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02/21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2月⠀
⠀
❶ 日強震導致國際大廠停工⠀
⠀
▍激起311回憶的恐怖地震?⠀
⠀
相信大部分的腦粉目前都還是學生,在爸爸媽媽上星期哀鴻遍野的開工時還是能夠開心地享受晴空萬里的寒假時光,不過可能也有部分根以利編一樣,已經進入企業行號實習,自...
【02/15-02/21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2月⠀
⠀
❶ 日強震導致國際大廠停工⠀
⠀
▍激起311回憶的恐怖地震?⠀
⠀
相信大部分的腦粉目前都還是學生,在爸爸媽媽上星期哀鴻遍野的開工時還是能夠開心地享受晴空萬里的寒假時光,不過可能也有部分根以利編一樣,已經進入企業行號實習,自然也就沒甚麼寒暑假可言了。就在大家忙著準備開工開學,收心操做得正起勁時,不遠處的日本卻正經歷相當大的災難事故。⠀
⠀
在上上周年初二(13日),日本發生規模高達7.3的強烈地震,震央在東北角靠近福島外海處,不僅鄰近的宮城縣感受強烈,連稍遠的東京也出現明顯的搖晃。這場天災總共造成約95萬戶停電,並有約120人受傷(這樣恐怖的天災不禁讓人聯想起先前同樣在福島引發嚴重災害的311大地震,幸虧此次並未引起海嘯,核電廠也沒有任何災情傳出)。⠀
⠀
腦洞帶大家關注一下這次地震造成的相關商業層面的影響。這次主要的國際大廠受災戶包括全球汽車龍頭之一的豐田、被動元件製造大廠村田製造所,以及半導體商瑞薩電子等等。其中豐田因為零件供應商受災嚴重,決定陸續停止其在日本國內的半數生產線,等待情況好轉再陸續開工。另外方才提到的瑞薩電子雖然也曾在強震後暫時停工,但已於16日起全面恢復生產。⠀
⠀
以利編會想選擇這樣的新聞跟腦粉分享,主要是過年這幾個星期天天耍廢出遊不食人間煙火,直到準備收心上班才赫然發現世界的其他角落並未因農曆新年而停止轉動。希望大家在過年餘韻猶存的同時也別忘了重新與商業世界連接,繼續陪腦洞關心國內外商業大小事喔!⠀
⠀
❷ Google 解僱另一位AI倫理研究員⠀
⠀
▍大型公司「選擇性發表」特定研究⠀
⠀
Google Ethical AI (人工智慧倫理)團隊聯合負責人 Margaret Mitchell 在 2/20 遭解僱。去年12月,Google 才因解僱另一名團隊負責人 Timnit Gebru 而引起軒然大波。⠀
⠀
Timnit Gebru 是一位衣索比亞裔美籍的科學家,專門研究人工智慧的公平性,致力於解決模型演算法產生偏見與歧視等問題。她曾在2018年發表一篇論文,證明現有臉部辨識系統,對黑人女性臉部容易產生較高的誤差率,間接促成美國執法部門停用 Amazon 所提供的臉部辨識系統服務,要求其改善AI系統容易誤判有色人種的問題。⠀
⠀
Google 對外聲明指稱 Mitchell 外流公司商業機密文件,違反公司員工守則與安全政策。然而據美國新聞網站 Axios 報導,Mitchell 收證公司文件,是為了證明同事 Gebru 遭 Google 歧視性對待而開除,沒想到自己卻也慘遭報復性解僱。⠀
⠀
而 Gebru 「被辭職」的原因則源自 Google 內部審查論文的爭議。她提交了一份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缺陷的論文,指出 Google 的人工智慧因採用網路上的資料來訓練,難以避免網路上部分偏見、仇恨言論,因此可能生成歧視性資訊。並寫道大多數的語言技術,都是為滿足那些,已經在社會上享有最大特權的人們而開發。此份論文引起 Google 高層的不滿。⠀
⠀
其實過往在糖業、煙草、能源產業,對於癌症與氣候變遷等影響,都能找到大型公司「選擇性發表」特定研究的例子。目前學術界以及 Google 員工已發起各式聲援 Gebru 的活動,端看 Google 接下來如何處理。 ⠀
⠀
❸ 臉書不配合澳洲新聞議價法⠀
⠀
▍翻臉不認輸⠀
⠀
在二月初商業新聞曾為大家介紹過微軟支持澳洲的新聞內容議價法。而這週,不打算服從的臉書在2/17發出申明指出,將對澳洲的新聞發布封鎖禁令,澳洲本地用戶除了在臉書上無法分享新聞內容之外,全世界其他地區的用戶也無法在臉書上分享閱讀及分享澳洲新聞。決心用本身龐大的影響力和澳洲媒體翻臉。⠀
