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教練為什麼要學肌動學?】
以下這些名詞,可以稍微檢測自己對肌動學的了解:
「arthrokinematics, osteokinematics, kinematics, joint movement (slide/roll/spin), creep, antagonist, length...
【醫師、教練為什麼要學肌動學?】
以下這些名詞,可以稍微檢測自己對肌動學的了解:
「arthrokinematics, osteokinematics, kinematics, joint movement (slide/roll/spin), creep, antagonist, length-tension curve, lumbopelvic rhythm…. 」(文章的最後還有更多名詞)
「醫師的養成教育裡面沒有『肌動學』,但我認為對有在處理肌肉骨骼系統、運動傷害等的科別,包括復健科、骨科等,如果能對肌動學有基礎的概念,那個醫師會變超強」
「教練們常說受傷要找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我們對於『動作分析』及『運動治療』的擅長,而這兩種能力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肌動學」
最近剛跟幾位朋友,進行完肌動學的讀書會,讀的是物理治療系在肌動學課程的指定參考書。其中兩位朋友,分別是疼痛科跟復健科醫師,都很認同肌動學的重要性,我也認為肌動學對「肌肉骨骼系統、運動傷害、運動訓練」等領域的專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寫了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
🔸 什麼是肌動學?
肌動學(Kinesiology),簡單來說,是「人體動作的知識(the study of human movement)』。更詳細的說法是「探討肌肉骨骼系統的結構及功能,以及肌肉骨骼系統在生物力學如何應用」的學問。
物理治療師,普遍是在沒有影像學檢查或動刀下,就要直接分析病人的問題、可能的診斷。因此,「所有的骨頭跟肌肉的位置、每個肌肉會產生什麼動作、關節是如何移動、會影響到什麼軟組織、由哪個神經所支配、會與其他肌肉怎麼合作等」,都是必須從肌動學,習得的知識。
🔸 物理治療師的腦袋在想什麼?
肌動學就是讓我們腦中有一個畫面,想像「病人受傷時,身體裡面的肌肉骨骼系統發生了什麼事情。」
心裡想的可能是:
--> 他深蹲時髖關節會痛,可能是femoral head 做的inferior glide limited,而abnormal arthrokinematics來自iliopsoas的spasm,spasm/guarding可能是在lumbopelvic stability不足所導致
最後,這個深蹲時,髖關節會痛的病人是需要做腰椎穩定的訓練。
也可能是:
--> 他深蹲時髖關節會痛,是因為adductors longus 需要很大的 eccentric control,而eccentric contraction產生的張力又大於concentric時,因此在下降時會痛,上升的過程不會痛,而adductors 的 tendon反覆拉扯造成pubic symphysis的irritation
同樣都是深蹲時髖關節會痛,這個病人則可能需要先由醫師做些消炎、止痛的處置,再配合其他離心訓練。
🔸 學肌動學對不同角色的好處?
✔ 對於醫療人員來說(治療運動傷害、肌肉骨骼疾病的),可以了解:
*同樣是髕骨肌腱炎,為什麼復健訓練的動作不同?
*怎麼透過伸展、關節鬆動術,來牽動五十肩沾黏的位置?
*健康跟受傷狀態下,肌肉的使用上會產生什麼改變?
*棘上肌肌腱在什麼情況下受力最大?
舉例來說,骨科醫師針對十字韌帶斷裂,可能會進行手術來重建韌帶,但十字韌帶之所以受傷可能來自關節穩定性不足、肌力等,要分析或找出受傷的原因,肌動學就是那個橋樑。
「注射、手術、藥物等,大多是在處理受傷造成的結果,但要找到受傷的原因,必須從動作的分析、了解身體怎麼產生動作、軟組織跟骨頭是怎麼交互作用等」
✔ 對於教練、訓練師來說:
*肌肉擺在什麼長度下力量最大?
*髕骨在膝蓋彎曲多少度,接觸面積最小?
