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bogey高爾夫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bogey高爾夫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bogey高爾夫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bogey高爾夫意思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63的網紅程思嘉Ssu-Chia Che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佛羅里達慈善菁英賽Round-Final】 思嘉終於打出痛快的一個回合,5 birdie,1 bogey,68桿(-4),最後總成績是215桿(-1),並列第9。 之所以說痛快,是因為前兩回合打得綁手綁腳,不夠流暢,手感如此,心情如此,成績也是這樣。最後一回合,終於把綁在身上的線都剪斷了,可以盡...

  • bogey高爾夫意思 在 程思嘉Ssu-Chia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4-11 08:52:24
    有 67 人按讚

    【佛羅里達慈善菁英賽Round-Final】
    思嘉終於打出痛快的一個回合,5 birdie,1 bogey,68桿(-4),最後總成績是215桿(-1),並列第9。

    之所以說痛快,是因為前兩回合打得綁手綁腳,不夠流暢,手感如此,心情如此,成績也是這樣。最後一回合,終於把綁在身上的線都剪斷了,可以盡情的揮灑,而成績也令人滿意。思嘉賽後覺得很開心,名次倒是其次,主要是因為「真正」打了一場球。前兩回合當然也是比賽的一部分,但是就心情上來說,決賽回合終於打出一種氣勢和感覺 。

    第二回合的後九洞,思嘉的手感已經逐漸回溫,而且延續到第三回合,前九洞捉下三隻鳥,後九也不錯,第16洞則是吞下bogey。思嘉說第二桿之後球掉進沙坑,不好處理,所以多花了一桿。

    從開始接觸高爾夫開始,思嘉一直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只要不放棄,就永遠有機會。以前她這麼想,現在也是這麼覺得。以這場比賽來說,雖然第二回合打完,成績落後領先者不少,但比賽不是只有名次,更是對自我的堅持與挑戰,只要不放棄,哪怕與冠軍無緣,還是可以了解自己能夠打出什麼樣的內容,並且從中得到東西,讓自己更進步。

    下一場Symetra Tour的比賽也在佛羅里達,比賽結束之後,思嘉跟媽媽就要出發到下一個球場。思嘉說她很開心,不僅因為自己的成績,也為臺灣選手的表現感到興奮。還要不厭其煩的跟大家說聲謝謝!同時也要謝謝贊助商,因為這些支持都可以鼓勵她繼續堅持,永不放棄!

    #中信金控
    #台塑王詹樣公益信託
    #東方球場
    #TaylorMade

  • bogey高爾夫意思 在 王宇佐 Jimmy 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2-12 15:38:42
    有 119 人按讚


    這篇真的很不一樣的心理文章,值得深思並去練習它。👍👍👍。

    心理素質

    這篇文至少兩年前就想寫了,也就該寫了。沒寫,不是偷懶,不是不想寫,是寫不出來。這個題目太重要,對於選手的成敗有決定性的影響,而我個人的學識和能力不夠,不足以用簡單的文字,清楚的描述一個模糊的概念,並且提供一個可以執行和學習的方法.就這樣熬了兩年。

    小潘半年前轉職業,半年來的表現雖然不令人滿意,但至少他上路了,我手上也有空了,可以沉澱這八年多來發生的點點滴滴。從將近九年前那個一無所有,命如紙薄卻心比天高的瘦小少年,到他越級挑戰,到他華大的教練稱他為華大有史以來最強的新人,到他一步一步的走到業餘的世界之頂,我記憶的不是他的成績,而是他每一個時期的優點和缺點,和他成長中的心路歷程.

    現在想法成熟了,可以付諸文字,希望讀的人能夠因此受益。有疑問或者意見儘管提出來.

    有一次我帶小潘到台北球場練球,沈忠賢老師私底下跟我說:看小潘練球也就是這樣,為什麼比賽這麼厲害?我也常常問選手:你認為小潘最厲害的是什麼?不管問誰答案都一樣:小潘的心理素質很好。我心知肚明的追著問:那你認為心理素質是什麼?百分之九十的人變成啞巴.剩下的百分之十想了又想,然後很猶豫的說:就是比賽不會怕。

    對於勝負最重要的關鍵一無所知,這是國內高爾夫選手最大的障礙.

