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bpd醫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bpd醫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bpd醫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bpd醫學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61的網紅獨角動物-邊緣性人格少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來用比較好理解的方式與大家簡單的比喻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心理狀態 (當然這只是我們覺得這樣比喻比較能讓大眾更快的想像,不代表醫學根據上必然是這樣哦) 其實簡單一點來理解就是... 邊緣性人格障礙=小孩子 很善良、很天真、很在乎與親近的人的關係、很黏人 但也很敏感、容易受到傷害、容易受挫、容易情...

  • bpd醫學 在 獨角動物-邊緣性人格少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04 22:45:23
    有 71 人按讚

    今天來用比較好理解的方式與大家簡單的比喻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心理狀態
    (當然這只是我們覺得這樣比喻比較能讓大眾更快的想像,不代表醫學根據上必然是這樣哦)

    其實簡單一點來理解就是...

    邊緣性人格障礙=小孩子

    很善良、很天真、很在乎與親近的人的關係、很黏人
    但也很敏感、容易受到傷害、容易受挫、容易情緒失控

    我現在自己身為一個媽媽在撫養兩個小孩的過程
    我看著小孩的各種成長
    其實就像在看著現在的我一樣
    小孩會因為不同的事情哭
    當角哥(我大兒子,目前兩歲)哭的時候
    我會先去觀察他為什麼哭
    是因為前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
    角哥前幾天本來在爺爺房間玩
    結果突然跑出來客廳
    趴在我旁邊,身體整個縮起來把臉埋住
    我正在觀察他怎麼了
    爺爺就從房間抱著角弟(我二兒子,目前10個月)走出來
    跟我說角哥在難過
    我就問怎麼了?發生什麼事嗎?
    爺爺就說「他想要我像抱弟弟一樣把他整個人抱起來,結果因為我身上已經抱著弟弟了,我就沒有把他抱起來,只有把手環著他的背扶著他而已」
    結果在爺爺出來解釋的時候
    角哥看到爺爺
    就拿起旁邊的車車玩具然後摔在地上

    通常,一般人看到小孩故意摔玩具
    可能第一時間都會生氣指責他說「你明知故犯!怎麼可以摔玩具!」
    然後接下來的重點就都放在他摔玩具的這件事情上
    完全被眼前的行為給誤導
    就忘了其實他會摔玩具的原因自己剛剛就知道了
    就開始指責他、責罵他
    那這樣其實孩子會更加的為這件事情感到不平衡
    或是覺得自己都沒有任何表達的權利
    他會覺得自己被否定
    而感到自卑、受挫、受傷、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在乎也不被愛
    但是很多時候大人都會忘記其實只是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連我們大人都會有脾氣、會難過、會悲傷
    我們都有這些情緒
    也曾經有過控制不住這些情緒的時候
    我們又怎麼能要求小孩子比我們更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很多大人只要小孩聽話
    不會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他想表達的是什麼或是他遇到了什麼挫折才引起這些脾氣、這些情緒
    但孩子都還在學習
    如果大人只想要孩子聽話,而只跟孩子說「不准摔」、「不准哭」、「不准尖叫」
    只想透過命令、或是責罵責打使他害怕來控制他的行為
    那小孩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邊緣性人格障礙或是潛在的不定時炸彈
    小孩無法表達自己、沒有安全感、沒有被體諒、沒有被理解、無法被包容、無法被接納、無法被同理
    只能選擇壓抑,或是繼續使用錯誤或是更激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更加狂暴的嘶吼、尖叫、摔東西、破壞物品、打人、推人、欺負弱小、明知故犯等等

