸低,「你哋好勁」聽得愈多,愈覺得自己成為了抗爭社群中的異類。外媒問我為何面對國安法而不畏懼,我總答:有什麼出奇?2020年7月1號,曾經出過灣仔、銅鑼灣的香港人,至少有10萬個,不同之處是我們做咗畀人影樣的吉祥物。

    我還是想要相信,明瞭香港的真象與一切代價仍未放棄的人,在香港有幾十萬。我想自己不是被鼓勵的對象、令人好奇「點解可以咁堅持」的客體,而是眾多堅持着的人當中的一個。

    中國公民社會、以至粉絲文化的種種,指向一致——在各異的壓迫中,唯有人的自主,是極權欲百折而不撓。瘋狂加速的路上、除了極權與壓迫的手,是我們的動能拓開了絕境,哪怕只有一點。

    對當日排除萬難的戴教授,無限感激。但願回頭看,會發現今日這一段,正是歷史對香港民主運動的慈悲。

    羈留室原來可以唱歌。滿腦都是《一所懸命》、《孤獨病》與《水刑物語》,但歌詞實在背不來,就唱達明,最喜歡《我等着…你回來》的《別等》,可惜已無機會聽明仔唱現場。2019後聽這歌,腦中總浮現:煙霧之中,抓不住前面不相識的背囊帶,目送他/她一往無前地衝入硝煙,未及回神,已是槍聲一片……

    看到元朗反黑將護照放入證物袋的一刻,另一隻鞋子終於落地。聰、喪崑、平仔、佛康、晴、樂,今生,就此別過。

    別要別要問我可知有重逢一天
    別要別要問我心中可掛念
    淚已亂我視線風吹過落霞翩翩
    就似是我熱熾的血流滿這地面
    隨風就此步遠 也知你的心更亂
    只望明天
    也許你可以給我 許一個願
    悠長夜正漫漫 月也為我黯淡
    此際踏向夢幻 越過萬裏阻限
    然而自我別後 別要為我等候
    此際越過夜靜 路向沒法肯定
    寒風和應

    1月7日

    於八鄉警署

    文˙何桂藍 //

  • bts負面新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2 20:10:09
    有 746 人按讚

    #葉郎每日讀報

    ▼ 1. David Fincher 和 Netflix 簽新約繼續合作四年

    David Fincher 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他和 Netflix 已簽下了接下來四年的專屬合作合約。Fincher 是 Netflix 踏入原創內容製作以來合作最密切的好萊塢導演,從《House of Cards 指紙牌屋》、《Mindhunter 破案神探》《Love, Death & Robots 愛x死x機器人》到明年奧斯卡呼聲極高的《Mank 曼克》,幾乎沒有停歇。《曼克》是他當年第一部電影《Alien3 異形3》受到片廠極度干擾之後情緒崩潰狀態下寫來療傷的劇本。Fincher 成名之後仍然不減對片廠的負面評價,近日仍猛批現在片廠都只想要甜美溫馨的賣座大片。而他和 Netflix 始終保持合作關係似乎也是同一個理由:「我會和Netflix簽約是因為我喜歡像畢卡索畫畫那樣的方式創作,不斷嘗試各種不一樣的東西」。不過他從《紙牌屋》以來熟識的 Netflix 似乎也正在快速轉變成為另外一隻怪物,不知道接下來這四年的合作 Netflix 是否願意繼續接受他在創作上的任性?
    (報導原文:https://bit.ly/3eSNnCU)