    心理素質用一句話說完,就是選手在比賽的壓力下心智的清晰度和穩定度。心理素質的優劣,百分之二十來自天份,百分之八十來自正確的訓練。好的心理素質並不會創造奇蹟,但是他會在最重要的時候讓選手的實力達到最完全的發揮。Jordan Spieth 在 Fed Ex.封關賽27呎長推,完全封掉追逐者的任何希望,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種推桿十個也許只會進一個,但是他會在最重要的時候出現。不好的心理素質剛好相反,他會一路扯選手的後腿,而且越重要的時候越嚴重。李玠柏在去年馬尼拉公開賽第二天打完領先,他傳來簡訊:今天六十六並列領先。老師,明天我知道一定會緊張,怎麼辦?我告訴他:把這個當作你成長最好的機會,用這樣的心情去比賽,然後接受任何結果。果不然,第三天一開局連續三個bogey,就是是這半個小時丟掉了比賽,因為第四天最終他輸了兩桿並列第三.'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幹什麼' 事後玠柏這樣說,這就對了,比賽進入關鍵時刻,而選手的心智不清晰也不穩定,小霸王忽然間變成誤闖叢林的小白兔,這就是最糟糕的心理素質.在這種狀況下勝出的機會是零,這是死當。

    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經驗的累積,這種狀況會不會改善?會!但是只有一點點,多,不可能.因為長時間累積失敗的經驗只會使心裡素質越來越差,到後來選手只想混口飯吃,根本沒有求勝的心志。當我們看到選手下去了就再也上不來,大體上都是這個原因.

    兩個重要的錯誤觀念需要糾正:

    其一:我常常問選手:你覺得你最大的敵人是誰?答案都一樣,是自己吧!?錯了,完全相反.一個好選手應該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是他自己最重要的工具.正向和反向思考,天差地遠.一場網球賽如果有六十四個人參加,分成三十二組,你只要贏一場,自然有三十一個人替你淘汰另外三十一個人。高爾夫球不一樣,你在任何一個時間點打壞一個球,都會有一大堆人等著咬你一口。選手上了賽場,敵人永遠只有一個:那個球場.你如何竭盡所能地在那一個時間在那一個球場上取得最好的成績,決定你的成和敗。你是你自己唯一的朋友,也是你自己唯一的工具,怎麼能成為你自己的敵人?認為自己是敵人的選手說明一件事:他完全沒有信心走出自己的路來,只能癡癡地等那幸運的一天,別人都失敗.

    其二:常常看見在壓力下教練告訴學生:不要看計分板,不要管別人,打自己的球。真是笑話,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選手贏球的.看看一流選手,最後一天哪一個不是盯著計分板一直看?競爭的壓力一定存在,但是克服壓力有方法,絕對不是逃避.隨時看著計分版,看看自己還差幾桿,剩下來的洞哪裡有機會可以衝上去。如果真的沒有機會,就盡力把自己的總成績維持在前面。真正的好選手是累積總奬金排在前面的那一撮人,不是五年贏一場比賽,其他時間浮浮沉沉的選手。

    那麼良好的心理素質怎麼培養?

    首先要知道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正確的知識和長時間不斷的練習,這篇文章提供的是我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不是一把金庫的鑰匙。

    不管是取得職業球員的資格,取得台巡賽的資格,亞巡賽的資格....這不是球員一生的夢想嗎?參加比賽不是揚名立萬,成功致富的機會嗎?不是應該很興奮嗎?為什麼會怕?比賽越大應該機會越大,應該越興奮的時候為什麼越害怕?

    對自己沒有信心.

    球員對自己沒有信心有兩個理由:

    1. 對自己的本事沒有把握.
    2. 臨場不知道怎麼處理比賽.

    就從這兩個面向切入.

