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ace醫學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ace醫學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ace醫學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ace醫學中文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7萬的網紅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冠病毒打造喪屍細胞觸手注射毒液? #你在寫科幻小說逆? 最近兩天一個新聞非常聳動,種種新聞標題紛紛出籠: 研究指病毒長出觸鬚感染健康細胞 電子顯微鏡照片曝光武漢病毒伸出「觸手」注射毒液 電子顯微鏡下驚人照片:中共病毒伸出「觸手」射毒 最新顯微圖曝光!觸手一碰如殭屍擴散 人體細胞感染新冠病毒後會...

ace醫學中文 在 蔡奇儒 | MedEx 醫適能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5 14:03:51

相信不少教練已經發現有這個系統:#教育部 #體育署 的「 #教練證照查詢系統 」。 我先破梗一下: 我的中文完整姓名輸入後,目前結果是「查無任何證照」。 有不少教練私訊我,問我說,我會擔心自己名字查不到任何東西嗎?我的答案是:不太會。 我認為這個系統有幾個問題: 1. ✨國際證照未整合進入...

ace醫學中文 在 蔡奇儒 | MedEx 醫適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03 11:23:29

超實用文【收藏❤️ 分享🔥】 常常有人練深蹲動作卻像硬舉,或是有人練硬舉常常動作像深蹲? 其實要區分這兩大動作模式有幾個很簡單的觀察點: 1. ✨膝關節彎曲程度 當膝關節在動作中彎曲伸直的程度越高,通常我們會稱為膝關節主導(knee-dominant)。 舉例來說,深蹲就是相對硬舉動作更膝...

ace醫學中文 在 蔡奇儒 | MedEx 醫適能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16 16:40:11

【運動科學教科書 翻譯合約簽訂】 Good News! 🙂 大家還記得我之前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過美國肌力體能協會(NSCA)的全新運動科學證照(CPSS)嗎? 這本書就是它的教材! 很榮幸的是,自己接到了這本原文書教材的共同翻譯邀請,並且已經於上禮拜完成翻譯簽約流程。 去年共同協助翻譯完成...

  • ace醫學中文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1 22:45:48
    有 2,148 人按讚

    #新冠病毒打造喪屍細胞觸手注射毒液?
    #你在寫科幻小說逆?

    最近兩天一個新聞非常聳動,種種新聞標題紛紛出籠:
    研究指病毒長出觸鬚感染健康細胞
    電子顯微鏡照片曝光武漢病毒伸出「觸手」注射毒液
    電子顯微鏡下驚人照片:中共病毒伸出「觸手」射毒
    最新顯微圖曝光!觸手一碰如殭屍擴散
    人體細胞感染新冠病毒後會長出帶毒液的觸角,進一步感染其他細胞
    新冠病毒再進化! 恐伸觸手製喪屍病毒

    主要描述大概是: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竟然再度進化,會令受感染的人體細胞長出多隻觸手(filopodia,又稱絲狀偽足),然後去接觸鄰近的健康細胞,並注入病毒毒液,令病毒擴散至全身;快速複製被研究人員形容「非常邪惡」。

    這篇應該是從LA Times上一篇報導出來的
    Inside the body, the coronavirus is even more sinister than scientists had realized
    原報導就寫的很聳動,查了一下這個LA times的作者還是有30年資例的醫藥記者,包括形容為喪屍細胞,細胞會有很可怕的轉變,病毒的毒液等等....後來傳過來中文的報導,就越寫越像科幻小說。

    研究本身:
    Cell的原文,很硬的一篇(Cell是比較偏向基礎醫學的研究期刊,非常權威)
    The Global Phosphorylation Landscape of SARS-CoV-2 Infection

    簡單來說,這篇是以蛋白質體學(proteomics)的方式來研究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後的機轉,且從牽連到這個機轉的一個酵素找出有可能可以抗病毒的藥物。

