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連假結束,開工了!早上八點半,梅姨我已經送好小孩在咖啡店裏吃完早餐開始工作囉!今日工事之一是準備新雅思班級的課外讀物。準備好動腦了嗎?
若雅思作文考,「為何有人不打疫苗?要如何才能提高施打率呢?」250字,你會怎麼寫?(你放心啦,不會考這題啦,雅思不會碰觸敏感的話題)
你的本文段 (body...
中秋連假結束,開工了!早上八點半,梅姨我已經送好小孩在咖啡店裏吃完早餐開始工作囉!今日工事之一是準備新雅思班級的課外讀物。準備好動腦了嗎?
若雅思作文考,「為何有人不打疫苗?要如何才能提高施打率呢?」250字,你會怎麼寫?(你放心啦,不會考這題啦,雅思不會碰觸敏感的話題)
你的本文段 (body paragraphs) 會寫哪兩個理由呢?又會提出哪兩個解決方法呢?
英文偏弱的朋友別擔心,兩篇新聞中英文版對照著看,實在是佛心的免費學習材料:
Google以下關鍵字:
🔍BBC中文網:為什麼不打疫苗?拒絶疫苗的心理因素分析
英國版:
🔍BBC Future: Why some people don't want a Covid-19 vaccine
覺得Google很煩的話可以去 LeedsMayi 粉專點連結。
不管你有沒有要考雅思,想訓練寫作能力--邏輯、連貫性、文字掌握能力,可以試試看用中文寫一篇作文。
說實話,你上次用中文寫一篇作文是什麼時候?
大部分雅思考生都是這樣,應該沒有嘗試用中文寫過一篇議論文。突然間,他就想要開始用英文寫雅思作文,然後交三次作文以後就萬般挫折的跟我說,老師為什麼我都沒進步,為什麼怎麼樣都寫不好。曾經更是有學生退費,不屑的說,我是來學英文的不是來學中文的。同學,你連中文都沒辦法組織好,不管用什麼語言你都說不出個流暢的言論,事實上你連梗都沒有,這樣我教會你英文法也沒有用的。
就算沒有要考英文檢定考,「writing/寫作」可以跟種花、打電動、烹飪、寫書法一樣,是一種興趣啊。我個人就是在2003年時開始寫blog,從留英生活開始寫,一路寫到英國文化觀察(以上內容都被我關閉就是了,變成我自己的回憶了,畢竟我的年代也太久遠,我眼中的英國跟留學生活我覺得已跟今日不同)。但寫長文這種技能真的就是越磨越光,連貫性也會越寫越好。有過動傾向的我應該是不小心靠長期寫作與創作這件事控制「病情」跟「治療自己」的。
若真的問你,中文論說文,要練習多久,才能寫出一篇流暢造詣高的文章呢?差不多要寫幾篇,要寫幾年呢?
怎麼會給自己三個月時間準備雅思,而且三個月還要分給是聽說讀寫四個項目,等於每個項目都得到不可思議短的準備時間啊。Be realistic, guys!
好啦廢話不多說了,本週(也只剩三天啊)你有空的時間要不要花時間閱讀這兩篇文章?(中文不算一篇吧?)(其實這篇文章不夠,我認為還有不打疫苗的其他原因沒被BBC這篇文章寫進去),就算你不交作業,還是可以思考一下,你要如何字簡意賅的口頭/文字描述「為何有人不打疫苗?要如何才能提高施打率呢?」
不然這樣好了,我幫你寫 introduction 第一段(你會發現我有抄新聞中的兩句話,然後自行將它們串在一起):
There should be no doubt that Covid-19 vaccines are saving lives, but a sizeable number of people are still reluctant to get the shots. This essay will discuss why people do not get vaccinated and how governments can raise vaccine coverage.
這樣你只要寫本文兩段跟結論就好了啊。我是不是人很好😝
歡迎交作業喔!
學習是重要的。學習可以讓我們避免用充滿偏見又原始的文字來描述人事物,也可學會客觀從別的角度來看事情,了解異溫層的想法。
.
.
.
.
.
.
.
.