    我曾經撰文,說過選手應該取得正確的知識,學習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練習.我甚至於說:不知道正確的方法,練習本身是沒有意義的。現在更深入的解釋一下:

    一隻球桿握在選手的手中,要循著一條穩定的軌道,揮出最大的速度,並且可以一再重複,基本上他必須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和運動力學.肌肉的運動有一定的次序,大肌肉負責提供動能,小肌肉穩定方向。任何違反這個原則的方法都不正確,更深入地說,對於這個流暢過程的任何片段解釋,都會模糊焦點,製造困惑.每每在練習場上看到教練教學生說,手要這樣腳要那樣,我總是搖搖頭,這個人連自己在教什麼都搞不清楚,學生怎麼辦?人的肌肉和骨骼全部相連, 只要教導一個肌肉正確使用的順序 (我習慣用的是身體站直,雙腳張開,閉眼像打棒球一樣的用力水平揮桿,選手能在兩分鐘裡面清楚的感覺全身肌肉運作的順序 ),配合三到五個檢查點,任何人都能在短時間裡面掌握重點.

    有了正確的知識以後接下來就要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正確的練習方法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養成正確的習慣,第二是正確的運用心智.對於這兩點的解釋會顯得有些抽象,讀者可以慢慢了解.

    所謂養成正確的習慣,指的是以揮桿為導向的練習,也就是依照正確的方法,塑造一個正確的揮桿,並且把它養成習慣.所有練習的最終產品都是習慣,正確的揮桿是習慣,錯誤的揮桿也是習慣.

    第二項正確的運用心智就比較抽象,說的是以目標為導向的練習,其內容包括冥想球的飛行路線或滾動路線,將目標點縮小到極小,然後交給意識心控制揮桿的最後微調,將球送往目標。

    上述兩項的結合,最終的結果就是呂良煥老師常常說的:要球去哪裡,球就去哪裡。簡單地說,球桿是球員的工具,球員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要球去哪裡,球就去哪裡,這就是最根本的信心。對於正確的方法有充分的了解,依照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練習會不斷地產生正確的結果,成功和信心不斷地互相餵養,長期下來選手自然對於自己的能力不必有絲毫懷疑。韓國的選手男男女女十個人同一種揮桿,他們在世界各地的賽場上如此大幅的超越我們,當然也就不必奇怪.

    對於比賽的臨場處理是一門更大的學問。這件事情有了眉目以後,你會發現撃球能力其實只是選手的一個小部份。我很早以前就給小潘一個觀念:打球的能力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比賽的能力,會打球不會比賽,練到手斷了也沒有用。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啟發而不是教學,我只能挑最重要的項目簡單地講,有問題或是有看法的可以來切磋。

    選手到了競賽場上,最大的期待應該是平常所學能夠得到完整的發揮,甚至於因為特別的專注和努力,能夠稍微超越自己的水平.不要寄望糊裡糊塗地就交出一張六十二桿的計分卡,命運之神從來不對沒有充分準備的選手微笑.

    先要建立幾個正確的觀念,這幾個重要的觀念是所有事情的基礎,是所有成功選手的共同特徵,所有的訓練和發展都從這裡開始:

    一. 確實的掌握自己能做的事,不能掌握或無能為力的事連想也不必想。
    二. 沒有結果只有過程,結果是過程的累積,結果出來的時候過程已經結束,任何人都不能加以改變.任何人也都不能跳過過程得到結果.打一桿,從判斷距離,風勢,選桿,預擊流程到實際揮桿,每一個細節都是過程,球落地就成為結果。一桿是這樣,一個洞是這樣,一天是這樣,一個比賽也是這樣。你不能先打下一桿,不能先打下一洞,也不能先打明天的比賽。所以你現在有的就是這一桿的執行,整個比賽就是一連串不斷的執行,任何的預設立場,期待,都是負面因素,都是自己的想像,沒有好處。
    三. 對手只有一個,就是你面對的這個球場。你在這個球場打得好不好是你的成績,別人打得好不好,你無能為力,所以不必想.
    四. 素養.這兩個字請牢記.素養的意思就是平素養成,平素沒有養成的東西,臨場絕對拿不出來. 我說的是生活管理,生活管理也是一種習慣,而且必須從小練習.生活管理和臨場表現有絕對的正相關,選手從小的生活必須要多元化,多元化的生活直接養成時間管理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使一個人能夠短時間立刻集中精神去做要做的事。一天比賽雖然只有十八洞,但是如果從第1洞開始就神經緊張,打不完九洞就會崩潰.所以選手必須學會放鬆再收緊,放鬆再收緊,放鬆再收緊....多元化的生活讓選手學會不斷的轉換注意力。相反地,我觀察到台灣有太多的孩子用太多的時間做太少的事,生活態度鬆散,比賽場上發條上不緊是必然的結果。心理素質,其實就是生活素養的產品。

    臨場對於比賽的處理,是上述所有條件的結合.