    張上淳老師今天在記者會的回答:
    新的研究是看到受感染的細胞外觀的一個表現,還有是不是會造成更容易感染其他週邊細胞。在所有的病毒感染中,本來就是一個細胞受感染之後,病毒在這細胞中複製繁殖,然後破壞這個細胞,再把更多的病毒顆粒釋放出來,就會感染到週邊更多的細胞。這是所有的比較厲害的病毒,大概都是這樣的模式。至於這個細胞會怎麼樣變形,我想只是多了解他實際的狀況而已。

    不過臨床上,病毒到底會造成多高比例的重症,多大比例會影響到多個器官,甚至多重器官衰竭,我們是否有藥物可以控制他,才是比較重要的。

    (意思應該是他在電子顯微鏡下面長什麼樣子不是很有臨床意義吧。)

    我不打算講解原本這篇非常基礎科學的文章,寫出來多半人也看不懂。我只說幾個新聞報出來的點:
    1.新冠病毒竟然再度進化-->原文沒這樣寫,這是個新發現,不叫做再度進化。

    2.會令受感染的人體細胞長出多隻觸手-->在原文中有提到,像是牛痘病毒,愛滋病毒,有些流感病毒,伊波拉病毒,馬堡病毒也有過類似讓細胞伸出觸手的發現。

    3.被研究人員形容「非常邪惡」-->訪問原文中,領導研究的加州大學細胞及分子藥理學教授克羅甘(Nevan Krogan)說:「病毒很險惡( sinister),在殺死細胞前利用另一機制感染其他細胞。」其他病毒也有類似的觸手現象,但克羅甘表示細胞上看到的大量細絲生長,還有像樹幹的形狀向外伸展都很不尋常。

    4.注入病毒毒液-->報導原文還真的這樣寫:viral venom。
    這些觸手似乎會在別的細胞打洞,然後直接注入他們的病毒毒液到細胞的基因控制中心,然後造成另一個喪屍細胞。
    The protuberances appear to bore into the cells’ bodies and inject their viral venom directly into those cells’ genetic command centers — thus creating another zombie.

    但我在論文原文沒看到這麼多,我只有看到他們發現在觸手中有許多病毒顆粒,然後有些顆粒會到觸手的表面。前面這個敘述有點太腦補了。正常應該是伸出觸手表現病毒,然後病毒再從其他細胞的ACE受器進入另一個細胞吧。

    5.病毒經過進化,已發展出「後備機制」繞過免疫系統-->這更詭異了,目前我沒有在英文報導中看到有人寫到免疫力。原論文中有一段是談免疫力,不過他是在說受感染細胞中製造細胞激素的蛋白質會被激活,而之前在流感,登革熱和SARS病毒如果抑制這些蛋白質的激活,會讓實驗老鼠存活,因為會避免產生細胞激素風暴。但在新冠病毒這個研究中,抑制這些蛋白質不但抑制了細胞激素的生成,也會直接抑制病毒生長。這是目前還不能理解的部分。
    總之,原文中根本沒有提到可以繞過免疫系統的結論。

    04b解讀:
    1.這篇很基礎的研究最重要的重點是多了解了一個新冠病毒的致病機轉,且從而找出了許多可能有效的藥物。這是好消息!

    2.其實病毒感染我們的細胞,毀掉原本的細胞,感染到另一個細胞,很多病毒都是這樣的呀。形容新冠特別邪惡,恐怖,除了想搶流量,我真的覺得沒別的目的。

    我覺得這個學者可能是受訪希望自己的研究受到重視,受訪時用了病毒很險惡( sinister)這樣的形容。但這樣就讓後續的報導有點失焦了。

    3.我每次看到形容病毒很狡猾都很出戲.....不是在寫抒情文,不需要用擬人法啦。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無症狀的比例,發燒前就會傳染,可以引起很多症狀,這很多適應人類良好的病毒都一樣呀!到底是狡猾哪一國的....

