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aws被收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aws被收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aws被收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aws被收費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50的網紅矽谷牛的耕田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ref: https://ably.com/blog/no-we-dont-use-kubernetes 八月第一篇,就來個有趣的文章,來看看 ably 這間 SaaS 公司為什麼沒有使用 Kubernetes,不但當前沒有使用,甚至短期未來內都不會想要使用 更是直接的說如果你有興趣來加入團隊,千...

  • aws被收費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2:51:44
    有 155 人按讚

    ref: https://ably.com/blog/no-we-dont-use-kubernetes

    八月第一篇,就來個有趣的文章,來看看 ably 這間 SaaS 公司為什麼沒有使用 Kubernetes,不但當前沒有使用,甚至短期未來內都不會想要使用
    更是直接的說如果你有興趣來加入團隊,千萬不要把將 Kubernetes 導入到團隊中是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滿好的,因為是認真的去比較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對團隊來說到底是可接受還是不可接受
    而不是所謂的人云亦云,人家要我也要,人家不要我也不要...

    文章分成兩部分,前述介紹當前 Ably 的環境架構是什麼,而半部分則是很技術的去探討如果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最終權衡比較之下,會發現導入 Kubernetes 沒有帶來實質上的好處。

    文章開頭先簡述了一下 Kubernetes 這幾年的風潮,從最初 Google Borg 的開發開始談起,作者特別提到當初 Borg 的用法可是將一堆實體機器給搭建出一個 Private Cloud 的叢集給團隊使用,
    而目前 Kubernetes 更多的用法則是搭建於 Public Cloud 上面的虛擬機器中,透過將 Kubernetes 部署到這些不同的 Cloud Provider 似乎帶來了介面統一的結果,對於 DevOps 人員來說
    不同 Cloud Provider 如今看起來都是 Kubernetes 的樣貌。

    Ably 目前到底怎麼部署應用程式
    Ably 主要使用 AWS 作為其 Cloud Provider,並且於 EC2 機器上使用 docker/container 來部署團隊中的應用程式。
    作者團隊中沒有使用任何已知的 Orchestration 服務來管理多節點上的 docker/container,取而代之的則是每個 VM 開機後則會根據 autoscaling group 的機制來判斷
    每個機器應該要部署哪種 container/docker。

    對於 Ably 來說,團隊中沒有任何 scheduler 相關的服務來調度各種服務,這意味每個 VM 就代表一種服務,所以將 VM 上的服務從 Core 轉換成 frontend 這種行為不會發生。
    今天需要針對需求轉換服務時就以 VM 為基準來整批換掉即可。
    每個節點上面都會有一個輕量的監控服務,用來確保運作的 Container 如果掛掉後可以被重啟,甚至如果當前運行的版本不符合需求時也能夠將該服務給停止。

    流量方面,因為每個 Autoscaling Group 就代表一個服務,所以直接使用 NLB 與 Target Group 來將流量導入該 Autoscaling Group 即可。
    至於容器與容器之間的內部流量(譬如 k8s service 等)作者認為也不是太大問題,畢竟每個機器本身都會被 VPC 賦予一個 IP 地址,所以使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接下來作者從幾個層次去探討當前設計與使用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分別有 (原文很多,這邊摘要不然文章會太長)
    題外話,由於 Ably 的 Infra Team 數量有限,所以要考慮 K8s 只會考慮 K8s Service,如 EKS。
    1. Resource Management
    Ably:
    a. 根據服務的需求來決定每個服務要用到的 VM 等級
    b. 不需要去煩惱如何處理將多個小服務給部署到一個適合的大 VM 中
    c. 作者稱這種行為其實就是 AWS 官方強調的 Right Sizing, 譬如只能跑兩個 Thread 的服務不需要 16vCPUs, 久久寫一次硬碟的服務也不需要一個 90,000 IOPS 的 SSD
    d. 選擇一個正確的元件來搭建一個符合服務的 VM 讓團隊可以控制成本同時也減少額外的管理負擔
    K8s:
    a. 必須要使用一個比較強大等級的 EC2 VM,畢竟上面要透過 Container 部署很多服務
    b. 針對那些需要小資源的服務來說,透過這種方式能夠盡可能的榨乾機器的資源,整體效能使用率會更好
    c. 但是針對資源量沒有很辦法明確定義的服務則是會盡可能地去吃掉系統上的資源,這種被稱為 nosy neighbors 的常見問題已經不是首次出現了, Cloud Provider 本身就需要針對 VM 這類型的服務去思考如何處理資源使用,而 Cloud Provider 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再處理這一塊
    而所有 Kubernetes 的使用者則必須要自己去處理這些。
    d. 一個可能的作法則是一個 VM 部署一個服務,不過這個做法跟團隊目前的作法已經完全一致,所以就資源管理這一塊,團隊看不到使用 Kubernetes 的優勢。

