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Skythen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Skythen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kythen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kythen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觀念座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14.03.01 烏克蘭 ※ 烽火線上的克里米亞半島 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這幾天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烏克蘭和俄國,甚至是北約/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的衝突緊張情勢,都匯聚在這個半島上。德國媒體《每日新聞(Tagesschau)》整理了克里米亞的歷史、以及複雜的族群關係。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skythen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4-03-01 16:34:24
    有 68 人按讚


    ※ 2014.03.01 烏克蘭 ※
    烽火線上的克里米亞半島

    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這幾天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烏克蘭和俄國,甚至是北約/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的衝突緊張情勢,都匯聚在這個半島上。德國媒體《每日新聞(Tagesschau)》整理了克里米亞的歷史、以及複雜的族群關係。

    ------------

    克里米亞半島,約 2 萬 6000 平方公里,人口為 200 萬人。在歷史、地理和民族組成上,與烏克蘭迥然不同。歷經斯基泰人(Skythen)、希臘人的統治,爾後是羅馬、匈奴、以及來自義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人、鄂圖曼土耳其人,當然還有俄國人。距離這個小島 800 公里外的基輔抗爭時,烏克蘭的政治危機也延燒到這個半島上。

    首先是數萬名克里米亞韃靼人走上了街頭,然後是俄羅斯國旗突然懸掛在這個烏克蘭自治區的國會。地理和歷史的特殊性,使得克里米亞成為烏克蘭的一個特例──烏克蘭民族在這個地區,並沒有特別的影響力。

    --地理與歷史見證--

    在地理環境上,克里米亞半島南部在黑海海岸線上,氣候大致類似於地中海氣候,出產葡萄用來釀造氣泡白酒(Sekt)。冷戰時期,這裡的海灘,每年都吸引了百萬名蘇維埃觀光客湧入。

    半島上兩座大城,為首府辛菲洛普(Simferopol)和自治港城塞瓦斯托波(Sevastopol);溫泉城市雅爾達(Jalta),則是 1945 年同盟國領袖──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蘇聯的史達林──商討戰後歐洲版圖劃分的地點。

    --歷史--

    在許多個世紀以前,克里米亞是中亞遊牧民族的家鄉。韃靼汗國命運多舛,曾是獨立國、但又被鄂圖曼土耳其納入版圖。「克里米亞」(Krim)來自韃靼語,意思是「岩石」、或是「堡壘」。

    1783 年這個半島的命運,落入了凱薩琳大帝──出身自普魯士王朝一個小國的公主──手中。她併吞了這個地方,並且宣誓這個半島「從現在到永遠」都屬於俄國。她有計劃地統治這個地方,讓大量俄國人移入。目前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是現今烏克蘭境內,唯一俄羅斯民族為多數的地區。

    港城塞瓦斯托,從歷任俄皇一直到今日,都是俄國黑海艦隊的軍港。

    --韃靼--

    俄國人的移入,迫使克里米亞的韃靼人被迫遷至荒涼的內陸、或是向中亞、以及今日的土耳其移動。向土耳其移動的韃靼人,在語言和宗教受到土耳其的影響,並信仰伊斯蘭教,他們被稱為克里米亞土耳其人。在現今的土耳其境內,有為數甚多的克里米亞韃靼僑民。

    1942 年,納粹德軍入侵了屬於蘇維埃的克里米亞。當時大約有 2 萬民韃靼人和德軍在同一陣線,對抗俄國──此舉讓日後的韃靼族受到慘烈的報復,史達林把克里米亞的韃靼人流放至中亞,流放人數大約為 20 萬人,預估大約有半數死於流放的路上。從 1944 年至 1979 年,克里米亞半島上幾乎找不到一名韃靼人。一直到 1989 年後,這些人才被允許回到克里米亞。今日,克里米亞半島上大約有 10% 至 12% 人口為韃靼人。

    --認同--

    史達林的後繼者赫魯雪夫,在 1954 年將克里米亞劃入蘇維埃共和國的烏克蘭境內。帶有烏克蘭背景的赫魯雪夫此舉,曾引起俄國人的不信任。但在共產黨帝國的時代,「國家意識」只是支端末節,只有「蘇維埃人民」,沒有俄羅斯人、或是烏克蘭人的分別。

    而這個半島上的居民,也有複雜的認同:2008 年,有近 15% 的克里米亞居民,在文化認同上選擇「蘇維埃」;超過半數的人民認同「俄羅斯文化」,僅有 8.3% 的人,在文化認同上選擇「烏克蘭」。

    然而,在這個半島上,文化認同也許還不是最重要的分歧──而是有著基督傳統的俄羅斯和烏克蘭,和伊斯蘭的韃靼。許多居民直到今日都深信,1942 年韃靼人全數和納粹德軍合作;而過去許多俄羅斯官員和媒體,也都批評島上信仰伊斯蘭的族群。

    --隔閡--

    克里米亞的韃靼人認為:宗教上的隔閡,還不如經濟和社會層面上的隔閡;當年他們遭到流放,事後並沒有獲得補償。僅管根據烏克蘭的法律,他們能夠在島上建立清真寺;但爭取建造的過程,花了他們十年,一直到 2011 年才動土,而且只准在辛菲洛普的郊區建立。

    許多的韃靼人更是必須俄羅斯的哥薩克人短兵相接。這些哥薩克人可能是組織鬆散的俄羅斯愛國者(Patrioten);有些是童軍、甚至是游擊兵。在這些衝突中,韃靼人覺得自己被置於前線。

    被迫和哥薩克人短兵相接、經濟和社會上的隔閡、以及遭到流放、驅逐的歷史,都成為韃靼人上街頭,成為烏克蘭革命派支持者的驅力。他們也許不曉得,他們可以從這些親歐派的烏克蘭人身上期待些什麼,但是他們很清楚:落入俄國手中,是他們最壞的選項。

    http://www.tagesschau.de/ausland/krim-hintergrund100.html

    ※ 2014.02.28 烏克蘭 ※
    俄軍佔領克里米亞機場,烏克蘭政府譴責
    ─《泰晤士報》Ben Hoyle 辛菲洛普報導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99496803524043&id=233698246770567
    ※ 2014.02.28 烏克蘭 ※
    北約槓上俄國:克里米亞劍拔弩張
    ─《每日電訊報》Roland Oliphant 克里米亞首府辛菲洛普報導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99136596893397

  • skythen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19:08

  • skythe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10:45

  • skythe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