    4.我其實也能理解,美國的記者因為美國疫情嚴峻,很多人不在乎,所以想用這樣驚悚的寫法喚起很多人應該有的警戒吧。只是傳到我們這兒,我們要被喪屍病毒的新聞轟炸一會兒了。

    5.出版在期刊Cell的原文論文非常硬,連結在留言中。如果我有解讀或是解說錯誤的地方,歡迎高人指正!

  • ace醫學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01 13:30:00
    有 14 人按讚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為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受體,而許多作用於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降血壓藥皆與其相關,例如: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 inhibitor,ACEI)、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滯劑(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ARB)等。過去研究發現,使用RAAS抑制劑會增加細胞ACE2的表現量,因此引發這些降血壓藥會增加感染COVID-19風險的疑慮。


    其他研究統計也發現,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患中,罹患高血壓會導致死亡的風險上升;重症病患合併有高血壓的比例也明顯高於輕症的病患。有鑑於此,部份學者建議在疫情期間應該使用不會作用於RAAS的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等藥物取代上述藥物來治療高血壓。


    然而,動物實驗中證實ACE2在保護肺部傷害中也很重要。給予ACEI、ARB等,可以透過抑制RAAS而減輕肺部發炎的程度。所以,有學者認為理論上這些藥物反而可以減少新冠病毒感染惡化的風險。


    ■ 究竟服用高血壓用藥對於COVID-19有何影響?
    為了回答此疑問,美國心臟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及美國心衰竭學會(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透過紐約大學團隊執行本研究,評估使用包括:ACEI、ARB、β阻斷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及thiazide利尿劑等不同的降血壓藥物與罹患Covid-19以及重症之間的關聯。


    在12,594名接受COVID-19篩檢的人當中,有5,894例(46.8%)檢測呈陽性,重症的人數為1002名,約佔17%。所有接受COVID-19篩檢的人當中,有高血壓病史的有4,357名,其中2,573名(59.1%)呈陽性,重症的人數為634名,約佔24.6%。但排除年齡等因素分析患者用藥後顯示,使用單一種類的降血壓藥物與COVID-19陽性率或發生重症的機率,都沒有實質關聯。


    領導此研究的紐約大學醫學院心血管研究中心副主任Harmony Reynolds表示,這項研究指出服用常見的5種降血壓藥物並不會增加COVID-19感染或是重症的風險。(「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齊嘉鈺醫師 摘要整理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810/ )


    📋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hibitors and Risk of Covid-19 (2020/05/01)+中文摘要轉譯
    ■ Author:
    Harmony R. Reynolds, Samrachana Adhikari, Claudia Pulgarin, et al.
    ■ Link: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8975


    🔔豐富的學術文獻資料都在【Covid-19 新冠肺炎資源網】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ace醫學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5 07:30:00
    有 2,299 人按讚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CDC)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這個議題,不只分析極端個案,而是廣泛討論兒童期不良經驗,包括遭遇──被忽視、貧困、身心虐待、家庭變故等情況,日後帶給成年人的影響,從 17337 名長期追蹤案例以及相關研究,所勾勒的事實,令人不由得心生警惕,也帶動美國醫療、教育、社工等領域的實務調整。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的研究,始於 30 年前,美國醫院在診治肥胖症病人的意外發現。1980 年左右,美國開始流行液體減肥法,美國大型醫療機構凱薩(Kaiser Permanente)的內科醫師費利帝(Vincent Felitti),便用這種方式幫助一群嚴重肥胖的人減重,按部就班的治療效果也很不錯,有人甚至 1 年減掉 130 多公斤。


    但另一方面,減重治療的中輟率(dropout rate)也高達 50%,許多原本減肥進度領先的患者,會突然放棄治療,迅速復胖到原本體位,讓醫療團隊很洩氣。費利帝醫師開始詢問患者可能原因,其中有個問題是:「幾歲開始有性行為?(How old were you when you became sexually active?)」有一次費利帝口誤,不小心把問題說成:「開始有性行為時,體重多重?(How much did you weigh when you were first sexually active?)」