⠀
澳洲國會即將通過的新聞內容議價法,要求網路平台業者必須和新聞媒體拆分「內容收益」。支持該法案的民眾認為,新聞內容已被Google和臉書這種大型平台壟斷,剝奪了內容產製的媒體利益;反對者則認為,平台只負責「導流」,各家媒體還是保有自己原本的網站,平台則不從其中直接獲利。⠀
⠀
儘管其他科技巨頭如Google已經從原本的抵抗到服從,而微軟從一開始就公開支持,想要取代 Google 成為澳洲搜尋的龍頭,甚至保證所有小型企業都可以免費將廣告移轉至旗下的搜尋引擎Bing,臉書的態度則是從來沒有想要配合過。⠀
⠀
在封鎖禁令的一開始,臉書下架了澳洲新聞媒體,甚至連該國政府的「救災單位」也因演算法誤差而被臉書判定成為「新聞媒體」而下架。目前澳洲的財政部長也與Mark Zuckerberg進行談判,希望可以在事情越演越烈之前,有一個能夠合作的共識。⠀
⠀
▶文案 #腦編 #千層編 #以利編 🖋⠀
製圖 #腦編 🎨⠀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愛心、或是分享文章讓更多人看到🙌⠀⠀
📍當然別忘了追蹤 @big.brainhole,我們每週一、六固定分享商業新知🤯⠀⠀
⠀
📍更多商業時事請看 👉 #腦洞商業時事⠀⠀
#腦洞大開#bigbrainhole#腦洞商業時事#地震#福島#豐田#半導體 #新聞 #澳洲 #新聞議價法 #壟斷 #臉書 ⠀
axios介紹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該如何面對中國?近期智庫重大辯論】
近日有好幾份重量級的智庫報告發表,在不同領域持續論辯美國外交政策。平常沒什麼時間看智庫報告的朋友們有福了,我們一次整理好給你,讓你知道華府政策圈最近都在討論什麼。
#寫得很辛苦有點長
#看不完加書籤慢慢看
▍大西洋理事會
首先最受矚目的當屬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刊出一篇匿名前政府的資深官員所撰寫的報告:《THE LONGER TELEGRAM:Toward a new American China strategy》。
這個標題是在向1946年時的美國駐蘇聯外交官喬治.肯南(George Kennan)致敬,他以代號「X」匿名發表了文章在《外交事務》期刊上面,把自己的外交報告(以「長電報」為名)對外公布,內容是有關針對蘇聯的大戰略。當年這份報告奠定美國圍堵蘇聯的基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這份《更長電報》當中開宗明義指出,美國21世紀最重要的挑戰,就是面對習近平統治下愈來愈專制威權而且實力愈來愈強大的中國。
作者指出,川普政府成功地讓外界意識到中國的威脅,但是在政策實行上面卻是太過混亂,缺乏一個完整的策略。作者認為美國目前對中國強硬的作法,只會讓中國政治菁英更團結在習近平身上。他提出一套具體的建議,認為美國政策應該更精準地專注在習近平身上,而非整個中共,才是可達成的目標。作者建議美國需要擬定一套完整的策略,同時也必須要了解中共的整套戰略模式,然後要去破壞習近平的野心,並且試圖改變他們的目標和行為。
❗️❗️最有趣的是,這份報告是由大西洋理事會出版(較偏保守派立場;同時,過去主要關注的範圍是美歐事務),但是卻同時也由自由派立場鮮明的媒體Politico加以報導以及刊出摘要版本。
在刊出之後引起政策圈廣大的討論。贊同的人認為這是對中國政策需要考量的,尤其是反習不反共這種戰術有點像是當年面對史達林與赫魯雪夫的差別;這份報告提醒大家注意中共黨內政治勢力的分野、菁英間的權力關係,不把中共當成鐵板一塊,這是所有人都必須要注意的事。
然而,對這份報告提出質疑的人指出,對付中共並不是只有要對付習近平而已,我們也很難預估就算習近平真的下台的話,該怎麼樣讓中共走回以前比較傾向制度化、理性決策的那種模式。簡單來說,質疑的人認為中共的問題在於整個黨國體制的設計,而不只是單一領導者的問題。也有不少人對於匿名出版這件事很感冒,認為當年肯南是因為他是國務院「現職官員」所以才用匿名,但如果是「前官員」那就沒必要匿名。
➤ 報告全文
https://reurl.cc/l0oRWj
➤ Politico的文章
https://reurl.cc/ynrE88
