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Yeshe Tsogyal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Yeshe Tsogyal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yeshe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適逢達賴喇嘛的生日,我跟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他的禪修。 是的,藏傳佛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禪修法,是把自己的師傅視為佛的化身,還要進行禪修。 也順便介紹已故Lama Yeshe的書 《Becoming the Compassion Buddha》...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yeshe」的推薦目錄
- 關於yeshe 在 RedLouis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yeshe 在 ISha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yeshe 在 ISha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yeshe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yeshe 在 臺灣國樂團 NC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yeshe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yeshe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yesh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yesh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yeshe 在 RedLouis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1 02:15:10
SWIPE TO SEE MORE! We Don't Like Collaboration, But... By Louise & Mai Welcome to the sixth chapter of this website! "1+1>2!" Aka collaborative syner...
yeshe 在 ISha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17 07:03:40
dear bae Yeshe, i can never get tired of looking at you! 😍...
yeshe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適逢達賴喇嘛的生日,我跟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他的禪修。
是的,藏傳佛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禪修法,是把自己的師傅視為佛的化身,還要進行禪修。
也順便介紹已故Lama Yeshe的書 《Becoming the Compassion Buddha》
yeshe 在 臺灣國樂團 NC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熱烈歡迎✨林君庭✨
現在就點開連結
🎬https://youtu.be/s4hbfyleTRM
欣賞NCO ON AIR 雲端舞台12
《The sound of life changing》
擊樂╱林君庭
笛╱施美鈺
大提琴╱邱婉怡
作曲╱李俐錦
✨樂曲解說
「當你固著一種想法,就會攀著它,相信它。佛陀的心理學教導我們要脫離這種攀執。但不是帶有情緒、排斥的放棄,而是從兩個極端中採取中道。如果你能具智慧把心放在中間的話,會發現快樂與喜悅就在那兒。你不需要太費心力,自然就會找到平靜的氛圍,你的心會處於平衡狀態,也會處在平靜、喜悅當中。」——Lama Thubien Yeshe
此曲為笛、大提琴、鍵盤打擊樂之三重奏,於2019年受臺灣國樂團新笛兼簫演奏團員施美鈺委託創作,俐錦依人在一生中所經歷的幾種心理狀態發想,做為一個「人」就是一種修煉,每個人此生拿到的劇本看似獨特,卻又如此平凡,怎麼過生活,如何把生活過得精彩,由自己的心決定。
✨作曲家介紹
👉Facebook@shenggirl
👉Youtube@李俐錦
錄影時間:2020年6月15日(星期一)
錄影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舞台
#NCOONAIR雲端舞台每週五傍晚陪大家過週末
#防疫期間NCO用音樂傳遞溫情
#勤洗手戴口罩NCO關心您
yeshe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22
不管是不是地球日,每天我們都可以離大自然進一點。進一點的感受它、享受它然後主動的去珍惜、尊重並且歌頌它。
地球日出生的室友Yeshe,稱自己是地球的孩子“Earth Child”,好幾個月前她就安排好,她生日這天,地球日這天,要是我們大家一起遠足去森林的野餐日、是大家一起在泰晤士河上踩腳踏船之日。
準備了一個晚上的手作三明治和純素蛋糕們作為主食,我們扛了大包小包鍋碗瓢盆事先準備好的食物走了40分鐘以上到皇家園林,再把沒吃完的、垃圾通通打包帶走。
沒吃完的食物,回家當宵夜;喝飲料的塑膠杯洗好晾乾,等下一次的野餐日用。塑膠餐盒都是我們平常天天重複使用的。
(當然,愛吃零食的我們、在備料過程中還是產生了很多垃圾。)
室友身上的衣服、飾品,多半來自慈善二手商店。一群女生住在一起其中一個的好處就是,服飾可以互穿戶戴,妳沒有的她有,就不用再買新的了,我們好像除了內褲,其他都會借來借去。粉紅色的洋裝來自壽星的衣櫥,我看起來好像森林中的其中一朵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的孩子。地球是萬物的,萬物也是地球的。
Ps. 科普一下,我們所處的野餐地:Richmond Park皇家園林中的Isabella Plantation伊莎貝拉植物園,種滿了各種顏色的杜鵑花為英國嚴重的入侵外來種。
自大航海時代,英國的植物採集者受皇室所僱,開始在全世界採集花草帶回英國種植在皇室的植物園。久而久之,賞花、園藝不再只是貴族的休閒愛好,一般平名百姓也迷上了種植來自世界各地多樣且稀奇的花木。幾百年前的人們,並沒有外來種會造成生態浩劫的概念,可預想的,沒有人想面對的事還是發生了。
植物採集者因為在某些熱帶殖民地過度採集某物種,造成當地此野生物種瀕臨滅絕;攜帶回國的物種夾帶的病蟲害,當地沒有天敵而大為流行,造成英國的原始植物幾乎大滅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1960年代的「荷蘭榆樹病」,由加拿大傳入大英帝國,殺死了上百萬顆榆樹,導致英國沒有倖存的原始榆樹,荷蘭榆樹病至今還流行著。
但也因為長達兩百多年的植物採集歷史,以及擁有近乎全世界的植物,英國的植物學得以蓬勃發展,皇家植物園內也得以保有豐富的植物基因庫。
而在園林內池塘可見外來種鴛鴦、埃及雁、加拿大雁,等等,後兩者已對英國原始物種造成威脅。
不管是杜鵑花、外來水鳥、或是上述沒有提到的綠鸚鵡、灰松鼠,打了這篇小科普是想鼓勵大家親近大自然的同時,注意周遭的物種,認識新的動植物,拍照、詢問或者網路搜尋會讓整個旅途更有意義!在選擇居家植栽的時候也盡量選擇本土植物;也要提醒大家,植物園內的物種不要隨意摘取,外來種擴散了,就不好了。
有看完的大家,我超感動!如果你也對植物學、英國植物園發展史有興趣的可以買商周出版的「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來看,我覺得超好看,二刷中。
另外推薦一本之前我看到捨不得睡覺的小說,三浦紫苑的「沒有愛的世界」,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夢想當一個生物、植物或昆蟲學家,這本小說的女主角是一個專門研究雜草「阿拉伯芥」的植物科學研究生,作者很仔細的寫出了實驗過程。植物學實驗室裡的人,搭配男主角所處的餐飲業碰撞出的火花,是一個充滿力量,擇我所愛、愛我所擇,感人的小說。
喔對了,其實這些小小的科普知識,很多都是從我做project的過程慢慢學習的,將生態議題結合創作以及對所使用的媒材嚴格把關,審問自己這個媒材符合我的theme嗎?這也導致每次我都在跟自己的內心打架conflict。
人不可能100%環保、無毒、無害,除非我們直接滅絕(這個我蠻支持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所能,用自己的方式(正確的方式)來愛這個地球。
留言處還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