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adhd智商低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adhd智商低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artie (馬提)看板Child_Psy標題Re: [問題] ADD與學習成效的影響與區分界...
※ 引述《stills0408 (dand2234)》之銘言:
: 我目前是大學生 最近去掛號安排電腦化測驗想看到底有沒有ADD 目前還在排隊等測驗
: 讀書常常會心思跑掉、尤其要背的覺得難以專注
我也是,單獨念書的話注意力不會超過5秒
如果是上課的話要看科目,通常連續專注時間為1分鐘至5分鐘不等
: 上課模式如果太無聊也會沒辦法專心
: 其實還有一些事云云
: 但是在這邊主要是想問
: 學習成效差是否等於ADD? 又或者說這兩者間的界線是什麼?
不完全等於,要看科目跟難度
: 以下舉例學習時遇到的問題,當然生活中也有更多,這邊就先不提到:
: 讀書時看到難題會想跳過(不想動腦)
我是相反,看到太容易的題目會想跳過,反而難題容易連續專注
: 對於讀書這件事一直拖延(因為讀書這件事需要專心)
: 讀書時一直想別的事情、滑手機(很難專心)
: 上課時可能因為無聊沒辦法一直專心而滑手機
: 特別難準備的東西丟到最後(因為需要專心)
: 以上問題,根據我自己聽到看到的經驗,在我們學校有些同學也會這樣,不過確實,如果
: 對
: 象是頂大的話這種同學的比例少很多,畢竟高中考大學時,已經進行了一次分流,「或許
: 」有ADD的相對多人考不到所謂頂大;無論如何,在普通學校這種同學還不少的前提,我
: 該如何界定自己到底有沒有病?
其實你講的不見得,我國中念考試篩選的資優班,高中念地區第一志願
我不知道你頂大的定義是在哪裡,但我大學是國立中字,應該不算太糟
身邊的高中同學有很高比例有ADD/ADHD或相關傾向,但跟我一樣都沒在成年前察覺
也有念台大的朋友確診ADD
我這邊所謂的高比例是「以我自身認識的同學總數中共有多少位存在相關傾向」
無關正式、嚴謹的科學證實與統計,僅供參考,大約是10~20%左右
而作為比較,臨床研究統計上的ADHD比例為3%~5%
: 又或者我只是那個「重視這個問題而去看病」的人,未必有病?
我今年27歲,一直到今年才意識到自己有注意力缺失的傾向
因為目前有唸書的需求,需要極高的專注力,所以才求助身心科
也是在跟諮商師評估的期間才恍然原來自己其實從小到大都有ADHD
事後追蹤家族史也獲得印證,家母與家姊都有類似傾向,而家姊的小孩也於去年確診ADHD
過動症孩童該有的典型行為其實我小時候都有,為何沒有發現個人推測兩原因
一是我還算聰明,魏氏智力130;二是當時台灣基礎教育界相關常識不足
因此智商高低、會不會念書等,個人認為完全不是判斷是否有ADD/ADHD的依據
相反的,以個人的經驗,我認為有潛在ADHD傾向或真的有ADHD的孩子中
越聰明的小孩越有發展為成人過動症的危險
原因在於聰明的孩子在求學過程中,其單靠智力無法應付的課業難度會越高
也相當於越晚、年紀越大才會使其注意力缺失表現在課業成績上
而大家應該都知道:成人過動症與兒童青少年不同的點在於其幾乎是無法被治癒的
若兒童青少年階段即發現並治療,其成年後有機率不依靠藥物改善注意力缺失
回到你的問題:如何界定自己有沒有病
以個人觀點來看,不需要把「注意力缺失」視為一種疾病
即使已確診為ADHD的我,在做某些事情時仍能長時間(1小時以上甚至更久)保持高度專注
或許你對於課業的注意力缺乏有較大比例的原因是來自於你對其興趣不高
若相關狀況沒有影響到生活及工作,令你感到困擾的程度,個人認為不需太過在意
但反之若你為此感到困擾,就應尋求專業進行相關評估
而過動症的臨床用藥如bupropion、metylphenidate等都有相對高的機率產生嚴重副作用
其藥物機轉為作用於腦內神經接受器,若未經醫師評估即擅自使用很可能適得其反
甚至造成無可回復的腦損傷
如果僅是程度輕微的注意力缺乏,有機會透過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改善
以上為個人一些心得及淺見,本人目前工作與腦損傷臨床研究相關
對於ADHD也曾瀏覽過相關近代醫學研究文獻
若內文有任何病、藥理上的錯誤希望路過先進可以不吝指正
ADHD的病理機制及臨床上如何確診等相關經驗也歡迎大家與我討論,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0.19.1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ld_Psy/M.1594196802.A.B60.html