    ▼ 2. Ryan Reynolds 剛剛任性地買下一個英國冷門足球隊

    因為職業運動轉播授權金水漲船高,多年來已經有非常多美國投資人入股歐洲足球隊。比如英國前20名的足球隊之中已經有至少6各隊帶有美國資金。有趣的是好萊塢男星 Ryan Reynolds 和喜劇演員 Rob McElhenney 居然也加入投資足球隊的行列,買下一個排名沒有太前面的威爾斯足球俱樂部 Wrexham。在2020年疫情導致職業運動市場巨大震盪的時機點,Ryan Reynolds 入主足球隊有別的盤算。因為該球隊目前是球迷組成的非營利組織以公益信託的方式經營,而該組織近日對外透漏 Ryan Reynolds 的提案內容:買方不會支付任何費用給賣方,而是承諾投資兩百萬英鎊改善俱樂部的球場和基礎設施,並準備以紀錄片的形式為球隊製作一系列短片,用類似串流平台的方式來經營俱樂部。許多歐洲知名球隊也會製作自己的短片來吸引球迷,但如果 Ryan Reynolds 用好萊塢的規格來製作,並且加上他自己以及 Rob McElhenney 不定期現身節目中,這個企劃很有機會替球隊帶來可能每年240萬英鎊的收入。萬一行得通的話,許多職業運動球隊很可能會馬上跟上。
    (報導原文:https://bloom.bg/38BPee8)


    ▼ 3. 搶購 BTS 經紀公司 Big Hit 股票的粉絲慘遭套牢

    BTS 防彈少年團的經紀公司 Big Hit 上個月在南韓股市公開發行股票,引發粉絲當成偶像商品一般搶購股票。當時新聞也曾傳出12歲的粉絲要求父母也要買一張股票,這樣才有機會在股東會中和偶像見上一面。但 Big Hit 過度仰賴防彈少年團的商業模式很快就被看清,雖然剛上市的時候曾飆到每股35萬韓元,但股價隨即開始連日下滑,現在已經跌到每股15.8萬,只比發行價格13.5萬多出一點點。許多一輩子沒買過股票的粉絲因此陷入絕望的境地。報導中一位女粉絲說自己把結婚要用的5000萬韓元存款通通投進去,在每股30萬的高點買了 Big Hit 的股票,現在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如果我收據還在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退款,或是什麼其他申訴管道嗎?」女子說。這起事件已經引發韓國熱議,並要求立法者增設保護網來維護這些個別投資人的權益。
    (報導原文:https://bit.ly/35mYe4N)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請見留言

  • bts負面新聞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18 08:00:47
    有 1,416 人按讚


    血庫告急

    文:薯伯伯

    近來有一種風氣,不得不正視。

    很多人一聽「紅十字會」就決定杯葛,當然不是問題,我這篇帖文,絕對不是要幫「紅十字會」講說話,大家放心好了。

    但是,在網上網下,卻經常聽到有人說要杯葛「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只因輸血中心有「紅十字會」四個字,這就是問題所在。

    一,現時香港只有一個供應血液的機構,即「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中央血庫就在伊利莎伯醫院後面,供應全港所有公營及私營醫院的血液。你每捐一包血,都會送到這個血庫。傷病者每受一包血,也是從這個血庫運出來。

    二,有人聲稱要杯葛紅會,所以不捐血給紅十字會,但又說會「直接去醫院捐給病人」,又或者以其他方式捐血。但是,不好意思,在香港沒有其他方式捐血,你只能決定捐,或不捐,你如果肯捐的話,就只能去「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而不是去醫院。

    三,以前電視劇說有親友之間捐血,好像在《城市故事》中,曾近榮受過遠房親戚的血?但這些都是以前,以前的事了。現在你要捐,還是要去「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如果你仍然認為病患者出事可以打電話叫親友捐血幫自己,那只代表你是很久很久沒有捐血了。

    四,有人又說中國紅十字會如何下流,而因為香港紅十字會是中國紅會下的一個分會,所以就要杯葛。但是,其實「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屬醫管局轄下,隸屬九龍中聯網,內部代碼為BTS,「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的護士,本身就是醫管局的員工。

    五,承上一點,「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是醫管局轄下,護士也是醫管局的員工。有人說甚麼自己不會去紅十字會捐,但如果有需要的話就會直接去醫院捐,其實兩者都是醫管局轄下的。而且你是不可能去醫院捐血,一定要透過輸血中心才能捐血。聲稱不捐血給輸血中心,但又表明會去醫院捐血的人,其實意思就是完全拒絕捐血。

    六,網上雖然多次有人言之鑿鑿,自稱是醫生或護士,然後指控「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把香港人血送上大陸,但至今完全沒有證據,沒有任何文件,沒有任何記錄,傳媒也查不出來,連找個真醫護爆料也沒有,而我身邊認識的醫護朋友多次澄清此乃謠言。但人云亦云,網上就流行說「捐血只係幫大陸」,於是發起不捐血運動。