➤ 推薦賴怡忠老師的評論
https://reurl.cc/o91Kbl
▍蘭德公司
第二份重要的報告是來自「蘭德公司」(RAND Corp.),這是美國最有錢的智庫(沒有之一),因為他們主要承接的案子來自五角大廈(美國國防部)。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份報告內介紹的論點說,美國外交政策應該要更加緊縮與克制。
(或者應該是說,這份報告是在討論以及引介這樣子的主張,比較不是在提出建議)
在這份名為《實行約束:改變美國區域安全政策,以實行現實主義的克制大戰略》的報告當中,系統地介紹美國戰略學界一個非主流觀點 — 「全球收縮」。
➤ 報告全文
https://reurl.cc/6yZanV
(近期有本學術著作的論點也是這樣:Paul K. MacDonald and Joseph M. Parent 2018. Twilight of the Titans. )
這份報告認為,中國、俄羅斯、朝鮮、伊朗、巴基斯坦、非洲等所謂「安全威脅」都被過度誇大,事實上不會影響到美國的戰略目標。
跟台灣與亞洲最相關的是,這樣的論點認為盟友會拖累美國:中國出兵台灣並不會讓他們可以在區域稱霸,中國攻擊釣魚台不會威脅到美日同盟,北韓對南韓的威脅也不會達到滅國的危險性。
報告內容整理了一些戰略收縮的論點,這些論點包括建議美國應該在全球退出軍事干涉,從衝突的熱點地區撤出大部分的駐軍,只需要可以維持平衡的數量就可以,還有要確保核保護傘發揮嚇阻的功能、且確保其他國家不會取得核武。然後整理了一下建議美國不該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的說法。
❗️❗️該注意的是這類論點的發酵程度。
在外交政策上面更收縮的主張,在政治光譜的左右兩邊都可以看得到,通常來自「自由意志論者」(libertarian,認為政府應該最小化)以及「進步派」(progressive,認為要減少軍事預算,投入更多社福)。但這些都不算是主流論點,而且上述兩派的人們平常相對比較少關注外交政策。
這次刊在RAND上面的報告是針對這樣論點的一個系統性的介紹(內容行文來看,比較接近是要挑戰這類說法,尤其是講了很多這類論點不足之處),後續要觀察的是在戰略與政策圈的討論,看看這樣的戰略收縮論點發展程度會到哪裡。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美中全國貿易委員會
第三份(或說,第三與第四份)報告,是和美中貿易戰有關。
位於華府的經濟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和「美中全國貿易委員會」(U.S. - China Business Council, USCBC)的兩份最新研究都指出,川普政府發動的貿易戰不僅沒有達到懲罰中國等政策目標,反而對美國經濟造成了傷害。
美中之間簽署「第一階段協議」(Phase One Deal)之後,裡面要求中國要進口1731億美元的美國貨品,最後僅達成約1000億,達成率不到六成。而且USCBC的報告指出,美國要求中國在網路安全、大筆國家補貼、對國有企業相關的規範、移除市場障礙等各方面幾乎都沒有達到效果。然而,美國因為關稅而損失大約24.5萬個工作機會。經濟模型同時指出,假設將關稅減半,預估可以在五年內創造1600億元GDP、14.5萬工作機會等等。
➤ 請見Axios的摘要
https://reurl.cc/5o5r96
❗️❗️當然,此處的估計是純經濟上的估計,大概無法估算說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或強迫人家「自願」技術移轉的這些成本有多少。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政策界對於貿易戰與對中貿易方面,還有許多的論辯。拜登政府上台後說要重新檢視過去的這些對中國關稅,但目前還不確定貿易戰之後會怎麼走。
以上這兩份智庫報告 #並不是 反對去促使中國改善上述的市場障礙或市場扭曲等問題,更不是為中國辯解說他們沒做錯什麼事,#而是 反對美國使用貿易戰的方式來解決與中國貿易的問題。