    2. Autoscaling
    Ably:
    a. EC2 VM 本身可以藉由 Autoscaling Group 來動態調整需求
    b. 有時候也是會手動的去調整 EC2 的數量,基本上手動跟自動是互相輔佐的
    c. 團隊提供的是 SaaS 服務,所以其收費是針對客戶實際上用多少服務來收,如果開了過多 EC2 VM,則很多不要的花費與開銷都是團隊要自行吸收
    d. 團隊需要一個盡可能有效率的方式能夠即使遇到流量暴衝時也能夠保證良好的服務的機制
    K8s:
    a. 可以透過不少方式來動態調整 Container 的數量,
    b. 甚至可以透過 Cluster autoscaler 來針對節點進行調整,根據需求關閉節點或是產生更多節點
    c. 動態關閉節點的有個問題是關閉節點時通常會選擇盡可能閒置的節點,但是閒置並不代表沒有任何服務部署再
    上面,因此該節點上的 Container 都要先被轉移到其餘節點接者該目標節點才可以被正式關閉。這部分的邏輯作者認為相對複雜
    d. 整體來說,k8s 有兩個動態調整的部分,動態節點與動態服務,而現有的架構只有一個動態節點。所以使用 k8s 則會讓問題變得更多更複雜。

    3. Traffic Ingress
    Ably:
    a. Traffic Ingress 基本上每個 cloud provider 都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團隊只要能夠維持每個服務與背後的機器的關係圖,網路流量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需要團隊管理的。
    b. 使用者會透過直接存取 NLB 或是透過 CloudFront 的方式來存取團隊內的服務

    K8s:
    a. EKS 本身可以透過 AWS VPC CNI 使得每個 Container 都獲得 VPC 內的 IP,這些 IP 都可以讓 VPC 內的其他服務直接存取
    b. 透過 AWS LB Controller,這些 Container 可以跟 AWS LB 直接整合,讓封包到達 LoadBalancer 後直接轉發到對應的 Container
    c. 整體架構並不會比團隊目前架構複雜
    d. 唯一缺點大概就是這個解決方案是完全 AWS 綁定,所以想要透過 k8s 來打造一個跨 Cloud Provider 的統一介面可能就會遇到不好轉移的問題。

    4. DevOps
    Ably:
    a. 開發團隊可以透過簡單的設定檔案來調整部署軟體的版本,後續相關機制就會將 VM 給替換掉,然後網路流量也會自然的導向新版服務
    K8s:
    a. 開發團隊改使用 Kubernetes 的格式來達到一樣的效果,雖然背後運作的方式不同但是最終都可以對開發團隊帶來一樣的效果。

    上次四個分析基本上就是,使用 k8s 沒有帶來任何突破性的好處,但是 k8s 本身還有其他的功能,所以接下來作者想看看 k8s 是否能夠從其他方面帶來好處

    Multi-Cloud Readiness
    作者引用兩篇文章的內容作為開頭,「除非經過評估,否則任何團隊都應該要有一個跨 Cloud-Provider 的策略」
    作者表明自己團隊的產品就是那個經過評估後斷言不需要跨 Cloud Provider 策略的團隊,同時目前沒有往這個方向去追求的打算。
    同時作者也不認為 K8s 是一個能夠有效達成這個任務的工具。舉例來說,光 Storage 每家的做法都不同,而 K8s 沒有辦法完全將這些差異性給抽象畫,這意味者開發者終究還是要針對這些細節去處理。

