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跑了幾趟 Hoka One One Clifton 8
感覺起來八代整體比七代更為緊緻
乍看感覺鞋身幾何幾乎一樣
但仔細一瞧又全部都做過調整
像是沒有鈑金共用的車型小改款
第一印象是
後跟更穩固
鞋身更合身一點點
中底內側彎進來的曲線多一些些
釋放了中底的結構,讓八代的足弓感覺比七代舒緩
...
最近跑了幾趟 Hoka One One Clifton 8
感覺起來八代整體比七代更為緊緻
乍看感覺鞋身幾何幾乎一樣
但仔細一瞧又全部都做過調整
像是沒有鈑金共用的車型小改款
第一印象是
後跟更穩固
鞋身更合身一點點
中底內側彎進來的曲線多一些些
釋放了中底的結構,讓八代的足弓感覺比七代舒緩
----
中底是 Clifton 系列的主軸
以 CMEVA 壓鑄出來的中底線條比七代更明顯
後跟線條讓視覺效果變得豐富
實際跑起來基本延續 Clifton 7 代的調性
是款重量與緩震平衡的 Daily Trainer
因為中底實在很大塊
所以即便腳下有明顯的潰縮感
但鞋子外圍沒受力的絕大部分仍維持原來形狀
所以不會有搖晃不穩定的感覺
甚至可以說是雙相當穩定的跑鞋
我查了一下 Clifton 8 的中底厚度
簡直像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文題(笑
網路上有各種數據跑出來
29-24mm
33-28mm
37-32mm
38-34mm
這誤差也不需要太考究
畢竟連國際田總在測量中底厚度的規定
也不是想像中沿鉛垂線量測的方式
不管數字怎樣
Clifton 8 是一雙高緩衝足跟差 5mm 的日常厚底跑鞋
這點我覺得不用懷疑
穿著 Clifton 8 起跑
從鞋身往外擴的大中底一巴掌打在地面上
卻是不痛不養
標誌性的緩震效果隔絕了水泥路面的無情
跑了一兩公里後,我開始忽視自己落地的方式
前掌 中前 或是後跟 跑姿都先放一旁
只想順順往前
把注意力放在大腿帶動上
Clifton 8 對腳掌的導向、反應跟驅動我覺得並不明顯
跑超過五公里之後身體運作開來 連續動作
但 Clifton 8 還真沒有勸說我加速的意思
相較之下
Hoka 用 ProFly 中底與碳板結合的 Carbon X 鞋款
就有目標鮮明的 Meta-Rocker 結構跟跑感
Clifton 8 雖也維持系列中的 Meta-Rocker 元素
但滾動的程度真的輕微許多
也不太有讓人加速離地的暗示
這幾次跑下來
中底的吸震與舒適支撐
是 Clifton 8 留給我的印象
而另一方面
Clifton 8 的中底還有另外一個謎
是 Hoka 在資料裡提到中底材料有 15% 的輕量化
但 Clifton8 與 Clifton7 的鞋款重量幾乎相差無幾
都是 250g 左右(算是相當舒適的 Daily Trainer 標準)
我想省下來的重量可能都用在鞋身上了
----
鞋身部分
雖然 Clifton 8做滿滿的厚底
外觀上讓人感覺是又胖又高的一雙鞋
鞋身實際上給我的體感其實蠻低筒
這個配色屬寬楦設定
拿了一般尺寸
覺得寬楦版本 Clifton 8 的鞋身寬度長度其實剛好
並不會覺得有多餘空間
足背高度就比較有寬楦的感覺
但是鞋帶拉緊也不會讓鞋面皺起
腳踝周圍沒有壓迫
鞋身後跟的展開也相當開放
阿基里斯腱不會受到壓迫
Clifton 8 是可以光腳穿
不用擔心摩擦問題的一雙鞋
我蠻喜歡這次鞋舌跟後跟的布料
很容易穿進去 也具有科技感
彈性鞋舌連結到兩側
中度的填充避免鞋帶拉緊的壓迫
但是想要拉緊緊綁死死的穩固感就沒有辦法了
我會建議把最後一個鞋帶調整到靠近小腿的那孔
會多些固定感 要不要用上 Runner’s Loop 就看個人了
Clifton 8 在踝關節周圍加入了一圈填充
