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arm台灣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arm台灣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arm台灣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arm台灣薪水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05的網紅Y道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研發魂 / #年底的深度文 #有空才能思考與架構 . 2018 年中美戰爭最悍的一擊是什麼?不知你怎麼判斷?對我,可不認為是年底貿易戰。經濟研究我較無感,那對我太高遠;我真正有感的,是2018年4月間的晶片禁運戰。 . 下頭我貼了兩篇文章。這兩頭都是兩篇老文,沒記錯的話,當初我...

  • arm台灣薪水 在 Y道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2-30 13:09:24
    有 16 人按讚


    / 研發魂 / #年底的深度文
    #有空才能思考與架構
    .
    2018 年中美戰爭最悍的一擊是什麼?不知你怎麼判斷?對我,可不認為是年底貿易戰。經濟研究我較無感,那對我太高遠;我真正有感的,是2018年4月間的晶片禁運戰。
    .
    下頭我貼了兩篇文章。這兩頭都是兩篇老文,沒記錯的話,當初我也有貼。今年白日將盡,想回頭再跟大家嚼嚼這些文章。
    .
    #第一篇文章
    《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
    .
    當初我看到《一段...》這篇文時,我自問:廠商說做自有技術研發時,繞得過一段程式碼、你換得了週邊晶片,你可以在一次性的產品裡換掉一群供應商。但你真的繞得了 Google, ARM, Intel, Microsoft, Qualcomm 這些大業者經營的生態系統嗎?
    .
    但這種生態系統其實是過去三十年,互相「分工」得到的結果。品牌業者靠補助討生活;ODM業者讓品牌業者能在「很短」的時間商品化、將電子產品消費化;做作業系統的、晶片的、通訊的 ... 只好架構起一堆專利、一堆生態系,一堆像毒品式的行銷補貼基金。
    .
    你說有哪些業者真的能夠在數百、成千個供應商裡,閃掉主導業者的影響力?很難。所以一家業者現在真正在拼的是研發嗎?不,我認為從智慧手機興起開始,或至少說 2014開始的這四五年,品牌業者更重要的任務是與消費者溝通、與銷售通路合作。研發魂?你是說要避開 intel, ms, qualcomm, google 的研發魂?還是跟大業者討補助、討合作的研發魂?
    .
    第二篇文章是
    《[FW] 中國的芯片有多爛...工作十年的工程師告訴你》
    .
    內文很多自讀。我想談的是,台灣對於工作環境的塑造。
    .
    在所謂的「台灣現實」裡,我不曉得你看過幾個 team 有所謂「台灣研發魂」。我相信有,那很好,我們討論些不好的。
    .
    例如說有 bug ,明明很 crtitical,但因為沒空一定要出貨了就先 waive 掉;明明有個關鍵議題,絕對是長期 issue,但我們這次出貨先找個方式 work around;明明技術上做不到,但為了活下去 (拿到訂單),先看看有沒有客戶不發現的方式先交貨,被退再說;明明現有的BOM 測試都過了也很穩,老闆跟你說:為什麼一個件能夠省0.01 USD你不做?天知道你換了一個 component,帳面上省了 0.01 per piece,後頭要做的測試及換的相關料,會衍生多少不確定成本,你有跟老闆說「這樣不行」嗎?
    .
    我不擔心「台灣的產業有很多隱形冠軍」,但世界不知道。我擔心的是台灣的產業裡,科技產業有很多陋習、舊觀念、壞想法,有許多的「顯形問題」,但你知道了,說「這也沒辦法」。
    .
    說這是現實,說這是商業,說這是成本。
    .
    這就回到了一個基本討論:技術研發從沒人能未卜先知,所以所有的努力更像是一種信仰。需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喜好技術的、喜好走在世界前端。
    .
    但如果把技術當成商業行動。公司層面自然會在意收入的時程及可能;而個人層面當然會想要利用自己研發經驗去換更好的工作、賺更好的薪水、得到更好的工作職位。
    .
    基礎研發是不是個生意?你問今天的我,我覺得不該是的。所以若一個國家創新體系從學校開始逐利?又或者研究法人以績效為美?或一個技術型團隊沒有技術性的堅持,或許我們都要擔心:即便長期投入大筆研發資金,仍就無法建立良好的研究基礎及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