先說,其實這部分沒有明確的直接證據。但先別急著噓XD
基本上使用中英文關鍵字能搜尋到的任何學術論文或醫普文章
我自己是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找到相關治療藥物的受測對象為「正常人」的文獻
當然有可能是我自身能力不足。不過在人體臨床研究上必須顧及道德倫理
對正常人施以藥物來究其副作用基本上都是不太可能合法的研究
雖無法透過現有資料來獲得明確結論,但還是有其他研究可以做佐證
例如:特定藥物具明確的成癮性;
作用途徑與許多毒品類似,如甲基安非他命、嗎啡、古柯鹼、海洛因、尼古丁等
也有研究使用治療ADHD的藥物作為上述毒品的成癮替代治療;
常見副作用多與腦神經、自律神經相關;
而在動物臨床實驗模式上,也使用剔除重要的激素接受器如thyroid或nicotinic
receptor來誘發ADHD進行藥物測試,間接證明ADHD有效藥物必須能彌補其功能;
如果以上不太好懂沒關係,衛福部對於「聰明藥」也有發過新聞稿表示不當使用會造成幻
覺甚至精神異常。許多國內外醫普文章也會明確指出:非過動症患者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
來提升學習表現是極不推薦的作法。
若你相信安非他命等毒品會造成不可回復的腦損傷,那也能理解為何不能排除正常人服用
過動症藥物會造成腦損的可能性。當然這種事情並非一定,臨床上發生機率也未知,就像
抽菸不一定會得肺癌一樣,即使政府再怎麼宣導衛教還是有不少人會抽菸。
呃,可能我表達跟理解能力不太好讓你誤會,也不太懂你反駁的點
你最後的結論不也同意腦損風險是對的嗎XD
況且我的推論方式並非如你所說的單一線性因果,而是平行的去作旁證
其他的理由當然還有很多,比如一些極高機率併發腦損的罕見副作用如癲癇等
當然精神科藥物濫用本來就相對其他藥物容易造成腦損
但實務上治療ADHD藥物本來就較為容易被「正常人」濫用啊XD,君不見考試季一到就一堆
人跑去找身心科醫師開利他能,國內外都是如此
應該沒有人沒事會想跟醫生拿抗憂鬱藥來吃吧。才疏學淺如有錯誤的部分請見諒
※ 編輯: Martie (59.120.19.104 臺灣), 07/10/2020 15:00:17
這部分你應該是誤會了,我的意思是「罕見」副作用有「高機率造成腦損」
並非高機率副作用
另外物質上的成癮如酒精、香菸、毒品等與腦損傷是正向相關的,此為研究上確定的結果
其實說「類似」有點太保守了,methlyphenidate的作用途徑跟甲基基本上是一樣的
所以我從原文一直到回文所強調的對象一直都是「未經醫師評估」跟「非相關患者」啊XD"
事實上很多副作用在生理上有缺陷的ADHD/ADD患者身上其發生的機率反而會降低
甚至可以改善某些所謂的嚴重「副作用」,例如癲癇等,這部分都有文獻可以查
但在「正常人」身上很可能會適得其反,雖沒有相關文獻直接證明
而臨床上確實有不少因為不當使用該類藥物引發嚴重副作用,我想說的是這個
至於為什麼有些事實無法查詢到文獻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不過其實這種狀況還算常見
我原文也是說對生活工作有影響就應該尋求專業協助啊XD"
另外我想我們對於腦損傷的定義應該有些不太一樣的地方
個人文中所指的「腦損傷(injury)」不見得為「可見的(visible)」
例如輕微腦震盪與TIA在臨床上也是有腦損傷判定
患者會有一些暫時性的腦損症狀,但在影像學上不見得看得到visible damage area
只要神經細胞受損且不可復原即為不可回復性腦損傷,或者是receptor被過度刺激而疲乏
且無法回復為原先狀態,又或是因為不當刺激而使之產生不正常電訊號
若您對腦損的定義為像stroke那樣照了CT之後可以看到大範圍的黑色區域
那麼一般的ADHD藥物基本上是不太可能辦到的
這部分我的用詞可能不太精確造成誤會,先說聲抱歉
※ 編輯: Martie (59.120.19.104 臺灣), 07/10/2020 16:23:48

我的主治醫師只有說分項間差異至此完全可以說是我有ADHD的證據
沒有針對分項去做細部描述XD
的確是一直都有,除了在高中階段以外,猜測可能是因為身處第一志願
的確是從小時候一直到現在都常常被當成怪咖
主要是因為在與人溝通上無法理解或同理對方的想法
確實我在大學期間遭遇到的霸凌讓我當時產生重症憂鬱導致休學
並對我日後的身心健康有不小的影響,即便目前憂鬱傾向在日常生活中已幾乎消失
不會,很開心你願意跟我聊這些
※ 編輯: Martie (59.120.17.122 臺灣), 08/11/2020 13: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