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anachronism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anachronism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anachronism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anachronism中文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126的網紅Dung Kai-cheung 董啟章,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明周專欄:書緣與書魂 四月初,我應溫哥華卑詩大學「共研香江」計劃負責人單國鉞的邀請,去那邊做了兩場演講。我和單是舊同學,他高中赴美升學之後,一直沒有聯絡,只間接聽說他由理科轉念中國歷史。三十幾年沒見,因為香港文學的因緣,竟又在生命中重遇。一個月後,老同學回港開會,輪到我做東道主,帶他走訪一些從...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anachronism中文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5-22 10:58:55
    有 70 人按讚


    明周專欄:書緣與書魂

    四月初,我應溫哥華卑詩大學「共研香江」計劃負責人單國鉞的邀請,去那邊做了兩場演講。我和單是舊同學,他高中赴美升學之後,一直沒有聯絡,只間接聽說他由理科轉念中國歷史。三十幾年沒見,因為香港文學的因緣,竟又在生命中重遇。一個月後,老同學回港開會,輪到我做東道主,帶他走訪一些從事香港文學研究和推廣的單位。

    首要的去處,當然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香港文學特藏室。我太太黃念欣現正擔任中大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便約好了由她親自介紹相關的館藏。單兄早就利用中心的網上資源,瀏覽過香港文學最早期刊之一《鐵馬》的內容。(《鐵馬》出版於一九二九年,只辦了一期,由張吻冰主編,作者包括侶倫、謝晨光等香港現代文學的開創者。)他特別想一睹那傳說中的小思香港文學資料卡抽屜櫃。

    恰巧當天早上,盧瑋鑾老師約了侶倫的兒子李兆輝先生(侶倫原名李霖),到圖書館捐贈他父親遺留下來的一份《窮巷》劇本手稿,以及五十年代末於《大公報》上連載的小說《欲曙天》的剪報。我和老同學適逢其會,見證了這個極為難得的歷史時刻。《窮巷》是侶倫的長篇小說名作,於一九四八年開筆,一九五二年完成並出版。此書在香港文學史上的重要性,已是公論。研究者都知道,侶倫在戰前和戰後曾從事電影編劇,但卻從沒有人聽說過他把自己的小說改編成劇本。這個發現,連香港文學專家中的專家盧老師也感到非常驚訝。盧老師憶述八十年代跟侶倫作訪談的時候,曾問起他參與電影工作的事情,當時老作家臉色一沉,不願多談,彷彿有過什麼不愉快的經歷。

    此番《窮巷》劇本再見天日,過程其實充滿偶然。盧老師跟李兆輝先生本來並不認識。有一次在街上有人跟她打招呼,自我介紹為侶倫的兒子,她甚感愕然,但當下並沒有深談。之後保持電話聯絡,直至有一天,對方來電說,手上有父親的手稿。原來這份手稿是李先生整理舊居時找到的。李先生並非文學中人,於是把手稿交給藏書家許定銘先生評鑑。許先生一看就知道這是珍貴材料,價值肯定不菲,但他並沒有據為己有,也不建議李先生把它賣出,而是把它捐贈給中文大學的香港文學特藏。這段來由和一些文稿特徵的觀察,許先生在今年三月的三篇文章裏已有詳細分享。

    當天在香港文學特藏室,我們一行人圍着這份盧老師形容為「未打開都已經手震」的稿件,深深感受到歷史的重量。劇本以清晰整齊的字迹寫在原稿紙上,稿紙對摺,釘裝成厚厚的書冊。雞皮紙封面有作者親自以美術字體寫上的《窮巷》兩個大字,內頁有另一個叫做《人間何世》的題目,應是擬想中的電影片名。作為劇本,對白以廣東話寫成。另有標記「劇本完成於一九四八.五月十日晚」。據許定銘先生的文章,劇本內容和小說相似度極高,但小說文本卻是由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二年之間斷斷續續寫成。所以,在次序上應該是先完成了劇本,然後才逐步寫成小說的。我們可以把劇本理解為小說的大綱或初稿。劇本中夾附一張李鐵導演的私人稿紙,上面列出了人物名稱和簡介,顯然是拍攝前的預備工夫。可惜電影最終沒有拍成,而箇中原因恐怕已經無從稽考了。

    為了招待捐贈者李兆輝先生,香港文學特藏室展出了幾種和侶倫有關的藏品,包括他年輕時發表作品的文學雜誌《伴侶》、《鐵馬》和《島上》,以及個人作品單行本《永久之歌》和《無盡的愛》等。侶倫一九一一年於香港出生,在二零年代末只有十七、八歲,便已經成為香港文學草創期的中堅作家。同時期亦有作品發表於上海的文學雜誌,並且結交了上海的現代派代表作家葉靈鳳。據侶倫在散文中憶述,年輕時的一羣文學友人,過着的是貧窮但卻充滿着藝術夢想的波希米亞生活。舊照片中的他總是穿著整齊的西裝,打扮風度翩翩,神情卻甚為嚴肅。就像我們讀他的早期小說,寫的都是男女愛欲心理,甚至有許多大膽輕佻的地方,但他的為人其實甚為樸實、木訥和內斂。

    侶倫的香港文學草創者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縈繞不去。在文學史上,他明明是最具代表性的本地作家之一,但是,我們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把「本土」的標籤貼在他的身上。當年的文學青年肯定還未有創建「香港文學」的意圖。他們所為之奮發的,是「在香港的中國現代文學」。他們以內地現代文學為師,特別是追隨文化氣質相近的上海現代派的足迹,並且試圖以投稿和直接聯繫,把「從香港來的文學」帶到內地。由是我們明白到,在歷史的因緣和傳承之中,同時存在時代的變化和差異。把今天的觀念強加於過去,無疑是一個歷史學上的時代錯置(anachronism)。香港文學的源頭,未必是香港的本土性。

    然而,魂兮歸來,因緣非但不能斬斷,反而是我們必須去確認,去珍惜的事情。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小思、黃繼持等香港文學研究者籌辦了「侶倫作品座談會」,把久被遺忘的老作家重新推到台前。幾經邀請,侶倫終於答應出席。前一天深夜,侶倫心臟病發作,第二天辭世。據盧老師所說,很可能是受到過度刺激所致。為此她深感自責。三十年後,親手接收《窮巷》劇本手稿,加以妥善保存,以貽後世,她感慨地說:我欠侶倫先生的,終於可以償還了。

  • anachronism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3:19:08

  • anachronism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13:10:45

  • anachronism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