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bin檔用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bin檔用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bin檔用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bin檔用途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有火🔥】2020年山火面積急升 真係意外咁簡單? 有無覺得舊年重陽山火好似特別勁?呢個唔係幻覺!前幾日明報頭條引述政府最新數字指,2020年受山火波及嘅郊野公園面積達900公頃,較前年高出3倍,即等同47個維園咁大【註一】。翻查過往報導中漁護署所供資料顯示,過去4年郊野公園內受山火波及嘅累計面...

  • bin檔用途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17 22:42:12
    有 332 人按讚

    【好有火🔥】2020年山火面積急升 真係意外咁簡單?

    有無覺得舊年重陽山火好似特別勁?呢個唔係幻覺!前幾日明報頭條引述政府最新數字指,2020年受山火波及嘅郊野公園面積達900公頃,較前年高出3倍,即等同47個維園咁大【註一】。翻查過往報導中漁護署所供資料顯示,過去4年郊野公園內受山火波及嘅累計面積都只係866.9公頃【註二】,加埋都唔夠2020一年嘅900公頃,一年翻倍的「燒山」增長異常。

    而自然因素似乎並非主因。山火嘅自然因素複雜,可以是高溫、低相對濕度、缺少雨水等等。若以雨量而言,2020年並非特別乾旱,天文台資料顯示,2020年總雨量(2,395毫米)與過去7年平均值(2,438毫米)相若,而重陽大火發生嘅10月,雨量亦有142毫米,環境因素不極端【註三】,所以2020年大規模山火背景因素並非特別風高物燥,而係外在嘅人為因素。

    ▍山火地點同殯葬區重疊

    其中一個人為因素可能係同拜祭活動有關。舊年異常高嘅「燒山」面積,近4成(334公頃)集中係林村郊野公園【註四】。舊年重陽大火後,本研社製作咗《2020年10月新界燒山地圖》(LINK:https://bit.ly/321wMHM) 【註五】,發現山火嘅大概地點同「新界認可殯葬區」高度重疊,當中相當一部分亦位於林村郊野公園內。

    值得注意嘅係,林村郊野公園並非最熱門嘅郊遊地點,但園內墳頭數字多,難以直接歸究多個火頭皆由遊人引起。明報報導亦引述消防處指,部分山火確實由香燭、冥鏹和蠟燭等引起,顯示「新界認可殯葬區」同郊野公園嘅用途明顯存在衝突。

    ▍政府解密檔案的啟示

    除咗政策不健全、土地用途有衝突外,山火猖獗背後嘅原因亦明顯係執法不力。

    呢個土地用途衝突,80年代嘅港英政府亦注意到。參考香港政府解密檔案【註六】,港英政府自1983年起加入「新界認可殯葬區」發牌條件,要求獲發牌嘅村民,*必須* 在合適容器燃燒冥鏹,不能在曠野燃燒冥鏹 (No open fire may be used for any purposes whatsoever at grave sites inside Country Parks)。即係話郊野公園殯葬區內一定要有化寶爐,而係化寶爐以外生火即屬違法。

    雖然條例係咁寫,但每逢春秋二祭,新界山頭燎原烈火,足以顯示政策設計或執法上出現問題。根據漁護署年報(2015-16年度至2018-19年),平均每個年度竟然只有7.5宗嘅非法生火遭到漁護署檢控,每宗平均罰款約 $600【註七】,比起亂拋垃圾定額罰款$1500仲低,阻嚇性存疑。

    ▍山火真係「意外」? 所以無嘢可以做到?

    咁係咪可以有更好嘅方法去杜絕呢啲所謂嘅「唔小心」同埋山火「意外」呢?解密檔案當中就提到,港英政府為解決旱季由拜祭活動引起嘅山火問題,係1980年索性係新年、清明同重陽節直接喺郊野公園嘅植林區全面禁止生火,包括大欖、城門同大埔滘【註八】,證明早係40年前,政府就有先例限制拜祭活動而減少山火出現嘅機會,政府對於山火猖獗並非乜都做唔到。

    例如政府可以將全面禁止生火加入成為「新界認可殯葬區」嘅發牌條件,或將防火標準與公眾墳場睇齊,將化寶爐集中喺某地點,例如郊野公園入口處,而非任由火種深入郊野公園各處,令山火在郊野公園各處蔓延,呢啲都係合理嘅解決方法。

    可惜現在政府將起火原因簡化為「意外」(意料之外?)而不積極處理。但政策長年出現漏洞,加上執法不力,山火其實係大眾都意料中結果。政府若然繼續消極,每年春秋二祭嘅山火只會燒得更猛烈,浪費數十年來保育嘅心血同燒埋屬於大眾嘅公眾財產。