舒適度很好
但腳跟穩定度蠻靠近臨界值
穿著站立時
坦白說是有些微的不安全感
我有一些後跟太開放的的錯覺
但其實稍微按捏比較
Clifton 8 在腳後跟的燕尾與杯狀支撐
其實比 Clifton 7 來得更結實許多
而實際跑起來後跟沒有出現滑動的感覺
我想這跟 5mm 的足跟差也有點關係
腳掌不會一直往前「兔」
----
非常有「飽足感」的中底是 Hoka One One 的特色
自2009打娘胎誕生就已經不安於份
近年更有不少誇張前衛的設計
在重量與緩震之中找尋平衡點的 Clifton 系列在 2014 年第一次問世
如今看起來也是越來越順眼
Clifton 8 是在超級避震款 Bondi 與競速鞋 Carbon X 的一個中點
少了點乖戾之氣
穿著他跑步似乎稜角也不是那麼銳利
Clifton 8 是一雙平衡的日常跑鞋
我覺得等級上類似的有 ASICS NOVABLAST, ADIDAS ULTRABOOST, NIKE PEGASUS , MIZUNO WAVE RIDER 25 還有 BROOKS GLYCERIN
有趣的是在這區間裡
各家品牌的設定也讓這等級的每一雙都特色鮮明
彷彿是平行宇宙之中的各種洛基(咦
Clifton 8 會建議找寬楦版本
尺寸選擇正常一般大小就可 也不用小半號(我覺得)
速度上我會使用在五分半到六分半的舒適跑的設定
距離守備範圍相當廣
從3KM 5KM 甚至半馬應該都行
只是我應該熬不過這陣子要命的大太陽
@hokaoneone_tw #hokaoneone #clifton8 #kenlugo @kenlu_net #titan太肯 #running #runningshoes #shoereview #hokaclifton8 #hokaclifton
asics寬楦 在 別讓一姐不開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孩子的第一雙鞋首選:「ASICS亞瑟士童鞋」依照孩子成長階段專業分級,讓寶貝穿上最專業的鞋子探索全世界。 ASICS跟寶可夢聯名款:皮卡丘童鞋開箱
更多圖文:https://0rz.tw/pEvUJ
最近喬治(1y2m)開始學走路🚶♀️,一姐爸媽也開始幫喬治挑選適合孩子成長的學步鞋🥿,一姐爸媽做了很多功課💻,爬了好多文章,掌握了許多選鞋的重點,像是:材質舒適透氣、完整包覆性、止滑效果、腳後跟要有支撐力....等等。
最後幫喬治選了來自日本🇯🇵超級專業的「 ASICS 」,依照不同年齡孩子的成長階段分成四個階段:FIRST、BABY、Preschool、Junior設計出合適的鞋款。這次一姐爸幫喬治選了超可愛ASICS跟寶可夢聯名款:皮卡丘童鞋,一姐也自己選了一雙夢幻紫色小花鞋,趕快來開箱跟大家分享。
#皮卡丘童鞋
❤️鞋身以皮卡丘標誌性黃色配色,加上臉部表情和超萌腮紅,搭配立體耳朵及背後的閃電型逗趣尾巴,怎麼能不買
🧡仿麂皮人造皮革製作,材質非常舒適透氣
💛全開口式鞋舌設計,寶貝穿、脫的時候都很方便
💚大片魔鬼氈的固定方式,可依寶貝的的腳型大小彈性調整
💙高筒式鞋身給寶貝很好的支撐效果,剛起步的寶貝也可以走得很安穩舒適
💜寬楦大底止滑效果好,還不會擠壓寶貝腳指頭,走起路來好舒適
🤎足弓鞋墊,更服貼寶貝的腳掌,讓寶貝的全腳掌都可以穩定著地
ASICS亞瑟士童鞋這裡買
🔶全台ASICS直營門市/官網| https://www.asics.com.tw/categories/kids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SICSTW
🔶官方網站| https://www.asics.com.tw/
雖然現在官網上的寶可夢聯名都已經完售,不過在一些百貨公司跟經銷店都可以買到喔!