*訓練臀中肌的蚌殼訓練,為什麼讓髖擺在45度的位置?
*健康跟受傷狀態下,肌肉的使用上會產生什麼改變?
*針對不同運動項目,怎樣的訓練可以讓身體發揮最大的效率?
🔸 重點整理:
*醫療上,肌動學是分析跟評估「肌肉骨骼疾病」、「運動傷害」很重要的武器
*訓練上,肌動學是能了解各個動作的優缺點、特性、哪些能做、哪些效果好
*專業之間的差異,就是對各個領域或科目,鑽研的深度不同,例如,物理治療師的肌動學、醫師的病理學、藥師的藥理學、教練的訓練法
*開始唸肌動學吧!
下面的專有名詞,可以測試一下對肌動學暸解的程度:
antagonist、synergist、stabilizer、mover、length-tension curve、active insufficiency、passive insufficiency、lumbopelvic rhythm、eccentric、isometric、isokinetic、recruitment、force-couple等
其他文章、圖片:點選個人檔案的連結
#肌動學 #運動 #動作 #運動傷害 #運動員 #動作分析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醫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kinesiology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exercise #sportsinjury #training #movement #doctor #athlete #motionanaylsis #CSCS
antagonist生物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醫師、教練為什麼要學肌動學?】
.
以下這些名詞,可以稍微檢測自己對肌動學的了解:
.
「arthrokinematics, osteokinematics, kinematics, joint movement (slide/roll/spin), creep, antagonist, length-tension curve, lumbopelvic rhythm…. 」(文章的最後還有更多名詞)
.
「醫師的養成教育裡面沒有『肌動學』,但我認為對有在處理肌肉骨骼系統、運動傷害等的科別,包括復健科、骨科等,如果能對肌動學有基礎的概念,那個醫師會變超強」
.
「教練們常說受傷要找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我們對於『動作分析』及『運動治療』的擅長,而這兩種能力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肌動學」
.
最近剛跟幾位朋友,進行完肌動學的讀書會,讀的是物理治療系在肌動學課程的指定參考書。其中兩位朋友,分別是疼痛科跟復健科醫師,都很認同肌動學的重要性,我也認為肌動學對「肌肉骨骼系統、運動傷害、運動訓練」等領域的專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寫了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
.
🔸 什麼是肌動學?
肌動學(Kinesiology),簡單來說,是「人體動作的知識(the study of human movement)』。更詳細的說法是「探討肌肉骨骼系統的結構及功能,以及肌肉骨骼系統在生物力學如何應用」的學問。
.
物理治療師,普遍是在沒有影像學檢查或動刀下,就要直接分析病人的問題、可能的診斷。因此,「所有的骨頭跟肌肉的位置、每個肌肉會產生什麼動作、關節是如何移動、會影響到什麼軟組織、由哪個神經所支配、會與其他肌肉怎麼合作等」,都是必須從肌動學,習得的知識。
.
🔸 物理治療師的腦袋在想什麼?
肌動學就是讓我們腦中有一個畫面,想像「病人受傷時,身體裡面的肌肉骨骼系統發生了什麼事情。」
.
心裡想的可能是:
.
「他深蹲時髖關節會痛,可能是femoral head 做的inferior glide limited,而abnormal arthrokinematics來自iliopsoas的spasm,spasm/guarding可能是在lumbopelvic stability不足所導致」。
.
最後,這個深蹲時,髖關節會痛的病人是需要做腰椎穩定的訓練。
.
也可能是:
.
「他深蹲時髖關節會痛,是因為adductors longus 需要很大的 eccentric control,而eccentric contraction產生的張力又大於concentric時,因此在下降時會痛,上升的過程不會痛,而adductors 的 tendon反覆拉扯造成pubic symphysis的irritation」
.
同樣都是深蹲時髖關節會痛,這個病人則可能需要先由醫師做些消炎、止痛的處置,再配合其他離心訓練。
.
🔸 學肌動學對不同角色的好處?