目前,支持繼續貿易戰的聲量,要比這些實證研究的成果來說要小得多。許多人主張的是,要 #從最根本的投資政策開始做起,提供更大的誘因去吸引「產業鏈」的重組。因為,貿易政策本身能達到的效果比較有限,中國也通常不會因此更聽話。
而拜登政府會如何運用既有的關稅來當談判的籌碼,則是另一個觀察的重點。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這邊要介紹的最後一份報告是同樣位於華府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名稱是為了致敬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智庫主要關注重心是美歐關係)釋出的《Linking Values and Strategy: How Democracy Can Offset Autocracies Advances 》。
這份報告公佈的時間在去年的十月,但它的重要性在於報告的專案小組成員中已有八位受到拜登的提名,而目前確定有海恩斯(Avril Haines,美國首位女性國家情報總監)、首位女性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 蘇利文(Jake Sullivan,國家安全顧問 )、坎貝爾(Kurt Campbell,國安會副顧問,印太事務協調官)和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等。
此外這份報告清楚描述了威權國家對民主國家在各領域的挑戰為何,以及向外界傳達美國應結合盟友採取多邊主義的主動,而非被動的因應態度。
➤ 報告網址
https://reurl.cc/YWvD0L
報告內容提到,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正面對想要改變國際秩序的威權國家(文章主要提及中國和俄羅斯)持續性的威脅,並列出美國應在幾個非軍事的部分與其競爭。例如在政治方面,由於威權國家利用民主國家的透明性、操弄不實資訊和滲透政治制度,美國應強化國內政治制度並與盟友合作公布威權國家在國內外的干預行徑。
又或是在科技方面,為了因應如中國等威權國家將大量投資發展的科技變成壓迫和權力的工具,美國應與其他民主國家在全球科技治理擔綱主動的角色,確保這些規範、標準和新科技不會危害民主。
此外,這份報告清楚地指出威權主義的挑戰。報告當中提到了和冷戰時期的比較,雖然作者們以現在威權國家未有如當時特別有號召力的意識形態為由,而未將目前的局勢比擬為冷戰時期的全面對抗,但為了要確保國外環境不會干擾其內部統治,威權國家正緊抓住民主國家的弱點攻擊,以塑造一個有利於他們的統治環境。這些攻擊包括削弱民主國家的選舉和法治、媒體自由、學術機構乃至於公民社會 — 特別是中國,正利用COVID-19和伴隨的經濟衰退,一邊擴大影響力、一邊批評民主制度的缺陷。其中更棘手的是,威權國家有「學習」的能力,例如中國和俄羅斯皆記取蘇聯解體或威權政體垮台的教訓,嚴格控制國內媒體與非政府組織。
❗️❗️綜觀這份報告,主要提到的威權國家為 #中國 和 #俄羅斯,而提及次數「俄羅斯」有15次,「中國」則多達35次,被提及範圍涵蓋「科技工具壓迫」、「科技公司補貼」、「改變國際秩序」、「侵蝕民主制度」、「箝制媒體」、「隱瞞疫情」等議題,而這些指控也同時透露了不安於現狀的中國在各領域的介入,以及美國智庫學者對此的態度。
隨著多位作者加入拜登政府,此報告更具有參考的價值。
▍小結
在看過以上這些智庫的報告後,我們認為有一點值得大家特別注意與反思:
在民主與獨裁陣營對抗的狀況下,對民主陣營來說有一個比較不利之處:必須要考量國內各方意見(反過來說,在獨裁國家中,根本不需要管人民的想法)。
例如在貿易戰當中,決策者要考量國內的產業受影響的程度是否可以負擔與平衡,如果人民需要負擔的成本變得太高,就會在選舉當中輸掉執政權;
但對獨裁陣營來說,廣大人民的福祉從來都不是重要的事,那不會影響到政權的存續,獨裁政權存續的關鍵是掌握政治權力的菁英們。因此,民主陣營在對付中國威脅的時候,總是需要更多的討論。
當然,個別智庫的報告並不代表決策者一定會接受哪種觀點,而且報告本身也不代表一個智庫的所有人都是同樣觀點。例如RAND上述這份報告內容,就跟絕大多數的自家報告走勢相反,主要目的其實比較像是要引介(甚至批判)這種觀點而已。