#別讓一姐不開心
#ASICS #ASICS亞瑟士 #亞瑟士 #ASICS亞瑟士童鞋 #童鞋推薦 #學步鞋 #學步鞋推薦
asics寬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2011年底右腳的拇指外翻手術加了鋼釘和鋼片之後,原本寬楦的腳變得更寬了,右腳比左腳稍寬,兩腳的厚度也不一樣,挑鞋子變成我的難題。
過去有些品牌曾願意提供跑鞋讓我試,但許多都因爲楦頭的關係作罷,市場上楦頭比較適合我怪腳的很有限,因此只可以選到合腳的跑鞋我都很珍惜!
很感謝亞瑟士提供Magic Speed 和Glideride 2兩雙鞋,寬楦和可替換鞋墊是首要條件,左右腳足弓也因為開刀後高度不一,反而沒開刀的左腳容易塌陷,因此會在訓練和比賽的鞋子裡面換上適合的鞋墊,接下來兩個月的訓練Glideride 2 會用在長跑和恢復跑的訓練中,Magic Speed 則會用在速度和Tempo的課表中,跑步一直以來都是我很努力在加強的項目,以往在比賽中跑步狀況時好時壞,賽事距離越長,跑步的發揮就更重要,還記得2008年末代統一盃拿到人生第一次的鐵人冠軍時穿的就是亞瑟士跑鞋(日製的喔)
前陣子在收到這兩雙跑鞋的時候,統一盃當天跑步和衝線的過程歷歷在目,希望在未來的賽事裡可以重拾當時的狀態,用力地跑出代表作。
📸 許詩侑
#Magicspeed
#Glideride2
ASICS
asics寬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跑得快不快是其次,有一雙懂你的鞋很重要
在穿過ASICS 頂級全碳版鞋款metaspeed sky之後,對於相對應的訓練鞋款magic speed也充滿了好奇,畢竟之前的前腳碳版鞋metaracer是我經常穿著可以跑任何速度的「通吃型」鞋款,連走七星山步道都可以穿🤣🤣🤣
今天終於有機會試試magic speed,據說這是metaracer的進化版,哇賽,真的非常舒適好穿,不誇張,人鞋合一!
當然你如果跟我一樣從虎走系列開始穿起,再到metaracer跟metaspeed就知道,這感受很強烈啊。
去年的metaracer被認為是進入厚底戰國時代的初試啼聲,對於穿慣薄底亞瑟士的愛好者一開始可能有點品牌認同的小錯亂🤪,metaracer既不是極致的厚底,也沒有全腳掌碳版。不過這種中庸的調和,卻蠻符合我的,厚底鞋將近40mm的後跟高度有時不小心踩到不平的路面腳踝會撇到小翻船,經常穿著全碳版也會失去本體小腿的推蹬能力,變成太過依賴黑科技。甚至還三不五時會被高手們酸一下:「哎呀,沒有sub3不用穿碳版鞋啦,幫助有限😂😂😂」
嘿嘿,所以全碳版我都收著專業比賽才穿,在試過magic speed之後,第一個感受是,貼合度極佳,輕量不費力,透氣性跟腳趾伸展舒適度很棒(另外還有寬楦可以選),加速到4分速時前腳推進溫和卻有感,中底的彈力支撐也很足夠,有令我驚艷到。
如果你的速度跟我一樣,短時間無法挑戰破3,這雙magic speed已經很足夠了。就算穿去比賽也絕對不會被高手笑🤪🤪
不是業配 真心推薦的好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