.
✔ 對於醫療人員來說(治療運動傷害、肌肉骨骼疾病的),可以了解:
*同樣是髕骨肌腱炎,為什麼復健訓練的動作不同?
*怎麼透過伸展、關節鬆動術,來牽動五十肩沾黏的位置?
*健康跟受傷狀態下,肌肉的使用上會產生什麼改變?
*棘上肌肌腱在什麼情況下受力最大?
.
舉例來說,骨科醫師針對十字韌帶斷裂,可能會進行手術來重建韌帶,但十字韌帶之所以受傷可能來自關節穩定性不足、肌力等,要分析或找出受傷的原因,肌動學就是那個橋樑。
.
「注射、手術、藥物等,大多是在處理受傷造成的結果,但要找到受傷的原因,必須從動作的分析、了解身體怎麼產生動作、軟組織跟骨頭是怎麼交互作用等」
.
✔ 對於教練、訓練師來說:
*肌肉擺在什麼長度下力量最大?
*髕骨在膝蓋彎曲多少度,接觸面積最小?
*訓練臀中肌的蚌殼訓練,為什麼讓髖擺在45度的位置?
*健康跟受傷狀態下,肌肉的使用上會產生什麼改變?
*針對不同運動項目,怎樣的訓練可以讓身體發揮最大的效率?
.
🔸 重點整理:
*醫療上,肌動學是分析跟評估「肌肉骨骼疾病」、「運動傷害」很重要的武器
*訓練上,肌動學是能了解各個動作的優缺點、特性、哪些能做、哪些效果好
*專業之間的差異,就是對各個領域或科目,鑽研的深度不同,例如,物理治療師的肌動學、醫師的病理學、藥師的藥理學、教練的訓練法
*開始唸肌動學吧!
.
.
下面的專有名詞,可以測試一下對肌動學暸解的程度:
arthrokinematics、osteokinematics、concave-convex rule、scapulohumeral rhythm、kinematics、kinetics、joint movement (slide、roll、spin)、creep、viscoelasticity、agonist、antagonist、synergist、stabilizer、mover、length-tension curve、active insufficiency、passive insufficiency、lumbopelvic rhythm、concentric、eccentric、isometric、isokinetic、isotonic、sliding filament theory、golgi-tendon organ、muscle spindle、recruitment、force-couple等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肌動學 #運動 #動作 #運動傷害 #運動員 #動作分析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醫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kinesiology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exercise #sportsinjury #training #movement #doctor #athlete #motionanaylsis #CSCS
antagonist生物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哮喘並非想像中的輕鬆
在日常問診的時候,不難發現很多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長期咳嗽問題。
有些病人小時候有哮喘,每當換季或做運動時需要用到一些藥物減輕呼吸困難,但長大後便漸漸穩定下來。但有些病人卻未必那麼幸運,哮喘病情一直以來都未曾好過,仍然常常受哮喘困擾。
那麼,到底什麼是哮喘?跟一般感冒的咳嗽有什麼分別?
哮喘是是過敏鐵三角(Atopy)的其中一員
1. 哮喘(Asthma)
2. 鼻敏感(Allergic Rhinitis)
3.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哮喘大部分都是因過敏反應而產生免疫細胞和因子,例如Eosinophil, interleukin-4 and 5和IgE等,令呼吸道肌肉收縮和氣管收窄,導致呼吸困難的徵狀。過敏原因很多,可以是天氣轉變、常見的花粉、塵蟎和化妝品等等。
長期不受控的哮喘可引致呼吸道慢性炎症,長遠可引致呼吸道組織變異而令哮喘狀況惡況而不受控制,令藥物的效果變差。所以於哮喘早期時盡快治療和良好的長期控制便極為重要。
在香港,不少人都對哮喘認識不深,很多都把早期或慢性哮喘的徵狀當作是一般天氣轉變或小感冒去處理。但這樣是無法長遠控制好病情的。
跟大眾固有印象不同的是,常見哮喘徵狀並不只是咳嗽;胸口痛、喘嗚(Wheezing)、呼吸困難或過速、半夜咳醒或睡眠質素偏差、運動時體能不佳而動輒要停下來休息喘氣等都是常見的徵狀。
那麼,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哮喘?這種情況下便要諮詢醫生的意見,如有需要便會安排進行肺功能測試,如結果是呼吸道受阻而在使用藥物後有改善的話,便很可能有哮喘的問題。
一般來說,哮喘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
1. Short Acting Beta-2 Receptor Agonist(SABA)
2. Short 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 (SAMA)
3. Long Acting Beta-2 Agonist (LABA)
4. Long 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 (LAMA)
5.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
6. Leukotriene Antagonist
這些藥物對哮喘到底有什麼功效?而什麼人應為用什麼藥物控制?