#bbcnews #learnenglish #vocabulary #britishenglish #studyinuk #englishpronunciation #ielts #ieltswriting #englishgrammar #vaccine #antivaxxer #學英文 #英文單字 #英文筆記 #英文學習 #雅思 #英國留學 #生活英文 #英文教學 #英文發音 #英式英文 #英式發音 #背單字 #學英文的正確方法 #雅思 #英文法 #英文片語 #搭配詞 #疫苗 #反疫苗者
bbc中文網英文教學 在 一抹墨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有馬來西亞網紅辛辣評論BBC教炒飯,現在旅居法國的台灣廚師網紅,教你怎麼炒飯!
更多墨痕:http://espro.cc/1/ink
(完整參考連結與排版請點文章連結喔!)
最先看到他的影片,也是被 Youtube 推薦,一開始以為他像許多「阿什麼師」的模式那樣,上電視紅了,就開設頻道來圈粉。然後才發現,他完全是素人 Youtuber 起家,奇葩一個。
奮鬥故事
阿辰師的奮鬥故事根本是標準版心靈雞湯,對自我迷惘的台灣人,一句法文都還不會講,就勇闖法國學廚藝。經過寒徹骨之後,學成廚藝並長居法國,娶了英國籍女友,做起私廚,還當了網紅。
他的頻道,主要是用中文教你做法國菜,也介紹法國當地美食與廚師。他會紅,不只是專業與「法國」這些特色,他不照常規一板一眼教學,講話辛辣與幽默更是一絕,除了中英法文,還夾雜台語,夠「台灣味」!這還不夠,還常於影片嗆酸民,直接做出「酸民」討厭的行為。喜歡做菜,並對法國美食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他的頻道。
參考資料:(請點文章連結喔)
教你在歐洲炒飯啦!
好啦,來介紹一則引起墨痕興趣的影片,題目是教你煮白飯,但他跟上時事,讓這影片很「生動有趣」。這則時事,就是前陣子引起話題的「Roger大叔辛辣評論BBC教炒飯的節目」。底下我們列出阿辰師的影片。
影片中,阿辰師一開頭就猛開車,你有沒有發現阿辰師講出一口怪腔調英文,這不是他英文差,而是模仿網紅評論的口音。看底下原來的影片評論 (經中文變色龍頻道翻譯) 便知:
不過,這位網紅的口音也是刻意為之,是他在此影片的角色「人設」,模仿「馬來西亞鄰家Roger大叔」在說大馬腔英文,而這位華裔網紅是馬來西亞喜劇演員,英文沒有口音。想知道這煮飯事件的始末,與後續戲劇發展,可以看底下連結:
bbc中文網英文教學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4/10 星期五 絕對音樂】
「做人,要努力得到的不是呼風喚雨的能力,而是淡看風雲的胸懷。站得高才能看得
遠,看得淡才能放得下。背負太多,就會活得很累,放下即是解脫。淡看人生榮辱
得失,一切均如過眼煙雲,去留無痕,這才是淡定人生的最高境界…」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告別法律投身手譯,李振輝:自由是我送給兒子們最好的禮物…》
日前在新冠肺炎防疫記者會上,BBC 記者以英文提問,部長陳時中旁的手語翻譯員李振輝毫不遲疑的即席手譯,超水準專業表現,讓他一夕爆紅。就讀台大法律系、淡大歐洲研究所畢業,卻專職手語翻譯與教學30多年,他透露因為高中時的誤打誤撞,才會進入手語世界。
「眉毛有兩道分岔的男子」是手譯專家李振輝的自我介紹,既非姓也非名,是手語裡介紹每個人的方法,重視個人特色、樣子、特徵。李振輝,在一場防疫記者會上無縫接軌的翻譯BBC記者英文提問,讓他成為媒體焦點。從事手語翻譯工作30年的他,過去在行政院、立法院、競選辯論、國慶等大型活動的電視與直播上,都能看到他比手語的身影。過往一路念法律,為何卻從事毫不相關的手語翻譯與培育工作?李振輝笑說,其實自己也沒想過會走上這條路。
求學插曲,成了探觸手語人生的序曲
接觸手語是個意外,而這個意外讓他與妻相識、展開人生方向。「念建中時,同學是手語社社長,他招不到社員就找我加入。」李振輝與同學去了中華民國聾人手語研究院(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前身)跟聾朋友學手語。爾後,念了台大法律系,當兵回來接著念研究所。自始至終沒離開過手語,也當起手譯志工。「接觸手語後,長期服務聽障,加上研究所在研究福利服務,才發現,比起法律,我對福利服務更感興趣。」