    對方回答:「40 磅(18 公斤)。」當時費利帝並沒有會意過來,又再問了一次。對方回答一樣,然後大哭說:「4 歲⋯⋯跟爸爸⋯⋯」行醫 23 年的費利帝之前只遇過一位亂倫病患,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反應,以為是特殊個案。接著,費利帝跟同事約談了 286 個病患,這些患者過半有兒時受虐經歷。


    一名減掉三分之二體重之後放棄減重的女病患死前曾告訴醫生:「除了吃東西,我找不到面對痛苦的其他解決方法。」還有一名戒掉每天 3 包菸後又迅速增胖 135 公斤的女性坦言:「變胖是為了保護自己。」,看似健康問題的暴飲暴食,其實是他們面對痛苦的解決之道。


    費利帝後來在醫學年會發表這 286 個病患的臨床研究,當時一位美國疾管局官員認為,兒虐經歷如果影響如此深遠,有必要針對一般人展開調查,也因此意外促成了橫跨地域與學門的大規模研究。(資料來源:【註1】)


    【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楊為傑兒科醫師說:「兒童期的“不良經驗”,包含了:身體虐待、情緒虐待、忽略等,這些不良經驗可能影響孩子長大之後的各種身體健康。可能早死、容易得癌症、容易得到三高等慢性病、容易酗酒等。這個不難理解。也有很多理論去解釋,為什麼童年期的傷害對孩子有一輩子的影響。」


    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楊醫師你不打小孩,你覺得就不該要求小孩嗎?」、「他做錯事的時候,真的不可以責罰嗎?」非也,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在門診問過我的家長,或見過我家小孩的家長可能知道我是很嚴格的父親。只是不我打他並不等於我不要求他。


    我非常推薦的方法之一是「訂家規」。將您的底線畫出來,明白地讓孩子知道哪些規矩是他必須遵守的。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跟他一起討論。例如:吃飯一定要坐著吃完才可離開,看電視必須保持三公尺以上,對人一定要說謝謝,犯錯一定要道歉等等。訂完家規,家長只需要擔任「執法者」,而這種方式有好多好處。(資料來源:【註2】)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最早是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發起的。 它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俗稱「打屁股」,所以也有將中文譯為「無巴掌日」或「拒絕體罰日」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的訂定起源,原本只是一個一天的活動,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在1998年4月30日發起「Spank Out Day」,此組織旨在「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屁股),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這個活動受到不少單位的支持,而人本教育基金會於2006年開始響應。


    身為四個孫子的阿公「副總統-陳建仁」談到自身成長歷程,「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從來沒有被父母打過,也從來沒看過他們體罰小孩。他們總是疼惜、呵護著每個孩子。」陳建仁說,台灣已在2006年通過立法禁止學校體罰,2014年正式加入兒童權利公約,並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CRC)」,這是台灣兒童人權保障新的里程碑,近年政府持續努力推動CRC國內法化,同時致力落實零體罰。他認為,唯有不要用「打」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才有機會重新檢視父母與孩子面臨的困難。(資料來源:【註3】)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報導者 The Reporter -【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https://bit.ly/3e7sAed
    ∎【註2】:(ETtoday新聞雲)【打罵恐引發後遺症!醫推「這招」降孩童創傷...犯錯不一定該揍】:https://bit.ly/2Vdqroo,作者: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註3】:Newtalk新聞 -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不打小孩要幹嘛?副總統陳建仁這麼說】:https://bit.ly/2wzYBdY

    ➤➤照片
    ∎ 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https://bit.ly/2VlnWRe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http://bit.ly/2MtCqgA


    4. ❤️響應今年的「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網路串連活動:(人本教育基金會)【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寫下不打宣言,好禮送給你!】 一起響應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 https://bit.ly/39Z3ZFc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兒虐 #兒童期負面經驗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 #CDC #兒童期不良經驗 #國際不打小孩日 #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無巴掌日 #拒絕體罰日 #副總統 #陳建仁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 #人本教育基金會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 國民健康署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 兒童福利聯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