    七,當醫護發起罷工,要求封關,全城一呼百應。當醫護擔憂防護裝備不足,大眾馬上狂插醫管局,民情輿論聲音大多一致,就是要幫助醫護。但,病人要輸血,血庫又緊張,那就只能降低供血的標準,無疑是間接給予醫護工作上的壓力。

    八,有人質疑,為甚麼不叫三萬警力去捐血。其實每一年「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都會叫公務員去捐血,包括政府總部、所有紀律部隊等,對了,如果真的很在乎這點的話,其實輸血中心也有安排中國駐軍去捐血。

    九,有人又質疑私家醫院會否用香港人血去賺錢,實情是輸血中心提供血液給公營及私營醫院,比例大概是九比一,數字是公開的(參看立法會的答問, https://www.fhb.gov.hk/…/legco/replies/2017/lq170208_q17.htm,見附件一 )。公營及私營的醫院是免費供應血液或其他血製品給病人,對於輸血服務的收費,是指篩檢、測試、程序等,但血液製品則是免費。

    十,還有,聽過一些同路人稱,自從 2019 自由之夏後,對很多慈善團體倍感失望,我是完全明白及認同。我在文章起始就說不是為紅十字會講說話,亦有提及「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是屬醫管局轄下,但如果「紅十字會」這四個字讓你聯想到很多負面新聞,那麼提一提,在 2019 年中大及理大之役,紅十字會有設置臨時醫療站,而在抗爭路上,也看到不少紅十字會的 First Aiders,這都可以從新聞或抗爭者口中證實。

    恕我直言,自己不捐血,各有各情況,不多說了。但企圖或意圖去說服別人不要捐血,我真心覺得這種言論令人厭惡。這些人完全不嘗試了解「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及血庫的運作,就人云亦云,叫人不捐,還自以為知道很多內幕消息。這些言論,最終只會危及其他病患者,必須正視。

    * * *

    《明報》在 2020 年 2 月 16 日刊出一篇報道,題為〈血庫存量「極低」 病人稱輸血兩包變一包〉,裡面提到血庫緊張時的真實情況:

    A. 有貧血病人 Elise,本應輸兩包血,卻被安排輸一包血及一包鐵水,其後發燒,留醫第 4 日才再多輸一包血,護士稱:「呢包血好珍貴,要小心用。」

    B. 而在伊利沙伯醫院的實習醫生 Dr. Who 透露,現時血庫緊張,外科病房的普通貧血患者「可以不輸血就不輸」,他說為病人輸血「好手緊」,平日下單可一次過要求 3 包血,現要逐包下單。

    除了《明報》提到的兩個情況,我也有認識的醫護朋友說,以前血紅素水平低於 8 度可能就會輸血,現在則可能是要低於 7 或 6 度或甚至更低才輸血。(男性血紅素的正常值為 13.0 - 18.0 gm/dl,女性為 11.0 - 16.0 gm/dl)。那就是等到對方面青口唇白,方能輸血給病人,病人受苦之餘,亦間接增加醫護的壓力。

    另外有前線醫護私底下說:「病人要做引流,但凝血指數差些少才達標,問醫生會否讓病人去做,醫生說血庫不足,只差少少都可以,如果是平時都不要思慮太多就已經輸了。」醫護的同事說血庫不足,建議一起去捐血,醫護心想:「做護士今次真係連血都出埋!」

    * * *

    有些說法是會害死人,呼籲別人不捐血,正是其中之一。如果你仍然決定了不再捐血,也請不要呼籲別人不捐血。如果你以前有捐血習慣,卻因為聽了很多網上的流言而很久沒捐,我建議你找身邊的醫護朋友 fact check 一下,再決定是否重新捐血。如果你從未捐血,卻同樣因為聽了很多流言而拒捐,我也建議你重新審視這一決定。現在血庫謹剩四天存量,時間無多了。

    寫這種文章,吃力不討好,有時更可能被扭曲當作是給紅會或醫管局的面上貼金,但要寫的還是必須要寫。若然「抵制捐血運動」持續發酵,絕對會危及病患者的健康,也間接給予醫護體系巨大的壓力。

    ———

    照片:「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網站上的血庫告急截圖,截於 2020 年 2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