首先你需要先諮詢醫生再進行肺功能測試,判斷是否有氣道受阻(Airway obstruction)或氣管抽搐(Bronchospasm)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亦可透過氣管擴張劑(bronchodilator)減輕從而改善肺功能。
幾十年前哮喘來來去去都是靠俗稱為藍色噴霧的短效氣管擴張劑(SABA)例如salbutamol。一般來說輕度哮喘的確可以靠SABA在有徵狀時,例如換季、做運動或過敏時減輕徵狀令生活不致太受影響。然而研究發現高達七成的哮喘病人並未能良好的控制哮喘徵狀。[1][2]
很多人都以為哮喘只需要發作時吸一吸氣管擴張劑便會好,但其實如果是中等至嚴重級別的哮喘,單靠短效氣管擴張劑並不能完全控制。SABA亦非沒有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為心跳過速,當病人病情不穩需要不斷使用SABA時,便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1. 心跳過速至不適或頭痛
2. 生活質素被哮喘徵狀嚴重影響,例如半夜咳醒需要吸SABA或未能進行運動,因休息不足而經常疲累
3. 哮喘從根本上並未受到控制,長期炎症和過敏反應令氣道組織變異,導致哮喘持續惡化
因此近年愈來愈多新型藥物能提供長久的哮喘控制。當中以吸入性類固醇(ICS)和長效氣管擴張劑(LABA)最為革命性的發展。
吸入性類固醇針對身體因過敏反應所產生導致炎症和氣管收縮的問題,透過壓抑過敏和炎症而紓緩徵狀同時減少長期過敏發炎引致的氣道組織變異。
長效氣管擴張劑例如Salmeterol和Formoterol,跟短效最大的分別是,長效一天只要噴一至兩次,短效在中等至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每數小時噴上6次甚至更頻密,頻密地使用氣管擴張劑增加了副作用的產生和生活質素的影響。
傳統長效氣管擴張劑能產生長效藥力紓緩氣管收縮、咳嗽和呼吸困難的徵狀,務求達到改善生活質素,讓患者不用半夜醒來或日間經常要停下來吸SABA。近年更有新一代Ultra Long Acting beta2-agonist例如vilanterol,從而達至更穩定和長效的徵狀紓緩。
令人無奈的是,哮喘可以說是一場長期的戰爭,當你日以繼夜夜以繼日要噴氣管擴張劑時,不少患者都會感到無助令大家久而久之不再跟足醫生或藥劑師建議,間中不適才噴一下,令病情未能得到良好控制。
因此,另一個革命性的改變便是combined inhaler,近年不少吸入性哮喘藥物均為混合式,吸一次等於吸了兩種藥物,例如大家可能都見過的Fluticasone/Sameterol和Budesonide/Formoterol。較新的有超長效混合藥物,藥效可持續12-24小時,例如Fluticasone/Vilanterol。這些混合式藥物大大減少病人每天需要使用吸入器的次數,令更多病人更願意持續的使用,
最後想提提大家,使用吸入式噴劑的技巧非常重要,研究發現不少患者技巧欠佳令不少藥物只噴在口內無法成功到達氣管內[3]。近年不少新型吸入式device有特別設計改善這問題,由於種類太多,強烈建議你諮詢你的家庭醫生、護士或藥劑師建議以及讓醫護人員評估你的使用技巧。
視乎患者的臨床狀況,一些病人只需要間中用到SABA;一些病人需要用到SABA+SAMA;嚴重點的病人需要用到SABA+LABA+ICS;醫生可能建議病人使用不同的combination以控制哮喘,所以患有哮喘的話,請務必定期與家庭醫生跟進。
*新型藥物如生物製劑(IgE-inhibitor或Eosinophil Inhibitor或IL-4/5 Inhibitor)由於太複雜的關係便不在此講解,留待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Reference
[1] Woodcock A, et al. (2017) Effectiveness of fluticasone furoate plus vilanterol on asthma control in clinical practice: an open-label,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2] Martyn R Partridge et al (2006). Attitudes and actions of asthma patients on regular maintenance therapy: the INSPIRE study. BMC Pulm Med.
