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YADATEK 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YADATEK 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HITACHI (壹週刊見習生)站內DSLR標題Re: [問題] 持續光源?棚燈?時間Sat M...
※ 引述《chris22799 (CHRIS-J)》之銘言:
: 想請問各位高手,棚燈裡持續性光源的棚燈,跟閃光棚燈
: 使用上有什麼差別?因為我想拍室內照,但因燈光不足,想
: 增加照明,那是要哪種光源比較適合?還有就是在棚內拍的
: 話,ISO 光圈 快門要到多少才算OK?煩請指教!
如果是初學者的話,
一般而言靜物商攝我都會建議使用持續光源,人像攝影就見仁見智了。
實務上比較常見的持續光源大概是鎢絲燈、鹵素燈、冷光燈、HMI等等
這些燈具在使用上有幾個優點:
1.便宜(鎢絲燈)
鎢絲燈其實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白熾燈泡(愛迪生燈泡)
這種燈具的製作技術成熟,生產門檻低,因此價位上並不高
一顆500w的藍燈泡(玻璃球體漆上藍色改正鎢絲燈的偏黃)大約是600-800元
碗公燈具含夾大約是一千出頭,若是用腳架的款式也差不多是這麼多錢
買個三組燈算算五六千塊就解決了,如果是閃光棚燈大概只能買到一支燈管
如果環境許可的話,鎢絲燈動一些手腳後的光質呈現其實也不會太差
http://i.imgur.com/8JR8a.jpg http://i.imgur.com/gpvvJ.jp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8JR8al.jpg?e=1739991235&s=fSOMnn9n8gpBu2YuiF1Idw)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gpvvJl.jpg?e=1740008603&s=R9hl1j3d7w-5XCzfubtfq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vzExHl.jpg?e=1740012795&s=v4ixrdOSqrxa2YTkrLTXHg)
2.使用容易
持續光源在使用上有三大好處:
A.可以使用相機測光 B.光質與光量的變化易於察覺 C.對於使用器材的限制較少
如果你使用閃光棚燈但沒有閃燈測光錶(這東西一支最便宜是五千上下),
而依賴參考拍攝結果修正光線的話,這個過程會相當的辛苦,
特別是在必須依據被攝物移動燈具、調整輸出光量、更換燈罩種類的時候
這些變數都會影響到整體的光質與對比的表現,並不容易即拍即改。
更難搞的是,如果用了多支燈具,要怎麼確認輔燈跟主燈的出光量相差剛好一格?
蝴蝶光的兩支燈輸出是否完全相同? 這些都是閃光燈難以掌握的地方。
持續光源的好處就是所見即所得,你看到怎樣的光線就是拍到怎樣的光線,
相機可以跟在室外一樣直接測光,直接拍照,不受限於快門簾同步速度
(HMI燈有快門速度的問題,暫且不談)也可以使用無法外接閃光燈的相機進行拍攝。
如果使用複數燈或反光板/控光幕,各燈具的明暗對比控制與效果預覽
也是直接可見,很容易就可以調整某處比較暗或亮一些
(當然精準控制還是必須使用測光錶,但持續光測光錶也比較便宜)
3.動靜態兼用
如果你有使用短片創作的念頭,持續光源在這方面依然可以幫上你的忙。
4.光譜連續性/演色性佳
鎢絲燈跟鹵素燈目前還是少數具有100%光譜連續性的人造光源,
而HMI在這方面的表現普遍也比短時間釋放能量的閃光燈好
如果你所拍攝的題材(如翻拍畫作)有色彩精準呈現的需求,而預算又有限制,
那連續光源會是較為適合的選擇。
雖然持續光源有這麼多優點,但現今商業平面攝影棚幾乎都還是使用電子閃光燈
作為主要的燈具,這是由於持續光源在使用上欠缺彈性:
1.耗電
跟閃光燈不同,持續光源只要開著就會耗電,而閃光燈只有在回電(電容充電)時
才有較大的電能消耗。500W的燈泡開兩支就是一瓩,開四支兩瓩,
等於一小時耗兩度電,比冷氣還兇。更別提有時為了縮小光圈提升光量
一次插三支3000W鹵素燈把整棟公寓都弄跳電了的狀況。
而不耗電的冷光燈亮度表現不佳(省油的燈不亮),夠亮的HMI又超貴。
2.光質的變化有限
閃光棚燈可以透過更換不同的反射罩如蜂巢、豬鼻、柔光罩、反射傘、透傘、雷達