    但說到這,當角哥那時摔了玩具時
    我第一時間我是對他說:「欸~哥哥,怎麼摔玩具呢?」(問句)
    當時爺爺則是說:「不可以,怎麼可以摔玩具」(責備語氣)
    角哥聽到爺爺這麼說之後他又再把同一個玩具撿起來再摔一次
    我就示意爺爺沒關係,我來處理就好
    於是我就再開口跟角哥說:「哥哥~你是不是在難過?」
    「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但是難過的時候我們不用摔玩具,你可以來找媽媽,媽媽可以抱抱你安慰你,但是你要先把玩具撿起來放桌上喔」
    第一時間他的情緒並沒有那麼快過去
    所以他並沒有因此就把玩具撿起來
    因為他也還需要一點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情緒
    我就帶著他先把玩具撿起來放在桌上
    接著讓他坐在我旁邊
    我就一邊拍拍他一邊跟他說「哥哥想要爺爺把你抱起來是嗎?那你下次可以跟爺爺說 爺爺 抱起來,這樣爺爺就會知道了,所以沒關係,我們來做點開心的事情,就不會難過了」
    然後我就陪他玩其他東西轉移注意力
    他就沒事了
    因為小孩的表達能力有限
    他知道「抱抱」這個詞彙
    但他希望爺爺把他抱起來,只是他不知道這個差異要怎麼表達
    於是會有挫折感,也會誤以為是爺爺不了解他或是爺爺不公平

    其實我們BPD也是
    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安,我們不知道要怎麼表達,或是我們曾經表達過
    但對方無法理解或是覺得這又沒什麼,而選擇忽略或是責備
    我們的空虛、我們的渴望被關心、被照顧、被理解、被認同
    這些感受既強烈又複雜
    對於沒有太深刻感受的人
    很難表達得讓他們十足理解
    如果今天我們因為什麼事情而感到受傷
    對方卻覺得這沒什麼,或是也對於我們因為受傷而產生的憂慮、焦慮、不悅、不耐等負面情緒,也表現得很不悅或是不耐煩
    或開始責備我們的負面情緒;
    比如我們因為不安而去看對方的手機
    對方可能第一時間責備的就是「妳竟然看我的手機?現在是誰不尊重誰?」
    這就像是角哥摔玩具的時候一樣
    他因為難過而摔了玩具
    如果接下來大家就都把重點放在他摔玩具的事情上
    而忽略了他的原因
    那事情只會層出不窮、重蹈覆徹
    甚至越演越烈
    如果第一時間
    我們先是接納孩子或是BPD的不安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看手機這件事就一定是對的
    有些人可以接受有些人不行
    但第一時間要說的應該是:「怎麼了?什麼事情讓妳感到難過嗎?發生什麼了?」
    先去試著同理對方、包容對方的痛苦
    其實當對方被理解被同理了
    她根本不需要鬧脾氣或是永遠處在這個不安的循環
    你可以教她表達的方式
    「如果以後妳覺得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太多讓妳感到不安,妳可以直接跟我說~或是妳可以問問我,我可以告訴妳我在做什麼,我也可以多陪陪妳,所以沒關係,妳如果還是難過我們現在可以來做點妳喜歡的事~想來聊聊天還是一起去散散步呢?」

    其實就跟面對小孩子很接近
    因為BPD在童年時的人格發展期可能受過這樣的傷害或是必須一直壓抑
    而導致他一直無法擁有一個妥善表達的機會(或是遭遇了什麼事情而覺得再也無法表達)
    就會在潛意識裡否定掉自己
    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沒有權利
    當自己嘗試表達卻總是不能被接受或是只會得到更多的否定與責備
    那這些區塊的傷害就會越擴越大
    人的外在雖然長大了
    但這些人格特質卻沒辦法擁有正向的成長機會
    才會一直都像是小孩一樣
    而且因為生理已經長大,所以表現出來會比小孩更激烈、更多想法、更多形式來呈現那些被深深壓抑與不被體諒的壓力。

    這也是邊緣性人格障礙很常被「誤解」的地方
    我們外表像大人,但情緒的部份很像小孩
    卻被期望用大人的方式展現情緒。

    (附上角弟跟角哥的哭哭照😂😂😂)
    (其實我哭起來也很接近這個樣子,只是很大隻,然後更激烈更可怕,不宜觀賞。)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