[3] Lia Jahedi, et al (2017). Inhaler Technique in Asthma: How Does It Relate to Patients' Preferences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ir Inhalers? Journal of Aerosol Medicine and Pulmonary Drug Delivery.
antagonist生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口服抗凝藥vitamin K antagonist:Coumarin (Warfarin)
Coumarin(Warfarin) 類:是一種Vitamin K拮抗劑(VKA, Vitamin K Antagonist)
Coumadin®可邁丁錠(Warfarin):為coumarin(香豆醇)衍生物,早期作為滅鼠藥。
Warfarin競爭性的作用於 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1 (VKORC1, 維生素 K 環氧化物還原酵素),阻斷氧化型 (無活性)的vitamin K轉成還原型 (有活性)的 vitamin K,而活性型的 vitamin K參與了凝血因子 (coagulation factors) II (減少 prothrombin 凝血酶原產生), VII, IX, X的作用。可監測 PT (prothrombin time 凝血酶原時間)、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國際標準化比值)。
Warfarin 抑制了凝血因子 II, VII, IX, X,達到抗凝血作用。
Warfarin 經過肝臟的Cytochrome C-450 system代謝。
因此肝病及喝酒變會改變Warfarin的半衰期。
急性喝酒會減少Warfarin代謝,而慢性酗酒的人會延長Warfarin代謝。
本藥在體內才具有療效,又易與血中白蛋白結合,有蓄積在體內之現象。
Warfarin用藥監測
Warafrin半衰期約為36-42小時,藥效最高峰在36-72小時。停藥之後,藥效仍可持續2-5天。使用過量會產生出血,所以服藥期間須監測凝血酶(Prothrombin Time; PT)以調整劑量。
劑量及監測:以5mg/day開始。下來的5-7天需檢測INR值,位於2.0-3.0.之間來調整劑量。穩定1-2星期後,可以2-4星期檢測一次。
臨床用途:預防和治療各種血栓,肺栓塞、腦血管栓塞、下肢靜脈曲張及長期臥床之病人。
注意事項:
Warfarin會通過胎盤導致畸胎,可改用Heparin /LWVH。
Warfarin和其他藥物交互作用:
抑制代謝:INR上升:Acetaminophen, Allopurinol, Azole (imidazoles, triazoles), Macrolides, Fluroquinolones, SSRIs, Statins, Metronidazole, Amiodarone, Cimetidine
誘導代謝:INR下降:Carbamazepine, Griseofulvin, Phenytoin, Primidone, Rifampin
增加出血的危險:人蔘脂類"活血"的中藥也會增加Warfarin出血的危險。
Warfarin和其他食物交互作用:
避免攝取過多維生素K的食物:酪梨、木瓜、綠色奇異果。
勿食:納豆、大豆卵磷脂。人參、西洋參、花旗參、高麗參、東洋參、吉林參、紅棗、貫葉連翹
(金絲桃草)。靈芝、丹參、大蒜丸、當歸、含有當歸的補品(如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芎歸膠艾湯、薑母鴨、當歸鴨、羊肉爐、藥燉排骨)、川芎、地黃、白芍、牛膝、白芷、銀杏(白果)、銀菊、枸杞、南非釣麻、葫蘆巴、黃耆、甘菊、四物湯(其中含當歸、川芎、地黃)。
Warfarin中毒之治療
凝固固障(Coagulopathy)的INR >1.4;
Warfarin中毒的INR >3.0-3.5
急性中毒:每12-24小時測INR;如果36小時後,INR正常且無出血現象,代表無Warfarin中毒,不必再繼續測INR。