正如同Axios最新一期的中國事務電子報指出,現在各家智庫都在談中國,而且普遍共識就是認為中國是重大的挑戰,只是大家還在討論到底該用什麼手段。
我們要繼續關注的是政策圈內的「風向」如何。
✨ 觀測站推特:
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
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axios介紹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為多家中共官媒「正名」為外交使團+(被中國驅逐的記者)新書介紹】
🔺 6/22,美國國務院再度宣告幾個中國媒體為「外國使團」
➤ 請看記者 唐家婕 - Jane Tang 的整理(https://pse.is/RTVVY)
🔺 6/22 被點名的四家媒體:
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
🔺 先前2/18 被點名的五家媒體:
新華社、中國環球電視網(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的美國總代理海天發展公司。
➤ 國務院公告:https://pse.is/SP9KY
國務院先前就說過,之所以要求中國官媒登記為外國使團,是為了讓他們的運作更透明,而不是以新聞自由之名,行宣傳之實。同時,美國希望雙邊關係可以「對等」,例如光以2019年來說,美國向中國公民發放425張媒體簽證。相較之下,同期間中國給予任職外媒的美國籍記者簽證不到100人。國務院先前也提醒中國方面正視記者待遇問題,改善長期以來中共對駐華外籍記者實施的各種監視、騷擾和恐嚇。
中美之間的媒體戰我們之前在三月份時有報導過,當時中國祭出報復手段,驅逐美國籍記者。詳情請看這裡:
➤【中國報復美國媒體 川普:要戰了,我們絕對會贏】
https://pse.is/SHPGR
---
這邊同時要來推薦一本很好看的書:「Superpower Showdown」(非業配謝謝)
真的是很巧,之前觀測站推薦大家訂閱的Axios中國電子報(也不是業配),這週的內容,前面段有提到媒體戰,後面有一則就是介紹這本書。作者Bob Davis和魏玲靈是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記者,其中,魏玲靈就是在三月份時候被中國驅逐出境的美國籍記者,她的家人鼓勵她繼續記者之路,在猶豫許久之後,她決定繼續當記者,但必須和家人分離(她的家人在北京)。
這本書用大量的訪談資料來補充中美關係從柯林頓以來的各種轉變,闡述了中美關係背後的 #政治、#經濟、#地緣政治 等結構性的因素。固然領導者的風格和意念影響了關係轉變,但其實背後的動力是整個全球化、貿易、產業發展、國際關係等因素。
裡面各種精彩的故事還原貿易戰現場。例如,現在對中國貿易談判首席萊特海澤(Lightheizer)首次在貿易戰中出場是在2017川普訪中時,他當場以嚴厲的姿態對著中共最高領導人開噴,而原本比較好說話的羅斯(Wilbur Ross)則是坐在會場外,讓中共高層嚇得不知所措;於此同時,川普在一旁說好話,跟習近平稱兄道弟。
作者說川普總是讓談判對手摸不清底細,但常常也讓己方談判代表搞不清楚頭緒。Axios形容書中有很多「juicy details」(有料的細節),讀起來非常讓人津津有味。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和美國各自對自身實力以及對方的意圖都有許多誤判。
#這本書在精彩程度上
#比波頓的書好看太多了
#波頓的書實在太流水帳
---
最後,我們要再次強調(勸世模式on),不要隨便「二分法」。
例如,柯林頓時期,在討論對中國政策(最惠國的關稅待遇以及加入WTO)時,民主黨的反對聲浪遠大於共和黨(書中紀錄了柯林頓如何努力說服同黨的人);2008金融海嘯時,布希總統邀請胡錦濤一起救市,而中國一直都是美國國債主要出資者之一,等同主要金主;常被台灣人說是親中的希拉蕊,其實對於「中國是美國金主」這件事是有警覺而且感到困擾的,認為很難去對付中國。