    Hybrid Cloud Readiness
    管理混合雲(Public Cloud + Private Cloud based on Bare-Metal servers)是作者認為一個很合理使用 K8s 的理由,畢竟這種用法就跟當初 Google Borg 用法一致,是經過驗證可行的。
    所以 Ably 如果有計畫要維護自己的資料中心時,底層就會考慮使用 Kubernetes 來管理服務。畢竟這時候沒有任何 Cloud Provider 提供任何好像的功能。
    不過 Ably 目前沒有任何計畫,所以這個優點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團隊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團隊已經大量使用 Terraform, CloudFormation 來達成 IaC,所以透過 k8s YAML 來維護各種架構不是一個必要且真的好用的方式。

    Access to a large and active community
    另外一個很多人鼓吹 K8S 的好處就是有龐大的使用者社群,社群內有各種問題分享與探討。
    作者認為
    a. AWS 的使用者社群數量是高於 Kubernetes
    b. 很多情況下,一個迭代太快速的產品其實也不一定對團隊有太大的幫助。
    c. 很多人都使用 k8s,但是真正理解 k8s 的人微乎其微,所以想要透過社群來幫忙解決問題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難,畢竟裡面的問題太雜,很多時候根本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答案。

    Added Costs of Kubernetes
    為了轉移到 K8s, 團隊需要一個全新的 team 來維護 k8s 叢集以及使用到的所有基本服務。舉例來說,EKS, VPN CNI, AWS LB 帶來的網路好處並不是啟動 EKS 就會有的,
    還必須要安裝相關的 Controller 並且進行設定,這些都是額外的維運成本。
    如果找其他的服務供應商來管理 Kubernetes,這意味公司就要花費更多的$$來處理,所以對團隊來說,金錢與工作量都會提高,不同的解決方式只是這兩個指標的比例不同而已。

    結論:
    1. Ably 覺得 Kubernetes 做得很好,但是團隊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去使用它,至少目前這階段沒有看到任何實質好處
    2. 仔細評估後會發現,導入 k8s 其實也會帶出不少管理上的問題,反而並沒有減輕本來的負擔

  • aws被收費 在 軟體開發學習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6 12:30:44
    有 3 人按讚

    NT590 特價中

    Kubernetes(也被稱為”K8S”)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職場需要許多擁有 K8S 技能的工程師。

    透過本課程獲得這些技能!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去做一個真正的 K8S 專案,讓自己在真正的專案上達到高專業的水準。

    在整個課程中,你將就真實的需求工作 – 但你不需要已懂如何寫程式或懂任何特定的程式語言 – 課程已經為你準備了一套 Docker images,你的工作是使用 Kubernetes 讓這些 images 執行。

    該系統是一個基於微服務( Microservice )的架構,在這個課程中,我們將研究在管理這些複雜系統時需要做出的設計決策和權衡。 請注意,本課程不是關於如何設計微服務(儘管我們肯定會討論這一點) ; 開發工作已經完成,我們需要讓系統在營運叢集( production cluster )上執行。

    經由分析叢集的執行時期效能( run time performance ),我們還將發現開發人員在程式碼中犯了一些糟糕的錯誤!

    你可以在你的本地開發電腦(PC/Mac/筆記本電腦)上完成課程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從第 13 章開始)將移到雲端。 你將使用一個真正的 AWS 帳戶,我們將繼續使用 ELK/Elastic Stack 設立監控,並使用 Prometheus 和 Grafana 進行監管。

    我為各種不同的人設計這門課程——無論你是 DevOps 工程師,還是開發人員,或者你對整個領域還很陌生,我都會一路解釋。 只需要一些使用電腦的基本知識,或許一點命令行經驗就足夠了。

    在 13 – 17 章,你將需要一個 AWS 帳戶,如果你想自己在系統上實驗的話。 如果你是 AWS 的新手,請不用擔心,課程講師將一路罩你——但是亞馬遜會在你運用系統時跟你收費(就像所有 /大多數雲端供應商一樣)。 預估為此支付不超過10美元(這是一個安全的高估) ,但是你需要自己管理這個花費,並且必須在會話( session )結束時刪除你的 Kubernetes 叢集。 不要因此而放棄,這是很好的投資。

    https://softnshare.com/kubernetes-microservices/

  • aws被收費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28 07:30:06
    有 218 人按讚