    選手首先對於這一項運動的理論充分的了解,用正確的知見做正確的練習,養成正確的習慣,對自己的球技具有充分的信心,知道穩定性會隨著經驗俱增。然後選手知道比賽的意義在他的過程而不在結果,了解結果是過程的累積,只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執行過程,自然會有好的結果.選手同時明白真正的對手是球場而不是競爭者,他就不必受到對手的干擾,全心專注地投入對於球場的攻略。而且支持他做所有的這些事項的根本來自於他平常生活中的素養,他做每一件事情都專心,都全心投入,認真,是他的習慣,而不是他的天賦.

    然後他要做最後的學習:排除來自自己內在的不穩定因子。

    小潘在業餘的最後一年半,我給他最後一門課:學習把壓力和專注分開來處理.

    人心裡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對未來的無知,競賽中每一個人都有壓力,因為沒有人知道結果。只要比賽還在進行,壓力不會消失,但是有對治的方法。答案只有一個字:忙.只要手上夠忙,已經有了專心的素養的選手,我就能夠短暫的忘記壓力,去執行每一個過程。

    預擊流程

    預擊流程的定義是:選手在做完一切判斷,選定球桿以後,接近球的位置,採取站姿,到實際擊球之前,所有的預備.預撃流程的穩定度直接反應選手的水平,沒有例外.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選手傑克.尼克勞斯有這樣的傳奇故事:在比賽中有一名記者跟著傑克走了九個洞,用計時碼錶記錄了傑克二十五次揮桿的預擊流程,從一號木桿到九號鐵桿,結果二十五次時間都一模一樣。事後這名記者問尼克勞斯他是怎麼辦到的?傑克回答:只要是比賽的日子,我從早上一張開眼睛,包括盥洗上廁所,吃飯,走路,所有的事情都保持一定的節奏.

    小潘去年在加拿大巡迴賽有一場打成三十幾名,很不滿意.賽後記者會訪問他,問他為什麼?小潘很篤定地回答:我的預擊流程沒有做好.上一期的One Golf用小潘作封面,專訪中他還是這樣說:預擊流程是一切事情的基礎。這是他高一的時候我教他的,對於他相信的事他一直是一個徹底的執行者,這也就是小潘最不一樣的地方。本文前半段所提到的以目標為導向的練習方式,所謂正確的運用心智,講的就是預擊流程。

    全心的投入執行預擊流程,會收縮選手的注意力,暫時的排除所有的外在因素,穩定節奏,讓選手做出完整而完全的揮桿,這是心理素質最終的呈現.

    最後說一個小故事. 前PGA南非選手David Frost去請教運動心理學家Bob Rotella:我在預擊流程中常常有雜念,怎麼辦?'有雜念就退開,把整個流程重新做過'.當天賽完Frost回來說: 我聽你的話,今天退回來十六次,覺得一直讓我的同組球員等。也不知道對不對.'你今天打幾桿?' 66.那你還要問對不對?

    這篇文寫的好長,其實真的要寫,可以寫成一本書。台灣選手出門比賽,總是一無所獲的回來,看了真是累人.這些年摸著石頭過河,的確有一些東西可以傳承,舊雨新知,不吝指教.

  • bogey高爾夫意思 在 C.T. P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2-12 14:22:15
    有 247 人按讚


    謝謝老師費心提醒我回到原點

    心理素質

    這篇文至少兩年前就想寫了,也就該寫了。沒寫,不是偷懶,不是不想寫,是寫不出來。這個題目太重要,對於選手的成敗有決定性的影響,而我個人的學識和能力不夠,不足以用簡單的文字,清楚的描述一個模糊的概念,並且提供一個可以執行和學習的方法.就這樣熬了兩年。

    小潘半年前轉職業,半年來的表現雖然不令人滿意,但至少他上路了,我手上也有空了,可以沉澱這八年多來發生的點點滴滴。從將近九年前那個一無所有,命如紙薄卻心比天高的瘦小少年,到他越級挑戰,到他華大的教練稱他為華大有史以來最強的新人,到他一步一步的走到業餘的世界之頂,我記憶的不是他的成績,而是他每一個時期的優點和缺點,和他成長中的心路歷程.