從大學開始兼職手語教學與翻譯,任教淡大手語社時,與當時的妻子相識。兩人交往、成家。恰巧,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開出全國唯二的手語翻譯職缺,他順利錄取,「我是第一批進到公務體系做手語翻譯的。」
因著興趣投入手譯工作,也等於向法律圈告別。「一旦投入就無法走回律師或法官,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李振輝說,父母一開始也不理解為什麼念法律的高材生要選擇手譯工作?也會關心其他同學做律師一個月賺多少錢?但既然有公務員身份,還在電視節目看到兒子,加上不時有媒體來訪、聾朋友來家作客,看到李振輝長期貢獻社會,才開始轉向認同。
不為孩子做太多,堅持不插手兒子的事
李振輝育有二子,大兒子目前在美國念博士,主攻氣候變遷,老二現任職海巡署。因為長年忙碌,孩子都由妻子與母親打理。而他掌握的教養大原則是「不插手」孩子的事,「學習或工作我都不插手,但爸爸會給最大的支持」。
李振輝透露,堅持不插手是因為大人總是替孩子做太多,反而讓孩子少了成長。他回憶,「老大到小學四年級還不會用筷子,都阿嬤餵的」、「老大升小學時,有堂課要親子共做布娃娃,結果全部都是家長在幫忙縫,小孩都在旁邊聊天」。意識到小孩的過於依賴,他決定改變做法,絕不在第一時間給答案,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長輩還是會捨不得,也曾激烈溝通、爭吵。」要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獲得教養上的共識並不容易,但是李振輝很堅持,「你一定要放手,那是他的人生啊,再爛都是他自己面對,就算錯誤也是一種學習。」李振輝期許孩子做好本分,貢獻社會,不干涉的自由就是他送給兒子們最好的禮物。
身經百戰手譯員,唱歌、唸心經全遇過
手語翻譯有30年經歷的李振輝,身經百戰,除了擔任立法院、行政院的常態手語翻譯,他也組織翻譯團隊、擔任專業督導。像是重大政策宣達、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立院總質詢等,都難不倒他。他遇過政治人物在台上唱歌、唸心經等,也能照常應對。
他說,手語就是語言,也有不同國家的語系,與其他語言的差別在於「表意不表字」,因為全靠視覺,就要把特徵比出來。像是要比政治人物蘇貞昌,會先比「光頭」,再比出「衝衝衝」;而柯文哲的特色很多,有柯 P,也有一種比法是他的招牌動作「抓頭」。
但是即便如此,李振輝還是有捏冷汗的時候,他表示,「手語翻譯最怕的是,沒辦法預知發言人的語言、聲音不清楚或不理解,那時翻譯員就會覺得很尷尬。」最難忘的經歷,是20年前一場南部的喜宴。當時他受邀到學生喜宴擔任翻譯,學生是加拿大籍聽人(聽力正常者),嫁給台灣聽障,婚禮現場橫跨中文、台語、英文、台灣手語、美國手語同時交錯,再度考驗臨場翻譯功力,「女方哥哥的丈母娘是美國自然手語的聽障。女方哥哥的女兒說英語,男方用台灣手語、男方家人說台語,全場只有我1人當翻譯,真的沒辦法全部應付,那天比完我就吃不下了。」
李振輝也提到,手語只有6,000個字彙,一些罕見國名與地名照中文字是比不出來的。像這次防疫記者會提到的「委內瑞拉」、「厄瓜多」等,只能匡列區域的比出「南美洲某一國家」,事後再上網找當地手語比法,找不到時就只能比出英文單字拼法。
防疫記者會讓手譯員被看見
因應這波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天天召開記者會,對每位手議員都是挑戰。他表示,這次專業度與機動性都高,行前準備相對困難,但大家有群組可以互相切磋求進步。而這次記者會是第一次手譯員與發言人同框出現,不像以前大多是手譯員另外錄。李振輝說,「這是國外標準模式,只要重大訊息發布,手語翻譯就要在,也讓聽障者的需求被看見。鏡頭絕不能切頭,因為手譯員的表情等於發言人語氣,讓聽障在看新聞時,就能同步看到翻譯。」
「手語就是語言,好的手譯員母語一定要好,還要長時間跟聽障相處,才能運用這套視覺語言,當然也要有語言天賦。」李振輝強調,翻譯時眼手轉換要快,還要深度理解聽障文化,全靠長時間經驗累積。他也呼籲資深手譯員多給年輕人機會。被李振輝稱讚表情傳達很到位的黃郁凱,也是這波疫情記者會的手譯員之一,他說:「只要我們願意上台,李老師都願意給機會,但也告誡,要我們做好心理準備,對自己負責。他就是我們最大的靠山!」