去獲得不同的光線效果以配合不同主題。
連續光在這方面的彈性就不如閃光燈,通常用描圖紙或四葉一夾就拍了。
3.耐用性與穩定性不佳
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鎢絲燈泡,因為鎢絲燈是靠燃燒燈絲的高熱產生光
而燈絲越燒越細,所呈現的光線會越來越紅(色溫越燒越低)
新的、使用十小時跟使用三十小時的鎢絲燈泡其光色會有明顯的差異,
這在商業使用上是極大的致命傷。
而鎢絲燈泡的壽命最多一百小時左右,若是爛一點的四五十小時就報銷了,
燈泡再便宜也很難把錢這樣放水流。而且鎢絲燈泡在高溫時相當脆弱,
經常可能在使用中大力晃動而燒毀,根本撐不到自然損耗終結。
4.調光使用不便
持續燈有一個普遍的問題是需要熱燈,等到燈具熱到能夠發出穩定光線需要一些時間
鹵素燈或鎢絲燈都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暖身,在熱燈的過程中光線的落差很大
不能隨開即拍是比較麻煩的地方。而工作溫度會影響到燈具光質的特性,
也造成減弱輸出光線時可能造成過大的差異,因此持續光燈具的光量調整範圍
多半都很有限,能做到1~1/8就很不錯了(其實這樣也只有三格的範圍)
反觀電子閃光燈調光範圍1~1/8是基本規格,1~1/32甚至1~1/128也不少見,
而且調光時不會劇烈變化光線特性,操作的自由度自然也大。
5.高熱
鎢絲燈或鹵素燈的能量多半都消耗在產生熱上面,這些熱除了造成工作不舒適,
同時也會造成一些危險(如燈罩熔毀或描圖紙燒焦甚至燈具起火)。
6.高速凝結力不佳
持續光的動作凝聚力主要取決於快門速度,而快門速度取決於光源亮度
為了凍結更高速的動作,光源的亮度必須大幅提高,但這可能劣化前面提到的一些缺點
(如高熱、耗電、光質等),而人造光源跟相機的性能有其限度,
例如你很難找到一台有1/15000快門的相機跟夠亮的光源
來拍皇冠牛奶 http://i.imgur.com/GB5bT.jp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GB5bTl.jpg?e=1739986438&s=bsDC0ruMiT2dpqLEblp1e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RHNH7l.jpg?e=1740008805&s=Oeglz2yH-_8vwk9PKuyIPw)
需要凝結高速動作的題材時就明顯的具有優勢。
這些優缺點,你可以稍微思考一下何者較適合你的使用方式與需求
至於感光度、光圈、快門要多少才夠,這主要是取決於拍攝的題材
只要你不是很屌的像Lois Greenfield http://www.loisgreenfield.com/index.html
專拍一些挑戰人類肢體與器材性能極限的題材,一般我在棚拍1/60 F/8-11 ISO100
搭配閃光燈就可以應付大部分的需求了 http://i.imgur.com/VnAGc.jp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VnAGcl.jpg?e=1740040017&s=j6boQE9kpWDYGtjzevxZsw)
不過,請你記住一件事:光線是拍照最重要的籌碼
如果你今天手上的籌碼少,你的玩法相對的就會被限制住
例如你的閃燈只能用到F/5.6 ISO400,但拍攝的珠寶必須要有F/16甚至F/22
才有足夠景深,你要硬幹把ISO拉到3200/6400嗎?或是冒著模糊的風險重曝四次呢?
而有一天你用三支燈,但主燈上柔光罩全出力只有F/8,
背景燈上蜂巢最小出力卻有F/11,這時候又該怎麼辦?
(所以有時候燈太亮也是一種困擾,還好這種困擾我不常遇到...比較常遇到不夠亮的)
總之,每個人拍照的需求、方法與哲學各有不同,
而其中很多事情是必須親自體驗與嚐試才會知道的。
拍,就對了!
--
「這是我的相機。有很多相機長得跟她很像,但這一台是我的。我的相機是我的摯友,
我的生命。我將運用她如同運用我的生命。沒了我,我的相機一無是處;沒了相機,
我將形同廢人。我與我的相機知道,拍照時無論擊發多少次快門、點亮多少次閃燈、
換過多少顆鏡頭,都是沒意義的。只有拍到照片才有意義,我們會拍到的。阿門。」
http://www.wretch.cc/album/hitachi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