還有,美國外交政策要面對的議題非常多,做決策時,會受到很多力量的影響,例如商業界的遊說:中國砸了超多錢,請美國企業去遊說中國政策相關立法,過去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本書也提到 2015年之後,企業界愈來愈受不了中國偷竊智慧財產,強迫技術轉移(書中用了生動的比喻:中國會用各種方式讓多國企業「自願」移轉技術,這個自願就像是跟教父電影裡面科里昂交往時的自願),幾乎永遠是中國方會贏的法律訴訟戰等等,所以現在為中國講話的企業愈來愈少了。另外還有各官僚組織之間的角力、幕僚群的影響等等。
好像有點岔題了,我們之後再來做專題摘要與討論😅。
最後大家可以再想想看,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媒體大戰,互相制裁與限縮媒體記者的權利,到底對誰比較有害呢?對於中國到底該怎麼樣制裁才會有效呢?這些問題都很不容易回答,也將會是之後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辯論題目。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podcast】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Youtube:https://pse.is/QSM4H
axios介紹 在 公民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HO世界衛生組織剛剛(美東時間週三中午,台灣時間週四午夜)宣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是「全球大流行疾病」(pandemic)!
撥!接!魂!(所以現在該說謝謝通知嗎?)
快速更新一下美國的狀況
1️⃣ 各州開始傳出確診案例快速增加,而且許多案例找不到感染源,已進入社區感染流行期。
3/11日最新的眾院聽證會上,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Anthony Fauci指出新冠病毒致死率是一般流感的十倍,且疫苗最快要一年才會開發完,呼籲各級政府做好準備因應。(完全打臉了川普的訊息…不知道總統會不會生氣氣)
2️⃣ 接連好幾位國會議員們自主隔離,然後在推特上面大家吵翻天到底可不可以直接講「武漢」肺炎,許多人直接說中國肺炎。
川普總統剛才(台灣時間凌晨五點左右)宣布晚上九點要開記者會公告重大消息。應該會是要針對這個全球大流行的因應事項?
3️⃣ 幾乎遍布全國範圍的學校開始陸續取消實體課程,改成線上授課。各家航空公司宣布接下來幾個月的機票可改期。
NCAA美國大學籃球最瘋狂的季後錦標賽(March Madness瘋狂三月)已傳出消息說要無觀眾進行。
4️⃣ 民主黨初選繼續進行,但取消了所有室外的活動。昨天小超級星期二的結果分析,我們會發在下一篇。但大家應該可以注意到,選贏的拜登改到室內說謝詞,選輸的桑德斯連出來發言都沒有了。
5️⃣ 先前我們介紹過Axios這個媒體以及Axios China這個電子報很值得追。他們最新一期內容:「中國啟動新冠病毒大外宣計劃」(Beijing's coronavirus propaganda blitz goes global)。記者發現中國官媒大量在全球範圍,試圖淡化病毒來源自中國而且是中國讓它大爆發的敘事。中間重點包括:(1)病毒不是起源自中國。(2)中國幫全世界爭取防疫時間,所以要感謝中國。
記者Bethany Allen-Ebrahimian做事實查核打臉:病毒大爆發就是從中國開始的,而且中國隱匿疫情才會造成全球大爆發。但同時指出,許多世界知名的學術單位或媒體都會引述中國說法,認為中國在疫情控制上做得很好。小編在美國看到很多記者提問也都是這樣子去質問自己政府,這實在很母湯。
全世界最大的醫療用品供應商昨天(10日)發出公告表示取消所有一般消費者的訂單,只提供醫護人員(小編一個月前的訂單都還沒處理到QQ)
台灣可以不要再吵物流費7塊錢很貴了嗎😓
一直到最近都還有人在罵說禁止出口真是沒人性,這恐怕不是撥接,而是平行宇宙吧?
➤ 補充專家看法
https://www.facebook.com/hung.fb/posts/10157398929574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