手譯員作為聾人與世界的溝通橋樑,讓一般人學習並理解聽障人士。李振輝30年來,也將這個橋樑的角色做得更徹底。除了做手語翻譯,他也培訓年輕人才、編教材、建立手譯員的考試制度,讓公務與民間串聯起來。長期推動聽障者改革的他,看似遠離法律步伐,但其實不遠,而且透過他的雙手,聽障需求與「聾文化」,讓更多人看見了。
(文章來源: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542?utm_source=club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ost-04-09-club&from=clublineshare)
***************************
bbc中文網英文教學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個窄讀派:我在繁忙教學工作中,我都這樣學英文】
英語閱讀 (Reading) 跟字彙習得 (vocabulary acquisition) 或寫作 (writing) 能力的關係(相關性),過去有很多很多的科學研究都探討過。以閱讀來說,很多的期刊從 extensive reading、narrow reading 和 repeated reading 等不同閱讀方式來研究。
在我提出給台灣英語學習成人建議前,我先很簡單的介紹一下 3 種閱讀法的差異:
• Extensive reading:
找比自己程度在高一點點的內容做廣泛閱讀。可閱讀各式各樣不同主題的書和文章。有興趣讀最重要,不用一直查字典。
• Narrow reading:
針對同一主題 / 同一作者的書、文章做大量閱讀。過程中,藉由對內容知識的逐漸理解,釋放最多的認知、注意力資源給語言學習。
• Repeated reading:
重複閱讀同一篇文章 (這個 approach 原本是出自於給有一些閱讀困難症的
英語母語人士) 。
對於 extensive reading 來說,應該是很多對英文學習有一些想法的人,都會掛在嘴巴上的。所謂的「要多看」這種「廢話型的建議」(誰不知道,對吧!),很常理論基礎是 extensive reading 或是一種叫 input flood 的假說。
✔︎ 但其實以我對台灣學生的認識,常發現有幾個問題:
(1)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閱讀上的「興趣」是什麼(工作上興趣是賺錢、生活上興趣是旅遊,不一定代表喜歡看英文旅遊書) 。
例:我愛吃美食、煮菜,但對看英文食譜還真的沒興趣。
(2) 很多人「工作太忙」,能夠「深度學習」的時間不多 (做廣泛閱讀時,容易淪於還是想查單字、或是根本每一本書只看幾頁,最後對「語言學習」還是沒成效。如果只是要學零碎的單字、用法,不一定要從書學ㄚ)。
✔︎ 所以對於台灣的英文學習者來說,我覺得最理想的還是「窄式閱讀、窄式學習」。即便沒有一個顯著的興趣,最簡單的:從「時事」下手。
舉例來說,近期武漢肺炎肆虐,我相信有很多台灣人幾乎每天都在關心跟疫情相關的新聞。
其實要學英文很簡單,大家再多做一步:「去看看同樣的報導內容 (例:義大利疫情肆虐),BBC、CNN、The New York Times 是怎麼做報導的。」
也可以去看看「民視英語新聞網站」、「紐約時報中文網」 (看更深度的文章)、或中央社的網站去看「中英對照版本」的新聞。
這樣就可以不費力地很有效的、很「窄」地學習英文。
但如果你是有明確主題有興趣的,那更好。像我對於心理學的「習慣養成」很有興趣,所以最近在看 《Good Habits, Bad Habits》, 《Tiny Habits⟫ 這兩本書
(The Power of Habit 已看完)。上禮拜口說課學生還推薦我看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
在看之前,大家也可以去Youtube 上面先找找在講這些書的 youtuber 的觀後感和推薦影片。如果沒時間看的話,也可以快速地看中文版,對有興趣知道「這樣的內容英文怎麼表達」的地方,再去英文版找。TED 上面跟 Habits有關的影片我也會刷一波。
這樣學習,你會發現,你比較能持續 (1. 原本就是有興趣的主題 2.過程當中你換變得像專家,知識習得帶給你更多的成就感,英文的提升也比較有感。
(我手上有窄式學習跟字彙習得相關很新的期刊論文文章,如果有人有興趣,可以幫我在下面留言,我會內信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