    現在想法成熟了,可以付諸文字,希望讀的人能夠因此受益。有疑問或者意見儘管提出來.

    有一次我帶小潘到台北球場練球,沈忠賢老師私底下跟我說:看小潘練球也就是這樣,為什麼比賽這麼厲害?我也常常問選手:你認為小潘最厲害的是什麼?不管問誰答案都一樣:小潘的心理素質很好。我心知肚明的追著問:那你認為心理素質是什麼?百分之九十的人變成啞巴.剩下的百分之十想了又想,然後很猶豫的說:就是比賽不會怕。

    對於勝負最重要的關鍵一無所知,這是國內高爾夫選手最大的障礙.

    心理素質用一句話說完,就是選手在比賽的壓力下心智的清晰度和穩定度。心理素質的優劣,百分之二十來自天份,百分之八十來自正確的訓練。好的心理素質並不會創造奇蹟,但是他會在最重要的時候讓選手的實力達到最完全的發揮。Jordan Spieth 在 Fed Ex.封關賽27呎長推,完全封掉追逐者的任何希望,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種推桿十個也許只會進一個,但是他會在最重要的時候出現。不好的心理素質剛好相反,他會一路扯選手的後腿,而且越重要的時候越嚴重。李玠柏在去年馬尼拉公開賽第二天打完領先,他傳來簡訊:今天六十六並列領先。老師,明天我知道一定會緊張,怎麼辦?我告訴他:把這個當作你成長最好的機會,用這樣的心情去比賽,然後接受任何結果。果不然,第三天一開局連續三個bogey,就是是這半個小時丟掉了比賽,因為第四天最終他輸了兩桿並列第三.'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幹什麼' 事後玠柏這樣說,這就對了,比賽進入關鍵時刻,而選手的心智不清晰也不穩定,小霸王忽然間變成誤闖叢林的小白兔,這就是最糟糕的心理素質.在這種狀況下勝出的機會是零,這是死當。

    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經驗的累積,這種狀況會不會改善?會!但是只有一點點,多,不可能.因為長時間累積失敗的經驗只會使心裡素質越來越差,到後來選手只想混口飯吃,根本沒有求勝的心志。當我們看到選手下去了就再也上不來,大體上都是這個原因.

    兩個重要的錯誤觀念需要糾正:

    其一:我常常問選手:你覺得你最大的敵人是誰?答案都一樣,是自己吧!?錯了,完全相反.一個好選手應該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是他自己最重要的工具.正向和反向思考,天差地遠.一場網球賽如果有六十四個人參加,分成三十二組,你只要贏一場,自然有三十一個人替你淘汰另外三十一個人。高爾夫球不一樣,你在任何一個時間點打壞一個球,都會有一大堆人等著咬你一口。選手上了賽場,敵人永遠只有一個:那個球場.你如何竭盡所能地在那一個時間在那一個球場上取得最好的成績,決定你的成和敗。你是你自己唯一的朋友,也是你自己唯一的工具,怎麼能成為你自己的敵人?認為自己是敵人的選手說明一件事:他完全沒有信心走出自己的路來,只能癡癡地等那幸運的一天,別人都失敗.

    其二:常常看見在壓力下教練告訴學生:不要看計分板,不要管別人,打自己的球。真是笑話,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選手贏球的.看看一流選手,最後一天哪一個不是盯著計分板一直看?競爭的壓力一定存在,但是克服壓力有方法,絕對不是逃避.隨時看著計分版,看看自己還差幾桿,剩下來的洞哪裡有機會可以衝上去。如果真的沒有機會,就盡力把自己的總成績維持在前面。真正的好選手是累積總奬金排在前面的那一撮人,不是五年贏一場比賽,其他時間浮浮沉沉的選手。

    那麼良好的心理素質怎麼培養?

    首先要知道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正確的知識和長時間不斷的練習,這篇文章提供的是我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不是一把金庫的鑰匙。

    不管是取得職業球員的資格,取得台巡賽的資格,亞巡賽的資格....這不是球員一生的夢想嗎?參加比賽不是揚名立萬,成功致富的機會嗎?不是應該很興奮嗎?為什麼會怕?比賽越大應該機會越大,應該越興奮的時候為什麼越害怕?