    [匯控已死!維基當立!]昨日又升11%!8蚊都見過。何止10蚊不是夢,直頭見14蚊啦

    明報專欄- 李聲揚:博港視一年內入「港版納指」(https://bit.ly/3f6ETXn)

    最底亦有copy成篇過嚟,反正免費(但慣例我都會隔一日先貼,請大家支持下明報)

    話時話,呢排記得keep 住like and share,主動入嚟睇,同埋設定做see first.真係搵食艱難。但感激大家,Keep住做,呢排啲Reach係好返好多的,但唔好鬆懈。一個都不能少呀

    TL:DR 上星期先寫過王維基(https://fbook.cc/3Cxz),不長,但唔睇亦不太影響。當時話破頂,就破了頂。都話10蚊不是夢。不如就大貪啲,估升一個開。就夠入港版納指!做第二隻香港成份股(第一隻係ASM太平洋,已入,當唔當香港公司就隨你)

    1. 昨日港版納指就登場,前世今生我寫過(https://fbook.cc/3Cxu),主要都係睇有冇被動基金有冇ETF有冇期指有冇輪,而又好取決於呢堆ATMX之類之後係咪仲有得升,定好似08後嘅中資金融股咁打回原型。至於如果真係有產品,咁炒邊隻股,亦都寫過,教埋你點解(https://fbook.cc/3Cxv)。就梗係唔係睇騰訊。「比重最高基金要追喎」。係丫,但根本騰訊日日都多人買。唔係話騰訊唔抵得買,但炒呢樣嘢就要睇啲本身成交(相對於在指數比重)細嘅東西。咁寫過係ASM太平洋(522)啦

    2. 今篇寫乜?就大膽啲。我話嘅,王維基隻HKTVMALL香港電視(1137),一年內入呢個指數。到時入到嘅,記住全香港係本人最早寫(*)。如果入唔到?咪入唔到咯。點呀?唔通我賠錢畀你?

    3. 好啦,講下理據。「就即係睇好香港電視升一倍咯」.「其實如果批次股的話唔使升一倍添」。自己參透下呢句。

    4. 我在明報文有寫,港版納指同正版,好似鬥十三張咁。大家擺個頭先,人地有FAAMG,港版有ATMX,當然港版都細過人地,影響力亦冇咁大。但至少都仲叫做勉強同一個級別。

    5. 但落到後面,「二道」同尾,就爭好遠了。咩FAAMG之下,正版仲有Netflix呀Nvidia呀Tesla之類,港版就爭好遠了。

    6. 可以睇下港版納指,最尾嗰幾隻,網龍(777),易鑫(2858),丘鈦(1478)。120億上市咁上下架咋,唔好以為真係好大。正如周顯話齋,其實係未夠班整30隻嘅指數。你見成個中國,都居然未有30隻勁嘅科技股(**)。搞到連啲120億市值(港紙呀下)都入到。不過另一方面,你見好多人質疑點解冇香港公司 — 咪畀你見到,香港連一間120億市值嘅科技公司都冇咯!(除咗ASM太平洋,當然係咪”香港"都可以研究)。

    7. 但唔緊要!今日冇,第日會有!計過數啦,香港電視HKTVMALL,而家64億市值。其他嘢不變的話,升一個開,120億市值,咪夠過榜尾嗰三隻嘢頭咯!成交亦都應該夠的。咁冇理由網購唔係科技下話!光頭佬Amazon係全球首富,FAAMG之首喎!我知有AWS,但唔通冇咗AWS佢就唔係科技股?咪玩

    8. 至於點升一個開?「其實唔難」,Tesla都升六倍啦大佬!不要問,只要信。最好就集眾人之力推入指數,然後打劫啲被動基金(因為入咗指數佢地要追)(***)

    9. OK,正經啲。疫情受惠股大家知啦。另外,埃汾太話我知HKTVMALL 調高咗免運費門檻(真係學彼德林治咁生活投資法咁喎!林治都係老婆報料),即係變相加價。生意好到做唔完。當然,我好似舊文都寫過,分分鐘業績後又批下新股。咁對股價可能壞事,但對市值就可能好事!(因為股數多咗)

    10. 之前出咗盈喜,半年都賺9000萬啦,我估分分鐘係第二季先賺。好進取咁annualize,分分鐘一年有幾億純利。咁120億市值,唔係好過份咋?

