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阿莫多瓦的隔離日記 03/30/2020
《漫漫長夜》(The Long Journey Towards the Night)
PART THREE
⠀
從娛樂性十足的007電影,突然到這部紀錄片,我完全沒準備好再次聽到薩滿大師查維拉的聲音,無論是歌唱還是說話,我也沒準備好看到紀錄片中...
3️⃣🇪🇸👀
阿莫多瓦的隔離日記 03/30/2020
《漫漫長夜》(The Long Journey Towards the Night)
PART THREE
⠀
從娛樂性十足的007電影,突然到這部紀錄片,我完全沒準備好再次聽到薩滿大師查維拉的聲音,無論是歌唱還是說話,我也沒準備好看到紀錄片中的自己跟她一起唱「向前走」(Y vámonos),以及和她一起在馬德里和墨西哥共度的時光。
我記得她在2007年聖誕節,從摩洛哥丹吉爾打給我。她的聲音,以及說出的那些話的語調,讓我很震驚。查維拉的諸多優點之一,就是她西班牙語發音的方式,她口中的語句聽起來如此飽滿完整,不會有一個消失的字母。但在那次電話中,她只完整說出了「我很愛你」以及「時間流逝」。我當時非常擔心她的身體狀況。
⠀
兩週後我就去了墨西哥的特諾奇提特蘭,一個年輕的朋友接待了我。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我知道就在我抵達的三天前她進了醫院。但當她知道我會去看她時,她就要求在我抵達的前一晚出院。沒人能夠拒絕查維拉的要求。所以她出現在了我面前,在她特諾奇提特蘭的小房前迎接歡迎我,就像墨西哥聖誕紅似的,散發著榮光,充滿了生命力,以及在我拜訪她的那三個小時中從未斷過充滿魅力的聲音。
⠀
我們下午就離開了,剩下她獨自一個人在家,但查維拉拒絕醫護來陪她過夜。我母親在去世前也是這樣。不知道為何,堅強的女性在晚年變得固執且蠻不講理,根本沒法說服她們黑夜有多麼漫長,以及隨之而來的種種可能。但她們總是有著超人般的堅強意志力。
⠀
我跟她聊到了疾病和死亡,作為一個優秀的薩滿,她告訴我:「我不懼怕死亡,佩德羅。薩滿不會死,只會超越。」我毫不懷疑她說的這句話。「我很平靜」,她接著說:「某個晚上我會一點點逐漸消失,獨自一個人,而我會享受其中。」
⠀
第二天她又充滿活力地接待我們,讓我們帶她去吃東西。查維拉是一個美食專家,在身體康復之後,她帶著我們吃遍了特諾奇提特蘭。首先第一站就是迪坡斯德科山丘(墨西哥古金字塔),就在她住的農場對面,約翰司圖加 (John Sturges) 在那裡拍攝過《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查維拉告訴我,根據傳說,當下一個末日來臨時,山丘的巨石和灌木叢之中會出現隱藏之門,只有進門躲藏的人能夠倖免於難,我非常著迷的看著她。
⠀
她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為下一個末日做準備了,而我不禁聯想到我們今時今日正在經歷的末日。臉頰依然還是濕潤的,我打算休息一下,然後繼續看詹姆斯龐德。但二台今晚的節目真是太厲害了,在《查維拉》之後,他們放了另一部片名自帶光環的紀錄片:《安東尼奧之光》(La luz de Antonio)。這部紀錄片講的是馬德里畫家安東尼奧洛佩茲加西亞 (Antonio Lopez-Garcia),他眼中的光就是他的妻子瑪麗亞·莫雷諾 (María Moreno),一個總是處於邊緣的現實主義畫家,躲在安東尼奧和那群50年代現實主義巨匠畫家的身後。我強烈推薦這部紀錄片,二台的節目真是太優秀了。
⠀
瑪麗亞莫雷諾在幾週前去世了,我記得她就像天使一樣。和查維拉的性格完全不同,她在繪畫中展示出友好、愉快又神秘的氛圍,和安東尼奧的畫作也完全不同,但兩者又有一些共通的主題。這部紀錄片也提到了瑪麗亞莫雷諾臨時擔任製片人的作品,維克多艾里斯 (Victor Erice) 的《光之夢》(Dream of Light),絕對的傑作,關於自然光照射在構成我們整個世界的物體上成就的奇蹟。一年中不同季節交替下的光,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中的光。
⠀
在維克多艾里斯的這部大師之作中,我們能看到安東尼奧洛佩茲加西亞準備工作時的樣子,那是如此神聖般的珍貴儀式。安東尼奧拿著一杯紅酒走出家門,我們看到他全神貫注地觀察一棵瘦弱的榅桲樹上的黃色果實。這些黃色的果實被深綠色的葉子包裹著。那是早上,安東尼奧繞著樹觀察果實的粗糙紋理,一副著迷、屈服的神態。
⠀
然後他決定要把這棵樹和這些果實畫下來,儘管他知道,他眼前注視的景象,不可能被完整移植到畫布上,因為果實是有生命的,它們會隨著日子而變化,每天的光也會變化。這部電影講述這個藝術家與榅桲樹上的自然光線做鬥爭,一場注定會失敗的戰役。
⠀
1992年這部電影入選了坎城影展,我在那屆平庸至極的競賽單元擔任評委。《光之夢》最終收穫了評委會特別獎,為了這個獎我差點跟評委會主席傑哈德巴狄厄 (Gérard Depardieu) 動手打起來,他非常不喜歡這部片,還稱之為紀錄片。幸運的是評委會的其它成員都支持我。
⠀
我關掉二台後發現已經很晚了,但這並無所謂,隔離的日子時沒有時間節奏的。我不想在詹姆士龐德面前丟臉,我也不想在看到史恩康納萊成功阻礙邪惡反派的計劃並拯救我們所有人之前就上床睡覺。
⠀
完。
⠀
⠀
⠀
#AJxCinesteampunk #CinemaTzu #電影 #看電影 #movie #film #PedroAlmodóvar #阿莫多瓦 #佩德羅阿莫多瓦 #隔離日記