    對自己沒有信心.

    球員對自己沒有信心有兩個理由:

    1. 對自己的本事沒有把握.
    2. 臨場不知道怎麼處理比賽.

    就從這兩個面向切入.

    我曾經撰文,說過選手應該取得正確的知識,學習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練習.我甚至於說:不知道正確的方法,練習本身是沒有意義的。現在更深入的解釋一下:

    一隻球桿握在選手的手中,要循著一條穩定的軌道,揮出最大的速度,並且可以一再重複,基本上他必須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和運動力學.肌肉的運動有一定的次序,大肌肉負責提供動能,小肌肉穩定方向。任何違反這個原則的方法都不正確,更深入地說,對於這個流暢過程的任何片段解釋,都會模糊焦點,製造困惑.每每在練習場上看到教練教學生說,手要這樣腳要那樣,我總是搖搖頭,這個人連自己在教什麼都搞不清楚,學生怎麼辦?人的肌肉和骨骼全部相連, 只要教導一個肌肉正確使用的順序 (我習慣用的是身體站直,雙腳張開,閉眼像打棒球一樣的用力水平揮桿,選手能在兩分鐘裡面清楚的感覺全身肌肉運作的順序 ),配合三到五個檢查點,任何人都能在短時間裡面掌握重點.

    有了正確的知識以後接下來就要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正確的練習方法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養成正確的習慣,第二是正確的運用心智.對於這兩點的解釋會顯得有些抽象,讀者可以慢慢了解.

    所謂養成正確的習慣,指的是以揮桿為導向的練習,也就是依照正確的方法,塑造一個正確的揮桿,並且把它養成習慣.所有練習的最終產品都是習慣,正確的揮桿是習慣,錯誤的揮桿也是習慣.

    第二項正確的運用心智就比較抽象,說的是以目標為導向的練習,其內容包括冥想球的飛行路線或滾動路線,將目標點縮小到極小,然後交給意識心控制揮桿的最後微調,將球送往目標。

    上述兩項的結合,最終的結果就是呂良煥老師常常說的:要球去哪裡,球就去哪裡。簡單地說,球桿是球員的工具,球員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要球去哪裡,球就去哪裡,這就是最根本的信心。對於正確的方法有充分的了解,依照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練習會不斷地產生正確的結果,成功和信心不斷地互相餵養,長期下來選手自然對於自己的能力不必有絲毫懷疑。韓國的選手男男女女十個人同一種揮桿,他們在世界各地的賽場上如此大幅的超越我們,當然也就不必奇怪.

    對於比賽的臨場處理是一門更大的學問。這件事情有了眉目以後,你會發現撃球能力其實只是選手的一個小部份。我很早以前就給小潘一個觀念:打球的能力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比賽的能力,會打球不會比賽,練到手斷了也沒有用。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啟發而不是教學,我只能挑最重要的項目簡單地講,有問題或是有看法的可以來切磋。

    選手到了競賽場上,最大的期待應該是平常所學能夠得到完整的發揮,甚至於因為特別的專注和努力,能夠稍微超越自己的水平.不要寄望糊裡糊塗地就交出一張六十二桿的計分卡,命運之神從來不對沒有充分準備的選手微笑.

    先要建立幾個正確的觀念,這幾個重要的觀念是所有事情的基礎,是所有成功選手的共同特徵,所有的訓練和發展都從這裡開始:

    一. 確實的掌握自己能做的事,不能掌握或無能為力的事連想也不必想。
    二. 沒有結果只有過程,結果是過程的累積,結果出來的時候過程已經結束,任何人都不能加以改變.任何人也都不能跳過過程得到結果.打一桿,從判斷距離,風勢,選桿,預擊流程到實際揮桿,每一個細節都是過程,球落地就成為結果。一桿是這樣,一個洞是這樣,一天是這樣,一個比賽也是這樣。你不能先打下一桿,不能先打下一洞,也不能先打明天的比賽。所以你現在有的就是這一桿的執行,整個比賽就是一連串不斷的執行,任何的預設立場,期待,都是負面因素,都是自己的想像,沒有好處。
    三. 對手只有一個,就是你面對的這個球場。你在這個球場打得好不好是你的成績,別人打得好不好,你無能為力,所以不必想.
    四. 素養.這兩個字請牢記.素養的意思就是平素養成,平素沒有養成的東西,臨場絕對拿不出來. 我說的是生活管理,生活管理也是一種習慣,而且必須從小練習.生活管理和臨場表現有絕對的正相關,選手從小的生活必須要多元化,多元化的生活直接養成時間管理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使一個人能夠短時間立刻集中精神去做要做的事。一天比賽雖然只有十八洞,但是如果從第1洞開始就神經緊張,打不完九洞就會崩潰.所以選手必須學會放鬆再收緊,放鬆再收緊,放鬆再收緊....多元化的生活讓選手學會不斷的轉換注意力。相反地,我觀察到台灣有太多的孩子用太多的時間做太少的事,生活態度鬆散,比賽場上發條上不緊是必然的結果。心理素質,其實就是生活素養的產品。

    臨場對於比賽的處理,是上述所有條件的結合.

    選手首先對於這一項運動的理論充分的了解,用正確的知見做正確的練習,養成正確的習慣,對自己的球技具有充分的信心,知道穩定性會隨著經驗俱增。然後選手知道比賽的意義在他的過程而不在結果,了解結果是過程的累積,只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執行過程,自然會有好的結果.選手同時明白真正的對手是球場而不是競爭者,他就不必受到對手的干擾,全心專注地投入對於球場的攻略。而且支持他做所有的這些事項的根本來自於他平常生活中的素養,他做每一件事情都專心,都全心投入,認真,是他的習慣,而不是他的天賦.

    然後他要做最後的學習:排除來自自己內在的不穩定因子。

    小潘在業餘的最後一年半,我給他最後一門課:學習把壓力和專注分開來處理.

    人心裡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對未來的無知,競賽中每一個人都有壓力,因為沒有人知道結果。只要比賽還在進行,壓力不會消失,但是有對治的方法。答案只有一個字:忙.只要手上夠忙,已經有了專心的素養的選手,我就能夠短暫的忘記壓力,去執行每一個過程。

    預擊流程

    預擊流程的定義是:選手在做完一切判斷,選定球桿以後,接近球的位置,採取站姿,到實際擊球之前,所有的預備.預撃流程的穩定度直接反應選手的水平,沒有例外.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選手傑克.尼克勞斯有這樣的傳奇故事:在比賽中有一名記者跟著傑克走了九個洞,用計時碼錶記錄了傑克二十五次揮桿的預擊流程,從一號木桿到九號鐵桿,結果二十五次時間都一模一樣。事後這名記者問尼克勞斯他是怎麼辦到的?傑克回答:只要是比賽的日子,我從早上一張開眼睛,包括盥洗上廁所,吃飯,走路,所有的事情都保持一定的節奏.

    小潘去年在加拿大巡迴賽有一場打成三十幾名,很不滿意.賽後記者會訪問他,問他為什麼?小潘很篤定地回答:我的預擊流程沒有做好.上一期的One Golf用小潘作封面,專訪中他還是這樣說:預擊流程是一切事情的基礎。這是他高一的時候我教他的,對於他相信的事他一直是一個徹底的執行者,這也就是小潘最不一樣的地方。本文前半段所提到的以目標為導向的練習方式,所謂正確的運用心智,講的就是預擊流程。

    全心的投入執行預擊流程,會收縮選手的注意力,暫時的排除所有的外在因素,穩定節奏,讓選手做出完整而完全的揮桿,這是心理素質最終的呈現.

    最後說一個小故事. 前PGA南非選手David Frost去請教運動心理學家Bob Rotella:我在預擊流程中常常有雜念,怎麼辦?'有雜念就退開,把整個流程重新做過'.當天賽完Frost回來說: 我聽你的話,今天退回來十六次,覺得一直讓我的同組球員等。也不知道對不對.'你今天打幾桿?' 66.那你還要問對不對?

    這篇文寫的好長,其實真的要寫,可以寫成一本書。台灣選手出門比賽,總是一無所獲的回來,看了真是累人.這些年摸著石頭過河,的確有一些東西可以傳承,舊雨新知,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