    11. 不過最大嘅敵人,反而係時間!當然咁細間公司,要炒上實在唔係太難。但真係時間係敵人!點解?因為指數成份股呢樣嘢,唔止不進則退,仲要係不停有人挑戰你。

    12. 講得白啲,指數就30隻,而家個最低門檻係120億市值,但兩年後仲係唔係?未必。就唔講呢堆嘢升定跌都好,仲有個問題:有啲巨無霸係好大市值的!情況正如咩工行建行嗰啲嚟上市,你見啲舊嘅藍籌就踢走—但有啲根本個市值增長不錯的,但個門檻已高咗好多。同一道理,到咩螞蟻集團呀,滴滴呀,抖音呀嗰啲一嚟香港上市,你榜末嗰幾隻一定踢走,無論係易鑫定香港電視。

    13. 所以,就睇香港電視升得快,定係螞蟻爬得快了。

    14. 其實仲有個好有趣嘅問題:咩先叫科技公司?點解中移動唔係科技公司冇入指數?香港電訊(6823)或者電訊盈科(8)市值肯定夠入港版納指喎。富士康呢?Tesla係,點解Toyota 福士唔係?Toyota福士都會做/有做電動車吧。比亞迪(1211,唔係285)一樣係電動車喎,市值大過285添。況且,電動車係科技,電油車就唔係科技?咁做飛機呢?Day Day Cook 又係咪科技股?咁Blue Apron呢?Netflix最初可能係科技股,但而家變咗內容為主,點解佢係科技股迪士尼又唔係?或者下篇文講。有意見嘅可以講,但其實呢篇文主要講王維基隻HKTV MALL。

    (*)又認真,呢種心態都有啲多餘,切戒。偶然自揩下可以,但最忌係衰咗拎嚟呻。你同人講你香港乜鬼MyCar最早整,又如何?係咪鬥早先?蘋果速銷早過王維基添。蘋果之前一早有松日mp3,有台灣Tablet,有智能電話添。又如何?你潘蘇通去日日酸蘋果,「明明我整mp3機先」。Get a life啦,阿嬌阿Sa都嫁人又離婚啦。仲風箏與風咩。

    (**)咁當然,其實好過好多國家,之前咪寫過,德國講嚟講去都係得SAP同埋Wirecard – 後者仲要係騙局爆埋煲。(https://fbook.cc/3Cxw)(https://fbook.cc/3Cxx)

    (***)咪講笑,之前美國連登reddit啲友真係玩呢味。炒得不亦樂乎,例如隻Virgin Galactic 勁升都係咁玩法:人人推高個市值,咁啲期權商被迫就要開產品同埋被迫要買貨。有機會寫下

    ———————————————————————

    李聲揚:博港視一年內入「港版納指」

    【明報專訊】今天是俗稱「港版納指」的「恒生科技指數」面世。上星期公布詳情後,引起了一陣討論,也令相關股份瘋炒了一天(就只是一天)。

    已有不少人提出,恒指近年估值低殘,沒有最平只有更平,表現大落後,原因之一是欠缺科技股。很長時間恒指內只有騰訊(0700)一隻科技股,勉強計入聯想(0992)(已被剔出),甚至手機設備股之類。但中國是不是沒有科技公司?也不是。部分公司如阿里巴巴(9988),以前因為「同股不同權」而選擇在美國上市,現在不少已經回歸。恒指公司在諮詢後(時機掌握得不錯),決定「同股不同權」公司也可以加入恒指。變相就代表8月阿里巴巴、美團(3690)和小米(1810)可以入恒指。

    比較有趣的是,幾年前恒指公司將中移動(0941)也加入國企指數,已令恒指和國指愈來愈相似。現在恒指有一堆科技股,但另外又搞一個港版納指,三者相似度頗高,難免令人認為像特餐常餐快餐般。當然有陰謀論是元祖的恒指將被邊緣化,大家拭目以待。