    #搞乜郊野
    #安心出殯

    【註一】山火去年燬47個維園 面積飈3倍 3年檢控15宗 朱凱廸批執法鬆:不涉人命不
    了了之 http://bit.ly/3dmMnse

    【註二】大欖郊野公園山火植樹區焚毀 修復需廿載 環團:如現山火又歸零
    http://bit.ly/2NuveBQ

    【註三】個別要素的每月數據 天文台月總雨量(毫米)
    https://www.hko.gov.hk/tc/cis/monthlyElement.htm?ele=RF

    【註四】雞公嶺5年13宗山火 去年燒毀334公頃等於三分一青衣島 https://bit.ly/3bcFEyj

    【註五】【治山火 用重典】http://bit.ly/2N50ebT

    【註六】香港歷史檔案 HKRS882-1-34 Disposal of NT Dead

    【註七】
    漁農自然護理署年報 2014至2015 http://bit.ly/3aqBvr5
    漁農自然護理署年報 2015至2016 http://bit.ly/3dq1YqL
    漁農自然護理署年報 2016至2017 http://bit.ly/3dgioC6
    漁農自然護理署年報 2017至2018 http://bit.ly/2N6UJti
    漁農自然護理署年報 2018至2019 http://bit.ly/2NAZVFm

    【註八】
    1980年3月1日 星島日報 《植林區內山火頻仍 掃墓今次焚燒祭品 新界司向鄉局徵詢意見」》

    — 本土研究社 —

    ▍研究到底 參與小額月捐支持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自訂金額支持香港土地研究
    https://www.paypal.com/cgi-bin/webscr?cmd=_s-xclick&hosted_button_id=NFVSMP9T6GDSJ
    👣Follow Us: https://linktr.ee/liberresearch

  • bin檔用途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7-05 17:13:05
    有 84 人按讚


    #香港檔案追蹤

    【要上網睇香港歷史檔案有幾難?150年殖民歷史得101份文件!】

    香港嘅檔案管理有幾落後?最明顯嘅除咗冇檔案法之外,好多檔案服務都差強人意,比如香港政府檔案處嘅網上藏品。

    今時今日將檔案數碼化上載到網上係大勢所趨,令公眾更容易接觸到檔案,作參考和研習之用。根據政府檔案處回覆立法會議員莫乃光嘅提問(註一),我地嘅香港檔案處都「不落人後」,150萬藏品當中已經數碼化咗8萬5千多項歷史檔案,但有幾多上網睇到呢?睇翻香港政府檔案處網站嘅網上精選館藏文獻「紀錄香港」(註二),從1841年代到1990年代近150年嘅殖民歲月,原來只得101份文件——即係平均每年只有0.68份。

    呢d香港檔案處嘅網上檔案唔單止數量少,而且冇得搜索,僅有嘅101份檔案都唔係完整嘅檔案,只係零散嘅文件,甚至只係封面加一兩頁內文。公眾至多只能感受下當時事件的氣氛,難以做到較完整嘅閱讀和整理。當中,1980年代更冇一份直接涉及中英香港前途談判內部討論嘅檔案文件,只有尤德爵士就職典禮致詞、1983年身分證設計、港幣聯繫匯率聲明等已公開資料。

    咁英國國家檔案館網上檔案情況如何?現時,英國國家檔案館有網上嘅檔案庫,搜索「香港」共有3219份數碼化檔案(註三)。呢d數碼檔案係完整嘅檔案,大部分都要付3英鎊不等下載,部份檔案可於檔案解封的首月免費供人下載,若原檔案是菲林檔更可無限期免費下載,方便公眾存取和閱讀完整檔案。

    對比香港檔案處同英國國家檔案館嘅網上檔案,我地睇到兩種處理網上檔案嘅思維:前者從「展覽」嘅角度處理數碼檔案,公眾只能閱覽檔案的一小部分「試味」,感受事件嘅氣氛;後者則是用「研究」的角度管理網上檔案,公眾可下載完整檔案作研究用途,整理事件嘅來龍去脈。

    檔案唔單止係屬於過去嘅「展覽」,更係研究「過去」同理解「當下」嘅素材。請問香港檔案處幾時先更加開放網上檔案,真正做到「研究」用途呢?

    #狙擊檔案館

    註一:http://bit.ly/2KzY3K3
    註二:https://www.grs.gov.hk/ws/rhk/tc/index.html
    註三:http://discovery.nationalarchives.gov.uk/results/r…
    ____________
    █ 解密過去🔓重掌未來 █
    💰捐款支持:https://www.paypal.com/cgi-bin/webscr…
    📖研究成果:https://medium.com/@decodinghkshistory
    🗂計劃詳情:https://researchforfuture.hk
    📧聯絡 #香港前途研究計劃: m.me/decodinghk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