antonio發音 在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en Madri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西語非專業研究】Más chulo que un ocho
Más chulo que un ocho是西班牙文中用來形容一個人很囂張、自大傲慢;中文裡可以說「他自以為了不起的樣子」、「自大狂」,台語則常用「囂俳」(發音hiau-pai)來形容。可以是因為這個人穿著的很囂、也以是因為他的個性有些傲慢自負。
但為什麼要說「他比八還神氣(臭屁)」(隨性翻譯請別見怪)呢? 事實上,這個諺語是在西班牙文古老的歷史中,算是相當摩登的用語,而且也跟馬德里有很大的淵源。
在20世紀初,馬德里的電車有一條線路是從太陽門廣場一路行駛至佛羅里達聖安東尼奧教堂(San Antonio de la Florida),這條線對許多傳統的馬德里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每年到了5月15日的聖伊西德羅(San Isidro),許多Chulapos(穿著馬德里傳統服飾的馬德里人)都會搭這輛電車,再步行到臨近的「燈炮公園」(Parque de la Bombilla)集體醉醺醺、酣歌恆舞。話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聯想到了~~~這班電車就是「八號」啦!
每年的這個時候,那些住在蘋果河(Manzanares)附近的居民們 (在那個年代,這一區不算是馬德里的市中心,這些人也不是"真的"馬德里人),就會看到八號電車上擠了一堆趾高氣昂的馬德里小帥、俏妞,於是便說「古今中外,再也沒有人能比他們還神氣(臭屁)了」。
很快的「Más chulo que un ocho」流傳到整個馬德里、西班牙,而成為通俗用語了。以上小小的故事希望大家有喜歡啦! 如果有知道其它類似的諺語,也歡迎留言分享牙!!!
照片來源: 截圖自QUO.ES
參考連結:
1. http://www.lasprovincias.es/…/donde-viene-expresion-chulo-2…
2. http://www.quo.es/ser-huma…/que-es-ser-mas-chulo-que-un-ocho
3. http://www.secretosdemadrid.es/por-que-decimos-ser-mas-chu…/
antonio發音 在 蔡柏璋 Pao-Chang Ts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六月二日,巴黎倒數。
住在倫敦的攝影師友人Antonio Nieto,來自西班牙的Seville。兩年半前他剛到倫敦時,幾乎一句英文都不會說。兩年半後,他仍會把西文和英文之間的幾個很重要的發音搞混,例如說「t」的聲音對他來說很不容易發,所以能(Can)或不能(Can't)常常會造成誤會,然後西文裡「j」和「y」和英文的發音方式幾乎是反過來。舉例來說,「雅虎」(Yahoo)在西班牙文裡面會唸成「夾虎」。
此次安東尼奧來訪,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常有些字我聽不太明白,便不斷與他確認該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我這個人表情誇張,聽不懂的困惑直接寫在臉上。一直不斷地「啥」他。一開始他會四兩撥千斤地用西班牙文重複一遍那個字的意思,我只能翻翻白眼地想,最好用西文我就比較容易聽得懂。
昨天傍晚,我們在聖母院前方,我再度「啥」他。沒想到,他突然像神經斷線一般,生氣地轉身走掉。
「嘿,安東尼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感到納悶。
「你是不是在取笑我的發音?你困惑的表情讓我很受傷,好像你聽不懂我的意思,就跟倫敦那些英國佬一樣。」安東尼奧說。
那一瞬間,我腦海裡好似閃過一輪,這兩年半來,他在異國生活的不易以及那些不被理解的時刻。
「喔不,安東尼奧,我沒有要取笑你的任何意思。我是真的聽不懂某些字的意思好嗎?英文也不是我的母語啊,我可能發音比較標準,但是很多字的開頭,要是發不同的音,我真的毫無線索可言。」
是真的啊,親愛的各位,你們把英文裡面所有「j」開頭的字都換成「y」來唸唸看,根本就是外星語!
「因為我想要理解你,所以我才會想要問清楚。不然我大可『假裝』我聽得懂或敷衍地『嗯哼』就過去了。」
我看著他脆弱又防衛的眼神,有點心疼。
「我跟他們不一樣,我『想要』知道你到底在說什麼。好嗎?」
其實我也有點受傷,你怎麼會認為我是這樣的人呢?但是旅行教會我的某件事情,便是「為你在乎的事情,『理直氣和』地捍衛」。
我們沈默了大約五分鐘之久,徘徊在塞納河畔。
從那一刻起,每次我聽不懂什麼字,安東尼奧就會拿起手機,查出那個字的英文正確發音,我們念一遍,一起學習,一起理解。
自傲和自卑,僅在一線之間。學習語言和溝通,都需要多一點點的信任和耐心。很多英語為母語的人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懂,也不認為需要懂得「慢下來聆聽」。我們這些英語非母語的人們,何其幸運,生來就被給予這一個學習的機會。
學習聽、感受、包容、體諒,以及,迷失在翻譯之間的絕美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