    有產品配合 新指數自然炒旺
    還記得2006年,中資金融股當炒,恒指公司也推出了「中資金融股指數」(俗稱「五行三保指數」)。金融海嘯後,中資金融股表現不振,自然就無人再提此指數。希望港版納指不要重蹈覆轍。

    前景方面,香港投資者及媒體,是「輸打贏要」的常客。科技股近幾年升個不停,當然就怪罪恒指為何不納入,給我科技股,不要銀行地產。但萬一不幸地科技股之後大瀉,又會有人說給我穩陣的銀行地產,不要估值極貴的泡沫科技股。指數成功與否,就看科技股是否生性——這點小弟仍是較樂觀,未來幾年科技股應仍能跑贏舊經濟股。

    另一重點是,到底有否產品配合?否則,即使媒體日日報港版納指屢創新高,和投資者有何關係?恒指國指有大量產品配合,ETF、期貨、窩輪、牛熊證,任君選擇。買入港版納指的目的,就像餐廳套餐內八道菜,你卻只想要某幾道。若有ETF或其他被動基金追蹤此指數,自然會炒旺。到時小弟會再寫文,教大家如何捕捉機會(同文陸振球兄稱之為「打劫」指數基金,十分貼切)。

    投資者十分現實,定會比較港版和正版。那港版納指和正版相比如何?數目上當然不能相比,正版2000多隻,港版30隻。比質素又如何?小弟認為是像「十三張」一樣:打頭陣的,正版有FAAMG,我們有ATMX(阿里、騰訊、美團、小米),市值當然不及,但也算竹門對竹門。可是再到「二道」和尾門,正版就完勝港版了。正如同文周顯所言,現在港版納指納入30隻股票,有點勉強。排到最尾的如易鑫(2858),市值才126億元。

    那誰可以成為港版納指新貴?小弟認為think big,相信愛股王維基的香港電視(1137),一年半載內可望打入指數。若真的成事,記住小弟是全香港第一個說的。讀者可能說這想法瘋狂,但香港電視現在市值已64億元,成交額也比易鑫為多。其他不變的話,香港電視只要升一個開,就夠資格進入港版納指。

    科技巨企上市 或推高指數門檻
    港視升一倍,是否天方夜譚?未必。公司早前已發盈喜,半年賺9000萬元,但相信盈利都是在第二季賺回來,下年全年盈利突破3億元,也不出奇。120億元市值,約等於40倍市盈率,當然不廉宜,但並非不可能。

    公司當然是近期疫情再爆發的受惠股。此外,內子也提到港視最近上調了免運費門檻,也就是變相加價,明顯地公司的生意好到應接不暇。唯一要留意的是,8月中期業績後,公司會否再配新股?這對股價可能是壓力,但對市值卻很大機會有幫助!(因為股數多了)

    當然了,另一問題是,指數的門檻往往愈來愈高。巨無霸如螞蟻集團、字節跳動、滴滴等等來香港上市後,必然會踢走榜末的公司。所以就看看是港視升得快,還是巨企上得快。
    ——————————————————————————

    ————————————————————————————————
    最新收費影片:第一次推介跑贏大市,同你回顧檢討下。仲有新推介。40分鐘,都係賣返$80

    簡介及以前嘅片(未睇可訂):https://bit.ly/3iYMD0F
    報名嘅,課程編號CC006:https://bit.ly/3eXVX1K
    報完名交咗錢,呢度log in:https://bit.ly/3gYXu9e
    之後按最頂「按此觀看」就得
    仲搞唔掂嘅,睇埋下面,或者搵客服,或者PM我。
    -------------------------------------------------------------------------------
    【最新李聲揚收費影片】題目: 回顧第一段專欄片有幾勁!今段落多幾個Number賺死你!40分鐘,都係賣返$80

    影片/課程編號:CC006
    播放平台:https://homebloggerhk.com/web-class-player/
    付款及收看步驟:
    1/點擊報名收看 [影片/課程編號:CC006]
    2/利用信用卡網上付款
    3/及後有登入資料可以立即收看
    查詢:whatsapp 6383214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