INR升高,沒有出血現象,不需要vitamin K。
INR > 10,或有出血現象,給予vitamin K。
沒有必要給予預防性的vitamin K。(Warfarin的作用時間比vitamin K長)
*無出血現象,不要給予FFP(Fresh Frozen Plasma,新鮮冷凍血漿)或 PCC(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凝血酶原複合濃縮液)
Warfarin中毒合併嚴重出血之處置
給予PCC;無PCC時,給予FFP。
Vitamin K10mg IV
給予止血劑Tranexamic acid
當 INR 過高,或出現大出血,給予vitamin K 通常6-12小時內 INR 會下降。如果6-8小時後再次 follow INR 沒有改善,可以再次給予vitamin K, 每次劑量可以給10 mg. 如果是某些需維持INR 高的疾病,可以給予低劑量vitamin K 1~2.5mg。非緊急狀況可以口服給予 vitamin K, vitamin K 如果情況允許,盡量口服或皮下注射,靜脈注射即使已經充分稀釋、緩慢注射,仍可能引起過敏性休克。(*http://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nutritional_disorders/vitamin_deficiency_dependency_and_toxicity/vitamin_k.html)
PCC(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
*PCC有0.9%引起血栓栓塞。
*顱內出血時可給予FFP,15-30 ml/kg可以回復30-50%的基本凝血功能。
* Vit K需要4~8小時才能逆轉warfarin作用,FFP比較快,要20~25分鐘. 而PCC 比FFP快四五倍的速度.
*PCC主要成份是vitamin K依賴之凝血因子。
*4-factor PCC:是含有四種凝血因子I, VII, IX, and X及蛋白質S, and C的PCC
*3-factor PCC: 是含有四種凝血因子I, IX, and X及蛋白質S, and C,及很少量的factor VII的PCC,
* PCC 適應症:主要用於藥物引起INR過高造成大出血(生命危急)。多數是腸胃道和顱內出血。因濃度較高,用量比FFP少很多,可避免體液過量。另外,FFP內含有抗體,可能引起急性肺損傷。PCC在製造過程已經移除抗體,PCC製造過程有做病毒去活化處理,而FFP沒有(僅做篩檢).
*PCC使用量:1–2 ml/kg。可以回復50-100%的基本凝血功能。
*PCC在台灣有醫院進德國的Behring GmbH Beriplex®
Beriplex適應症:
1、治療及手術前後期間預防因後天性缺乏凝血酶原複合凝血因子,如因接受維生素K 拮抗劑治療造成之缺乏或維生素K拮抗劑過量,且須快速校正缺乏量時之出血。
2、治療及手術前後期間預防因先天性缺乏任一種維生素K 依賴型凝血因子的情況下,且無法供應純化之特定凝血因子濃縮製劑時之出血。
Ref:
Chap. 3: Vitamin K antagonists
https://oxfordmedicine.com/view/10.1093/med/9780198784906.001.0001/med-9780198784906ㄝApril 23, 2020ㄝESC CardioMed (3 edn)
DVT treatment Guidelin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41, 543-603
http://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nutritional_disorders/vitamin_deficiency_dependency_and_toxicity/vitamin_k.html
#INR #Warfarin #Coumadin #PCC
#FFP
#vit_K
#抗凝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