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混淆醫學生的大師」
哈維庫欣(Harvey Cushing, 1869-1939),被譽為神經外科之父。
他原本是文組的高材生,1891年取得耶魯大學文學士學位。後來繼承父志攻讀哈佛醫學院,1895年畢業後,在約翰哈普金斯醫院當外科住院醫師。
庫欣的醫術精湛,切除腦瘤的存活率遠高於當代醫...
「專門混淆醫學生的大師」
哈維庫欣(Harvey Cushing, 1869-1939),被譽為神經外科之父。
他原本是文組的高材生,1891年取得耶魯大學文學士學位。後來繼承父志攻讀哈佛醫學院,1895年畢業後,在約翰哈普金斯醫院當外科住院醫師。
庫欣的醫術精湛,切除腦瘤的存活率遠高於當代醫療水準。
現在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才能檢查的腦瘤,他看X光就能診斷。
庫欣甚至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遠赴法國擔任戰地醫院的院長。光這些履歷就不是凡人了。
這麼優秀的大師,不意外地個性相當嚴厲,對病人或同事都是。不過看在他醫術高明,所有人都只好默默的忍受。
.
.
.
.
哈維庫欣發現許多醫學現象,並以自己命名。(他不知道很容易搞混嗎!)
以下簡介4種常見的,也是醫學生最討厭的醫學名詞:
☞庫欣氏反射(Cushing reflex):急性腦壓升高時,會觀察到病人的血壓上升、心跳變慢、呼吸不規則。這三個現象也可合稱庫欣氏三徵象(Cushing’s triad)。
☞庫欣氏潰瘍(Cushing ulcer):因為頭部受傷或遭遇重大壓力後,腦壓上升造成之胃部潰瘍。
☞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 syndrome):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過多,病人會有水牛肩、月亮臉、軀幹肥胖、紫紋、高血糖血壓...等等症狀。女性可能會體毛變多、月經不規則。常見原因是服用過多類固醇,或內分泌器官長腫瘤。
☞庫欣氏病(Cushing disease):特指腦垂腺長腫瘤,分泌過多的促腎腺皮質素(ACTH),進而導致下游的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的分泌過多。
註:
庫欣氏症候群→一群症狀的表現,原因可以有很多
庫欣氏病→腦垂腺長腫瘤的病,造成庫欣氏症候群
(可以理解嗎🤪🤪)
.
.
.
.
醫學有許多命名也是源自日文,如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葛西氏手術(Kasai procedure)等等。
中文卻有點尷尬。
譬如陳某某醫師發現一個病,他決定稱作Chen’s syndrome,可是光他的同事可能就好幾個姓陳。
這也是華人比較少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緣故吧😂
ref:《外科大歷史》、維基百科Wikipedia
#醫學 #醫師 #醫生 #醫院 #醫學生 #國考 #護理師 #護理 #筆記 #庫欣 #cu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